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昆(阳)玉(溪)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0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昆(阳)玉(溪)铁路
分类号: F530.7
页数: 5
页码: 118-122
摘要: 郴州市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铁路工程地方铁路昆(阳)玉(溪)铁路概括了概况、线路特征、主要技术标准、施工、重点工程、创优及工程验收评价、完成投资和主要工作盘(以下数据含变更设计与清算)。
关键词: 郴州市 昆玉铁路 地方铁路

内容

一、概况
  昆玉铁路是云南省玉溪地区8县1市集资修建的地方铁路,位于云南省滇中地区,北接中(谊村)宝(兴)铁路的昆阳站,向南经晋宁玉山峰乡、大古城、莲池、玉溪,终于玉溪南站,全长56.8km。在铁路网上将是昆明至思茅的一段。
  该线吸引区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优质烤烟和早冬蔬菜畅销各地,还有铁矿石和思茅的森林以及西双版纳的橡胶资源。修建该线对加速玉溪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云南南部边疆地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线路特征
  该线设计单位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建设单位为玉溪行署,监理单位为玉溪行署下设的玉溪铁路建设指挥部。全线共分6个标段招标承建。1993年12月建成通车。
  1990年10月,五处中标昆玉铁路第六标段,全长11.348km,其中正线长10.4km,里程DK46+400-DK56+800;专用线长0.948km,里程DK0+000-DKO+948,中标价为3285万元。该标段线路位于玉溪市境内,沿昆(明)(打)洛公路东侧行进,由昆玉铁路平面示意图玉溪市区西侧山坡进入盆地中部的玉溪站,再穿过哨坡隧道至玉溪南站,主要工程数量包含:区间路基土石方161.6x104m³,站场土石方81x104m³,隧道I座1120m(延米),桥梁3座160.54m(延米),涵洞47座1123.96m(横延米)。
  五处承建的昆玉铁路第六标段,1990年10月开工,1993年12月竣工。
  (1)地质地貌
  昆玉铁路第六标段,位于玉溪盆地内,地形平缓,村落密布,灌溉沟渠纵横,均为高产田,地表为砂粘土、粘砂土。地质为全新统洪积砂粘土、震旦系变质砂岩及前震旦系板岩,大部分地带为n、Ⅲ类围岩,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地震烈度7级。
  (2)水文气象
  昆玉铁路第六标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5℃左右,最高34`C,最低~6.2`C。年均降雨量880mm,最大1172mm,全年盛行西南风。
  三、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地方I级预留国铁Ⅱ级
  正线数目:单线
  限制坡度:单机7%,双机14%。
  最小曲线半径:400m
  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力
  机车类型:东风4型
  到发线长度:550m预留850m
  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闭塞
  四、施工
  (一)施工准备
  1990年10月,五处中标昆玉铁路六标段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由一名副处长带队,对标段内的水文地质、大堆料来源及工程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建点筹备。同月,五处成立昆玉铁路指挥部,指挥部下辖第二、第九、第十工程队,第二机械筑路队,汽车分队。指挥部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及工程、安质、财务、劳资、物资、机电部门。任务分配:九队负责哨坡隧道进口DK54+190-+870的工程;二队负责出口DK55+310-DK54+870段工程;十队负责中村公路立交桥、小龙潭中桥、小卢屯中桥、桃源小桥,专用线的软土路基处理及玉溪站、玉溪南站的水沟、路基护脚;机筑二队负责两个车站及所有大型土石方的施工;汽车分队负责材料、机具的运输,并配合机筑二队运输土石方。同时,五处昆玉铁路指挥部根据工程情况,配备了8GF3柴油发电机组3台、电力变压器4台、电动空压机4台、JBT62-2通风机3台、CDXT-8电瓶车4台、z-308型装碴机2台、S8D梭式矿车6台、ZGF1m硅整流充电机2台、压力试验机1台、锚杆注浆机1台、JZC35。强制搅拌机11台、混凝土喷射机组2台、10推土机3台、征山推土机2台,PC4cx挖掘机2台、轮式铲运机1台、压路机1台、1.4x104kg日野载重汽车4辆、2x104kg自卸汽车6辆、回旋式钻机1台、HB3泥浆泵3台、水泵13台、锯木机3台、电焊机4台、氧焊机5台、电动振动棒11支,卷扬机7台、PYZ液压锻钎机2台。
  (二)施工过程
