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F729
页数: 3
页码: 127-129
摘要: 本段介绍了郴州工矿区商业贸易,是为矿区职工生产、生活服务而建立的商业,主要经营生活资料和职工劳保用品。它是国营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郴州 贸易沿革 商业经济

内容

工矿区商业贸易,是为矿区职工生产、生活服务而建立的商业,主要经营生活资料和职工劳保用品。它是国营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尤以有色金属和煤炭居多,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称。有色金属品种达50多种,其中钨、锡、钼、铋、铅、锌、铜等储量占全省的50%-90%,钨、铋在全省、全国居第一位。黑色金属主要有铁、锰、钦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墨、大理石、磺铁矿等20多个品种。石墨储量、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产量居全省之首,现年产原煤700万吨左右。①矿业历史悠久,唐宋年间即开始开采。“清嘉庆年间,湖南土地兼并盛行,农业生产日益降低,游民增多,各地发现矿产,即有本地及外地农民纷至沓来,自由开采,尤以郴州、桂阳、宜章、永兴、耒阳一带盛产银、铜、铅、锡、煤等矿'’。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兴、南岭、湘永、杨梅山、马田五大煤矿和瑶岗仙钨矿、汝城钨矿、湖南铅锌矿、湖南石墨矿、湖南磺矿、香花岭锡矿等矿山迅速恢复,发展生产,矿区人口逐年增多。1988年,全区地属以上大中型工矿企业107个,职工家属达20.96万人②,占全省工矿区人数的四分之一,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工矿区商业贸易随矿业的发展而发展。晚清、民国期间,矿业兴起后,附近乡民携零星农副特产品进矿区交易,逐步形成集市。大小店铺和小商小贩相继发展,经营油、盐、米、百货、布匹、副食、南杂和零星生产资料。矿主为剥削矿工,多兼矿商,把持矿区大宗贸易。“矿山米肉二项,向归矿主专卖,米多陈糙,肉皆死疫或生病瘦猪,其价照市价昂过半倍,由工头领买,涨至七百八百,再转卖于工人”。③至于工人劳动保护,则有“三尺宝蓝布,又当衣服又当裤”之说,无专门劳保用品供给。民国34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矿山停产,商店关门,矿区商业贸易一度衰落。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矿山半开半停,矿区商业市场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工矿区商业贸易。初期,各工矿区发动职工集资人股开办职工消费合作社。股金每股旧币贰万元(折现币2元),每人至少一股,最多二十股。三都、杨梅山、马田、湘永、瑶岗仙、小垣、香花岭等矿山人股社员占职工人数百分之八十以上。职工消费合作社供应矿区人员生活用品,一般低于市价5%-8%.1955年,湖南省国营商业零售公司接管矿区职工消费合作社,分别成立了资兴、湘永、马田、杨梅山5个煤矿贸易商店和瑶岗仙钨矿、汝城钨矿、香花岭锡矿贸易商店。商品购销业务受省公司领导,当地商业部门负责行政领导,经营日用工业品、副食品、蔬菜、肉食、土产日杂等商品和开办饮食服务业。1956年开始,各矿根据工作需要按劳动部规定供给职工工作服、工作帽、面罩、口罩、手套、护腿、防护眼镜、防毒面具、护耳器、安全带以及防水、防晒、御寒等劳保用品,各贸易商店兼营劳保用品。是年,工矿商店移交湖南省贸易公司管理。1958年1月,省贸易公司撤销,工矿商店全部下放到县。1961年'ti工矿贸易公司恢复,区内7个工矿贸易商店又收归省公司管理。嗣后,专区商业局成立工矿贸易科,担负省属工矿贸易商店的领导和计统财会报表的综合编报工作,并负责地属以上厂矿劳保用品的计划分配与检查监督。1963年,全区共有17个工矿商店,其中省管工矿商店(独立核算单位)11个,共有职工502人,网点78个,当年商品购进额945万元,销售额1015万元,主要商品由省公司计划分配下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区内省属工矿商店又陆续下放到县,工矿商业网点减少,购销下降。为保证工矿区职工生产生活需要,1968年地区成立劳保用品商店,负责中央、省、地属工矿单位的劳保用品供应。1971年,地区对工矿商店的计划商品货源分配实行切块供应。1975年,全区19个工矿商店购进总额1779万元,销售总额2349万元,经营品种达5000多个。同年,地区成立工矿贸易公司,劳保用品商店改成公司直属商店。公司负责全区工矿贸易商店的管理和劳保用品的分配供应。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矿区商业贸易随着商业体制改革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工矿区商业网络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全区21个中央、省属工矿区国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由1977年的78个增加到1988年的139个,集体、个体商店和摊贩蓬勃发展。其中,各厂矿为解决富裕人员、待业青年就业而开办的“劳动服务公司”、“综合公司”、“生活服务公司”、“开发公司”等达145个。二是国营工矿商店改革企业管理体制。1979年起,全区工矿商店普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经理负责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有6个工矿商店转为集体经营,10个商店实行租赁经营。1978年,黄沙坪、宝山、小垣、香花岭、七一一等工矿商店由商管改矿管试点,1981年又收归商管。三是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调整购销政策和经营方式。1983年起,地区取消了对工矿商店的商品切块供应,工矿商店逐步退出肉食、蔬菜经营。各工矿贸易公司(商店)实行自主经营,组织商品购销,参予市场竞争,并逐渐开展了商品批发业务。是年,批发网点由1978年的2个增至25个,批发金额由1977年的300万元增加至归988年近2000万元,批发销售占全部商品销售比重由1977年的11%增加到1988年的37%。并与省外66家工厂、商店联营联销。在放开、搞活的过程中,工矿区贸易商店购销不断扩大。1978年,全区工矿贸易公司(商店)21个,网点128个,职工698人;1988年为21个,网点139个,职工968人。销售总额1978年为3754.6万元,1988年增加到5189.6万元。经营品种由万余种增加到3万多种;固定资产总值1978年147万元,1988年增加到54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由1978年的321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409万元。工矿区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附注

①参见郴州地区统计指标"0(1988)T;5页。 ①(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上篇近代部分7页。 ②参见《郴州地区国民经济统计提要》1949-1985年。 ③“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3号,1921年版。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