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塘镇中心完小一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1020210000382
机构名称: 华塘镇中心完小一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666.pdf
地址: 郴县
前置机构: 吉阳乡高级小学
起始时间: 民国28年(1939)

机构描述

一华塘镇中心完小,前身系吉阳乡高级小学,创办于民国28年(1939)。时有学生10余名、教师2名,租借茅坪龙家东侧书坊作校舍,两块黑板,一个文具柜,自备课桌,设施极为简陋。民国29年改为吉阳乡中心国民学校。乡民集资,在华塘铺墟场东头建成新校舍,砖木结构,“山”字形布局,两边为二层楼房,设教室、寝室16间,中间为大礼堂,校前为运动场,置有篮球、排球及一些田径运动设备。是当时县内最好的小学校舍。民国32年,该校迁至华塘铺龙氏宗祠,腾出校舍供省立三师办学。民国34年郴县沦陷,省立三师迁往蓝山县。是年秋,日军投降,中心国民学校迁回原址复课。 1949年12月,校舍成为中共吉宁区委和区政府机关驻所,高小学生分别就读于塘昌和保和完小。1956年撤区并乡,1957年就原址复办华塘完小。1960年附设初中班,1961年完小、初中分设,70年代设学前班。1984年改为华塘镇中心完小,时有学生485人、教职工23人,设教学班12个。1985年,在原址建成新校舍,添置图书2600册、文体器材65件、电教仪器207件,成为全县电化教学示范学校。1988年,全校学生近千人,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后又通过群众集资建成标准教学楼、宿舍、礼堂,面积共2100多平方米,设施不断完善。 该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先后进行“三算(笔算、口算、珠算)结合”、“语文提注”、“语音”等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其教法推广至全县各小学;开展数学、作文、朗读、歌咏、演讲、书画、小制作等多种竞赛活动,促进德育、智育发展;开辟勤工俭学基地150亩,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制订《政治学习制度》、《学校升降国旗制度》、《班级各项评比管理制度》、《小学生学习常规细则》、《学校纪律十不准制度》、《卫生纪律公约》、《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实施方案》、《班主任工作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工岗位责任制》、《后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等10多项制度,进行严格而科学地管理;订立校训:“明理、笃学、求实、创新”,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风:“钟爱、严谨、开拓、奉献”,学风:“尊师、勤奋、立志、攀登”,从而形成教师乐于奉献,学生勤奋上进的良好风气。学校和师生多次获国家、省、地、县级奖励。 其中,少先队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奖;学生龙霞获全国“学赖宁”奖章;曹柏龙获全国中小学生“绿化知识竞赛”三等奖;龙斌获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智力竞赛”二等奖;谢军、何钟斌、侯水平获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智力竞赛”三等奖;学前班获“湖南省幼儿教育先进单位”称号。80年代,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及升学率保持在98~100%之间。1986~1988年,共有76名毕业生考入县一中和县三中,升重点中学人数居全县各完小之首。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