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朔(州)黄(骅港)铁路A-3标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0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朔(州)黄(骅港)铁路A-3标段
分类号: F530.7
页数: 5
页码: 76-80
摘要: 郴州市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新建铁路干线朔(州)黄(骅港)铁路A-3标段介绍工程概况、线路特征、主要技术标准、施工、重点工程、创优规划及工程质量、完成的投资和主要工作量。
关键词: 郴州市 铁路工程 黄骅港铁路

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朔县,东至河北省黄骅市的黄骅港,途径原平、平山、定州、沧州等地,全长587.597km。其西段已于2000年10月开通运营。
  二、线路特征
  五局中标朔黄铁路二期工程肃宁至黄骅港A-3标段,五处承担该标段一部分施工。五处管段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境内,起迄里程DK463+500-DK480+900,全长17.4km,沿线途经河间市的故仙、景和、黎民居三镇及沧县的杜生镇、大官厅镇。管段投资总额8781万元,主要工程包括特大桥1座3479.59m(延米),中桥3座210.6m(延米),框构桥3座29.64m(延米),涵洞47座694.44m(横延米),车站2座,路基土石方166.27x104m3,以及轨道铺碴工程。本段(朔黄铁路五处管段,下同)于2000年5月正式开工,2001年12月竣工。本段设计单位为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建设单位为神华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瑞特监理公司。
  1、地形地貌
  本段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沟渠较多,多为耕田。地面高程6-Ilmo
  2、水文气象
  本段所经河流有子牙新河和北排河,均为海河流域。子牙新河属子牙河水系,是1966年人工开挖的子牙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泄洪通道。河道顺直,主槽宽loom,左右堤间距2.5kin,其河水受上游42km献县水利枢纽控制。本段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暖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690,最高气温40.59C,最低气温一19.590,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一3.39C年平均降水量650.2mm,沿线最大冻结深度0.6--0.7m0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本段出露为第四系堆积层,厚度大,地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砂类土次之。地表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主要贮存于砂类土中,为多层结构的含水体系,·贮埋深约2-6m,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透补给,具中等硫酸盐侵蚀性。地A烈度,DK463+500-DK468+000段为7度区,DK468+000--DK480+900段为6度区。
  4、施工条件
  本段地形平坦,陆路交通方便,但地方材料如碎石、河砂匮乏,均须从外地远运;无地表水可用,需打深水井(200-300m)抽取地下水作生产生活用水。
  三、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双线
  限制坡度:4%口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40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SS4
  牵引定数:上行600x10°kg,500xI0°kg;下行295x104kgo
  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部分车站预留1700m条件。
  闭塞方式:半自动
  四、施工
  一施工准备
  2000年3月,五处接到任务通知后,即成立了朔黄铁路指挥部(东段)。朔黄铁路指挥部下设工程部、机电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检测站及材料库。五处施工、机电、物资等部门及朔黄指挥部主要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施工调查。五处根据调查报告及工程项目特点,抽调施工队伍、机械进场,组建了8支施工队担负施工。具体任务划分如下:
  (1)第二机械筑路队:负责全管段路基土石方施工。
  (2)第十工程队:负责DK463+500-DK469+650段桥梁、涵洞工程施工。
  (3)第六工程队:负责DK478+000-DK480+900段桥梁、涵洞工程施工。
  (4)综合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负责DK468+650-DK478+800段路基附属挡墙防护工程、桥梁、涵洞工程施工,每队承担1-3km分段施工。
  根据工程任务,五处朔黄铁路指挥部配备了以下主要施工机械:洒水车2台,砂浆搅拌机3台,TY220推土机3台,挖掘机3台,装载机3台,自卸汽车13台,重型振动压路机3台,内燃发电机6台,DH508-105M打桩机3台,KB60柴油锤3个,回旋式钻机3台,D408混凝土搅拌站2座,混凝土输送泵2台,混凝土输送车3台,混凝土搅拌机2台,电动卷扬机2台,潜水泵4台,汽车吊车2辆,泥浆拌合机2台,电焊机7台。运输车辆不足时,在当地租用。
  施工队伍进场后,抓紧进行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2000年3月底,五处与设计单位铁三院现场交接桩,随后由五处精测组进行了管段施工复测,子牙新河特大桥由局测量队进行控制测量。2000年4月,五处朔黄指挥部编制出管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工程子牙新河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准备工作就绪。
  省施工过程
