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矿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矿市场
分类号: F729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段介绍了郴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兴市工业生产发展加快。工矿区集中在三都、鲤鱼江、东江三地,随着工矿区人口的增多,三地形成工矿区市场。
关键词: 郴州 商业 经济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兴市工业生产发展加快。工矿区集中在三都、鲤鱼江、东江三地,随着工矿区人口的增多,三地形成工矿区市场。
  三都市场 位于资兴西北,三都是湘南的重点煤田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随着煤炭工业的崛起,三都成为重要商业市镇。嘉庆二十五年(1828)《兴宁县志》载:“炭行今业两处,在北乡三都罗家桥。”“开煤者,亦泛舟湘汉,易米以活其家。”清末民国初,“煤矿附近,商贾云集”。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三都炭厂倒闭时,市场萧条。至民国31年(1942)窄轨铁路修通,输往外地的煤炭倍增,三都市场再度繁柴。主要集散商品除煤炭外,还有棉花、黄豆、牛骨等品种。其时,矿区的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大部分掌握在矿业主手中,其余为私商小贩经营。民国34年(1945)2月,三都被日军占领,煤矿停产,经商者离去,市场衰落。抗战胜利后,煤矿半开半停,市场不振,部分商贩迁往蓼江市。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炭的扩大开采,三都市场复苏。1950年底,三都市场有私营商户41家,从业人员91人。是年12月,成立资兴煤矿消费合作社,职工人股成为社员的有1784人,人股金额3568万元(旧币)。集贸市场由老街迁移到矿部所在的新街,交易场地面积6400平方丈,主要交易品种有大米、食盐、布匹、百货、蔬菜、副食品等。1956年,资兴煤矿消费合作社改名为资兴煤矿贸易公司,新建门市部600余平方米,1959年改名为三都工矿贸易商店,1968年又改为国营三都工矿贸易公司,职工增加,担负矿区生活物资的供应。1960年至1961年,商品严重短缺,国营工矿贸易商店积极组织矿区吃、穿、用商品的供应。从1963年起,市场开始好转,至1965年物价平稳,矿工生活一直比较安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三都商业网点急剧减少,东风煤矿(即现宝源煤矿)有职工家属7000余人,商业网点只有3个,矿工购买极为不便。集市贸易受到冲击,蔬菜上市品种单调。1970年后,虽增设一批网点,但矿山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仍没有从根本解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都市场开放搞活,国营三都工矿贸易公司增建网点,扩大商品供应。1983年商品销售额达到1303万元,比1978年的522万元增加1.51倍。1985年后,各煤矿相继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建立矿山第三产业,开办商店,弥补矿区商业服务网点的不足。同时,个体商业遍布矿山各个角落,至1988年底子三都市场有个体工商户257户,营业面积3124平方米。集贸市场交易场地扩展为5个,其中1987年新建的三都农贸市场占地12778.75平方米,交易划行归类,每天平均有4000余人次进行交易,农副产品以鲜鱼、家禽、蔬菜、猪肉上市量为最大,市场繁荣活跃,促进了矿山生产。1978年以来,矿山煤炭开采量年均在200万吨以上,其中1984年283.7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东江市场 东江历史上是湘东南最大的木材市场,也是县境西部的重要商业区,市场繁荣。输出商品除木材外,还有楠竹、中药材、生姜等;输入商品为百货、布匹、杂货、黄豆、面粉等。民国34年(1945)2月,日军侵占东江,木材输出停止,商业蒙受损失。抗日结束后,木材交易逐渐恢复,但未达到战前水平。1949年解放后,木材购销又趋兴旺。1950年底,东江有商户59户,从业人员205人。输出杉条10万根,杉筒5万根。输出生姜7100余担(主要是制成品,俗称“水姜”),销往长沙、汉口一带。嗣后,公路、铁路相继修建,商品运输由水路改陆路,东江市场趋向衰落。1979年,著名的东江水电站工程建设重新上马,1987年建成发电,成为湘南最大的电力新基地。国营商业部门为基地配套服务,1978年建立东江工矿贸易商店,该商店服务热情,深受欢迎,曾被共青团中央、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商业服务文明经营示范单位”。1988年商品销售额341.8万元,成为东江市场最大的零售商店。市场中心由东江古镇迁移至水电建设工程指挥部附近,建立新东江市场,各种建筑拔地而起,商业、服务网点迅速增加。
  1985年,有各种网点218个,从业人员444人。1988年底,除国营、集体网点外,还有个体商业服务网点278户。1987年,新建农贸市场6761.55平方米,每天进场交易逾3000人次。随着农贸市场的发展,蔬菜上市的品种、数量增多,购买方便。东江水库库容相当于半个洞庭湖,“万顷波光照大天”,沿岸风光绮丽,形成一个旅游新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库区水面发展成为资兴渔业生产基地。东江市场日益繁荣兴旺。
  鲤鱼江市场 鲤鱼江在1953年前还是荒山野岭。1950年修建郴州至三都标轨铁路穿越而过。1954年鲤鱼江火力发电厂建成发电。鲤鱼江人口渐次增多,开始形成集市。小商小贩从东江、木根桥等集市迁移而来。1956年,建立鲤鱼江镇,国营商业建立工矿贸易商店。由于地处铁路、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国营商业各专业公司在此设立批发经营部和中转仓库,继而发展为资兴市最大的商业批发市场。除国营百货、纺织、五交化、副食等专业批发外,还有供销、个体等其他批发单位,商业区面积逐渐扩大,并向资兴市人民政府新址唐洞延伸靠拢。1988年,有个体商户383户,从业人员461人,月营业额平均30万元左右。鲤鱼江农贸市场占地4333.36平方米。整个市场国营商业占主导地位。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