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唯一号: 180730020210000180
人物姓名: 萧克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585.pdf
出生年: 1907年7月14日
籍贯: 泮头乡小街田村

传略

萧克 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泮头乡小街田村一个书香世家。学生时代,组织“共学社”,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25年冬,从县甲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前往广东,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翌年,参加北伐军,转战江西、浙江等地。1927年初,因蒋介石叛变革命,他转赴武汉,到叶挺第二十四师任中尉指导员,参加与奉系军阀作战的北伐战争。同年5月,在北伐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8月,在南昌起义中,他率七十一团八连参加攻打匡庐中学的战斗,取得胜利。起义军南下广东,败于潮汕。他不怕挫折,坚持寻找党的组织,并在家乡组织中共嘉禾南区支部,领导当地的革命运动。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在湘南组织年关暴动,他与中共宜章县委的负责人一起组建宜章独立营,任副营长兼连长,并率独立营向井冈山进发,参加朱德与毛泽东的会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九团连长。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参加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毛红军)连长、营长、纵队参谋长。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战斗中,先后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红一方面军江西独立五师师长等职,成功地教育和训练农民军成为主力红军。在进攻长沙、解放江西重镇吉安和保卫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表现突出,屡获表彰。1932年10月,到湘赣苏区任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的军事指挥员。曾指挥歼敌千人以上的九渡冲、棠市以及沙市战斗,有力地策应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团长,奉命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10月,在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之后,立即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参与指挥十万坪、陈家河、板栗园、忠堡等战役,吸引国民党军的120余团兵力在湘鄂川黔边区。创建继中央苏区之后,南方最大的红色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组成继一、四方面军之后的又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红二方面军。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935年11月,他与任弼时、贺龙等一起,率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苏区,声东击西,威逼贵阳,回旋乌蒙,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会师红四方面军。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正式成立,任副总指挥。10月,接替刘伯承任红军大学校长,后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为实现一、二、四方面军陕北会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东渡黄河,挥师山西,创建晋西北根据地。参与指挥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忻口战役和八路军一二○师的收复七城战役。1939年2月,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三位一体”为战略方针,指挥八路军从平西、平北、冀东、冀中四面包围日伪军盘踞的北京城,从政治、经济和武装斗争诸方面展开有声有色的战斗,在八路军的最前线,狠狠地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协助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该地区的反围剿战役,成功地总结推广冀中地区的地雷战、地道战和其他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1944年4月,回到延安,参加延安整风和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保卫承德和叶赤战役,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东北解放奠定基础。成功地组织指挥正太、怀来、赤城等战役,两次空城守卫石家庄,以不足一个旅的兵力抗击国民党傅作义六个师对石家庄的进攻,创造人民军队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1948年,兼任华北军大副校长,协助校长叶剑英工作,为全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军队建设培养干部。1949年4月,平津战役结束之后,随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接任四野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横渡长江,进军中南。他联络民主人士,积极策划河南张轸起义,组织策划程潜、陈明仁和平解放湖南。在与有“小诸葛”之称的军阀白崇禧作战中,把握时机,大步进退,成功地取得衡宝战役的胜利。参与指挥四野千里追歼,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中南境内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诸部共43万人,解放湘、鄂、赣、粤、桂五省和南海诸岛,为消灭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主力做出了贡献。 1950年6月,他出任中央军委第一任军训部部长。白手起家,边组建、边工作,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制订全军统一的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提出“掌握新的技术,学会联合作战”的训练方针,组织指挥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大演习。在创办陆军大学期间,作为筹委会主任,他从选校址到选教员,事事周到细致。在很短的时间内,办起包括诸军兵种在内的百余所军事院校,并提出一整套院校建设的方案,把军官的升迁调训同院校工作结合起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 1954年11月,他任国防部副部长,翌年4月,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又一次协助叶剑英主管全军的教育与训练。1957年冬,接替叶剑英担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在一场所谓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59年秋,调任农垦部副部长。他坚持原则,反对浮夸,主动纠正在橡胶种植工作中的冒进计划,按实际情况调整北大荒农场的播种面积。在调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国营农场的各类规章制度40余项。1969年冬,在遭受批斗一年多之后,分配到江西五七干校。在逆境中,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写读书心得,在生活上自食其力,并学会木工手艺。 1972年,萧克回到北京,任军政大学校长。他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抓领导班子建设,抓教员队伍建设,抓教材及校园设施建设,把被林彪破坏多年的教育和训练工作重新恢复到正轨上来,使间隔七年的全军最高学府重新开设军事课。在军政大学的五年中,共开设12个班次,招收8800名学员。1975年,顶住“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压力,到部队和院校搞调查研究,提出“治军必先治校”,要把教育和训练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等主张。 1978年1月,他出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上任伊始,拨乱反正,破除“两个凡是”思想,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重新提出“以教学为中心”的口号,在学院全面恢复以军事教育为主的教育和训练。主持编写全军第一部《战略学教程》,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全军通用战役教材8本、战术教材8本、军事学院协同作战战术教材162种。为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把教学中的200多个难点疑点作为科研攻关任务,号召军内外、学院与部队等各方人士攻关,并倡议设立刘伯承军事学奖。多次率领我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土耳其、英国、法国、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苏联等国家和地区。注重调查研究,吸取外军先进经验,对加强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对扩大国家和军队的国际影响,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1980年起,他多次向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改革军队教育体制的建议,特别强调从应届高中生中招收军校学员,把培养基层军官的军事院校办成4年制的正规大学本科院校,把基层军官培养成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的“两用人才”。 1985年12月,军事学院改为国防大学后,他退出一线。仍积极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经常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研究,关心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关注世界局势,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热心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希望工程”活动,倡办希望小学。积极从事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工作,出版《浴血罗霄》(获茅盾文学奖的荣誉奖)、《萧克诗稿》、《朱毛红军侧记》、《萧克回忆录》,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军事大百科全书》。1991年至1998年,率领全国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主编出版史无前例的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贡献,获得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上当选为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连长
职位
连长
职位
营长
职位
司令
职位
师长
职位
军长
职位
团长
职位
执行委员
职位
校长
职位
军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师长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副司令
职位
司令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副校长
职位
参谋长
职位
部长
职位
副部长
职位
副部长
职位
副部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院长
职位
第一政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