  本段有桥涵、路基土石方及附属圬工、轨道铺碴工程,其中子牙新河特大桥为全线控制工程。工程特点:土石方数量大,工期短,压力大。由于当地村民对修建朔黄铁路的意义认识不深,征地拆迁极为困难,阻工现象经常发生。在施工单位及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重点工程子牙新河特大桥于2000年5月18日动工。国土资源部于6月15日正式批复正线征地手续后,地方才着手做工作,而后中小桥、涵洞陆续开工。8月下旬,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市委>市政府、公安局现场督促下,管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开工。
  1、桥梁
  管段有特大桥1座,中桥3座,框构桥3座。子牙新河特大桥全长3479.59m,为106孔32m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打入桩基础,圆柱式桥墩,耳墙式桥台;桩基础用0550mm钢筋混凝土管桩,采用打桩机配柴油锤施工;墩台身立模采用整体式组合钢模板;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斗人模。3座中桥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80cm,采用GPS-10回旋式钻机成孔,配备合金扩孔钻头;所有桥梁基础位于旱地,开孔时采用护筒护壁,采用粘性土、膨润土和CMC粉碎剂配制成高效复合泥浆对钻孔进行护壁;采用竖向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承台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承台、墩台身采用普通钢模板、木模立模,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手推车运输、卷扬毛l毒吊、料斗人模、插入式捣固棒振捣。框构桥均为明挖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坑,人工配合,普通钢模板立模浇筑墩台身。桥头路基及锥体填筑采用电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2、涵洞
  本段共有涵洞47座,其中管涵12座,矩形涵4座,框架涵31座。涵洞抓紧在旱季施工。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涵台身采用普通钢模板立模或浆砌块石分层砌筑,圆管涵、矩形涵的预制管节向水泥制管厂订购,管节采用对头拼接,之间的缝隙用沥青麻絮填塞,外用沥青油毛毡圈两道;混凝土和砌筑砂浆采用搅拌机就地拌制。按设计设置沉降缝。梁板就地现浇。涵背回填分层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3、路基土石方工程
  本段路基土石方全部为取土填方,没有挖方。路堤填土从线路两侧2km范围内取土坑中取土,路基基床表层0.6m范围内采用固化剂改良土。路基填土高度为4-6m,除两个车站(黎民居车站、杜生车站)填土量较集中外,区间土石方分布较均匀。施工中采取就近取土,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尽量避免二次倒运。由于征地拆迁原因,土石方工程开工晚,工程量大(166x104m3),因此路堤填土也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施工中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施工控制工期地段,后一般地段,并对路基、桥涵等诸多工点协调施工,统筹安排,保持填土施工稳定高产。
  朔黄铁路系重载铁路,对路基施工质量要求高。路堤填筑严格按“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采用合格填料,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送料,平地机分层摊铺、整平,2.5x104kg,5.6x104kg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每层摊铺厚度控制在30cm,按设计最佳含水率控制含水量,雨季采取翻晒晾干,早季用洒水车湿润填料。
  附属浆砌圬工工程随路基的施工展开,采用人工挖基,砂浆拌合机搅拌,挤浆法分层砌筑。按设计位置设置沉降缝和泄水孔。固土网垫在路基边坡整修完毕后进行,网垫上填土采用人工夯实。
  4、铺碴整道
  本段铺碴整道工程有铺道碴17.4km,沉落整道21.9km。铺碴整道采用汽车运料,人工上碴,最后用1.5x104kg压路机静压3遍。沉落整道采用人工整修。
  到2000年!2月,管段内桥涵工程主体基本完工,由于天气相当寒冷,工程停工。2001年3月,工程复工,主要是路基附属排水沟、护肩、护坡、桥梁桥面系、整道铺碴、线路标志及站后附属工程。2001年11月底,管段内工程全部完工。
  五、重点工程
  子牙新河特大桥
  子牙新河特大桥位于河北省河间市境内,中心里程DK465+504.01,全长3479.59m,是中铁五局(集团)分建局以来承建的最长的铁路桥。子牙新河特大桥由五处十队施工,2000年5月18日开工,2000年11月18日主体工程完工。
  该桥两端分别位于半径为1500m和1200m的曲线上,中间位于直线上;全桥孔跨为106孔32m预应力混凝土梁,单圆柱桥墩,墩高6-12m;两台为耳墙式桥台;全桥均为打入桩基础,桩采用500号0550mm(内径350mm)空心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由铁道部丰台桥梁厂预制完成后运至工地。每个墩台管桩数量为9-13根,桩长20-27m,总计1005根,其中直桩337根,,斜桩668根,直桩、斜桩比例为7:1,总长21684m,管桩内填充150#混凝土;全桥ii工总量1.32x104m3,其中混凝土1.17x104m3,浆砌1518m3。由于本桥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硫酸盐侵蚀性,埋人土中的管桩、承台及地面以上lm内的墩台身均采用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
  本桥跨越子牙新河、北排河及两河之间的河滩地,地势平坦。子牙新河为人工开挖的防洪河道,主槽宽loom,左右堤间距2500m,堤间滩地为农田。早季河床水浅,约1-2m深,但地下水位较高,为5.9m。桥址处设计流量7680m3/s,当流量大于9000m3/s时,开始滩地行洪。全桥所处的地质情况主要为砂粘土及粘砂土,局部有粉砂层。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十队在子牙新河左右大堤旁建立了两座混凝土搅拌站,设备采用集团公司生产的JS500x2型,生产能力35m3/h,所有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2000年6月29日,搅拌站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顺线路方向修建了便道贯通全桥,并与搅拌站连接。便道跨越子牙新河、北排河主河槽时采用便桥通过,便桥使用01.5m钢筋混凝土圆管,上填沙袋及土。
