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广(通)大(理)地方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0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广(通)大(理)地方铁路
分类号: F530.7
页数: 6
页码: 122-127
摘要: 郴州市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铁路工程广(通)大(理)地方铁路概括了概况、线路特征、主要技术标准、施工、重点工程、施工变更、验收交接、完成投资和主要工程量(以下数据包括变更设计与清算)。
关键词: 郴州市 地方铁路 铁道部

内容

一、概况
  广大铁路位于云南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线路自成昆铁路广通站成都端引出后,经楚雄市、南华县、大苴、祥云县、乌厂菁至终点站大理。
  新建正线长度204.688km,运营长度205.628
  该铁路的前身是“滇缅铁路”的一段(1939年开工,1942年停建),也是规划中的滇藏铁路东端的第一段,属滇西路网中骨架线的一个区段。建成后对开发滇西南丰富的水能、铅锌矿及旅游等项资源,繁广大铁路平面示意图荣边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扶助滇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保障国防安全以及推进滇藏铁路建设进程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本铁路的建成对促进泛亚铁路建设,沟通我国与东南亚、东亚诸国的物资、文化交流,加大我国改革开放力度,拓宽市场,增强互补性均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二、线路特征
  广大铁路广(通)楚(雄)段建设单位为云南省铁路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为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铁二院),监理单位为铁二院第三分院广楚段监理组。
  五处承担的广楚段管段,全长10.18km,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和楚雄市境内,施工里程DK5+460-DKI5+640,工程造价5226万元。工程包括:5座隧道、4座大桥、36座涵洞、车站1个、改移公路2处、挡护及附属工程。标段的设计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80x104113,隧道5座2864m(延米),大桥4座702m(延米),涵洞36座760m(横延米),挡护及附属f工2x100m³,站场1个,改移道路2处。
  1991年8月28日,云南省建委主任兼广(通)大(理)铁路指挥部指挥长潘英圣一行8人结束了对五处的考察,决定广大线广楚段32km中的10.051km的控制工期工程由五处承担。广大铁路属于“双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本段工程于1991年9月开工,10月正式签订施工协议(1992年8月签订施工合同),工期为22个月。
  (1)地质地貌
  本段地处滇中高原构造剥蚀缓丘与浅谷、河谷相间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边缘残破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高度1800-2100m。沿线地貌植被较差,山地缓坡多垦为梯田及旱地。出露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普昌河组,紫红色泥岩夹砂岩、砂岩夹泥岩,受褶曲、断层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地表N盖0-8m厚第四系砂粘土、碎石土。沿线属地震带,地A烈度为6-9度。
  (2)水文气象
  广大铁路广(通)楚(雄)段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5-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在1790,冬季无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500mm,风力较大。
  三、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Ⅱ级
  正线数目:单线
  限制坡度:12%。
  最小曲线半径:350m
  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力
  机车类型:东风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
  四、施工
  (一)施工准备
