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集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集市
分类号: F713.5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段介绍了安仁县县内农副产品及工业品集散,以城关镇、安平两个市场为主。
关键词: 安仁县 集市 经济

内容

县内农副产品及工业品集散,以城关镇、安平两个市场为主。
  城关市场 早期是永乐江水路运输要道,县内物资集散中心。但市
  
  面狭小,仅有一条长约1000米的南正街。1966年,大桥建成通车
  
  ,安仁至郴州、茶陵、衡阳之公路先后连接,成为全县交通枢纽
  
  。新建成的五一路,贯穿县城南北,五交化、百货、纺织品、副
  
  食品、轻工、供销、药材等国营专业公司大楼以及饮食、服务业
  
  等群集于此,与老街的四清路、解放路连接成繁华的商业区。五
  
  一路、七一路交叉口新建百货大厦,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1983
  
  年,集贸市场扩建。交易场地由原800平方米增至1450平方米。上
  
  市人数日以万计,多者达3万余人次,除本县居民外,还有两广、
  
  福建、浙江等外地客商。1988年,全城有商业、饮食服务零售网
  
  点426个,从业人员1504人,商品零售总额5146万元;占全县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3.9%。
  城关“春分集市”最为繁荣,俗称“赶分社”,历史悠久。据考
  
  ,该市形成时期在后唐,约公元935年至960年间。其时,永乐江
  
  与宜阳河汇口处的永安铺、香草坪,树林密茂,风景优雅,建有
  
  庙宇,供人祭祀。民间习俗:“岁以春秋仲月上戊为民祭祀”,
  
  择“社日祭神以祈谷”。祭神之际,辅以交易小农具、藤索、锄
  
  柄、斗笠之类,后人沿袭日久,渐次发展为农副土特产品交换,
  
  遂成集市。宋咸平五年(1002)以后,每年春分集市一次,定名
  
  “赶分社”。民国18年(1929)《中国实业志》载:“每年春分,
  
  春社节日,四处商贾云集于县城之沙洲上,竞其物以发售。”“
  
  春分集市”以中草药集散为一大特色。明嘉靖三十二年(1544),
  
  “时疫流行”,当地人民以草药治之,疫除。天启四年(1624)“
  
  疫气盛行”,复以草药治之,效益日张,是以中草药为县人所信
  
  赖,迄今“赶分社”配制草药之风犹盛。民国时期,每年“春社
  
  日”,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河南等省及县内外药商、农户
  
  上市草药1000余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这一传统的农
  
  贸集市,相沿每年举行一次“赶分社”活动。届时县内外客商和
  
  市民、农民,纷纷肩挑或车载货物上市,连续三天,每天数万人
  
  ,日交易额30万元以上。上市货物有生产资料、日用杂品、中草
  
  药等。1958年后,集市规模曾一度缩小,1962年又渐次恢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屡禁不止。改革开放以后,更为活跃。1981
  
  年后,集市范围扩大,遍及全城各主要街道,商品划行分市,成
  
  为每年一次的大型集市贸易活动。
  安平镇 位于县内东南永乐江上游。清未民初,当地农村出产的稻
  
  谷、豆子、花生、棉花、土纱、土布、猪仔、杉木等物资均在此
  
  集散,通过水运外销。民国37年(1948),永乐江修筑河坝工程,
  
  水运受阻。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有工商户27户,从业人员31人
  
  。60年代,市场时开时停。1978年开放、搞活后,市场发展迅速
  
  。1988年,全镇有商业批发机构19个,从业人员76人。国营、集
  
  体零售网点23个,156人;个体商户271户,从业人员312人。每
  
  隔三日一if,上市货摊540余副。县内及茶陵、a县、永兴、耒阳
  
  等地商民前来交易,上市人数多时逾3万人次。1988年,成交额
  
  360余万元,成为县内东南各乡农副产品交易和工业品批发中心,
  
  为全区较大的农贸市场之一。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安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