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1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
分类号: F729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段介绍了郴州握湘南各县经济枢纽,土特产品在此集散,粤盐和广货亦在此中转和购买。
关键词: 郴州 商业 经济

内容

郴州,“在海道未通以前,南来北往商品都在此过载”④。“盐贩贩盐而来,广客买麻而去,六、七月间收蔫,九、十月间取茶、桐油,行旅客商,络绎不绝,沿河一带设立大店、栈店数十间,诚楚南一大冲会也”①。郴州握湘南各县经济枢纽,土特产品在此集散,粤盐和广货亦在此中转和购买。“商贾云集,货物辐辏,市场颇极一时之盛”②。民国元年(1912)10月,郴县商会成立,积极振兴商业,市场渐次开拓。民国18年(1929),全城有商店778家,商人2135人,每千名居民有商店3.26个,商人8.94人③。民国20年(1931),核准备案的商业公会有盐业、屠业、纸张、磨坊、米业、烟业、旅馆、瓷铁、南货、百货、汤点等11个,会员432家。其时,郴州“九街十八巷”,商务以东塔周围最为繁盛,河街有堆栈店铺数十家,下河街之郴永盐围,则是盐商幅辏之地④。
  民国25年(1936),粤汉铁路通车,衡宜(衡阳至宜章)、郴桂、郴资等公路干线逐步修建,湘南各县和湘东部分地区的商品集中在郴州运输集散,其中粤盐的日销量由民国11年(1922)的300-500担,上升到1500-3000担。郴州市场各类商店兴起,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发展,商业精华荟萃於南大街、中山东、西街,逐步向文化路延伸,上中下河街以旅馆、茶号、米庄为主⑤。民国28年(1939),文化路发生火灾,烧毁店铺数十间,全城商店减到458家,从业人员1564人。与民国18年(1629)比较,商店减少41.14%,商人减少26.74%。全城人口也减少11.9%,平均每千人口只有2.18个商店,7.43个商人⑥。抗日战争期间,民国34年(1945)元月24日,郴县沦陷,日军烧杀掳掠,商人经营维艰,货物短缺,商店倒闭停业者颇多。商业损失巨大,按民国24年(1935)物价指数计算,损失法币119.85亿元。⑦抗日战争胜利后,郴县城区商人积极筹集资金,恢复营业,加上粤汉铁路及各线公路修复通车,市场渐趋活跃。不久,内战爆发,至民国38年(1949)初,由于金融紊乱,通货恶性膨胀,工商界人士受反动宣传影响,一些大户解雇店员,分散资金,甚至逃往港澳,粤商大部离郴返粤,市面不如以前兴旺。至当地解放前夕,县城商店仅余661家,较之民国18年(1929)减少117家。

附注

④A庆《郴州总志》卷21,《清明简史》第一卷413页。 ①嘉庆《郴州总志》卷21,载《清明简史》第一卷413页。 ②(郴州直隶州乡土志》商务篇,光绪三十三年出版。 ③参见《湖南各县主要商业统计表》。 ④参见《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第121页,作者曾继梧,民国20年7月出版。 ⑤参见《湖南省各县经济概况》第5篇《郴县经济概况》第45页,民国31年10月出版。 ⑥参见《湖南省各县经济概况》第5篇《郴县经济概况》第45页,民国3!年10月出版。 ⑦参见《湖南抗战损失统计表》。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