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商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要商品
分类号: F713
页数: 2
页码: 86-87
摘要: 本段介绍了郴州胶鞋、火柴、肥皂、钟表、缝纫机、电池等主要商品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郴州 商品种类 经济

内容

胶鞋 包括全胶鞋和布胶鞋。1949年前和50年代初,销售量均不大,1953年销售12万双。60年代,年均销售量67.2万双。1972年以来,年均销售量均在200万双以上。1981年销售突破300万双。1961年至1988年,区内共销售胶鞋4737万双。区内无胶鞋生产。60年代,主要从上海、广东调进;70年代以后,省内胶鞋生产发展,省内产品占总调人量的68%o 火柴 晚清、民国直至1959年,区内所需火柴均靠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调进。1960年兴建郴州火柴厂,开始因产量少,至1964年仍不能自给。1965年以后,生产发展,结束了火柴靠外调人的历史。从1960年到1985年,郴州火柴厂产品全部由郴州百货采购供应站统购包销,共收购327.1万件,保证区内供应外,并外调株洲、衡阳两市及外地共229.3万件。区内火柴年人均销量50年代7.6盒,60年代12.5盒,70年代14.9盒,80年代18.4盒。
   肥皂(洗衣粉) 新中国成立前和50年代初期,区内市场货源均由上海调人。1956年至1962年,区内有手工制皂厂三家。1970年郴州城关镇兴建肥皂厂,至1978年,年均产肥皂2.7万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停办和转产,区内市场的肥皂和洗衣粉均靠外地调进。肥皂的销售,70年代以前,主要是城镇,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步普及到广大农村,因而销量大增。区内社会零售量:1952年为0.77万箱,1965年3.56万箱,1978年7.76万箱,到1988年猛增到43.65万箱,比1952年增长55.6倍,比1978年增长4.6倍。洗衣粉于60年代开始上市,因使用方便,加上洗衣机上市,销量增长迅速,全区年均销量60年代仅33.5吨,70年代年均增加到521.2吨,80年代年均猛增到1509.8吨。
   钟表 市销货源全部靠调进。50年代为进口手表,随着国产手表工业的发展,60年代调进以国产表为主。70年代,国产表基本上取代进口表。50年代,手表销售量很少,1956年全区仅销售0.24万只。70年代,年均销量为2.69万只。由于1982年和1983年两次调低手表销价,加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手表行销农村,销量猛增。1983年全区销售10.4万只,1985年增加到15.2万只。据1984年社会调查,全区城镇平均每百户手表拥有量为249.5只,农村每百户为107.7只。到1988年,城镇平均下降为218.9只,农村上升为164.9只。时钟销量1956年为0.24万个。1971年0.7万个,1987年增加到11.4万个。五六十年代,以闹钟为多,80年代以来,较高档的座钟、挂钟销量大增。
   缝纫机 区内无货源,全部靠上海、广东及省内的长沙、益阳等地调进。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从事缝纫的手工业者购买,销量不大。七八十年代,逐步进入城乡家庭,销量大增。由于货源偏紧。从1983年开始实行计划分配,凭票供应。全区社会零售量1971年为0.43万架,1978年增加到0.9万架,1985年猛增到3.65万架,1988年再增到4万架。据社会调查:1984年城镇每百户居民平均为54.8架,农村平均为28架;至归988年,城镇上升为60.5架,农村增加为43.3架。
   电池 主要是农村和矿山井下工人用以照明。农村销售量占全区零售量的70%以上。国营百货公司成立初期,区内市销货源均由广东省购进。1956年,在永兴县马田镇建成郴州电池厂,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业收购逐步扩大,从该厂投产到1970年,累计收购量为3343.5万只,占该厂总产量的91.4%,占百货公司系统总进货量的48%,使从省外调人量减少。嗣后,由于该厂产品质量不稳定,销路滞阻,商业收购量减少。1980年至1987年,全系统总购进量为7494.万只,而收购该厂产品只1430.7万只,仅占进货量的19.1%。在改革开放中,该厂产品质量有明显改进,但以自销为主。全区百货系统批发销售量,1953年为33.8万只,1981年增至1049.2万只,1987年为927.8万只。从1953年到1987年,年平均销售量递增10.3%0 机制纸:包括机制薄纸和机制板纸。20世纪50年代初期,区内所需机制纸货源全部从外地调人。1959年,郴州地区造纸厂投产,嗣后,郴州市、郴县、永兴、安仁等县市相继兴建造纸厂。从1961年至1988年,区内百货公司系统共收购各种机制纸50600吨,其中有光纸、书写纸、普通包装纸,全区实现自给有余。全区百货公司系统1954年批发销售机制纸118吨,1979年增加到3832吨,增长31倍。1980年后,造纸工业部门实行“产品调整,生产用纸由工厂直供用户”的办法,通过商业渠道购销的纸源减少,但1980年至1987年平均年销量仍达到1929吨。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机制纸长期处于偏紧状态,国家采取“货源计划分配,平衡调拨,专项用纸统一安排生产,对口专店供应”的办法,保证了市场需求。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