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分类号: F712
页数: 7
页码: 205-211
摘要: 本段介绍了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省境内商业全部为私人经营,各县均有商会组织。湖南省设立专门的商业行政管理机构。晚清设都政使、藩司衙门,民国设商务局,后为实业厅、工商厅。
关键词: 郴州 商业管理 经济

内容

晚清、民国时期,境内商业全部为私人经营,各县均有商会组织。湖南省设立专门的商业行政管理机构。晚清设都政使、藩司衙门,民国设商务局,后为实业厅、工商厅。1949年10月,郴州解放,新的人民政权诞生,郴县专员公署和各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1949年11月,专区商业行政机构组建。为同级人民政府的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受上级业务厅(局)的领导。
  第一节 商业行政机构
  区内商业行政机构有地、县(市)二级。专署工商科(即地区商业局前身)成立后,1951年分为工业科与商业科,商业科配备干部11人。1952年10月,郴县专署撤销,成立湘南行署,商业科并人湘南行署工商处。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销,恢复郴县专署,商业科随之恢复。1956年6月,商业科扩大为郴县专员公署商业局。1958年6月,省供销社郴县专区办事处并人商业局,这是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的第一次合并。1960年元月,商业、供销分家。1961年9月,商业局改称一商业局,省供销社郴州专区办事处改称二商业局。1962年8月,商业一局恢复专署商业局名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即1968年12月,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专区商业局、供销社专区办事处、外贸办事处3个单位,合并成立郴州地区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站。这是商业、供销的第二次合并。1971年9月,撤销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站,成立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商业局。1975年9月,分设地区外贸局,同年12月分设地区供销社;1979年2月分设郴州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同年5月,地区革命委员会商业局改名为郴州地区商业局。1983年机构改革时,改称郴州行署商业处,次年5月复名郴州地区商业局。1988年底地区商业局有干部职工49人。
  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专区辖属郴县、永兴、资兴、宜章、汝城、桂东、桂阳、临武、兰山、嘉禾10县先后成立县工商科。与地区机构一样,1956年下半年,各县工商科相应改建为县商业局。其中,1954年7月恢复郴县专署时,将耒阳、iw县、新田、安仁四县划归郴县专区领导。1958年8月成立县级郴州市,设置县级市商业局。1959年3月,资兴县并人郴县,新田县并人桂阳县,临武县并人宜章县,兰山、嘉禾两县合并为兰嘉县,汝城、桂东两县合并称汝桂县,至1961年7月又恢复原各县建制,商业行政机构随之分、合。1959年3月,INT县并人茶陵县并划归湘潭专区领导。1962年12月,兰山、新田二县划归零陵地区领导。1963年5月撤销县级郴州市,归属郴县,1977年12月又恢复郴州市为县级市,直属专署领导。1983年5月,耒阳县划归衡阳市领导。1984年12月,资兴县改为县级市。至此,郴州地区辖属为郴州、资兴二市和郴县、桂阳、永兴、宜章、汝城、嘉禾、临武、安仁、桂东9县,共设立11个县市商业局。据1988年末统计:各县市商业局共有干部职工297人。
  地、县(市)商业(科)局内部机构设置,随职能和工作需要的变动而调整。初期,专署工商科设秘书组、工商行政组、财计组、人事组。改建为商业局后,设秘书科、业务指导科、市场管理科、财计科。以后,秘书科改为办公室,业务指导科改为市场组织技术科,财计科分为统计科和财会科,增设物价科和人事监察科。1961年市场组织技术科分为工矿贸易科、工业品、生产资料科,并增设储运科。1965年工矿贸易、工业品、生产资料三科合并为业务科,增设工商行政管理科。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商业局时,分设办公室、政工组、外贸组、基贸组、财计物价组、储运供应组。1979年2月,工商行政管理业务随工商局成立而划出,工商行政管理科撤销。到1988年底,职能科室分为办公室、业务科、财务基建科、计统物价科、储运保卫科,并增设监察室。各县、市商业局内部机构,一般设置办公室、业务股、财会股、计统物价股、储运股、人事股、集体商业股,并设有党的纪检组(纪检组撤销的单位则设立监察室)和工会。
