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百年商业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194
颗粒名称: 第二篇 百年商业大事记
分类号: K291/297
页数: 21
页码: 14-34
摘要: 本段介绍了郴县从明清到2006年发生的各类事件情况。
关键词: 郴州 地方 事件

内容

(一) 明清以来,郴州境内商品交易,民间习在水陆交会之处及城、镇周围设置集市进行,名曰圩场。圩期或“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各地依习俗而定。乡人逢期赶圩交易商品。圩场贸易沿袭至今。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郴州直隶州乡士志》载) 道光、咸丰年间(1840年至1861年),郴州境内进出货物,经州城拨发,北航耒水往返衡湘,南走90里郴宜驿道及武水来去广东。
   (据1897-1898年《湘学报类编》) 晚清,郴州货物进多出少,约为七比三。进口以米、盐、棉花为大宗,火酒、砂糖、绸缎、煤油次之;出口以茶油、茶叶、苎麻为大宗,竹木、柴炭、烟叶次之。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郴州直隶州乡士志》记载) 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开埠,原经郴州拨发的南北货物,改由长江及海上运输,郴州商业日见衰落。
   (光绪三十四年7月1日,《长沙开辟商埠资料》) 清宣统二年(1910)10月,桂阳县商会成立。嗣后,全区各县商会陆续成立。人会会员登记造册,商会维护经商者权益。
   (民国6年《农商部总务厅第六次农商资料》) 民国8年(1919)6月18日,郴县商会维持国货会,联合各界5000余人,于文庙召开国民大会,宣传抵制日货。
   (民国8年6月19日《大公报》) 民国15年(1926年)初,“郴县雪耻会”没收县城进口的100多桶洋油,当众烧掉,开展反对“洋货”的爱国斗争。
   (《郴县志·党派群团志》,1987) 民国18年(1929),全区有商户5136家,其中郴县城区(县级郴州市)核准备案的有盐业、屠业、纸张、磨坊业、米业、烟业、旅馆业、瓷铁业、南货业、汤点业等16个同业公会,商户107家,商人3165名,平均千名居民有商店3.26个,商人8.94人。
   (湖南各县商业统计表,《中国经济年鉴》第十四章商业<丙>民国24年续编) 民国24年(1935),全区共有集镇136个,商户4777家。
   (《中国实业志·湖南省》商业经济篇各县市镇、商户分布情况) 民国25年(1936)9月,粤汉铁路及衡宜公路先后通车,湘南13县(汝城、桂阳、永兴、资兴、宜章、临武、安仁、嘉禾、兰山、新田、宁远、道县、来阳)及湘东部分县的日用生活物资和农副产品,多数通过郴州集散,郴州成为经济中心,商业复苏。
   (民国37年《中华年鉴》粤汉铁路,894-895页;《湖南工商史料》汇编第一辑30页) 民国30年(1941),全区有商户4971户,其中服饰品类402户,食品类2081户,日用品类466户,其他商业2022户。
   (《湖南地方自治筹备处调查》,民国32年) 民国31年(1942年),湖南省民生物品购销处县市管理部,在郴县设立供销社。
   (湘政六年统计:民生物品购销处所属各县供销社概况,民国31年出版) 民国32年(1943),财政部火柴专卖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驻郴业务处,郴县食盐专营贸易公司,郴州私营正大洋油公司(经营进口美孚牌、亚细亚牌煤油)等单位先后建立,实行火柴、食盐专卖,垄断煤油和食盐。
   (《湖南工商史料汇编》第一缉) 民国32年(1943)7月1日,郴县城关及各县城相继推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商业登记法》、《营业许可证草案要点》等商业法规,加强商业行政管理。
   (民国32年《国民政府政务公报》) 民国33年(1944)以后,郴县经县政府批准的“民办”公司98家。专员欧冠及军政要员曹伯闻、黄少谷、陆瑞荣、肖文铎等,或公开,或暗中,独资或合资参与开办公司,成为经营油盐、土特产品业大户。
   (《湖南工商史料汇编》第一辑) 民国33年至民国34年(1944-1945),日军先后侵入安仁、郴县、桂阳、嘉禾、永兴、宜章、临武等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其中商业损失折法币796.76亿元,商业元气殆尽。
   (《湖南杭战损失统计:其中商业》) 抗日期间,物价飞涨,农民卖一担谷子(约60公斤),只能买食盐两斤半。人民生活处于困境,购买力低,商业经营维艰。
   (《湖南抗战回忆:其中市场》) 抗日胜利后,内战爆发,加之美货倾销,民族工商业再次遭受严重冲击,商店倒闭、停业之风四起。当时,资兴兴宁镇工商户由1943年的594户减到178户,减少70%,宜章城关商户倒闭50% (资兴市、宜章县商业大事记) 民国38年(1949),解放前夕,郴县城区商户由1929年的778家减少到661家,商人2135人。
   (《湖南各县主要商业统计表》) (二) 1949年10月,郴州解放。11月,郴县专员公署设置工商科,负责工业、商业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成立郴县专区贸易公司,经营粮食、油盐、棉纱、棉布、百货及土特产等国计民生必需品,称为“一揽子”公司,为全区第一家社会主义性质国营商业企业。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50年3月,郴县专员公署根据上级批示精神,将专区贸易公司划细,分别设置粮食、百货、盐业、土产四个专业分(支)公司及油脂收购站。隶属省级公司和专署工商科双重领导。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50年6月起,全区全面进行工商登记,颁发营业执照。各级人民政府对工、商企业实行行政管理。
   (《郴县专署工商登记工作总结》) 1951年元月4日,棉纱实行统购。国营商业花纱布公司控制棉纱市场。
   (中财委《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 1951年6月,郴县专区土产分公司为活跃城乡城资交流,协同郴县人民政府,组织郴县城关私营商业集资创办两个联营企业。即原牙行业组成“工农土产联营店”,设八个交易店和一个信托部,经营生猪、家禽、苎麻、花生、豆类和干椒等土特产品。原油盐土产业组成“厚生土产联营社”,下设十个门市部、四个收购点(资兴、桂阳和郴县邓家塘、街洞)、二个办事处(长沙、广州),经营生猪、茶油、烟叶等土特产品收购和外销业务。
   (《湖南工商史科》第一#33页) 1952年,各县建立工商业联合会,恢复行业同业公会,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私营商户积极性提高。当年,郴县城区私商营业额为1950年的3.38倍。
   (《全区工商登记工作总结》) 1952年3月,全区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部分私商心存疑虑,或关门停业,或解雇店员。郴县城关“五反”前后对比,私营商户由870户减少到635户,从业人员由2139人减至1663人,资本额由678001元减至617151元(折人民币计算)。
   (《郴县城区“五反”运动情况简报》) 1952年底,“五反”运动结束后,国家对私营商业增加贷款,调整税负,适当扩大批零差率,放宽对私营商业的商品批发,组织城乡物资交流。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5118万元,比1950年的2862万元增长78.8%。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18180个,从业人员22725人,平均每千人有网点9.3个,商业服务人员11.4人。
   ((1952年“五反”运动总结及1952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1953年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国家对商业工作调整经营政策和管理体制,加强主要商品经营,深入开展私营商业改造,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经营比重:国营商业占40.5%,合作社商业占17.9%,公私合营商业占2.5%,私营商业占39.1%. (《湘南行署财委1953年工作总结》) 1953年10月,全区开始实行粮油统购统销,1954年7月实行生猪派购,同年9月实行棉布统购统销。
   (《湘南行署财委1953年工作总结,郴县专区财委1954年工作总结》) 1953年下半年,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完成。结果:私营商业12083户,其中过渡国营4691户,实行公私合营2650户,合作商店(组)3533户,保留私营1209户。私营饮食业2887户,其中过渡国营77户,实行公私合营464户,合作商店(组)1442户,保留私营904户。私营服务业1851户,其中过渡国营20户,实行公私合营163户,合作商店(组)990户,保留私营678户。
   (《郴县专区对私改造工作总结》) 1954年7月,湘南行署工商处撤销,愎复郴县专署商业科。(在此前,1951年8月,郴县专署工商科分为工业科、商业科;1952年10月撤销郴县行政区,专署商业科并人湘南行署工商处)o1956年6月,专署商业科改称郴县专署商业局,后名郴州地区商业局。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54年7月,专区直属商业经营机构有百货、食品、专卖、盐业、花纱布、油脂、土产、医药、煤建等九个专业公司,1955年3月增设石油公司,7月增设文化用品批发供应站,1956年7月增设五金交电批发站和针棉织品批发站。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55年8月,专署设置农产品采购局,担负区内农副产品采购工作。1957年2月,农产品采购局改为服务局,肉食品、副食品、专卖、蔬菜、饮食、服务等行业划归服务局管理。1958年撤销服务局,上述各行业仍归商业局管理。
