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口镇中心完小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1020210000384
机构名称: 桥口镇中心完小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667.pdf
地址: 郴县桥口圩场
前置机构: 桥口公社完小
起始时间: 1985年

机构描述

该校在桥口圩场西南附近。原系桥口公社完小,1985年改为桥口镇中心完小。1986年,镇政府拨款46.5万元,群众集资19.5万元,贷款5万元,兴建校舍4726平方米。校园占地102亩。教学楼、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幼儿乐园、卫生室、体育场、校门、围墙等设施齐备而规范;教学区、生活区、文体活动区、生产实习区布局合理;添置图书4000余册和多种教学设备,其中电教设备价值1.625万元,13个教学班均有幻灯机和小银幕。 该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形成教师忘我工作,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风气。从三年级起,开设劳动课,配备专任教师,结合勤工俭学,开展劳动教育。现有生产基地55亩,其中桔园20亩、药材5亩,杉木林30亩。建养猪场1个,年饲养肉猪90头。勤工俭学年纯收入万余元。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逐步树立劳动观念,并掌握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知识。80年代,该校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同时,努力探索教学改革路子,并按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郴州地区教委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日常行为监督岗”,加强学校管理,从而实现“校园整洁经常化,室内布置标准化,师生行为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8年,该校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学生合格率,均超过省、地验收标准。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