  地、县(市)商业局的行政管理职能是:(1)组织实施国家商业方针、政策;(2)编制商业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3)管理商业物价,保证政府物价政策在商业系统中贯彻落实;(4)调查研究市场经济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5)组织商品流通,安排市场,组织生产、生活物资供应;(6)管理集体商业企业和社会商业;(7)综合管理商办工业;(8)对全区商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商业职工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规范服务;(9)负责商业统计、财务和人事等报表的综合上报。
  第二节 国营商业专业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即组建了郴县专区贸易公司,这是区内历史上第一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商业企业。专区贸易公司综合经营国计民生中的粮食、油盐,棉纱、棉布、烟酒副食、日用百货等商品和主要农副产品购销业务,故称“一揽子”公司,先后在郴县、资兴、桂阳等县设分公司或购销组。1950年3月,根据划细经营的精神,专区国营商业设5个专业公司。即中国粮食公司湖南省郴县公司,中国百货公司湖南省郴县分公司,中国盐业公司湖南省郴县支公司,中国油脂公司湖南省郴县收购处,中国土产公司湖南省郴县支公司。1951年10月,成立中国煤炭建筑材料公司湖南省郴县营业处。
  1952年5月成立中国烟酒专卖公司湖南省郴县批发部。1952年11月至1954年6月,各公司(处)均并人湘南行署工商处辖属有关专业公司。1953年2月成立中国石油公司湖南省郴县供应组。1954年7月,郴县专署重建后,国营商业专业公司同时恢复建立,有煤(炭)建(材)、医药、百货、食品、专卖、盐业、油脂,土产、花纱布等9个专业公司。1955年3月,石油供应组改为石油分公司,同年7月,成立中国百货公司湖南省郴县文化用品采购供应批发站。1956年7月,成立1南省郴县五金交电采购供应批发站和中国百货公司湖南省郴县针棉织品批发站。1957年6月,油脂分公司移交专署粮食局领导。文化用品和针织品两站并人百货分公司。是年7月,百货公司改为中国百货公司湖南省郴县采购供应站。食品公司和专卖公司移交专署服务局,药材公司移交专区供销社。1958年3月,花纱布分公司并人百货采购供应站;4月,五金交电采购批发站改为湖南省郴州工业品器材批发站。
  1958年“大跃进”开始,商业局、供销社合并后,专业公司同时进行大合并。石油、煤建、工业品器材合并为生产资料贸易处,专卖、盐业合并为副食品贸易处,土产、日杂合并为农副产品贸易处,日用工业品各公司合并为日用工业品贸易处,食品公司改为食品贸易处。1959年7月又调整为:日用工业品贸易处、生产资料贸易处、糖烟酒贸易处、肉食品贸易处、农副产品贸易处,对外贸易办事处、百货采购批发站、化工原料采购批发站、石油煤建采购批发站。1960年3月,生产资料贸易处分出五金交电公司。同年10月,分为一、二商业局后,原供销社所属各专业公司划归二局管理。1961年成立郴州纺织品采购供应站。1962年5月,石油、煤建分家为郴州石油分公司和郴州煤建采购供应站,恢复肉食品公司和副食品公司,工业品器材站分为五金分公司兼采购供应站和化工原料公司兼采购供应站。1963年,恢复郴州百货分公司兼采购供应站,恢复湖南省医药公司郴州分公司。1964年恢复郴州盐业公司。
  1965年,纺织品采购供应站并人百货站,百货站划归衡阳百货采购站领导,并分设郴州、灶市(耒阳)、白石渡(宜章)三个分站。同年6月,五金交电和化工原料两公司合并为郴州五金交电化工采购供应站。1970年专署、县(郴县)、镇(郴州)3个肉食品公司合并为一家,至1972年又分出郴县肉食水产公司,后又分出县级郴州市肉食品公司。1970年医药站和药材公司合并为地区医药公司。1972年煤建站改为煤建公司。1975年成立地区工矿民族贸易公司。1976年煤建公司归属地区经委领导。1979年6月,百货站分为纺织品站和百货站,并成立百纺分公司。同年,医药公司划归地区经委领导。1983年元月,副食品公司分出卷烟经营业务交郴州烟厂自产自销,1984年分出盐业成立郴州盐业分公司,与石油公司一并移交地区经委领导。
  到1988年底止,地区商业局系统归口的国营商业专业公司有:百货、纺织、五交化、副食品、肉食品和工矿贸易6个。副食公司包括副食、蔬菜和饮食服务三大行业,商办食品工业分别归口副食和肉食等公司管理。各县、市国营商业专业公司设置和变动情况与地区大致相同,其行政受县、市商业局领导,业务受地区专业公司指导。
  第三节 归口集体商业