   (《郴州地区商业机构沿革史》) 1955年生猪收购、储运、外调、内销各环节业务,均由食品公司一家经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即“一条鞭”经营,食品公司机构下伸到农村区、镇。
   (《肉食水产行业发展史》) 1956年国营花纱布贸易公司批发机构下伸到县,百货、专卖公司机构下伸到县和主要农村集镇。
   (《国营商业机构下伸情况汇总》) 到1957年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区商业发展迅速,社会商品零售额较1952年增长106%,五年平均递增率14.6%。其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国营商业占52.1%,供销合作社商业占30.21%,公私合营、合作商店(组)占15.3%,个体商业占2.2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区商业工作情况汇总》) 1958年3月,郴县专署商业局、供销合作总社合并为郴县专署商业局(各县市相继合并),两家原有公司、站等二级机构相应合并为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副食品、食品、日用工业品5个贸易处。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58年开始,商业批发企业推行“两参一改”(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改善经营管理),零售企业开展“三参一改”(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群众参加监督、改善经营管理)制度;商品储运开展“四无”仓库(无火灾盗窃、无霉烂变质、无虫伤鼠咬、无工伤事故)和组织商品直线运输等活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密切了商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郴县专署商业局“学天桥、赶天桥、赛天桥”红旗竞赛运动总结》)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期间,商业部门推行“大收大购”运动,提出“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的口号,结果盲目收购了大量不适销和质次价高、甚至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有的还“指山买煤,指水买鱼”,造成虚假购销。
   (《“大跃进”时期的商业工作》) 1959年起,农业连续三年欠收,市场商品供应紧张。为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市场,商业部门除粮食、食油、棉布、絮棉、煤油五大基本生活商品继续凭票(证)定量供应外,人民生活所需的主要商品也逐步实行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曾扩大到18类近100多个品种,其中,日用工业品类有肥皂、烧碱、毛线、手表、自行车等。食品、副食品类有肉、蛋、食糖、糕点、香烟等。饮食业出售米面主食品收取粮票,9种针棉织品收取布票。直至1962年,生产不断恢复,市场商品供应状况才逐渐好转。
   (《新中国商业史稿》第233页,1984年版;1960-1964年全区商业工作总结) 1959年至1961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主要商品社会零售量大幅度下降。1961年与1957年比较,下降比例是:猪肉35.4%,家禽5.7%,鲜蛋56.56%,棉布63%,汗衫背心53.6%,卫生衫裤67.75%,絮棉34.56%,胶鞋34.56%,胶鞋23.3%o ((1961年社会商品零售量统计资料》) 1960年商业精简机构,下放人员支工支农,郴县城区撤并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294个,下放人员564人。是年,全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2726个,比1957年减少820个,商业人员减少17.4%。同时,全面关闭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城镇形成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农村也只供销社一家,商业网点布局“大、稀、少”,群众购买极不方便。
   (《郴县专署商业局1960-1961年工作总结》) 1960年鲜蛋实行派购,派购对象主要是专业鸭棚和养鸭农户;1961年鲜鱼实行派购;1972年对活鸡实行派购,每一农户派购1-2只。
   (《肉食水产业发展史》) 1961年开始,糖果、糕点、食糖、粮白酒(含代白酒)、卷烟、钟、表(含怀表)、绸缎、毛巾、汗衫背心、棉毛衫裤、卫生衫裤、床褥单等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以及饮食业部分饮食品种、筵席等实行高价洪应政策。当年销售额380多万元,1962年513.2万元,以后逐步减少(1963年191.1万元,1964年195万元),并停止执行。
   ((1961,1962,1963,1964年商业工作总结》) 1961年9月,全区商业机构实行调整。专署商业局分为一局(商业)、二局(供销),下属二级机构依商业、供销两局(社)分设。随后,并将原过渡到国营商业和供销的小商小贩划出恢复合作小组;城乡集贸市场全部开放;减少农副产品收购任务,对92种农副产品收购实行奖售换购,有计划地适当提高收购价格,部分一、二类农副产品开展议价收购。对一、二类工业品分别采取包销、订购、选购、厂店挂钩、工业自销五种形式,对三类工业品取消包销和层层调拨方法,实行放开经营。
   (1961年8月全区商业工作会议文件有关商业政策部分) 全区国营商业自1960年开始,历时三年的“三清”(清理库存,清理资金,清理账目)工作,至1962年结束,共清查出一大批1958年“大跃进”以来冷背呆滞、质次价高、残损变质及无下落的商品。全区报废损失金额达1200余万元。
   (《郴县专署商业局“三清”工作总结》) 1962年,进一步贯彻“调整”方针,商业企业减少管理层次,按经济区域组织流通,整顿基层企业,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对商业职工进行“三大”观点(政治、生产、群众)教育,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贸工作总方针,努力提高商业服务质量,至1963年初见成效。
   ((1963年全区商业工作总结》) 自1955年实行生猪“一条鞭”经营,至1963年9年的时间,全区生猪生产发展,国家收购量增加,肉食市场供应状况逐步好转。
   ((1963年肉食品购销工作总结》) 1964年底,全区社会商业人员发展到15641人,比1960年增加20.5%,其中合作商店(组)、个体商贩从业人员增加50% (((1964年度全区社会商业机构、人员统计》) 1965年全区商业形势全面好转。原100余种凭票定量供应的商品,除粮、油和棉布等几种外,全部取消票证,敞开供应;原高价供应商品除针棉织品一种外,全部恢复平价供应。许多商品市价与国家牌价相接近。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961年增长27.2%和61.2%。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购销两旺。
   (《郴州地区商业局1965年工作总结》)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工作的理论、政策、体制、管理都被搞乱了。服务质量普遍下降。
   (《“文化大革命”10年商业工作回顾》) 1969年元月,撤销专署商业局、供销社办事处和外贸办事处三个机构,合并成立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站。
   (《郴州地革委(69)053号文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有些管理制度被破坏,贪污、盗窃国家资财,商品保管不善,短货等不良现象不断发生。全区商业系统1971年商品损失金额36.5万元,1975年上升为50.8万元;亏损单位1971年21个,1975年上升到25个,亏损金额由1971年150.1万元上升为236.9万元,分别增加19%和57.8%o (《文化大革命10年商业工作回顾》) 1971年9月,撤销地区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站,成立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商业局,下属二级机构(各专业公司和二级站)均同时恢复。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75年地区成立工矿民族贸易公司。当时,全区有26个工矿贸易商店,网点138个,职工727人。对工矿区生活物资供应原则:工业品货源由地区切块供应,肉食、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由地县两级专业公司计划安排,劳保用品由地区劳动保护用品商店统一计划供应,从而缓和工矿区物资供应紧张的矛盾。
