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郴州市组织史资料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州市组织史资料《1988年1月——1995年12月》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837
颗粒名称: 中共郴州市组织史资料概述
分类号: K250.6
页数: 6
摘要: 概述了郴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湘南起义的策源地。郴州城是湘南的历史名城。郴州秦朝建制,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人才和仁人志士。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北瞻衡岳,南恃五岭,扼湖广咽喉,处三省(湘、粤、赣)边界。郴州不仅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华中气侯与华南气侯的重要分界区,同时也是中国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交融的重要结合部。是湖南通向广东的衢道,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煤乡”之美称。区内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还有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腾飞世界、夺取“五连冠”的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有可与桂林七星岩媲美的万华岩和兜率岩;有江南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五盖山国际狩猎场;有誉称“第二西双版纳”、“天然动植物园”的宜章莽山自然保护区;还有日流量1.2万吨、温高98℃的汝城热水“灵泉”;有风光胜洞庭、蓄水81.2亿立方米、发电55万千瓦的资兴东江湖……郴州发展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历史的进程,郴州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郴州市 组织 资料

内容

郴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湘南起义的策源地。郴州城是湘南的历史名城。郴州秦朝建制,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人才和仁人志士。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北瞻衡岳,南恃五岭,扼湖广咽喉,处三省(湘、粤、赣)边界。郴州不仅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华中气侯与华南气侯的重要分界区,同时也是中国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交融的重要结合部。是湖南通向广东的衢道,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煤乡”之美称。区内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还有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腾飞世界、夺取“五连冠”的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有可与桂林七星岩媲美的万华岩和兜率岩;有江南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五盖山国际狩猎场;有誉称“第二西双版纳”、“天然动植物园”的宜章莽山自然保护区;还有日流量1.2万吨、温高98℃的汝城热水“灵泉”;有风光胜洞庭、蓄水81.2亿立方米、发电55万千瓦的资兴东江湖……郴州发展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历史的进程,郴州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988年郴州经国务院批准,创办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从此,郴州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1988年至1995年这八年里,郴州地(市)委、郴州行署(市政府)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符合郴州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市人民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抵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完善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了党的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了全民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进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加快了农村奔小康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初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转轨和平稳过渡,胜利完成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出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党风民风明显好转、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改革开放顺利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通人和的历史新局面。
  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实行市管县,从此郴州又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撤地设市后选举产生的第一届郴州市委、郴州市人大常委会、郴州市人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战略发展方针和工作措施,作出了把郴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城市的决定。郴州和郴州人民正以更坚实的步代和昂扬的姿态迈向新世纪。
  1994年12月撤地设市时,国务院同时决定撤销县级郴州市和郴县,设立北湖区和苏仙区,并划定了两区新的管辖区域。郴州市现辖宜章、汝城、桂东、永兴、安仁、桂阳、临武、嘉禾8县以及北湖、苏仙2区和资兴市(资兴市为省直管市,省委托郴州市代管)。全市人口438.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85万人,非农业人口76.36万。市城区人口59.25万。全市总面积1.9388万平方公里。
  1988年5月11日国务院正式同意将郴州定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并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郴州的改革开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郴州地委、行署积极抓住机遇,运用上级赋予过渡试验区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借鉴广东经验,在郴州进行了一系列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试验;提出了“改革走在前头,开放适应外头,发展赶上势头”的方针,进一步制定了与沿海地区对接的过渡试验区政策和措施。根据过渡试验区的“先行性”~和国家的统一部署要求,率先在湖南乃至全国进行一些重大改革。在全国首先试行放开粮油价格,停止使用粮票,使粮油走入市场自由交易;改革了大中专招生制度,区内大中专院校实行收费制,解决了由国家投资、财政拨款难以实现的问题;改革了公路建设和城市建设经费的筹集和管理方式;在财政、金融、外贸、投资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及在工业企业上进行的改革和各种配套改革措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改革开放在全省先行一步的试验示范带头作用,对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改革开放同时促进了全市人民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变通意识大大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都有很大发展。郴州经济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转变。由于郴州积极参与东南沿海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进入广东和港澳市场的工农业产品大幅度增加,对外经济贸易日趋活跃,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的成效愈加明显。
