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合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1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综合管理
分类号: F272
页数: 9
页码: 206-214
摘要: 郴州市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企业管理综合管理概括了建立制度、企业整顿、工业普查、三项制度改革、九千标准管理。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综合管理 郴州市

内容

第一节 建立制度
  领导制度的建立
  1974年至1983年,处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198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领导体制开始酝酿着变化。1985年5月,五处根据铁五公司《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制定了《行政工作两级管理权限的暂行规定》,逐渐向处长负责制过渡。1987年2月,五处根据中宣部、中组部、国家经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的《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三个条例的宣传提纲》和局的要求,决定实施处(队、厂、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工领导,健全职代会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和民主管理权力。
  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
  1979年,分建局时,七处更名为‘“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由一段(一、二、三、四工程队和段机械队)、二段(五、六、七、八工程队和段机械队)、三段(九、十、十一工程队和段机械队)、直属工程队、机械修配厂、汽车运输队等单位组成。实行三级管理制度。
  1983年3月22日,五处撤消第三工程段,第十工程队划归给第二工程段,仍称第十工程队。原第三工程段所属的第十一工程队合并到第九工程队,九队成为直属工程队。
  1984年12月25日,五处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处、队两级管理的需要,决定撤段级机构,整顿机械系统、后勤部门。在管理体制上撤消了两个段的机械队(所),组建了新的机械修配厂,下设修理车间、经租站、配件站;组建了机筑大队,下辖挖装分队和铲运分队。
  1985年5月10日,五处印发了《关于公布处行政工作两级管理权限暂行规定》,实行了处、队两级管理。
  1987年,五处在云南“引洱入宾”工程开展项目法施工试点工作。1991年,随着《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广和实施,五处对中标施工的大型项目均成立了指挥(经理)部,全面负责项目内的生产管理和各建制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全处范围内实行了两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的管理制度。
  1997年7月,五处下发了《铁五处关于印发<三级管理纲要>的通知》,严格实行三级管理,并制定了《施工计划与验工计价管理》、《设备购置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补充规定》、《劳动工资管理纲要》、《机械设备管理纲要》、《物资管理纲要》。三级管理模式一直运行至1999年。
  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
  1982年以前,五处主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定》o1986年9月,随着《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颁布,五处制定了贯彻《条例》的实施细则,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1987-1999年,五处先后召开了5次职工代表大会,13次职代会主席团会议,对全处有关生产经营、职工劳动保护、生活福利、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重大问题行使了建议权和决定权。
  综合管理制度的建立
  1985年,五处根据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结合企业整顿工作的需要,对队实行了以方针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管理办法,同时以“内部经济责任制”、“双承包”等经济管理办法与之配套,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1997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占领市场份额,五处实行了项目法施工管理。为了与之配套,五处推行了以产值、成本、资金上缴、实物、安全、质量、精神文明7项指标为考核标准的《责任成本管理实施办法》。
  1998年,五处为了提高自身实力,以适应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决定贯彻实施1509000族标准。1999年9月8日,五处通过了北京九千认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CNACR,UKAS双证注册资格。
  
  第二节 企业整顿
  企业整顿,是对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整顿领导班子、职工队伍、管理制度、劳动纪律、财经纪律、党的作风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1982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铁道部基建总局《关于工程处企业整顿验收标准》和局《关于开展全面企业整顿的规划》要求,五处开始进行企业全面整顿。
  一、整顿过程概况
  1982年,五处被局列为企业v顿试点单位,。1982年6月,在五处党委统一领导下,五处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由处长辜清华任组长,政治处副主任权照贵任副组长,设立了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整顿的日常具体工作。1982年7月,五处制定企业整顿规划与目标,印发了《关于开展全面企业整顿的规划》:提出了通过落实五项工作,搞好三项建设,达到六好要求,提出到1982年底40%的单位建成六好集体,争取1983年上半年全处达到“六好企业”的标准。五处提出整顿的具体目标:一是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搞好全面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二是整顿和建设领导班子,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三是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进行培训,克服人浮于事,加强生产第一线,提高劳动效率;四是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认真执行奖惩制度;五是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全面整顿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7月10-30日