   (《郴州地区工矿商业发展史》) 1975年为增加商业网点和人员,缓和当时市场供应紧张现象,商业、供销分家后,分别在城乡普遍建立代购代销店,当年建立535个,增加商业人员623人。到1978年,发展到2735个代销店,人员3432人。其中城镇59个,人员119人,农村2376个,人员3313人。
   ((1975年商业工作总结》) (三)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实行“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新体制。1979年起,集体、个体商业迅速发展。1987年与1980年比较,全区集体商业网点由852个增加到7383个,为7.66倍;从业人员由7233入增加至28138人,为2.89倍。个体商业网点由1039个增至34504个,为32.2倍;从业人员由1129人增至42285人,为36.4倍。个体商业人员和网点超过国营和集体商业。
   (国家工商局、商业部、省人民政府发展集体个体商业政策文件及地区有关统计资料) 1978年在商品多渠道流通中,开始出现工业(含农工商企业)自销门市部,销售本企业产品,有的兼营其他商品。到1980年发展到136个,从业人员266人;1987年增为277个,从业人员1200人。其销售总额1987年比1980年增长1.09倍。
   (地区统计局资料) 1978年在“全民经商”热中,各行各业(如各单位安排子女就业的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安排待业人员开办的商店及其各种类型公司等)。1980年全区创建124个,从业人员535人;到1987年增加到331个,从业人员1691人,商品购销额成倍增长。
   (地区统计局资料) 1978年开放城乡集市贸易。到1980年,全区共有集市圩场220个;1987年发展到241个,1988年再增加到254个。其成交额1980年为2.78亿元,1987年上升到3.83亿元;1988年上升为6.27亿元,比1980年增长1.26倍。
   (地区统计局资料) 1979年5月,根据湖南省商业信息工作会议精神,郴州地区商业局成立商业信息中心,配备干部2人,开展市场调查研究,收集发布商业信息。每月定期出版4期商业信息简报。当年被省商业信息中心采纳的信息60多条,平均每月7条以上,居全省各地州市之首。
   (《郴州商业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1980年放宽商品购销政策,将过去工业品“大包大揽”的统购包销方式改为统购、计划收购、定购和自由选购四种形式。到1982年,统购和计划收购品种定为37种,其余列入定购、选购范围。到1984年,统购和计划收购品种减为21种,1985年剩下17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品种仅有食糖、铅钉、铁丝三种。工业品价格采取固定价、浮动价和协商价三种形式。
   ((1980,1982,1984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1年4月,贯彻商业部制订的《国营商业三级批发企业管理条例》、《国营商业零售企业管理条例》和《国营饮食服务企业管理条例》,全区在17个商业企业试点后全面推行。
   ((1981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1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号召大力组织工业品下乡活动。省、地财贸办公相继召开动员大会。专署财贸专员和各县市财贸县、市长挂帅,地、县商业、供销成立工业品下乡联合办公室。地区办公室设在商业局,配备干部5人,启动四部电话抓情况,每星期出版一期工业品下乡动态简报。
  领导重视,全面发动,迅速形成全区工业品下乡高潮。
   (《地区工业品下乡办公室总结》) 1983年10月,地区烟草专卖局成立。同年12月,恢复盐业公司,属经委领导。地区副食品公司负责的卷烟、盐业业务管理先后交出。1985年元月,地区石油公司从商业划出交地区经委代管。
   (《郴州地区商业局机构编制沿革》) 1984年开始,改进批发,突破一、二、三级批发企业到零售商的传统模式,改变三固定(即固定经济区域、固定供应对象、固定调拨扣率)的封闭型供货方法,实行放开经营,减少商品纵向分配调拨和流转环节,自由选点进货。
   ((1984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4年开始,改变商业体制,商业行政机构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省管百货、纺织、副食、五交化等二级批发企业下放地区管理。各县、市专业公司转为经营服务型企业。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管理总店撤销,行政管理人员充实基层商店。
   ((1984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4年开办贸易中心。地区各二级批发企业都称贸易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各县、市开办12个工业品贸易中心,5个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各级贸易中心实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批量不分大小”的交易原则,一律自由选购成交,一年后多数自行消失。
   (1985年郴州商业简报23期) 自1980年5月成立商业信息中心以来,经过5年时间,商业信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84年在全省商业信息评比总结时,地区、郴州市、桂阳县3个商业信息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地区商业信息中心宁奠安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商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湖南省、郴州地区商业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1985年3月,全区取销生猪、蛋品、鲜鱼和其他水产品派购;蔬菜放开,自由上市、议价成交。城镇居民消费猪肉由国家实行差价补贴,到1988年又改暗补为明补,由粮食部门凭居民购粮证直接补贴到人。
   ((1985,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商业行政主管部门简政放权,下放业务、财务、价格三大管理权限和部分人事权,落实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对年利润1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核定基期利润和留利水平,主管局减少集中留利的比例。其中留利人均300元以下的不再集中,300元以上的集中10%。企业折旧基金集中一般不超过20%,地直企业放得更宽(商业15%,工业10%),为商业企业创造自身发展能力。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全区独立核算的商业企业722个,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的570个,占80%,主要有四种形式:(1)多指标考核;(2)联销联利计酬;(3)零售企业实行百元销售工资含量;(4)服务性行业和偏远地区网点包干或租赁经营。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进一步搞活小型商业企业,全区449个小型企业,转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237个;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90个;租赁经营的9个,合计336个,占小型企业总数为74.8%o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元月,生猪取消派购以后,国营肉食商业实行转体经营,“一业为主,多业经营”。收猪卖肉,搞活企业。全区172个基层食品站,到年底已转体157个,占91.3%0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全面进行商业企业整顿,整顿领导班子和企业基础工作,逐级验收,95%以上达到验收标准,其中65个大中型企业全部验收合格,由同级政府颁发验收合格证。
   (((1985年商业整顿验收报告》) 1985年8月郴州地区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专署财贸专员汪文恺为名誉会长,财贸办公室主任陈宝勇为会长,全区各级商业、供销、粮食、外贸、工商机构为会员单位,第一批个人会员275人,成为全区商业经济学术研究团体。