  昆玉铁路由地方投资修建,路基及站场挖填不平衡,隧道出口位于大拉槽中。面对工程量大、工期紧、难度大的特点,五处昆玉铁路指挥部采取全面铺开、突出重点、分段施工的方案,先进行重点工程哨坡隧道进出口的土方施工,为隧道施工创造条件。1990年10月25日,机筑二队在哨坡隧道进出口开始挖运土方,拉开了五处昆玉铁路施工的序幕,到1990年11月,五处在昆玉铁路第六标段施工人数达到840余人(包括部分民工),桥、涵、软土路基处理、玉溪站、玉溪南站相继开工。
  1、路基工程
  (1)路基及站场土石方:约242.6x104m³,填挖不平衡,借土填方55.95xl04m³,运距I--3km。土方施工:挖方,采取挖掘机挖、装土,载重自卸汽车运输;填方采取推土机、铲运机、压路机综合配套施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用核子密度仪检查测量填土实度。石方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装药爆破。
  (2)挡护墙:先施工路堑挡土墙,接着施工防水排水设施。路基挡护紧跟土石方施工,挖出一段施工完一段;路基挡护圬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施工制度。
  (3)软土路基处理:见重点工程(二)
  (4)玉溪南站机务段转车盘基础:玉溪南站机务段转车盘,位于DK55+959.958右31.5处,转车盘基础设计周长99.66m,工程量主要有:挖土960m³,夯填土1600m³,150#混凝土中心座基124.5i-n3,150#混凝土围墙1300.7m³。该工程由五处十队施工,1991年6月15日开工,施工中土方由人工开挖基坑,混凝土灌注采用搅拌机搅制,捣固棒捣固。施工中发现原设计图中未考虑外部排水,经变更设计,增加了排水系统,共埋设0150mm的铸铁管48m。转车盘基础工程于1993年9月10日竣工。
  (5)玉溪南站专用货场电子轨道衡基础:玉溪南站专用货场电子轨道衡基础,位于专DKO+796处,主要工程量:两台座及整体道床200#钢筋混凝土200m³,150#混凝土及片石混凝土1400m³,1:2砂石换填700m³,夯填土2400m³。该工程由五处十队施工,1993年10月16日开工。施工中,土方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开挖,混凝土浇注采用搅拌机搅制,捣固棒捣固。施工中发现地质条件与原设计不符,经变更设计,加深了基础,增加了150#混凝土基础19m³,'150#片石混凝土整体道床48m³。电子轨道衡基础工程于1994年12月4日竣工。
  2、桥涵施工
  (1)涵洞:采用机械挖基,部分困难地段采用人工挖基,人工浆砌的办法,待强度达到后进行回填,填土对称进行。
  (2)桥梁施工:基础分为明挖和沉井,明挖的采取人工挖基,沉井基础先采用渗水土筑岛后,再制作第一节沉井,排水开挖下沉。墩台顶帽施工采用钢管搭成架子,上铺木板,形成运输通道,混凝土由机械拌制好后,装人运输小斗车,运至立模处。施工中严格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混凝土人模时对称进行,同时控制混凝土人模坠落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施工人员在灌注过程中加强捣固,严格捣固工艺和程序,墩台预埋件和孔洞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固定位置。桥梁均为成品梁,由局新运处铺架。1993年12月15日,4座中小桥全部完工。
  (3)隧道施工:本标段只有哨坡隧道一座,施工情况见重点工程(一)。
  五、重点工程
  (一)哨坡隧道
  哨坡隧道,全长1120m,位于玉溪至玉溪南DK54+190-DK55+310,是第六标段仅有的1座隧道,也是最关键的重点工程。由五处二队、九队、机筑二队施工,1990年11月15日开工,1992年3月竣工。
  洞身地表为耕地及树林,洞身最大埋深60-80m,自然坡度为100-300,局部基岩出露,山坡稳定。隧道通过地层为全新统坡积及洪积砂粘土,震旦系变质砂岩及前震旦系板岩,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向出口方向为7-9%o的下坡,进口端施工反坡排水、出碴较困难。围岩类别:Ⅱ类260m,i类320m,Ⅳ类540m,两端洞口顶部位于砂粘土地层中。隧道施工分进出口两个工点,九队负责哨坡隧道进口DK54+190-+870段的工程;二队负责出口DK55+310-DK54+870段的工程。
  1990年11月15日,进口端正洞开工,拉开了哨坡隧道施工的帏幕。
  根据该隧道复杂的地质情况,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砌衬的施工方法,超前钻探注浆止水,加强衬砌,减少了因设计的全断面施工开挖可能引起的塌方。
  开挖中采用手持芬兰K90型风钻打眼。出碴:采用Z_308型装碴机,运输主要使用单道,由电瓶车、梭式矿车组成;混凝土喷射采用洞外拌合机拌合,混凝土衬砌使用简易衬砌台车,人工浇筑,机械捣固。
  隧道通风:采用压人式通风,隧道右侧安设压风系统,风管01000mm,风机功率为75kwo
  施工中,由于岩层破碎,塌方不断,施工难度大。施工队伍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用了以下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H类围岩地段,采用上下导坑开挖,先拱后墙、衬砌的方法。Ⅲ类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断面,以确保洞身的整体受力好。W类围岩,采用直墙无仰拱衬砌断面。