  主要进行宣传教育,搞好思想发动,进行摸底调查。五处各单位反复宣传中央二号文件,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认清整顿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各项工作纳入企业整顿的轨道。
  第二阶段:1982年8月1日~20日
  联系实际找差距,从完善经济责任制入手,层层制定整顿规划。
  第三阶段:1982年8月21日~12月31日
  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劳动组织定编、定员、定额的问题,加强基础工作,抓住企业薄弱环节,切实做好五项整顿工作。
  第四阶段:实行自验,在自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差距,整改补课,进行填平补齐,做好迎接上级验收的准备。
  企业整顿按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一段、机筑队、处机关为试点单位,其余单位为第二批。在整顿过程中,全处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4个基层单位均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五处党委还派出了两个试点工作组,进行试点指导。整顿期间,五处党委先后召开12次常委会议,研究方法步骤,解决难点;召开了6次全处性的企业整顿工作汇报会,互通情况、交流经验;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培训了688名企业整顿骨干;印发了800()多字的《宣传提纲》和有关资料,编写了9期工作简报。
  1983年11月7日,在各单位进行r!验的基础上,五处党委先后组织了3个验收组到所属各单位进行检查帮助、初验。验收小组采取’‘听、看、查、问、评”的方法,按检查验收的实际情况评议记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11月25日,验收工作结束。五处对照标准自验获得862分,全处5个基层单位达到一次验收合格。12月I日,经五处首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局验收。1983年12月24~29日,局企业整顿检查验收团对五处企业整顿五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最后评定为851.6分,一次验收合格,五处获得了企业整顿合格单位证书。
  五处在企业整顿验收合格后,提出了“思想不松,标准不降,整顿不停”,围绕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把改革、搞活与加强企业管理,巩固发展整顿成果结合起来。
  二、整顿的重点内容
  I、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三级经济责任制。
  整顿中,五处由过去实行的定额管理和生产(工作)奖励办法、计件工资这两种形式,过渡到以计件工资、职责定系数计分计奖、费用包干分成、定额超产奖励的分配办法,形成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处、段、队组成的纵横连锁,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岗位经济责任制体系。
  2、突出抓好“四全”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整顿中,从完善和落实经济责任制人手,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同时,加强全面计划管理,健全了处段队三级计划管理体系:两个工程段配备了计划统计人员,队由调度员兼任统计员,五处设立了计划、统计于一体的统训科(调度归口施工科),全处形成了以调度为主的生产指挥系统。加强了全面经济核算,实行了处、段、队、工班四级核算制,五处成立了决算审查委员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在全处进行了TQC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开展QC小组活动。
  抓好全面劳动人事管理。一是严格定员管理,压缩非生产人员和二、三线人员参加第一线生产;二是完善经济责任制。整顿中,做好定编、定员工作,设置了两级管理、三级指挥并存的管理体制。整顿后,直接生产人员由整顿前占总员的38.5%,上升到50.47%;辅助生产人员从整顿前占总员的31.8%,下降为23.22%;后勤服务人员由to顿前占总员的21.5%,下降为17.4%;其它人员由整顿前占总员的8.07%,增加到目前的8.9%。改变了一、二、三线人员比例失调的状况。严格杉嗬定额管理,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定v管理面由1983年月均32%提高至65.9%,超过了局规定的65%的标准。
  3、整顿和建设班子。
  五处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后,处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2.05岁,为47.7岁;大专文化程度的成员由原来的I名,上升为2名;具有技术职称的成员山原来的2名,上升为3名。处属单位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2.5岁,为43.7岁;段属队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2岁,为42.9岁;从机关科室中提拔了9名同志担任科室负责人。调整后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共99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II人,占总数的11%,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0人,占总数的10.01%o
  4、整顿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整顿中,本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和资金分级管理,建立处、段、队(厂、站、院)三级固定资产明细帐和台账。建立和健全了资金管理三项制度:“定额管理、归口掌握制度”,“备用金结算制度”,“月份用款计划制度”。
  三、复查与补课
  1985年10月21日,五处根据铁五企(1995)555号文件“对企业整顿验收合格单位进行一次全面复查、补课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企业整顿全面复查、补课领导小组。复查的主要内容是:领导体制,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经济效益。五处的企业整顿复查、补课工作于1985年10月21日开始,至12月5日结束,历时四十五天。