   (《郴州地区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会刊》) 到1985年,5年多时间,工业品下乡机构不变,人员不散,持续工作,并不断采取新措施、新办法。湖南省工业品下乡办公室1982,1984,1985年连续三次在郴州召开全省工业品下乡现场会、推广“领导挂帅、商供联合,工业配合,全面动员,四级选购会、四级展销会(地区、县城、圩镇、屋场)”的经验,为全省工业品下乡工作创造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湖南省郴州地区工业品下乡工作总结》) 1985年9月,郴州、赣州、韶关三市商品交流会在郴州召开,其中,地直商业购销额968.4万元。地区纺织站与广东、南海丝绸厂联合展销两次,成交额300万元。汝城百货公司与9个省、37个县市、257家工厂建立购销关系,发展了省际、区、县之间的横向联系。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5年在多渠道流通,多家经商竞争下,国营商业购销全面增长,比上年购进增长13.5%,销售增长69%,实现利润551万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增长17.9%;归口集体商业销售增长323.111,实现利润206万元。
   ((198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6年有23家大中型企业推行目标管理,26家实行经理负责制。有55家专业公司办成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占专业公司总数的82%。小型企业有105个按改、转、租、卖四种形式进一步放开,占小型企业总数的47.95%,。全区125个基层肉食企业合并调整为90个,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坚持主业经营的同时,发展饲养业。当年杀猪卖肉10.12万头,饲养生猪2320头,饲养家禽3万只,其他营业收入319万元,有36个基层食品站扭亏为盈,其中汝城、嘉禾二县全部实现盈利。
   (1986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6年,地区五交化站加入全国五十家家电产品经营联合体。郴县副食品公司与湘乡啤酒厂联营,每年供应湘乡啤酒1800箱。全区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522家,营业额1777万元,比上年增加1.2倍。
   ((1986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6年,全区50家商店参加团中央和省、地商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文明商店”竞赛活动,201家商店参加县、市举办的“文明商店”竞赛活动。全年评出20家“文明商店”,52个先进单位,85名先进个人。这些商店并取得“物价和计量信得过单位”称号。由省、地分别授予“文明商店”红匾和奖状、证书。‘((1986,1987年工作总结》) 1986年,湖南省商业厅表彰全省文明单位(商店)和先进个人。全区受表彰的文明商店有:郴州市北湖市场、郴州市西街商场、郴州市商业综合商场、郴州市副食品公司人民路工业品商场、郴州市和平路酱园商店、资兴市东江工矿贸易公司中心商店、资兴市江南酒家,汝城县副食品公司中心商店、嘉禾县五金门市部。受表彰的优秀营业员(服务员)、先进工作(生产)者有:临武县饮食服务公司服务员彭刚秀(女)、郴州市西街商场营业员蔡秀英(女)、郴州市福星楼饭店特三级厨师刘寿生、汝城县肉食水产公司卫检员陈反修、郴县东坡贸易商店经理彭月明(女)。
   (《湖南省商业厅表彰决定》) 1987年,全区58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上缴税利递增包干。超收全留的14家;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22家;亏损包干、超亏不补、减亏全留的3家;租赁经营的10家,其他3家,合计52家,占90% ((1987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7年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地直7个商业单位全部完成公开招标工作,由财政、商业两主管局代表政府与中标人签订为期3年的承包合同,实行经理(厂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离任审计制。嗣后,各县、市大部分企业相继推行公开招标承包。
   ((1987,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7年全区84个商业专业公司,办成管理服务型15个,管理经营型53个,合计68个,占80%。桂阳县饮食服务公司原有管理人员16人,改革后仅留6人抓行业管理,其余10人全部下放经营单位。郴县肉食公司减少管理人员23人,其中14人杀猪卖肉,9人经营工业品和饮食业、旅社业,该公司当年即扭亏为盈。
   ((1987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7年,全区商业系统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全区商业毛利比上年增加12%,商品流通费用下降5.6%,亏损单位减少28个,亏损金额减少46.2%。在“双增双节”运动中,据郴州市、郴县等7个县、市统计,节煤752吨,节电26791千瓦时,节水49167吨,节省开支41889元。收回旧木箱339吨,废桶92吨,纸箱23.11吨,元钉、铁丝3.16吨,酒瓶5.7万个,折合11万元。自装自卸商品28168吨,节省费用66778元,自制设备9.4万元。
   ((1987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7年,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507个,联营联销金额2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6倍。
   ((1987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7年,全区下伸农村工业品批发网点43个,扩大对农村两体户(个体、集体)供货额5394万元,比上年增加40% ((1987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4年至1987年,累计发生各种经济案件347起,经查处结案329起,占93.7%,追回各种损失294万元。地区商业局纪检组被评为全省纪检先进单位。
   (《地区商业局1987年纪检工作报告》) 企业在改革增添活力之后,采取自筹资金,贴息贷款和集资联营等多种办法,新建和翻修改造商业网点。据1985年至1988年4年间的统计,新建商业网点196处,投资3935.74万元,建筑面积158672平方米;改造、装修网点185处,投资174万元,面积41354平方米。仅1988年,这些网点即增加销售额1840.6万元,创利96.3万元。
   ((1985-1989四年商业工作总结》) 在郴州行署支持下,地区纺织站贷款1100万元给郴州地区纺织厂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补偿贸易,1988年购进该厂棉布增加金额100万元,获利5万元。郴县副食品公司与东北、浙江、两广的15家工厂建立长期购销关系,并投资湘乡啤酒厂实行补偿贸易,进一步加强工贸往来。
   ((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在中央、省发展食品工业的号召下,全区商办食品工业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自1984年至1988年间,省、地、县(市)三级投资和银行贷款,改造项目32个,投资总额1398.6万元,共建成各种机械化生产线18条,其中机制饼干生产线7条,饮料生产线6条,啤酒、饴糖、柠檬酸、乳酸钙、机械化宰鸡等生产线各1条。新增固定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新增厂房面积53000平方米,添置大小机械300台(件),促进了技术更新,增加了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能力24000吨。在全省评比中,地区商业局和郴州市、桂阳、桂东商业局食品工业办先后被评为食品工业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宁奠安、周继太等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商办食品工业历年总结材料》) 1988年,全区58家国营大中型商业企业进一步完善承包工作,其中53家实行内外双包责任制,4家实行租赁。当年销售总额、实现利润、上缴税利、企业留利、职工工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1.9%、60.2%,8.4%、86.9%,48%.258家国营小型企业的474个网点,分别实行承包、转集体、租赁经营,销售总额、实现利润、上缴税利、企业留利、职工收入五项指标均增长30%以上。
   (《郴州地区商业局1988年工作总结》) 1988年,全区有社会商业机构38733个,从业人员75916人,每万人中有商业网点94.4个,从业人员185人。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夏亿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63亿元。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8倍、118倍。