  1991年9月,五处与云南省铁路建设指挥部初签工程协议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由一名副处长带队,对管段内的水文地质、大堆料来源及工程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建点筹备。1991年9月12日,五处在云南省楚雄市成立了广大铁路指挥部,下辖第二、第四、第九、第十工程队,机筑二队,汽车分队。指挥部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及施工、财务、安质、劳资、物资、机电部门。任务分配:二队负责黄家箐隧道及DK12+025~DK12十081地段的路堑抗滑桩、挡墙;四队负责塔脚俨隧道出口段、塔脚2#隧道、苏家梨园大桥工程;九队负责黄土坡隧道、百花冲隧道;十队负责塔脚1#隧道进口段、两岔河尸大桥、两岔河2#大桥、黄家箐大桥;机筑二队负责赤木岭车站、DK6+173-DK7+120地段的道路改移及其它地段的路基土石方;汽车分队负责大堆料、机具的运输,并配合机筑二队运输土石方。同时,五处广大铁路指挥部根据工程情况,配备了8GF3柴油发电机组5台、电力变压器5台、电动空压机7台、JBT62-2通风机8台、电瓶车10台、Z-308型装碴机4台、梭式矿车7台、ZGF1m硅整流充电机14台、地质钻机1台、压力试验机1台、锚杆注浆机2台、Jzc35o强制搅拌机18台、喷射机组2台、PE25。鄂式破碎机3台、T80推土机3台、征山推土机2台,PC400挖掘机2台、轮式铲运机1台、压路机1台、1.4x104kg日野载重汽车3辆、2x104kg自卸汽车6辆、东风自卸汽车8辆、回旋式钻机1台、HB3泥浆泵3台、水泵15台、锯木机4台、电焊机12台、氧焊机9台、电动振动棒31台,卷扬机24台、PYZ液压锻钎机4台。
  (二)施工过程
  五处广大铁路指挥部面对工程量大、地质破碎、工期紧张的特点,采取全线铺开、突出重点的原则,先进行隧道、桥梁、涵洞、路基土石方的施工,随后再进行挡护及附属圬工、站场、改移道路的施工。1991年11月1日,黄家菁隧道进口开工,标志着五处广大铁路施工管段正式开工。到1992年6月,隧道、桥梁、路基土石方、车站等工程全部开工,五处在广大铁路管段施工人数达到609人,并招收了民工938人配合施工。
  1、路基工程
  (1)路基土石方施工:土石方约80x104m³。路基,先清除草皮、树根,做好防排水设施,路基土石方工程根据桥梁、隧道的进展相继分段开工施工。首先完成隧道洞口段路基,为隧道施工开辟工作面。路堤采用铲运机、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摊铺,推土机、压路机分层碾压;填土时,每层厚度为0.3m,土的含水不足时,用洒水车洒水,保证了填土密实度符合要求。原地面坡度较陡处,先人工开挖成lm宽台阶,再行填土,分层压实。土质路堑采用推土机推,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石方采用风钻打眼爆破;开挖较深处,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2)抗滑桩、挡护墙及其它附属工程。路堑抗滑桩施工:锚固桩施工依据“快开挖、快支护、快灌注”的原则,施工程序为:挖基0.5-Im,灌注护壁,再挖基,循环施工到桩底标高,绑扎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锚固桩采取间隔开挖的办法,三班制作业,开挖一个、检查一个,灌注一个。开挖出来的土石,用卷扬机提升,为防止脱钩,坠落伤人,设置了防护脱钩装置。
  挡护墙:先施工路肩挡土墙和路堑顶部防水排水设施。路基挡护紧跟土石方施工,挖出一段施工完一段;有路堑抗滑桩的地段,先施工抗滑桩,再进行挡护墙的施工。路基挡护圬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施工制度。共完成抗滑桩、挡护墙、盲沟、水沟圬工2.76x104m³。
  2、桥涵施工
  (1)涵洞:本段有涵洞36座,种类有箱涵、拱涵,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基坑,人工砌筑,盖板现场立模浇筑,涵背回填人工分层夯实。1991年11月各涵洞相继开工,至1993年6月涵洞全部完工。
  (2)桥梁:管段内4座大桥除黄家箐大桥4号墩采用沉井施工外,其余均采用人工扩大明挖基坑;立模:采用拉杆法,即在下层混凝土灌注时,埋设若干铁环在适当位置,作为上层立模拉杆的固定点,提高了定位精度。混凝土灌注采用搅拌机搅拌,架子车水平运输,升降机垂直运输,机械捣固,每层灌注高度2-41,采用016mm接茬钢筋连接。1991年12月,两岔河1#大桥率先开工,到1993年4月,4座桥梁全部完工。
  3、隧道施工
  本段有隧道5座,其中黄家箐隧道全长1719m,其余4座隧道均为400m以下短隧道。五处为保证工期,打破先将路基施作完毕再行进洞的施工方法,在路基开工的同时,在洞门前某一适当位置开凿缺口,提前施工进洞,为完成隧道工程赢得了时间。隧道施工采用正台阶及上下导坑的方法,构件支撑,喷锚临时支护,个别岩层较好地段采用半断面光面爆破。除黄家箐隧道外,其它隧道均采用人工出碴;运输采用电瓶车牵引梭式矿车(或0.75m³斗车);衬砌采用人工立模,一般采取先拱后墙方法;混凝土灌注采用搅拌机搅拌,机械捣固。混凝土接茬处,人工将上环混凝土凿毛、洗净,再行灌注;拱部混凝土施工,在岩层破碎处,用小钢轨在拱脚作品字形托梁加强连接。塌方地段,加强衬砌,作浆砌护拱,并用洞碴回填,处理完毕后在未拆拱模前进行压浆。
  1991年11月1日,重点工程黄家箐隧道率先开工。到1992年4月,五处管段内5座隧道全部开工。1993年4月25日,五处管段5座隧道完工。
  4、车站
  赤木岭车站,位于DK6+100-DK7+300地段,主要工程是路基、站坪土石方及道路改移。赤木岭车站填挖数量较大,包括改移道路土石方填挖达24x104m³左右,工期较紧。施工中采用多点开工,先进行改移道路,再进行路基及站坪土石方施工。
  道路改移:全长991m,位于DK6+173-DK7+120地段,穿过DK6+173涵洞,与铁路并行到相应于DK7+120处接原便道。路基宽4.5m,路面用泥结碎石铺砌宽3m,厚0.11m,共完成挖土方3.51x104m³,挖石方5759m³,铺泥结碎石路面2974
  路基、站坪土石方、路堑开挖工程,按常规方法施工。赤木岭车站工程,1991年11月20日开工,1993年4月1日竣工。
  五、重点工程
  (一)黄家箐隧道
  黄家箐隧道全长1719m,里程为DK7十660-DK9+379、是广大铁路广楚段重点控制工程,由二队负责施工。1991年11月1日开工,1993年4月25日竣工。
