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图书馆
郴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郴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民国时期郴州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18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民国时期郴州商业
分类号:
F729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民国时期郴州市商业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郴州
商业
清代
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北京政府设立商部(后改为农商部)③,管理商业。在清代商律的基础上,颁布民国《商律》,制订《工商保息法》、《商会法》、《商人通例施行细则》等一系列商业法规。激发商界群情。郴州境内商会组织鼓励商人“聚四方之财,通天下之货”④,扩充商业资本,经营百货,运销农副土特产品。桂阳、永兴两县商会早于清宣统二年(1910)10月成立,民国元年至四年(1912-1915),资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等县商会相继成立,发展会员1978户。钱庄、票号金融机构也有发展,支持地方商业活动。其时,输入商品以食盐、棉花、棉纱、棉布、砂糖、日用百货等为大宗,输出茶油、桐油、烟叶、苎麻、干红辣椒、黄花菜等本地土特产品。郴州商业市场凸现生机。
民国成立,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国内政局极不稳定,南北军阀混战。郴州境内政治、经济状况极差,民生凋蔽,商业市场混乱不堪。郴州地方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湖南谭延闻、赵恒惕、程潜等军阀部队屯兵郴州,派捐、派款、派粮,相互争夺地盘。城乡百姓苦难连连,商民不堪重负。晚清时期人郴经商的外地商户纷纷离郴,解雇店员,关门歇业。本地商户亦遭浩劫。
民国4年(1915)1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在日侵略军铁蹄下,大批日货不断输入全国各地,也充斥郴州市场。民国8年(1919)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郴州商界主持正义,热心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发动商界人士,以极大义愤反对日货入侵。郴县商会在郴县城关迅速成立商界国货维持会。当年6月18日,在文击召开境内商民大会,到会五千之众,群情激愤,一致呼吁不用日货,不经销日货。商界人士受到教育,爱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重振精神,生产和经营国货,恢复营业。郴县城关工商企业户数、人员、资金较民国初期均有增加,共有工商企业863户,从业人员2417人,资本总额210377元(银元),其中商户778户,从业人员2136人,资本额193377元。其他各县商户亦有所增加。境内商业态势又见起色。
民国10年(1921),郴县城关核准备案的商业同业公会有盐业、纸张、百货、南货、磁铁(五金)、烟业、屠业、磨坊、汤点、木业、旅业等11个,全城商户889户,较民国8年(1919)增加111家。民国15年(1926),郴县城关工商界又当众烧毁100多桶洋油(煤油),进一步开展反对“洋货”的爱国斗争。
至民国18年(1929),全区商户增至5136家,其中桂阳、资兴、永兴、宜章、汝城、桂东、嘉禾、临武、安仁等县城,商户总数由民国10年(1921)的2382家增至4058户,增加70%。
湘南大地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民国18年(1929)以后更为严重,境内连续几年发生水旱灾害和虫灾,农作物损失惨重。长沙《大公报》多次报导郴州灾情,民国20年(1931)9月8日的报导,曾经这样描述:“地无三尺,水来难挡”,有的地方几乎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四处逃荒。由此,商业市场遭重创,萧条冷落,商户经营维艰,营业收入大减,人不敷出者关门歇店。民国25年(1936)湖南省各县商业分布情况统计表记载:郴州境内商户连年减少,至民国24年(1935)减少为4777户,较民国18年(1929)5136户,累计减少359户。社会不安、市场惨淡,持续多年。
民国25年(1936),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衡宜、衡郴、郴桂、郴资和通往赣粤两省的公路相继修建,境内交通条件改善。昔日《湖广商路》和各县商路的驿道陆路运输,人肩骡驮彻底消失,水运的商品也开始衰退。铁路和公路通车后,郴州依然为湘南两州(郴州、桂阳州)、八县(永兴、资兴、宜章、临武、嘉禾、汝城、桂东、蓝山)以及衡州四县(耒阳、安仁、酃县、茶陵)和永州三县(新田、宁远、道县)共计17县,600多万人口的粤盐、日用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通过铁路、公路输人输出,成为湘南经济枢纽。其时,境内有集镇市场136个,商户总数4777户。其中郴县城关镇已发展为20个商业行业,商户1130余户,从业人员2210人。临武、嘉禾、桂阳、永兴、宜章等县城商户数都迅速增加。