   (地区统计局:(1988年郴州地区统计指标提要》) 1988年,全区41个国营商业企业发展股份资金107.66万元,46个归口管理集体商业企业发展股份资金97.83万元,占其自有流动资金的21%0 ((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8年,全区大中型企业实行浮动工资制的43家,工资总额与上缴利税固定比例挂钩的36家,浮动工资与任务挂钩的29家,联销联利计酬计奖的24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改革工资制度迈上新台阶。
   ((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8年,全区商业系统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1054个,比上年增加547个,联销金额4530万元,增长90%。其中,工商联营企业410个,联销金额943万元,代批金额1977万元;商商联营企业74个,联销金额992.5万元。
   ((1988年商业工作总结》) 1988年在深化商业改革中,全区商业系统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总购进额为25429万元,总销售45274万元,总利润1237.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4.8%、35.3%、59.29%n (《郴州地区商业局1988年工作总结》) 1988年12月,商办食品工业的临武“舜丰酒”,郴州市“郴州牌特级陈醋”、“湘南牌饼干”3种产品,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铜牌奖。
   (《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银铜牌奖产品名单》) 1988年对城镇居民恢复凭票定量供应民用食糖。食盐在历史上第一次采用按户凭票定量供应。
   (《地区副食行业发展史》) 1988年郴州地区劳保用品公司获全省优秀商业企业称号;桂阳县百纺零信公司经理廖万钧获全省优秀商业企业家称号:郴州市北湖商场营业员邓奕红、安仁县五一副食品商店营业员曾昭花(女)获全省商业服务明星称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优秀商业企业、优秀商业企业家和商业服务明星荣誉称号的决定》) 1989年3月,湖南商业厅召开1988年度表彰大会。在大会上,郴州地区劳保用品公司、郴州西街商场、郴州市北湖商场、郴州市商业综合公司商场、郴州市副食品公司工业品商场、郴州市饮食公司福星楼酒店、资兴市百货公司兴宁百货商场、资兴市东江工矿贸易公司、资兴市饮食服务公司江南酒家、桂阳县百货零售公司、宜章县副食品商场、桂阳县副食品公司、临武县食品工业公司、汝城县百货公司、安仁县百货针纺织品公司、嘉禾县百货针纺织品公司、郴州地区五交化公司煤气总站、嘉禾县百货大楼、桂东县副食品公司二门市部、郴州地区商业贸易公司批零商店等十九个单位获全省“文明商店”称号。廖万钧(桂阳百货零售公司经理)、陈应龙(郴州地区纺织品站经理)、周继太(嘉禾县食品厂厂长)三人获全省商业系统优秀经理(厂长)称号。邓奕仁(郴州市北湖商场营业员)、曾昭花(女,安仁县五一副食商场营业员),彭刚秀(女,临武县饮食服务公司服务员),吴桂康(桂阳县五交化公司营业员),雷华英(女,桂东县百货公司营业员),孙水姣(女,永兴县马田工矿贸易公司营业员)、谢任高(资兴市三都工矿贸易公司营业员)、何俊英(女,郴县商业中心商场营业员)八人获全省商业优秀营业员(服务员)称号。刘寿生(郴州市福星楼酒家副经理)、方丽英(女,桂东县饮食服务公司经理),陈反修(汝城县肉食水产公司保管员)、彭宗品(安仁商业贸易中心经理)、吴伏初(郴州地区商局办公室副主任)、袁志良(郴州市商业综合总公司书记)、贺美兰(女,资兴市百货公司经理)七人获全省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湖南省商业厅关于表41988年度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 (四) 1989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元钉、铁丝、食糖、肥皂等几种商品仍由计委安排计划指标外,其余所有商品全部放开。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国营商业商品零售总额市场占有份额开始缩少,当年在全社会商品零售贸易额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o (《郴州地区商业局1989年度工作总结》) 1989年,全区商业系统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初探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在郴州市(现北湖区)、嘉禾、安仁等地试行重组公有制经济,突破僵化体制改革的“瓶颈”。
   ((1989年度工作总结》) 1989年4月,在全区商业工作会议上,郴州地区行政公署授予地区工矿贸易公司、郴县五交化公司、北湖商场、桂阳百纺零售公司四单位为全区优秀商业企业。授予廖万钧(桂阳百纺零售公司经理)、陈应龙(地区纺织站经理)、张治福(郴县百货公司经理)、陈秋(资兴饮食服务公司经理)、段邦良(安仁副食品公司经理)、黄爱娇(女,桂东副食品公司经理)、周继太(嘉禾食品厂厂长)共七人为全区商业优秀企业家。授予曾昭花(女,安仁五一副食商场营业员)、邓奕仁(北湖商场营业员)、吴桂康(桂阳五交化公司营业员)、陈反修(汝城肉食公司疫检员)、孙水姣(女,永兴马田工矿贸易公司营业员)、郑贵煌(地区食品分司兽药部主任)、谢任高《贺兴三都工矿贸易公司营业员)七人为商业优秀营业员(服务员)明星,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郴州地区行政公署表彰决定》) 1989年,湘南省商业厅、湖南财贸工会、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妇女联合会、湖南日报社、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七单位联合举办全省“商业新风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郴州地区在竞赛中夺杯的单位有:北湖商场、郴县商业中心商场、桂阳百货公司、永兴马田工矿贸易公司,嘉禾五交化公司中心商场、地区纺织品站共计6个单位,获得联合举办单位的表彰。
   (《湖南省商业厅七单位联合表彰决定》) 1990年,市场疲软,银根紧缩,资金短缺,商品销售下降,商业企业收入减少,效益滑坡。全区商业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贸易额的比重下降6.5%,全系统亏损555.7万元,创历史之最。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0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1990年,肉食市场出现私屠滥宰,病疫猪肉流入市场。私营屠商一证多摊,短斤少两,哄抬价格,偷漏税收。郴州行署发布〔1990〕七号通告,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税费”的肉食市场管理办法。郴州地区商业局组织肉食市场全面整顿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0年肉食市场整顿工作报告》) 1990年四季度,遵照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0)46号)文件和郴州行署〔1990)6(号文件精神,全面铺开商业企业第二轮承包工作。全区第一轮承包到期的39家大中型企业有23家落实第二轮承包,有16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到期的121家小型商业企业,有101家继续实行经营承包,14家转为租赁经营,占到期小型企业总数的95%a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0年度工作总结》) 与第一轮承包相比,第二轮承包出现了新变化。变公开招标为任命制,90%以上企业任命了新负责人。变个人承包为集体承包,由企业行政、支部、工会组成集体承包班子。增加考核指标,除销售、利润考核指标外,增加流动资金周转率、库存商品周转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工资与销售挂钩,零售企业推行百元销售工资含量制,批发企业实行万元销售工资含量制。奖金与企业效益挂钩,亏损企业不能发放奖金。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0年度工作总结》) 1990年3月,湖南省商业厅、湖南省财贸工会联合表彰全省商业劳动模范。郴州市福星楼酒店经理刘寿生(特二级厨师)、临武县饮食服务公司厨师彭刚秀(女)、嘉禾五金公司中心商场营业员段金花(女)、桂阳食品加工厂厂长欧阳嗥、郴州市服务公司经理黄起淑、郴县栖凤渡食品站收购员曹修超、宜章县瑶岗仙工矿贸易公司营业员张华玲(女)、郴州市商业大厦营业员刘冬芝(女)等8人,获得“湖南省商业劳动模范”称号。
   (《湖南省商业厅、财贸工会表彰决定》) 1991年,全区商业系统进一步推行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全区54家大中型商业企业中有30家职工工资实行全浮动,5家部分浮动,合计35家,占企业总数的64.8%080%以上的小型商业企业全面推行了百元销售工资含量制。对扭转亏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1年度工作总结》) 1991年,湖南省财贸办公室组织全省商业系统开展“效益杯”和争创“十佳企业”竞赛活动。在竞赛中,郴州地区获“效益杯”的企业有:北湖商场、桂阳百货纺织品公司。获得“十佳企业'’奖的有:地区五交化采购供应站、郴州市友谊华侨物资公司。获得先进个人奖的有:桂阳五交化公司副经理彭皓晶,郴州市制冰厂厂长李中糅。