  在这八年里,全市(区)各级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全区的干部队伍建设,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市(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对党员干部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市(区)县向农村派遣了农村奔小康支帮促工作队,农村党员开展了扶贫帮困和“学理论、争贡献、作表率”等活动,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主人公意识不断增强,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在党员中涌现了象李常水等一批新形势下的优秀共产党员。各级党组织还十分注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八年间,地(市)委在市本级进行了三次大的人事调整,各级党政机关也相应进行了班子调整和充实,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改善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1995年市委公开在全省选聘了15名处级干部,开创了郴州选拔干部的新途径。各级党委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反腐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成效,加强了廉政建设。广大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促进了郴州各项工作的落实,郴州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了郴州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地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加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和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公作用。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企业发展很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崛起,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好转。1995年工业总产值91.41亿元,比1987年增长2.3倍。1995年底全市有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工业企业4.47万个,有11户小型企业升为大中型企业,260个工业产品荣获省优、国优称号,20多种产品达到八十年代国际水平。农业坚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注重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综合开发效益明显,结构日趋合理,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农业总产值33.99亿元,比1987年增长2.6倍;粮食总产量达171.25万吨,比1987年增长14%;乡镇企业产值111.61亿元,比1987年增长16.2倍。流通领域不断扩大,商业经营网点遍布城乡,一些高档次多功能综合商场和大型农贸市场不断涌现,内外贸易日趋繁荣。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亿元,比1987年增长3.8倍,自营出口创汇有较大的突破。这八年是经济投入最多的时期,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102.74亿元。一批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是骨干工业和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投产,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建设硬环境得到改善,整个经济实力得到增强。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44亿元,比1987年增长1.1倍;地方财政收入达9.65亿元,比1987年增长3.5倍。据省统计局1992年公布的全省地州市综合实力评估结果,郴州的综合实力已进入全省的第七位,处于中间位置。
  这八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部分地方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1995年职工人均年工资5170元,比1987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年收人1221元,比1987年增长1.9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1341元。
  住房条件改善,高档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相应发展。农民、职工自由组团外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越来越多,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在向丰富型多样化发展。
  这八年,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共识。教育结构得到调整,普通教育、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有很大发展,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9年全国教育现场工作会议在郴州召开,郴州的教育成绩和经验受到了全国的关注。科技发展,大批科技人才转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全区18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一项成果获国际大奖。文化、宣传战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形式多样化”的方针,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广播影视事业空前发展,地区新办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县市也有自已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卫生、体育、环保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计划生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
  1988年至1995年是郴州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并获得巨大成就的八年。特别是撤地建市,成为郴州历史发展新的里程碑。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州市组织史资料《1988年1月——1995年12月》第三卷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州市组织史资料《1988年1月——1995年12月》第三卷》

出版地:2001.7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州市组织史资料》(1949.10-1995.12企事业系统;1988.1--1995.12党政军统群系统);是继《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州地区组织史资料》(1949.10-1987.12,党政军统群系统)出版以后,根据中共湖南省组织史资料编纂领导小组的部署,在中央、省委组织部门统一指导和中共郴州市委的领导下进行编纂的。从1995年12月开始,至1999年底结束。整个工作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方针,先后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于1995年12月至1996年7月完成省委下达的“上报本”征编任务;第二步,在此基础上,以“上报本”为基点,往下延伸一级,对党政军统群系统组织史资料进行续编,对企事业进行扩编,进入“自编本”征编阶段。在此阶段中,大体经历了“广征资料、单位上报、严审资料、全面核准、编纂资料、反馈校正、修改精编、打印送审、修改定稿,铅印出书”等工作环节。通过大量工作,数易其稿,基本做到了资料全面准确,体例编纂得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作进程,受到了上级好评。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