  1985年12月11日,五处企业整顿复查、补课活动通过了局复查组的验收。
  第三节 工程队建设
  抓基础建设1987年12月,五处根据局《工程队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工程队各项管理与会议制度。管理制度有:生产交班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质量管理检查制、经济活动分析制、岗位经济责任制。会议制度有:队务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生产经营总结会、职工大会、生产分析会。五处发文要求所属工程队对照局《工程队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标准,对计量、统计、定额、核算、原始资料等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规范化工作,促进了工程队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1990年6月,五处根据《铁五局施工企业基础工作考评标准》,着力加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定额管理、计量管理、计量技术、信息管理、基本制度、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和班组建设的工作的力度,开展了基础工作内部考评活动。为了提高人员素质,五处举办了队长培训班,同时,对副队长、技术、定额、安全、预算、物资、机电等方面的业务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受培人员通过短培,增强了业务能力。1991年2月,五处根据局《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基础工作考评细则》的补充通知,将现场管理纳入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达标范围,具体包括场容场貌、安全生产、质量监控、生产作业、施工工艺、劳动纪律、定额管理、设备管理、工量具管理、成本管理和班组管理等,通过实施,推动了施工现场文明生产。
  实行项目法管理1987年9月,五处根据局《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制试行办法》,学习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引洱入宾”水利工程开展了项目法施工试点工作。1988年5月,五处根据局修订后的《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对独立承包的工程项目,从投标、决策、施工准备、施工到交验投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项目实行独立核算,加强成本预测控制,精打细算,少投入,多产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了替实行项目管理蓄备人才,五处分期分批选派了优秀工程管理人员到石家庄、西安、长沙等地学院学习项目法管理理论。到1999年末,五处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的有II人,取得二级项目经理资质的有2人,取得三级项目经理资质的有3人。1991年,五处对中标施工的项目均成立了项目部(指挥部、经理部),实行了项目经理负责制。
  责任成本管理1997年,在全国向邯钢学习的形势下,五处成立了责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并在朔黄线开始实行了“责任成本管理”。五处在朔黄线制定了《机械经租与机械管理办法》、《料具租赁与物资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9年1月1日,五处在内昆线开始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提出了争创“一流安全、一流质量、一流速度、一流效益”的口号,与兄弟单位展开了竞赛,制定了以产值、成本、资金上缴、实物、安全、质量、精神文明建设7项指标为考核标准的管理措施,通过实施,成本降低,效益增加,获得了局内昆线责任成本管理竞赛第一名,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第四节 工业普查
  第二次工业普查
  1985年6月11日,为了替1986年的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工作探索经验,根据铁道部和铁五局对工业普查工作的安排,五处成立了第二次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副处长曲修成担任组长,总工程师马英才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工业普查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办公室,明确了普查对象为修配厂和劳动服务公司。
  1985年6月25日,五处组织机备、劳人、财务、物资、施工、企业管理办公室等部门人员对修配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业普查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着手解决。1985年6月28日,五处修配厂和劳动服务公司工业普查草表试填结束,经五处工业普查办公室、领导小组审查,符合铁道部和局工业普查办的要求。1985年12月23日,五处报出“全国工业企业普查表”,第二次全路工业普查试点工作结束。
  1986年1月,全国第二次工业企业普查工作正式展开,五处查清了厂情厂力,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全局工业普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普查资料。1986年3月,五处完成了工业普查草表的填制审核工作。1986年6月,五处完成工业普查正式表的填制上报工作。五处在完成正式表的填制的同时,组织了工业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及专题调查,对工业结构、设备技术状态、职工素质、工业的挖潜和技术改造以及组织产品专业化协作等问题作了专题分析研究。1986年12月,五处对11名工业普查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修配厂获得了局“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次工业普查 1995年,五处根据铁道部及局关于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要求,成立了第三次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副处长蒲世奎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1996年2月28日,五处报出“全国工业企业普查表”、“铁路企业(单位)工业普查补充表”。第三次工业普查工作结束。
  第五节 三项制度改革
  1、准备阶段,1993年8月至11月。