   (《湖南省财贸办公室表彰决定》) 1991年8月20日至22日,郴州地区商业经济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1年度商业经济理论研讨会,团体会员单位110个,个人会员代表100人,共计210人参加。行署财贸专员李刚铤,巡视员欧阳景,政协副主任陈宝勇、财贸部长吴继尧、老红军高兆勋、离休专员陈兵和地直财贸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市财贸县、市长均参加大会。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郴州地区社科联、衡阳、赣州、韶关商业经济学会领导到会祝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全省各地、州、市商业经济学会、湖南省粮食、供销、外贸、工商、财政、税务等学会发来贺电。会议改选了学会领导成员,一致公推高兆勋、陈兵和财贸老专员陈岭桂、财委老主任、商业老局长和财政、税务局局长为学会顾问,陈宝勇、李刚铤为学会名誉会长,财委主任叶家隆为会长,徐醒余(商业局长)等13人为学会副会长,并决定由副会长宁奠安兼任学会秘书长,主持学会日常工作。大会收到论文128篇,编辑出版《商业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书。
   (《郴州地区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专刊》) 1992年,全区商业系统全面推行“四放开”改革。即“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政策,充分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大包干后的经营积极性。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2年工作总结》) 1992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全区商业系统干部以扩销增利为中心,从大库存、慢周转、低效益转入到勤进快销、加速奖金周转、减少库存、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当年增盈747万元,剔除食糖价格倒挂、消化历史包袱等政策性支出因素,实现盈利172万元。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2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1992年,对边(远)、小(型)、微(利)、亏(损)四小商业企业,推行自由组阁、自筹资金、自组货源、自负盈亏、包干上交“四自一包”管理办法,全面放开,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收到立竿见影效果。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2年工作总结》) 1993年3月26日,地区商业局领导成员调整,彭昌晨任党组书记、局长。
   (《中共郴州地委、行署干部任命通知》) 1993年,继续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至年底,全区53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全部落实经营承包和目标管理责任制,101家小型企业的273个门点推行国有民营改革,分别占大中型企业总数的55.8%和小型企业门点数的61%。这些单位当年增盈213万元,提高了经济效益。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3年工作总结》) 1993年,西街商场兼并历年一直亏损的郴州市五交化公司,组建郴州市五交化集团,当年实现利润50万元,一举扭亏为盈。
   (《郴州市商业局工作总结》) 1993年,全区商业企业强化基础工作,狠抓进货、资金和费用三大管理。进货坚持“五员”会审,杜绝“五无”商品,推行保本保利期核算办法。各地一批商店被评为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文明商店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加速资金周转,比上年增加0.23次,周转时间加快16天。地、县两级商业局派出干部143人,进驻65个亏损大户攻坚。这些单位当年扭亏增盈96.6万元,减亏60.8%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3年工作总结》) 1993年,全区商业系统召开商品选购会、展销会140次,商品成交金额3640万元。摆摊设点、送货上门、三带下乡14862人/次,推销商品2820万元。职工2422人业余时间推销商品968万元。继续全面开展工业品下乡活动。
   ((1993年工作总结》) 1993年,坚持主业,跳出行业圈子,各商业企业开拓经营品种和范围,增加了建材、石油、家具、橡胶制品、水果干鲜杂货、牲畜家禽饲料、兽药以及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例如地区五交化站升平大厦开辟装璜材料和家具,全年增加盈利25.2万元,比上年增加3.82倍。
   (《郴州地区五交化站、郴州地区商业局1993年总结》) 1993年,全区商业系统投资2928万元,新建网点29个,改造网点49个,新增营业场地面积25760平方米,扩大商品销售2183万元,增加利润167.6万元。其中郴州市副食品公司投资272万元,改造金雀和中山两个商场,当年增加利润72万元。
   (《郴州地区商业局、郴州市商业局总结》) 1994年,全区148家商业独立核算单位中,52家大型企业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有40家推行工效挂钩。对“四小”企业采用固定资产折价有偿租赁形式给职工个人经营。据统计,有106个小型企业的286个门点收回了国有资产和铺底资金。分别占企业总数和门点总数的62.3%和67.8%o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4年财务工作报告》) 1994年,国家进行税制改革,从元月1日起,国营商业企业交纳增值税,税赋有所增加。
   ((1994年财务工作报告》) 1994年,在继续扭亏增盈活动中,亏损企业由上年的98个减为78个,同比下降17.8%,减亏幅度20.51%。其中地直商业企业增盈82万元,增盈幅度8.9%。纺织品站和食品公司两单位扭亏为盈。郴州市盈利92.5万元。汝城县扭转四年连续亏损局面。嘉禾、资兴两地分别减亏81.3%和52.7%。全区出现扭亏增盈好形势。
   (《郴州地区商业局1994年工作总结》) 1994年,全区商业系统投资3280万元,新建网点25个,改建网点66个,新增营业地面积13056平方米,扩大商品销售额2800万元,新增商业利润216万元。
   ((1994年全区网点建设工作总结》) 1995年,撤地建市,郴州地区商业局撤销,改组为郴州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和郴州市商业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彭昌晨任总经理兼行业管理办主任。
   ((1995年工作总结》) 撤地建市后,北湖商场、县级郴州市五交化集团公司(含西街商场)上交市级管理。市直商业企业增为9个,即百货站、纺织站、五交化站、副食品公司、劳保用品公司、食品公司、北湖商场、市五交化集团和食品酿造厂。各二级批发站增加商品零售业务。
   (《郴州市商业局1995年工作总结》) 郴州市商业总公司开办了实业公司和郴商大酒家。商业幼儿园和商业职工诊所改为事业单位。
   ((1995年市商业总公司工作总结》) 1995年起,全区商业企业普遍推行“四自一包”改革,一定两年不变。现有库存商品转为企业自有资金,资金不足部份由职工自行筹集。达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放开职工手脚,全区商业经营出现起色。
   ((1995年商业工作总结》) 1995年,全区商业系统资产总额62956.3万元,同比增加15760.3万元,增长33.4%。其中流动资产28711.1万元,同比增加3499.8万元,增长13.9%。固定资产32830.5万元,同比增加12003.5万元,增长57.8%。资产增加,促进经营规模扩大,完成了湖南省商业厅下达的控亏目标任务。剔除一次性处理历史包袱700万元和全市商业职工工资升级,补发调级工资260.4万元等因素外,比上年同期减亏221.7万元。
   ((1995年财务分析报告》) 1995年,市级直属商业企业开展“效益杯”劳动竞赛,强化企业管理,扩销创利,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1512.4万元,同比增加1670万元,增长7.1%。其中百货、纺织、五交化、劳保用品、肉食和北湖商场6家企业都创新高,增幅都在11%以上,成为历史最好时期。
   ((1995年工作总结》) 1996年,全市大型企业以上交财政利润包干形式,向财政承包。企业内部从业务科室到门点柜组定员、定编、定岗、定责,层层承包,销售、利润、费用指标逐级落实,企业增添了活力。
   (((1996年工作总结》) 1996年,全市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转、租、包、卖”多种经营形式。企业除交纳国家税收和租赁费,剩余收入归已,出现了“人变样,店变貌”的形势,再生产能力扩大,职工收入增加,经营积极性高涨。
