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品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0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工业品销售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节介绍了桂阳县各个历史时期工业品生产和销售情况。
关键词: 郴州 工业品销售 经济

内容

晚清、民国时期,桂阳当地日用工业品生产,只有民生工厂生产的土布、纱袜以及传统手工业产品油布、雨伞、木屐、鞭炮等少数品种,市场所需日用工业品全靠外地输入。民国18年(1929),县城经营布匹、药材、瓷器的私商64家,大部分聚集于南门外。布匹业资金雄厚者有生茂祥、锦江、乾康等商店。民国21年(1932),县城私商由衡阳、湘潭、长沙等地输入绸布、南货、药材、百货、书纸、笔墨等商品价值达法币30万元。③这些商品供应本县城乡人民需求外,还转销到嘉禾、临武、兰山等县。民国30年(1941),乾康布庄专设批发经营,与县区外80余家布贩有业务往来,年销布匹1000匹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各专业公司逐步建立,市场日用品货源渐次充足,销售扩大。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营商业公司实行商品大调拔制,日用工业品货源主要由上级专业公司计划调拨。
  1954年,县百货、纺织、副食、专卖公司建立批发机构,向地区各二级站进货,再向县内外零售商店和农村基层供销社批发供货。同时,对地产日用工业品实行加工订货,收购包销。1955年,县城各国营专业公司设立批发部9个。从60代至70年代,各国营专业公司批发业务逐步扩大,1964年至1979年,全县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批发年平均销售额为922万元。1978年后,改革开放,放宽购销政策,实行“三多一少”流通体制,除国营商业批发机构外,集体、个体商业经营批发业务者日渐增加,城南路形成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批发一条街。1988年,县城共有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批发网点73个,其中,国营商业批发网点,不分对象,不分地域,不限数量,自由选购,协商定价,加速了商品流通。1988年,国营商业专业公司工业品和副食品批发总额2524万元,比1964年至1978年平均批发总额增长1.74倍,仍然占领主要批发阵地。集体和个体商业批发额也有较大增加。
  随着日用工业品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用工业品销售发生深刻变化,品种、数量增多,销售额扩大。特别是许多品种由低档向高中档发展,由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转向新“五大件”(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电风扇、电冰箱)o198844与1980年比较,主要商品社会零售量大幅度增长,其中化纤涤棉布增加99.53%,绸缎增加3.58倍,胶鞋增加33.4%,卷烟增加8.72倍,酒类增加74.17%,食糖增加1.66倍。
  交电商品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增长比例更大。据县城居民抽样调查,1988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96台(其中彩电48台),洗衣机64台,收录机56台,电冰箱8台,电风扇140台,自行车81辆。工业品销售市场活跃、繁荣。

附注

③参见民国24年(1935)《中国实业志》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