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产品
分类号: F713.58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本段介绍了永兴县主要工农业产品有煤炭、茶油、竹木、烟叶、茶叶、生猪、鼎锅、土纸、山苍籽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巾、电池等地方工业产品得到发展。
关键词: 永兴县 商业 经济

内容

永兴县主要工农业产品有煤炭、茶油、竹木、烟叶、茶叶、生猪
  
  、鼎锅、土纸、山苍籽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巾、电
  
  池等地方工业产品得到发展。
  煤炭 永兴县已探明煤碳储藏总量80824.8万吨,占郴州地区的
  
  41.3%,是湖南省十大重点产煤县和商品煤基地之一。煤质优良,
  
  饮誉三湘,驰名广汉。清乾隆年间开始采掘,光绪九年(1883)通
  
  市衡阳、长沙和武汉等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永兴县志》记
  
  载:“近城煤矿,邑人集资开挖,工钜者至千余人,沿河一带,
  
  煤矿鱼鳞杂袭,装运者,皆衡阳小驳船,以米来,以煤往。”民
  
  国30年(1941),经政府备案的煤矿公司32家,未经备案的农村煤
  
  窑20余家,年产At30万吨以上。①由耒水帆船和粤汉铁路运往衡
  
  阳、湘谭、长沙、汉口及贵阳、桂林、广东等地,年销量25万吨
  
  以上。后因战争影响,运输受阻,煤价跌落,民国32年(1943),
  
  输出降至7000吨;1949年,产煤不足5万吨,输出不足2000吨。
  新中国成立后,煤炭生产发展迅速,省属老矿湘永和新办马田煤
  
  矿相继扩大开采规模,县和乡村大办煤矿,1952年,产量达43.43
  
  万吨;1957年达97.93万吨,其中外销量87万吨。1965年产114万
  
  吨,外销99万吨。1987年产186万吨,外销160.5万吨。煤炭工业
  
  是全县支柱产业,为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物资条件。
  茶油 永兴县素称“茶油之乡”,产量甲湘南,全国闻名。清光绪
  
  三十二年(1906)《永兴乡土志》载:“永兴运出之货,以煤、油
  
  为大宗。邑丛山峻岭,多种茶、桐。每当秋末冬初,新油上市,
  
  上由陆路运至广东坪石,下由水路运至末阳及衡州、湘潭等处。
  ”民国30年(1941)12月,湖南省银行《经济月刊》载:“永兴
  
  丰年产茶油五、六万担,平常年产四万担,低产年三万担左右。
  
  ”茶油集散,历年以县城和塘门口两处为主要市场。粤汉铁路通
  
  车后,大部转移至高亭司、油榨圩等地。高亭司经营茶油大户骤
  
  增14家,油榨if由2家增至9家,两地年集散量在3万担以上。新中
  
  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发展油茶生产,开始由国营贸易公司和供销
  
  社经营,1952年成立油脂公司,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由粮食部
  
  门统购统销和计划供应调拨。1949年,全县产量21500担,1957
  
  年,产--1-发展到43000担,国家收购28560担。1972年,产量为
  
  当地解放后最高年份,达54000担,国家收购量也突破历史,达到
  
  36999担。嗣后,贯彻“以粮为纲”,油茶生产受到影响,特别是
  
  茶山垦复投入大,挖山、补种、施肥、治病不及时,产量下降。
  1985年,国家改变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定购。至1988年,年产
  
  Ai22300担,完成国家定购任务6780担,比最高年份1972年收购
  
  量减少71.68%0鼎锅、铁锅为永兴著名的传统民用产品。永兴产煤
  
  ,耒阳产铁,马田铁锅生产业有200余年历史,在湘南、粤北、桂
  
  北颇负盛名。民国33年(1934),全县有鼎锅生产者30余家。解放
  
  初期,曾发展到90余家,1951年,合并组成两个鼎锅厂,1953年
  
  ,两厂联营迄今,生产长期不衰,为农村居民煮饭、煮潲的必备
  
  用具,年均产鼎锅4万个,鼎盖3万余片。每年大量外销。永兴铁
  
  锅业也有悠久历史,民国30年(1941),全县产铁锅2000担,销
  
  郴县占1/10,销衡阳占3/10,本县农村销6/1001952年,成立湘
  
  阴渡合作锅厂,1955年,转为公私合营,嗣后过渡为地方国营铁
  
  锅厂,年均产铁锅2万至2.5万个,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各地农村
  
  市场。
  山苍籽油 系用野生山苍籽加工的一种天然香味植物油料。全县有
  
  山苍林近3万亩。20世①民国30年(1941)12月,湖南省银行《经
  
  济月刊》二卷六期载:永兴县经济t7况调查。
  纪50年代开始生产山苍籽油出口创汇,政府亟力扶植,号召大力
  
  种植山苍籽林,变野生为人工培植。由于永兴山苍籽油柠檬醛含
  
  量标准平均70%至75%之间,质量列全省前茅,在国际市场颇受
  
  青睐,成为县内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1978年,全县收购山苍籽
  
  油1371担,居全省第一位。1979年,收购上升至g1464担,为历
  
  史最高水平。1983年以后,国际市场价格一度下跌,每担由1200
  
  元降低至675元,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86年,种植面积减少
  
  为1.6万亩。1987年,价格恢复并上涨至3400元一担,全县山苍
  
  籽油又重新发展。是年,种植面积恢复为2.5万亩,当年收购586
  
  担,比1985年增加2倍。从1966至1988年,累计收购17695担,收
  
  购投放金额1654.5万元,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国家收购经营部门
  
  获利润182万元,为地方财政培植了财源。
  毛巾 民国20年(1931年),永兴城关县正街曾开设一家贫民工厂
  
  ,有职工7人,艺徒20人,生产花色棉布、官布、竹布。1950年,
  
  油市成立染织生产合作社,有工人40人,年产土布213756尺。
  1952年,商人谢功良等12人,在县城合资开办染织厂,1956年,
  
  转为公私合营,至1970年停办。1977年,召集原有染织技术人才
  
  ,开办地方国营永兴毛巾厂,从投产至1980年,年均产毛巾100万
  
  余条。1985年,该厂与上海人才交流开发银行订立合同,引进上
  
  海毛巾十二厂的技术和设备,1986年,毛巾总产量上升为300万条
  
  ,且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品种增加。改革商业流通体制后,该厂
  
  产品改为自销。1988年,总产量432.57条,除地、县商业部门收
  
  购一部分外,销往天津、重庆、韶关、湖北、江西、贵州、山西
  
  等地217万条,占销量的54.34%。成为地方工业崛起的主要品种。
  电池 1953年,开办马田电池厂,1959年,与马田榨油厂合并,
  
  1963年4月,收归地区管辖,1972年,又下放归县。年均产干电池
  
  900万只。商标原为矿工牌,后改熊猫牌。1982年,熊猫1号电池
  
  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2年前,由商业部门收购,供应区内外
  
  市场。1983年,开始交省外贸出口,当年出口619万只,价值125
  
  万元。嗣后,产品绝大部分外销。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