  1956年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私营零售商和小商小贩分别实行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等组织形式。1958年“大跃进”期间,小商小贩过渡为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合作商店和小组减少近80%,,1961年实行调整方针,在恢复国营商业专业公司的同时,从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划出过渡的小商小贩,恢复合作商店和小组。其时,合作商店和小组较1958年增加近1倍。“文化大革命”中,批判所有制倒退,1970年供销商业并入国营商业,撤并大批合作商店和小组,对保留下来的合作商店和小组,普遍推行国营商业的一套管理方法,把“人、财、物”三权集中归口在国营专业公司,由对口专业公司实行行业管理,故称国营商业归口管理的集体商业企业。
  1975年为缓和商业网点稀少的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分家后,分别在城镇和农村发展“三代店”(即国营代销店、饮食代营店、废品物资代购店)。嗣后,城镇合作商店(小组)和“三代店”一并下放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管理,不久,又收回地、县(市)商业局管理。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强对集体商业的领导,各县、市商业局先后成立集体商业股,部分县、市组建了集体商业公司或商业综合公司。归口集体商业得到较大发展。
  1979年,归口管理集体商业共有90个独立核算单位,203个门市网点,职工2570人,其中原有小商小贩650人,仅占25.9%,绝大部分是新招收的集体商业职工。
  1988年,由于实行商业体制改革,推行租赁经营并有一部分职工离店经营,与1985年比较,归口集体商业网点和人员有所减少。
  1979年至1988年十年改革中,归口集体商业不仅人员、网点增多,同时其营业销售额、利税上交(含工商所得税)也有较大增长。营业额由1979年的1129.95万元,到1988年突破1亿元,达到10000.66万元,为1979年的8.85倍。企业自有资金总额上升16.13倍,上交税收增加5.14倍。但其利润总额和留利水平则有所下降。其原因一是经营费用增大,二是退休人员日益增多,负担沉重。支付退休金,1979年仅12万元,1988年上升为62.63万元,增加50.63万元,增长4.22倍。
  归口集体商业在发展中,为社会安排了大量待业人员,对活跃市场、方便群众购买,补充国营商业的不足,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收,1979年至1988年10年中累计上缴税款1692.88万元。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有网点缺乏,多数铺面都是租用,房租成倍增加,致使经营费用猛增,面临经营艰难局面,有待在商业改革的深化过程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第四节 商业团体
  一、商人团体
  清代商人自成行帮,后发展为同业公会。民国时期建立商会。新中国成立后,组建工商业联合会和摊贩业联合会。这些都是商人的群众自我管理团体。
  商业行帮,有的以同业为帮,如盐帮、茶帮、钱帮、典当帮等;有的以同籍(即同乡人)为帮,如江西人为“江西帮”最大。江西人经商者遍布区内各大、小市场。宜章县有“江西会馆”(又命“万寿宫”),安仁县也有江西人的“万寿宫”,资兴县设立“江西客民会馆”(又名“真君宫”),均为江西客商的群众团体,以谋赣商之利益。
  民国元年(1912)7月,郴县成立商会,会长潘贤钟,有董事30人。民国5年(1916),郴县商会改组,董事30人,会长潘贤钟连任,副会长曾广懋。民国20年(1931),郴县被经核准备案的有盐业、屠业、纸业、磨坊业、米业、烟业、旅馆业、瓷铁业、南货业、百货业、汤点业等11个同业公会,会员432人。民国30年(1941)12月28日,郴县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监事17人,理事长李锐,常务理事刘冀学、王鹏,常务监事李奠盘。民国34年(1945)元月27日,郴县商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三届理监事16人,理事长邓鹏,常务理事李Fkii、肖礼存,常务监事戴文辉。其他各县商会情况,据有关资料和民国22年(1933)出版的《湖南年鉴》记载,列表如下:
  民国15年(1926),国民革命军颁布《商民协会章程》,规定商民协会是国民革命的商民组织,在当年8月全省商民协会代表大会之后,区内郴县、永兴、资兴等县相继成立商民协会组织。民国35年(1946)12月,全省成立商会联合会之后,区内各县又改称“商会联合会”。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工商业联合组织通则》,11月成立全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区内各县均先后建立工商业联合会或筹备处。1953年7月,郴县工商联合会正式成立,选举第一届执委29名,候补执委6名,监委9名,候补监委3名,副县长李荣镜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南解阜、蒋毓麟、赖传全。1954年元月7日改组,改选执委、监委共38人。