  黄家菁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中山区,沟多深切。基岩为紫红色泥岩、泥灰岩夹砂岩。隧道大部分处于谢家村和黄家箐两褶曲复合地段影响范围内,受黄家箐、宝马山两断层影响,岩体破碎,地下水较丰富,且有CO2,H2S等有害气体,施工难度大。合同工期18个月。
  黄家菁隧道分进、出口两个工点同时施工。受地质、工期制约,隧道采用工作面较多的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并结合风动凿岩机进行小断面光面爆破等方法。开挖采用手持芬兰K90型风钻打眼,支护采用喷锚和木支撑相结合作为临时支护,装碴采用风动装碴机,运输采用电瓶车和梭式矿车。混凝土衬砌,采用人工立小模板,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搅拌、捣固棒振捣。
  隧道通风:采用压人式通风,在洞门外18m处安设1台75kw的风机,使用01000mm风管送风;掌子面安装1台JBT62-2型轴流式通风机作局扇,对已衬砌段压风。
  施工中采取浅钻眼、短进尺、弱爆破的方法,每茬炮控制在1.5m以内,减少了坍方次数,尽管如此,在施工中仍发生塌方40多次。1992年3月26日,DK9+215~+247地段发生坍方,该段岩体极为破碎,开挖时不需放炮,随挖随塌,下导坑箱架被压变形,并引起后部已衬砌拱圈右侧局部开裂。处理方法:在开裂拱圈处打设长锚杆,坍方段加强衬砌,最后压浆固结处理。1992年11月3日,DK8+228--+245段坍方,该段岩性为泥岩夹粘土,且有较大地下水,在灌注拱部衬砌过程中发生坍方,将钢拱架打断,并引起后部约10m拱圈开裂。处理方法:在开裂的拱圈内嵌人钢拱架、打锚杆,最后全断面注浆;坍方段采取超前钢轨支护、加强拱部衬砌等方法,顺利渡过此段衬砌后,进行了全面压浆处理。在施工中,五处精心组织进、出口施工队伍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二队胜利贯通了黄家箐隧道下导坑,比预定工期提前了3个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发来了贺电。1993年初,为加快施工进度,五处从各队抽调精兵1550多人,在1719m的战线上全面开花,工作面由6个增加到24个,上导、扩大、混凝土拱圈、边墙、仰拱、铺底、水沟电缆槽、避车洞等同时施工。五处广大铁路指挥部统一指挥车辆、人员调配,克服了停电、缺水、材料供应紧张、资金短缺等困难,于1993年4月25日完成主体工程,为按时通车赢得了时间。
  1992年4月27日,云南省铁路指挥部指挥长潘英圣视察了黄家箐隧道。6月27日,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视察了五处施工的广大铁路黄家箐隧道。
  在施工中,五处创造了优异的成绩,1992年6月,在下导坑完成掘进400m。
  (二)塔脚一号隧道
  塔脚一号隧道于1992年4月20日开工,全长357m,围岩破碎,施工难点在DK11+767-+792段要穿越车流量很大的广楚公路,且埋深极浅,隧顶离路面仅2.1m。为保证广楚公路正常行车及施工安全,十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采用了大管棚注浆新工艺施工,改变过去先明挖,待明洞施工完毕,再回填恢复公路的方法;打管棚、注浆加固完地层后,采用预裂爆破开挖、开挖后立即衬砌的方法。1992年10月12日顺利通过了广楚公路,保证了行车安全。1993年I月主体工程完工。
  六、施工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塔脚一号隧道出口及相邻路基发生3次顺层坍塌,坍体数量累计达1x.104余m³。后经变更设计,延长隧道、增设明洞,并采用半坡支挡及锚固桩处理后达到稳定。DK15+278-+400段路基左侧边坡及山体,由于泥岩软弱层遇水软化引起山体滑坡;两岔河1#大桥和2'大桥之间路基左侧边坡较高,施工中发生坍塌,采用刷坡减载、重新设置挡墙处理,加宽、加高挡墙,并把浆砌挡墙变更为混凝土。
  七、验收交接
  1996年3月21日至23日,由云南省铁路建设指挥部、成都铁路局广大铁路监理站、铁二院设计代表组、云南省铁路运输公司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对五处标段线下工程进行了验收,评定:优良工程25个,合格工程50个。验收组确认五处广大铁路标段内线下工程通过竣工复验。
  八、完成投资和主要工程量(以下数据包括变更设计与清算)
  广大铁路DK5+460-DK15+640标段于1991年9月开工,至1996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共完成区间及站场路基土石方83X104m³,隧道2838m(延米),桥梁701.9m(延米),涵洞768m(横延米),挡护及附属圬工2.76x104m³,完成建安6746万元。

知识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本志反映了中铁五局集团五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记述时限,上限自1974年3月起,下限断至1999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以下简称五处)是一个大型机械化施工的综合工程处,拥有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颁发的铁路综合施工壹级、公路工程施工贰级证书,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施工,处机关座落在湖南省郴州市七里大道66号。26年来,五处先后在国内10个省(直辖市)承建了大量铁路和土木建筑工程,业绩辉煌,具有丰富的隧道、桥梁施工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