  (1)建立领导班子:五处成立了劳动工资制度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劳动工资组。五处各指挥部、经理部、分处及直属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改革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
  (2)宣传教育:为了使全处职工在思想观念上有大的转变,就必须进行“三项制度”综合改革教育,五处采取“四分法”进行宣传教育。①分片负责:1993年,由于五处施工点跨越在三省5条铁路、公路线上,人员高度分散,要对每个职工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教育,必须采取分片区进行宣传教育的方法才行。于是,划分了成渝、宝成、南昆、昆玉、广大等5大片区。处级领导明确分工,各负责I个片区的宣传教育工作。②分层发动:把全处职工分为领导层、党员干部层、一般群众层,由各级党委、总支、支部负责进行宣传教育工作。③分类学习。认真学习“三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实施办法,五处机关干部采取以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办法;基层领导和人事干部采取集中办学习班的办法。④分段推进: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养老保险这三项制度的改革工作中,五处采取的是分段推进的办法(即:宣传教育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总结经验阶段),使“三项制度”改革的各项实施方案深入人心。到1993年9月止,五处“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共计编写提纲、广播稿、“三项制度”改革知识问答6份;全处各单位累计召开宣讲会、座谈会184次;办宣传栏79期;息反馈处理146次;广播宣传84小时。全处还举办了8期为时24天的学习班。在“三项制度’‘改革的专题学习中,五处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了8次。
  (3)制定管理办法。先后制定并颁发了《第五工程处机构定员及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第五工程处进一步做好三定工作的通知》、《第五工程处进一步加强民工管理具体措施》、《第五工程处全员劳动合同制试行办法》、《第五工程处干部聘任(用)制暂行办法》、《第五工程处劳动组合实施细则》及《第五工程处未上岗人员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第五工程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暂行办法》及《第五工程处辞退违纪职工暂行办法》、《第五工程处机构定员编制通知》、《第五工程处管服人员岗位职责范围》。
  (4)做好“三定一清”工作。“三定一清”(即:定机构、定职责、定人员、清理职岗不符)工作是三项制度改革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五处经准备、宣传教育、调查摸底,并多次召开座谈会探讨,制订了方案,修订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清理职岗不符,调整有关人员,撤销合并了业务重叠相关的机构。将五处机关77个科室改为18个,定员由158人减为110人;五处派出机构6个,定员169人;一线直接生产单位19个,核定定员2475人;二线生产及直属单位9个,定员615人;第三产业机构1个,定员为301人。还修订和补充了119个职岗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并对基层单位的管服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核定,实行总定员控制。1993年9月起,全处经清理调整后,共有66个工种,干部有94个职名。查出职岗不符的有187人,其中干部19名。对职岗不符的职工都进行了转岗培训、重新核实职名, (5)处成立了职工““双考”领导小组,按照《职工“双考”实施办法》,对职工进行“双考”(应知、应会考试)。从93年9月起,五处就着手技术等级标准的翻印工作,到0月底将铁道部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与五处相符的22个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翻印出636份,发给相应的职工进行复习。考试前,以单位为主制定“双考”培训计划,并聘请技术人员为教师辅导答疑。五处工人“双考”工作于1994年1月开始考试,3月结束。
  2、实施阶段,1993年2月至1994年3月。
  (1)用工制度改革: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体制,取消干部与工人、固定工与合同制职工的身份界限,是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使企业的职工能在平等自愿、公开竞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1993年12月起,五处正式走上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的轨道。全处全员劳动合同实签2750人,占全处应签职工总人数3090人的89%,剩余11%未签合同人员中有停薪留职、自动离职、退养、长病、长假、工伤等原因造成。全处职工按自己的岗位签订岗位合同,应签3090名职工,实签2078名职工,占应签的67.25%。未签的原因是:出差、休假未归,个别偏远的基层单位所签的合同没有收回来等。通过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的签订,职工本人也明确了在企业中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2)工资制度改革:五处依照局岗位、技能工资实施办法,制定了五处岗位技能工资实施办法,并对全处94个干部职名和工人中的66个工种进行归并、排序。全处有2860名职工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其中:848名干部,经排序归级后,最高岗位工资达23档78元,J4Z低是9档72元;2012名工人,经排序归级,最高岗位工资是隧道工18档133元,最低是服务员2档40元。使生产一线和后勤服务单位在分配上出现的差别较为合理。
  (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情况。1994年6月3日前,养老保险费是按职工本人的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之和的3%缴纳;1994年7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养老保险费则按职工上年度月平均总收入的2%缴纳;1995年7月日至1997年6月30日,养老保险费按职工上年度月平均总收入的4%缴纳;1997年7月1日起,养老保险费均按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5%缴纳。而缴纳的最低限额从12.50元/人月,上调到27.7元/人月,最高限额也从54.90元/人月,上调到92.20元/人月。养老保险工作由劳动人事科设专人负责管理,使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和健全。
