郴县三中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1020210000388
机构名称: 郴县三中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669.pdf
地址: 郴县桥口墟场
前置机构: 桥口公社完小附
起始时间: 1958年9月

机构描述

郴县三中,前身系桥口公社完小附设初中班,创办于1958年9月,校址在桥口墟场。1960年10月,因资兴县并入郴县,析出初中班,成立郴县第七初级中学。1961年10月,原资兴县域析出,该校改名为郴县第三初级中学。1969年2月,在亚家山牛头岭建成新校舍。该校迁入新址,并停办初中,改办高中,名郴县第三中学。1975年该校下放归桥口公社管理,名郴县桥口中学。1979年收归县办,复名郴县第三中学。1983年停办高中,改办初中。1984年被列为县重点中学,加强建设,至1988年共新建校舍4000多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运动场、植物园等设施,其他用房完备配套,整个校园占地160亩,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图书、仪器、文体器材及其他教学设备齐全,是郴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初级中学。是年在校学生700余名,教职员工近百名,设教学班12个。 该校创办后,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并举。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学赖宁等活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和郴州地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其经验在全地区推广;开辟勤工俭学基地百余亩,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多次获“郴县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坚持开展教研教改,电化教学成绩显著,其经验在中南六省推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5~1988年,各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统考,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科人平成绩为75.5~85.1分,居全县第一或第二名,其中有些单科成绩蝉联全县第一名。1980~1988年,学校及师生先后获国家、省、地、县级奖分别为25次和60余人次。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