  施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处理
  排水系统:因地下水丰富,原设计远不能满足排水要求,五处根据开挖后的情况及以后运营的要求,在经设计、建设方同意后,洞内右侧设高式水沟排水,隧道进口端设置l%。反坡排水,并在洞口2m处增设横向盲沟。这样既保证了排水,拦截路面水流,同时又保证了水流方向往洞外。
  塌方处理:在DK54+836-DK54+861段,由于地质破碎,裂隙相当发育,导致塌方较严重。施工人员采用超前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衬砌”的措施,同时以0.75m间距,用38kg/m钢拱架做花拱。其纵向用直径20mm的园钢连接,左右拱脚各用5根15kg/m的小钢轨按品字形拼列成托梁,再及时进行衬砌。对于已坍塌部分,在衬砌外做Im高的浆砌片石护拱,其余的为压浆干砌片石填塞。
  涌水处理:在开挖至DK54+920处,涌水量I1000kg/h,并带有三分之一的泥砂,采用注浆止水处理:在涌水处的4m范围内,每隔0.7m设一注浆孔,注浆孔深度为5m,共注浆98m;同时,在涌水处堆放速凝混凝土堵封,在侧沟处改变原设计的排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涌水问题。1992年3月10日,隧道线下工程竣工。施工中共完成开挖土石方6.85x104m³,fi工2.51x104m³,压浆250m(延米)。
  (二)软土路基处理
  位于专用线内,里程DKO+125-DKO+405,DKO+606-DKO+730,全长414m0软土处于小龙潭村以西的低凹地带,地形平坦,常年浸水,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粘土、沾土及淤泥质砂粘土,由于常年浸水而软化,形成软土,厚5-7m,灰黑色,土质尚均,以粘粒为主、细腻,含有有机质、有腐臭味,流塑状、松软。
  软土路基处理,由十队施工,1991年11月14日开工,1993年5月10日完工。
  软土路基基底采用袋装砂井加固,施工流程:打砂桩一+灌砂桩一+铺砂垫层~铺土工布一分层填筑n类砂粘土。
  施工中,采用震动式钻机钻孔,砂井直径0.07m,长度以钻透软土层为准,井眼布置为正三角形,砂井中心距离为0.8-Im,横向排距为0.866m。砂井顶部设置厚0.7m的砂垫层,砂垫层两端伸出路堤坡脚外0.5m,外露部分表层用片石干砌,厚0.3mr砂垫层上根据地质情况分别铺设3-5层幅宽为4.5m的土工布。然后再分层填筑Ⅱ类砂粘土,每层填土厚度为0.5m,使用压路机碾压,碾压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后,再填第二层、每三层。在DKO+665-DKO+720地段,因原设计未按软土设计,出现滑坡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根据玉溪铁路指挥部、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和五处三方协商,决定开挖线根据地质勘探线的终点延长2-4m为开挖线的坡脚点,开挖坡度为1:1,解决了塌方问题。
  1993年5月10日,软土路基处理工程完工,共灌砂井19.16x104m,铺设砂垫层10485m³,土工布9.05x104m2,干砌片石402m³,路基塌方地段重填(含沉降量增加)土方2.25x104m³,挖Ⅱ类土2.22x104m³a
  六、创优及工程验收评价
  开工前,五处昆玉铁路指挥部就对昆玉线各施工项目制订了创优规划的奋斗目标和相应的配套落实措施,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达标要求,明确提出隧道创局优,桥梁、涵渠、土石方路基工程创处优,区段创全优,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无质量、安全事故。施工中,施工队伍严格实施创优规划,1994年,哨坡隧.道荣获局优质工程一等奖。
  七、完成投资和主要工作盘(以下数据含变更设计与清算)
  1990年10月开工,到1993年12月,五处在昆玉铁路第六标段,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12x104m³、中小桥3座总延长83m,涵洞47座总横延长1206m,隧道I座总延长1120m,完成建安产值3018万元。

知识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本志反映了中铁五局集团五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记述时限,上限自1974年3月起,下限断至1999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以下简称五处)是一个大型机械化施工的综合工程处,拥有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颁发的铁路综合施工壹级、公路工程施工贰级证书,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施工,处机关座落在湖南省郴州市七里大道66号。26年来,五处先后在国内10个省(直辖市)承建了大量铁路和土木建筑工程,业绩辉煌,具有丰富的隧道、桥梁施工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