  十队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日产DH508-105M打桩机1台,国产85P打桩机3台,柴油锤4台,吊车3台,混凝土搅拌站2套,HBT60A混凝土输送泵2台,混凝土输送车3台,PC200挖掘机2台,120kw发电机2台,振捣器30台,整体式组合钢模板10套。
  十队为保证工程质量,成立了打入桩施工工艺、墩台身整体钢模板拼装及外观质量控制2个QC小组,’进行科技攻关。2000年5月18日,子牙新河特大桥开始打桩。打桩施工分成3支小分队,分两个方向同时施工,同时每个墩台按先中间后两边、先直桩后斜桩的顺序施工。打入桩采用机动柴油锤锤击沉桩,桩节连接采用对接法焊好,并涂乳化沥青进行防腐处理。施工过程中采用经纬仪监测直桩垂直度,测角仪测定斜桩角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管桩的停打标准采用设计标高和最后贯人度双控标准。管桩填充采用干孔灌注,上层混凝土振捣密实。打入桩施工完毕采用低应变反射法检测桩的完整性,实际抽测350根,全部合格,其中优良桩328根,优良率93.7%;采用静压和动力检测两种方式检测单桩承载力,共抽检10根,全部合格。由于地层土质较好,承台采用不放坡垂直开挖,混凝土施工采用不立模满灌法,坑壁四周用油毛毡隔离,为保证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承台顶面立模灌注。29#30#两个墩位于子牙新河平均1.8m深的水中。30#墩开始采用草袋围堰抽水筑岛,辅以3mm厚钢板作护壁,然后人工开挖。由于水压力大,将钢护壁挤压变形。后在钢护壁外用4m长圆木打两排木桩,以分担水及土的压力,并加强钢护壁内部支撑,最后施工承台。29#墩采用圆形薄壁钢筋混凝土土模沉井施工,人工开挖辅以射水使沉井下沉,到位后用挖掘机挖除中部土方,施作承台。墩身采用武汉桥梁机械厂专门定做设计生产的整体钢模板,每节2m,采用吊车吊装拼装,从墩身到顶帽一次拼装成型。为保证整体钢模板拼装中的技术问题,2000年6月,五公司朔黄指挥部组织十队及其他各队人员到铁三局、铁四局朔黄工地取经学习,了解组合钢模板的使用方法。随后请来武汉桥梁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对十队工人进行整体钢模板拼装的培训,作现场技术指导。2000年7月,十队先对该桥貉#墩进行墩身灌注混凝土,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整体组合钢模板的拼装方法,随后全面进行墩身混凝土灌注。在施工中不断总结,解决了漏浆、跑模等技术难题,施工速度不断加快,2000年9月后以每天2个墩、2天3个墩的速度施工。
  2000年11月18日,子牙新河特大桥105个墩、2个台主体全部完工,创造了集团公司在特大桥施工中的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最好成绩。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4.8%,整体评定为优良。在2000年度朔黄铁路公司组织的质量检查中被评为朔黄铁路优质样板工程。五处施工中取得了两项QC成果:《子牙新河特大桥打入桩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子牙新河特大桥整体大钢模板质量控制》分别获得2000年度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六、创优规划与工程质量
  开工伊始,五处朔黄指挥部就提出“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口号,制定了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工程整体创部级优质工程,创局级优质工程2项,子牙新河特大桥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为此,指挥部建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制定了创优实施办法,定期组织检查,将创优指标分解到班组、个人,建立了各级创优责任制。为确保工程质量,五处朔黄指挥部先后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手册”、“桥涵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子牙新河特大桥打入桩施工工艺”等管理办法、制度、技术措施;按国家和行业验收标准,对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按规定的优质率检查验收。加强了基础技术管理,抓好工序的规范化操作,保证分项、分部工程的成优。例如某涵洞台身模板,返工3次最终达到了要求,才同意进行混凝土施工。通过IS09002体系的运行,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杜绝了工程质量事故。五处朔黄指挥部通过举办职工夜校、岗位练功、导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对施工中的重难点展开科技攻关,本段成立了3个QC小组,分别对打入桩施工工艺、墩台身整体式钢模板拼装及外观质量控制、路基填土压实控制进行技术攻关。开工以来,管段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2000年11月底,业主神华集团组织2000年度全线安全质量大检查,五公司获得综合评比第三名,子牙新河特大桥等17项工程获神华集团公司优质样板工程奖。
  七、完成的投资和主要工作量
  五公司朔黄指挥部自2000年5月开工以来,克服征地拆迁困难、村民经常阻工等不利因素,精心施工,到2001年12月竣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66.27x104m3,桥梁3719.83m(延米),涵洞704.5m(横延米),浆砌骨架护坡及排水沟圬工6.26x104m3,整道21.92km,线路标志17.4km,完成建安9521.12万元。

知识出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志》

本志反映了中铁五局集团五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记述时限,上限自1974年3月起,下限断至1999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以下简称五处)是一个大型机械化施工的综合工程处,拥有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颁发的铁路综合施工壹级、公路工程施工贰级证书,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施工,处机关座落在湖南省郴州市七里大道66号。26年来,五处先后在国内10个省(直辖市)承建了大量铁路和土木建筑工程,业绩辉煌,具有丰富的隧道、桥梁施工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