   ((1996年工作总结》) 1989年至1996年,郴州商业信息中心连续八年被评为湖南省商业厅商业信息先进单位,1996年同时被国家内贸部评为全国商业信息先进单位。封秀娥多次被评为全省商业信息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全国商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出席国内贸易部召开的全国表彰大会。
   (《郴州地区商业信息工作历年总结》) 1996年,县城以上国营商业零售机构,改变几十年一贯制的封闭型经营方式,敞开柜台,开办自选商场。安仁县百货、服务、工业品公司开办5个自选商场。永兴县开办老百姓超市,嘉禾县开办中华超市,郴州开办万家乐超市等,消费者购物日趋便利。
   ((1996序商业工作情况汇总》) 1997年,郴州城区超级市场发展迅速,国庆南路天华超市、国营北湖商场超市、西街商场玖玖超市、西街华联超市、飞虹路公平超市等相继创办,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
   ((1997年全市商业情况汇总》) 1997年,为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根据湖南省商业厅部署,工业品批发专业公司(站),将所属的批发部、下伸批发点捆绑一起,由公司(站)统组货源,统一贷款,统负盈亏,统一纳税。企业内部实行两级核算和资金融通。肉食水产、蔬菜、饮食服务企业与行政性管理专业公司合并,统一办实体。原有行政管理人员下放,充实经营部门或另组经营机构,逐步过渡到不向经营单位收取行政管理费,同时还要承担行业管理任务。
   (《湖南省商业厅、郴州市商业工作会议文件》) 1997年12月28日,全省商业工作会议提出,地、市、县级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任务是:抓好国营企业资产经营和管理;抓好行业管理,推动商业改革,抓好国有民营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组建工作,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上下联系渠道。
   (《湖南省商业工作会议文件》) 1997年,在全省商业统计劳动竞赛中,郴州市商业总公司统计科被评为第一名。当年该科还获得郴州市统计局系统先进单位、第三产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1997年商业统计工作总结》) 1998年,一批规模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新型商业网点拔地而起。其中有资兴大市场、资兴商厦、永兴购物城,桂阳春陵市场、嘉禾春陵宾馆、北湖区郴州商厦、市食品公司宏达商场、市五交化公司新世纪市场、市纺织品站升平路批发大楼、市糖酒副食公司中兴商场……增加商业网点,促进了商业繁荣,也为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增添了亮点。
   ((1998年商业工作会议材料》) 1998年“8·13”特大洪灾,郴州城区商业损失惨重,受损商品、财产达2000余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市商业干部职工捐款10万余元,衣物8000多件,支援灾区。
   (《郴州市商业总公司1998年工作总结》) 1999年,做好承包企业到期的续包工作,使新一轮承包得到顺利实施。全市110家独立核算企业,实行国有民营63家,经营承包13家,租赁经营10家,股份制经营3家,目标管理20家,破产停业1家。这些企业共有网点和门面2577个,其中国有民营1438个,承包142个,租赁885个,目标管理93个,股份制6个,拍卖13个。
   ((1999年工作总结》) 1999年,充分利用国有商业优势和传统信誉,推行总经销、总代理制,巩固市场占有率。其中市百货站发展20余个品牌商品总经销、总代理,年销售额增加3000万元。市副食公司抓住畅销的品牌名酒,年销售额增加500余万元。北湖商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经营战略,以品牌绝对优势占领市场,年商品销售额增加2000余万元。资兴市开拓农村市场,下伸农村连锁店,月增加营业额6.5万元。苏仙区送货下乡300余人/次,增加商品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1999年度工作总结》) 全市国营商业系统在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战略转移中,从1993年至1999年年底,累计投资28245万元,新建、改建商业网点240处,扩大营业场地面积197625平方米。7年时间,资产总额比建国40年来固定资产原值10744万元,增加1.63倍。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开发商业资产的新路。
   ((2000年4月17日全市商业工作会议报告》) 2000年12月,罗飞跃任郴州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商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市委、市政府任免干部通知文件》) 2000年,推行目标管理。获得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的是:北湖区商业局、嘉禾县商业总公司、临武县商业总公司、资兴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获得二等奖的是:宜章县商业局、永兴县商业总公司。获得三等奖的是:苏仙区商业总公司、桂东县商业集团总公司。
   ((2000年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通报》) 2000年,全市国营商业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进度较快的是:桂阳县15个独立核算企业有12个实行了“两个置换”,1393名商业职工买断工龄,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675万元。资兴市拍卖国有资产收入1360万元,642名国营商业职工买断工龄,兑现安置费750万元,还清银行商业贷款本息380万元,偿还历史债务230万元。汝城、嘉禾、临武、苏仙区等地改制工作也向纵深发展。
   ((2000年度全市商业工作总结》) 2000年,湘潭步步高超市进驻郴州,在燕泉路口开办罗家井店,后又在汽车南站、国庆北路和桂阳、嘉禾县城开办步步高超市。长沙家润多超市,在国庆北路原汽车总站地段建设营业大楼,创办家润多超市郴州店。湖南华侨友谊商业集团在国庆北路兴办友谊中皇城精品、名品、高中档商品荟萃的大型百货商城。
   ((2000年商业市场情况汇总》) 2001年9月,贯彻郴州市委、市政府2001年8月《关于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意见》的精神,市商业行管办举办市直商业企业副经理以上干部改制培训班,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做法,落实任务。用2年左右时间,要求市糖酒副食公司利用名酒经营的信誉和渠道,组建名酒经营股份制集协团。北湖商场利用老字号和在市民中的良好形象,组建商业零售连锁集团。市百货站利用建设里闲置土地30亩,以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市首家大型经营性实体,成为商业龙头企业。
   ((2001年商业工作总结》) 2001年,全市商业系统有经营网点1794个,其中实行国有民营1064个,承包经营146个,内部租赁经营55个,目标管理15个,股份经营15个,对外出租499个。
   ((2001年商业工作总结》) 2001年,全市国营商业系统有独立核算单位119个,职工总人数36809人,其中在职职工4411人,占26.10%;下岗职工28345人,占49.3%。离退休干部职工4153人,占24.6% ((2001年全市商业工作总结》) 2001年,据《市直商业企业20年改革情况汇报》,市直商业企业9个,从1996年以来配备副经理以上干部71人,协理员42人,合计11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4%,占在岗人数的15.5%。领导班子职数过多,人浮于事。
   (《市直商业企业20年改革情况汇报》) 2001年,据《市直商业企业20年改革情况汇报》,市直9个企业,从1996年以来,职工总人数增加到3187人。其中离退休546人,占17.4%。下岗职工1851人,占58%。在岗职工790人,占24.6%。一名在岗职工负担3.24名离退休和下岗职工的工资、费用,人均负担2万元。突出的是北湖商场由1995年的180人,1966年以后增加到373人,增加193人,增加了一倍多。企业背上沉重的人员包袱,负担畸重。
   (《市直商业企业20年改革情况汇报》) 2001年,全市商业系统把稳定放在首位,采取“量人为出”的方针,保障近万名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发放,稳定情绪,支持改革,共渡难关。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邪教“法轮功”修炼者采取集中教育,分化瓦解,单位负责,亲属担保的办法,做好转化工作,确保商业战线的稳定与平安。