1955年3月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通过《郴县工商业联合会章程》,选举执委39人,主任委员南解阜,副主任委员于广治,蒋毓麟、赖传全。“文化大革命”时期,各级工商业联合会停止办公,人员下放,名存实亡。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工商业联合会机构。同时,个体商业发展迅速,1984年10月,湖南省颁布《湖南省个体劳动协会章程》,各县先后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个体商户成为协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学术团体
  民国11年(1922),省会长沙商界中的知识分子,组织成立“商业协进会”,协会以研究商业学术教育、经营和保障商业权利为宗旨。其时,区内商业不甚发展,没有这种学术团体组织。1982年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之后,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筹备,1985年8月,成立郴州地区商业经济学会。由全区商业经济工作者和从事商业经济科学的教学、研究等人员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它是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和郴州地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学会以研究、探索商业经济理论和商业工作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为宗旨,发展社会主义商业经济理论,振兴郴州商业经济。当年8月21日,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提交大会论文15篇。大会选举产生学会第一届理事58人,推选了名誉会长、正副会长和秘书长等领导机构成员。名誉会长由当时专署副专员汪文恺担任,现为行署副专员陈叔红担任(均是主管全区财贸工作的专员)。会长为专署财办主任陈宝勇,副会长欧金德(地区商业局副局长)、张杰(地区外贸局局长)、张逢先(地区粮食局局长),徐醒余(地区供销社副主任)等。1988年底统计:共有会员335人,地直和各县、市财委、粮食局、商业局、供销社、工商局、外贸等单位均为学会团体会员。学会自成立以来,每年组织和发动会员结合商业发展和工作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四年多时间,全区地、县(市)两级会员们共写出各种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922篇,年平均200篇左右。其中,被省内外各级公开发行或内部报刊和广播、电视台正式采用的有120余篇,参加各种综合性和专题性学术讨论会的文章30多篇。地区商业局局长吴启炳、副局长杨香杰、地区粮食局副局长袁重庆等带头撰写。地区商业局办公室主任袁侃庭撰写的《企业公开招标的问题与对策》一文,参加省学会1988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论文而受到表彰。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宁奠安,在省学会开展学会活动积极分子评选中,1985,1986,1987,1988,1989,1990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学会活动积极分子而受到奖励,1991年被湖南省社科联评为全省学会积极分子,1992年被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被推荐到中共中央党校、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举办的市场经济研讨班学习,聘为全国商业研究员,主编四部商业著作,先后发表专业经济理论文章五十余篇,多次被评为全省、全国优秀论文,获一等奖13次,二等奖11次。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湘南三地市(郴州、零陵、衡阳)为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郴州地区处于区位最优势的部位,毗邻广东和港澳。在创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的工作中,学会发动全体会员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探讨,密切结合商业经济实际,写出了一批有见地的推动商业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搞活商品流通的调查报告与文章,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