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吃紧,“商品缺乏之多,物价上涨之快,市场秩序之乱,郴州为全省之最”(1940年4月1日长沙大公报载)。郴州商业外受战争影响,交通运输受阻,市场银根抽紧,商品货源奇缺,营业十分萧条。内遭地方势力压榨,官商勾结,操纵市场,苛捐杂税,高利贷盘剥,敲骨吸髓。商人呼吁无门,怨声载道。在战争环境下,商业处于艰难困境,许多商户濒临破产边缘。
战争旷日持久,武汉、长沙先后沦陷,商品运输路线由北转向西南,衡阳取代长沙成为全省商业中心。湘南各县地处偏僻,国民党省级机关部分迁移到郴州,大中城市逃难人群纷纷涌入,各地城镇人口迅速增多,商业市场又一度出现战时经济繁荣。根据《湖南省扶助战地小工业暂行办法》,郴州境内地方工业兴起,发展矿业开采,部分商业资本转向办工业。民国28年(1939)至31年(1941)之间,郴县、永兴、桂阳、宜章、汝城、桂东、嘉禾、临武、安仁等县,均先后开办民生工厂或难民(贫民)工厂①,生产土纱、土布、毛巾、袜子等日用消费工业品,以取代洋纱、洋布、洋袜等洋货供应市场。安仁县年产土纱1320担,白粗布71280匹,白细布875匹,除本县销售外,还销往外地②。郴县商人曹琦在县城兴中街兴办平民工厂,设有纺纱、织布、缝纫、藤器等加工车间。湖南省参议员欧阳海霞(郴州人)回郴兴办电厂和在河街乌石矶兴办亚华造纸厂。郴县盐务局兴办贸易公司。商人邓云松等6人由经营油盐土产业改为兴办机器碾米厂等。为适应战时外地需求,农副土特产亦部分恢复运销。桂阳县烟叶由战前常年输出1万余担增至2万余担。临武、桂阳、蓝山等县生产的土靛,达到年产5420担,比战前增加5.5倍,占全省土靛总产量的13.68%,且质量居全省之冠。对激活商业市场起到了巨大作用。
郴县城关先后为湖南省第八、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外地人郴逃难人群中,亦不乏外地经商人士,来郴后重操旧业,开办商店。因此,民办或官民合办的各类公司达到98家③。其中,民 国31年(1942)8月22日,湖南省民生物品购销处在郴县中山东街成立郴县供销社。民国32年(1943)2月,国民政府财政部火柴专卖公司湖南省分公司设立驻郴业务处。同年,郴县政府在县城设立贸易公司,改食盐私卖为公卖,建立食盐批发市场。盐业界巨商李奠盘等人组织“郴州正大石油公司”,以经营亚细亚煤油为主,操纵郴州煤油市场。官绅合伙经营的油盐土产业,聚集郴城食盐专营批发商,在文化路一带建立湘南地区的食盐批发中心市场,月销食盐3万余担。与此同时,外地商人经营的百货、绸布两业批发商也最为活跃。各地土特产品大都集中于郴州,用火车转运外地销售。
民国32年(1943)7月1日起,各县相继推行国民政府颁布的《商业登记法》、《营业许可证草案要点》及《布业商人登记法》等法规,促进了商业发展,郴城“盐业辐辏,各业兴旺”①。输出的商品除烟叶、土靛以外,据不完全统计:宜章、郴县两县年输出苎麻5000担;永兴、资兴、郴县、桂阳等县输出茶油4.68万担;郴县、汝城、资兴、桂东年输广东的生猪3万头;资兴、郴县、汝城年输广东鸡鸭25万只,蛋品100万斤;永兴、资兴、郴县、汝城年外销木材142万根;郴县、资兴年外销楠竹90余万根;郴县年外销茶叶6800担,永兴、宜章年输出原煤26万余吨。商业市场渐趋恢复。
民国33年至34年(1944-1945),日军先后入侵安仁、郴县、桂阳、嘉禾、永兴、宜章、临武等县城乡,烧杀掳掠,商店倒闭,商民纷纷逃难。各县商业损失法币796.76亿元②,商业元气大损,市场凋零。民国34年(1945)日军投降后,商人陆续返回原地,东拼西凑,勉强复业。商业元气未复,继而内战又起,市场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商店停业、倒闭时有发生。民国35年(1946),郴县城关商户由民国25年1130户减少到661家,减少469户。资兴兴宁镇(原城关)工商户数由民国32年(1943)的594家减至178家,减少70%。宜章县城关也有一半商店倒闭。
附注
①鹤湖意意生:《癸丑见闻录》,《太平天国史料专集》第504页。 ②见本志《昔日商人团体》一文(295页)。 ③李浚x、任酒文编《中国商业史》265页。 ④古代齐国(公元479-502年),任著名商人管仲为相,提出“通货聚财”建国方针(见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商业史话》70页),“聚四方之财,通天下之货”。说的是发展经济。搞活商品流通,增加财政收入。郴州商会组织用此经典名言,激励商人。寓意深刻。 ①民国32年3月《湖南省各县民生工厂概况》一文。 ②《湘政六年统计》民国31年12月各县统计表。 ③《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篇及《湖南各县主要实业统计表》 ①《中华年鉴》粤汉铁路沿线经济概况。民国39年版,藏于湖南省图书馆。 ②《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民国35年。 ①1959年2月,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粮食部、对外贸易部、卫生部、水产部、轻工业部《关于商品分级管理的报告》。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