   (《全市商业系统政治思想情况汇报》) 郴州商业行政管理机构,自1949年11月成立郴县专署工商科以来,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其中,1951年9月改为商业科,1952年10月合并到湘南行署商业处。1954年7月恢复郴县专员公署,改为专区商业局。“大跃进”时期,改为地区商业局。在“文化大革命”中,机构瘫痪。1971年9月成立地革委商业局。1972年元月复名地区商业局。1983年9月改为专署商业处。嗣后,又复名郴州地区商业局。1995年4月改组为郴州市商业总公司,同时成立郴州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到2002年10月,与郴州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合并,改称郴州市商业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
   (《郴州商业机构沿革史》) 2002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市商业、物资两个行业管理办公室合并为郴州市商业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后,办公室主任高配正处级,罗飞跃担任主任,定编干部10名。新组建的行管办不直接管理企业,不承担投资项目立项审查,不下达企业生产、分配计划,负责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搞好行业协调、行业服务、引导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护行业竞争秩序,管理离退休人员。
   (《市委办公室郴办字〔2002〕第103号文件》) 2002年,全市个体商业经营户销售粮食21758吨,食用植物油16543吨,猪肉50522吨,鲜蛋14680吨,家禽24951吨,蔬菜32922吨,水产品31770万元,干鲜果类41320万元。2003年,销售粮食25475吨,食用植物油18708吨,猪肉64477吨,鲜蛋19296吨,家禽30118吨,蔬菜39801吨,水产品32259万元,干鲜果类48164万元。2005年销售粮食35712吨,食用植物油23400吨,猪肉74578吨,鲜蛋22198吨,家禽36778吨,蔬菜42850吨,水产品41005万元,干蔬果类50100万元。个体私营商业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生活物资的主要供应者。
   ((2003年至2005年商业市场情况汇总》) 2003年,市商业物资行管办制订《市直商业物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由于国营商业企业已退出商品经营,靠资产经营、出租场地收入维持职工基本生活。为保持稳定,采取“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具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进行一次大清盘,企业清理、财务审计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为企业改制、促进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2003年市商业物资行管办工作总结》) 2003年,市食品酿造厂以65万元买断银行600余万元债务,市纺织品总公司、市劳保总公司、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三单位,利用银行处置抵贷贷物政策的契机,以回购抵贷物的方式处理债务2700余万元。市五交化集团(西街商场)、北湖商场、市五交化站三单位资不抵债,向市政府申请破产还债,处理银行借款本息8546万元的债务,破解了企业改制的金融债务难题。
   ((2003年度工作总结》) 2004年,北湖商场、市五交化站、市五交化集团、市食品总公司4个单位依法破产,进入职工安置阶段。安置职工经费有缺口的是:市五交化集团(含西街商场)800万元,市食品总公司600万元。市政府下文,批准由国有企业长期使用的直管公房用于改制安置职工。
   ((2004年度工作总结》) 2004年,市商业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五大任务为己任,全力推进行业管理、安全生产、企业改革、管理市直国有企业、管好离退休人员各项工作,工作大有起色。
   ((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4月,深圳新一佳超市进驻郴州创办世贸中心新一佳超市。本地超市与全省性、全国性连锁超市一起,成为郴州大型超市群体,促进了商业繁荣。
   ((2004年商业市场情况汇总》) 2000年至2005年,全市商业系统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同时,投入资金7372万元,新建网点37处,面积41026平方米。投入资金873万元,改建网点97处,面积21094平方米。网点成后,出租面积60106平方米,年增加租金收入600余万元。
   ((1999年网点建设工作总结》) 2005年,继续推进企业改革,行管办制定2005年度改革工作责任书,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措施、激励机制和考核奖惩兑现办法。行管办主任罗飞跃与各公司法人代表签订责任书,共同承担责任。
   ((2005年改革工作责任书》) 2005年,纺织、百货、副食、劳保、五交化站、北湖商场6个市直商业企业发放了职工基本生活费,维护了企业稳定。
   ((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北湖商场整体拍卖,第一次拍卖未成功,没有达到保底价。通过对外招商,第二次拍卖成功、最终以817万元的价格成交,比第一次拍卖价增值9%,实现了资产处理价值的最大化。
   (《北湖商场资产拍卖工作报告》)。
   2005年,推进市直国有商业物资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市商业物资行管办副主任陈应荣立三等功,副主任黄正秀受到嘉奖。两人均获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2006年3月3日市委、市政府表彰文件》) 2005年,商务部“千乡万村市场工程'’启动。到2006年底,全市建成568家农村连锁超级市场,其中日用消费品店502家,乡镇农资店66家。年商品销售额3.61亿元。改善了农村商业购物环境,提高了农民消费水平。初步呈现农村商业现代化面貌。
   (郴州日报社资料) 2005年,全市个体私营商业71996户,从业人员216470人,注册资金8289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717722万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贸易总额比重40.39% (《郴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2006年,全市社会新型商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据市统计局资料,全市超级市场达到190家,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7.6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贸易总额比重21.62%。其中郴州长富利、步步高、家润多、新一佳等大型超市,总投资6.2亿元,经营场地面积95386.7平方米,经营品种1.2万个至1.5万个,货源丰富,品类齐全,数量充足,供应量大。各大超市年营业额都在I亿元至2亿元之间,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安排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5000余人,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税源。
   (郴州市统计局资料) 2006年,市食品酿造厂、北湖商场、劳保用品总公司3单位企业改制进入结尾阶段,为职工办理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支付了经济补偿费。五交化站、五交化集团、食品总公司、百货站、粮酒副食品公司五单位完成了破产清算程序。市纺织品站做好了改制基础工作。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市直商业企业通过创收,出租场地和处理资产收入,全部发放了职工基本生活费,维持了企业稳定。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市商业行管办召开各县、市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推介信息,加强了全市商业行业管理工作,推动县、市商业企业的改制和行业发展工作。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商业行管办承担郴州市地方志商业篇编写任务,成立修志领导小组,罗飞跃任组长,陈应龙任副组长,主编宁奠安(退休干部)。年底完成初稿,送呈市志办公室审稿。
   (《修志情况汇报》) 2006年,市商业物资行管办副主任陈应龙,被评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市委、市政府嘉奖。
   (《市委、市政府2006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个人表彰通报》)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