  3、验收五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自1993年8月1日开始到1994年3月底结束。1994年1月5日I第四届职代会通过了处“‘三项制度”改革各项内容。1994年3月25日,局“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对五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验收,经检验合格。1994年3月末,五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结束,所成立的“三项制度”改革的临时机构自然解体。1994年4月1日,经局批准,五处在全处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
  第六节 九千标准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1998年日月,五处成立了贯彻ISO9002质16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贯标)领导小组,副处长蒲世奎任组长,总会计师陈广森任副红工长:贯标认证办公室设在国资办,主任为杜锋五处所属各片区也成立了贯标领L小组1999年5月30日,五处调整了贯标领导小组成员,山处长易政青任组长,党委朽记冯润民、副处长王华等任副组长。1999年9月24日,五处成立了贯彻九千质量体系管理办公室,简称贯标办,主任为杜锋。
  贯标宣传与培训 1998年9月22日至29日,北京质量认证培训中心的专家在五处郴州职校举办了为期8天的内审员培训班和《程序文件》编写技巧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85人。经考试,46人获得北京九千培训中心颁发的内审员资格证,39人获得局发内审员资格证。1998年11月9日至15日,由贯标办组织,在五处朔黄指挥部、内昆指挥部、铁山坪经理部三个片区及所属工程队举办了3期7个班的ISO9002系列标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155人,经考试,成绩全部合格。
  1999年1月5日至5月18日,由五处贯标办组织,对朔黄指挥部、内昆指挥部等6个片区及所属工程队进行了为期4个半月的培训学习及现场指导,共培训人员3600人次,其中,300人获得五处制发的内审员资格证。
  贯彻九千标准期间,五处贯标办编制印发了《贯标问答148题》、《铁五局五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判断方法》、《质量体系运行普及知识问答题》、《贯彻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等学习资料。1999年4月,五处对在朔黄片区召开的现场模拟审核的实况进行了录像,制作了7套CD光盘(每套10盘),发放到各片区,介绍了九千标准知识及贯标程序文件编写工作的进展情况。
  1998年10月至12月,贯标办组织编写了五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于同年12月1日,由处长易政青和管理者代表王华批准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100套。在《质量手册》中正式确立了全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内容如下: 质量方针建一流工程是我们的责任让用户满意是我们的承诺质量目标单位工程竣工交验合格率100%; 铁路工程竣工交验优良率85%; 公路工程竣工交验优良率85%; 水利工程竣工交验优良率85%;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竣工交验优良率50%; 争创局级、省(部)级、国家级优质工程。
  1999年4月,五处在A版24个程序文件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程序文件——《施工设备及配件采购控制程序》、《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控制程序》、《责任成本管理控制程序》,形成了B版,并于1999年12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同时公布A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废。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情况 1999年4月27日至6月6日,由五处管理者代表王华带领,贯标办牵头组织,杜锋任内审组组长,对五处内昆等9个指挥部(经理部、工程段)及处机关进行年度第一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共开出不合格项616个,对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给予了负责人不同程度的处罚。
  1999年7月10日至8月5日,全处分6个内审组对内昆指挥部、东川指挥部、昆明工程段、铁山坪经理部、雅安经理部、朔黄指挥部、宝成指挥部及处机关进行了内审,共抽检3354项,开出不合格项34个,无严重不合格项。
  北京九千认证中心对五处的审核情况 1999年,8月5日至8日,北京九千认证中心认证审核组对五处经营计划科、物资科、施工技术科、机电科、安质科、企业策划部、教育卫生科、东川指挥部、雅安经理部、渝长公路经理部、朔黄指挥部进行了现场审核。1999年9月8日,五处通过了北京九千认证中心技术委员会的讨论复议,经北京九千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五处获得CNACR,UKAS双证注册资格。
  管理评审情况
  五处分别在1999年7月1日、8月9日、9月15日召开了管理评审会议。主要内容:(一)听取了管理者代表王华作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二)听取了王华关于全处第二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情况及不合格项的关闭情况。(三)对第二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北京九千认证中心对五处审核中开出不合格项的纠正及验证。(四)听取了对A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修改意见。(五)全处安全大检查情况通报。

知识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本志反映了中铁五局集团五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记述时限,上限自1974年3月起,下限断至1999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以下简称五处)是一个大型机械化施工的综合工程处,拥有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颁发的铁路综合施工壹级、公路工程施工贰级证书,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施工,处机关座落在湖南省郴州市七里大道66号。26年来,五处先后在国内10个省(直辖市)承建了大量铁路和土木建筑工程,业绩辉煌,具有丰富的隧道、桥梁施工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