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和生产自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7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和生产自救
分类号: D235.64
页数: 6
页码: 275-2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郴州市(郴县)党组织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和生产自救的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办农业救灾渡荒、大力防治“三病”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郴县 国民经济 生产自救

内容

一、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从1958年起至1960年冬,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影响,加之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郴州市的情况是,1958年8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郴县城关镇改为郴县郴州市。1959年11月,为了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正式升格成立湖南省郴州市。为了尽快把郴州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30万人口规模的工业城市,新成立的县级市委在1960年的一年时间内,就投资355万元(当年全市财政收入仅930万元)新建工矿企业17家,扩建工厂6家。由于抓基本建设多,抓生产少;抓计划指标多,抓经营管理少;抓工业产值多,抓产品质量少;抓重工业多,抓轻工业、手工业少;抓为工业服务多,抓为农业和人民生活服务少,结果到1961年上半年,全市14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中,能源原材料充足能正常生产的只有6家;能源原材料不足,经常停工待料的6家;能源原材料不能对口供应,处于瘫痪状态的2家。手工业生产被挤掉了。1957年全市手工业有55个行业,2727名工人,生产3293种产品。到1961年7月,虽然通过恢复,归队手工业工人达到4517人,但产品品种仍然只有986种,比1957年减少70%,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在3年“大跃进”中,全市商业贸易不断并、升,集体变国营,分散变集中,流动变固定,综合经营变专业经营。由于国营商业包得过多,统得过死,不仅堵塞了供销合作社和集市贸易两条渠道,而且连小商小贩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都包起来了。至1961年6月,全市商业贸易只有6个公司,185个商业网点,比1957年556个网点减少371个,减少66.7%,造成群众处处排队购物。
  农业生产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1959年全市经过核实的粮食产量是2720万公斤(按1960年市域面积统计核实,下同),比1958年增长0.5%。粮食产量增长不多的原因是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兴工建市,工矿业、城市建设、交通、修水库、扩大蔬菜地等,共占用粮食耕地面积11500亩,少产粮食351万公斤。1960年,市委主观愿望想多生产点粮食,年初计划双季稻面积由上年1.3万亩,猛增到5万多亩,比上年增加3倍,但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命令风、瞎指挥风等“五风”盛行,劳力负担过重,加之当时双季稻种植技术未过关,当年春季又遭到多次寒潮袭击,造成大面积烂秧补种18.5万公斤,早稻推迟季节20天才收割,晚稻推迟20天才插秧,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或绝收。而1960年11月全市增产节约会议的估产是“粮食总产量仍接近1959年水平。如果连基本建设占用的14000亩粮食耕地面积算进去,则比1959年还要增产”。但后来全市经过核实的1960年粮食产量仅1707.46万公斤,只为当年计划产量2236.5万公斤的76.3%,比1959年减产1012.54万公斤,减产37.23%。由于粮食减产,1960年全市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每月口粮标准仅原粮17.5公斤,城市人口每人每月大米11.1公斤、食用油0.1公斤,人均年肉食2.52公斤。1961年全市城乡人口平均每人每月大米12.5公斤。其他食品和生活用品也压缩供应。1959年城乡居民每人布票22尺。1960年进一步削减到每人布票18尺,1961年每人布票12尺。由于营养不足,1960年冬,全市患水肿病人达到12357多人,占全市总人口145000人的8.5%。此外,全市患妇科病(子宫脱垂、停经闭经)的1474人,患小儿Iff积病的541人。1960年至1962年,共发生上述“三病”3.2万余例。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最严重后果和教训。
  二、大办农业 救灾渡荒
  为了缓解粮食困难,中共湖南省委于1960年2月26日发出《关于大力发展瓜菜生产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发动干部和群众,人人动手,大搞“瓜菜代”,即大种瓜果蔬菜和生产制作各种代食品。6月16日,省委作出《关于农村食堂都要固定专人种菜的决定》,指出“蔬菜直接关系人民的营养和健康,关系社员吃饱吃好,种好蔬菜是一件大事,要和关心粮食生产一样关心蔬菜生产”。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指示,搞好“瓜菜代”,缓解粮荒,市委于1960年6月22日发出《关于力争所有农村食堂在15天内每人每天达到1-1.5公斤蔬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6月22日双抢战斗前调查统计,全市食堂中,每人每天蔬菜达到1.5公斤以上的51个,占总数7.1%;达到1-1.5公斤的260个,占总数的36.3%;达到0.5-1公斤的255个,占35.6%;达到0.5公斤左右的107个,占14.9%。市委要求市委、公社党委、大队总支、生产队支部,层层确定一名书记兼管,一名委员专抓蔬菜生产,层层加强领导,固定专人(全市固定2700人),建立生产责任制,苦战半个月,所有食堂坚决实现每人每天1-1.5公斤蔬菜。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由夏菜5916亩,再增加到8900亩,平均每人有菜土1.5-2分。在大种食堂蔬菜的同时,允许社员在不影响出集体工和完成家肥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坪隙地,种植小量蔬菜,以补充食堂蔬菜和丰富菜源。1960年8月3日,市委发出《关于抓紧季节大种蔬菜的指示》,要求各公共食堂按人口数每人种足3分土以上的蔬菜,实行以产计工和定土、定产、定时、定工、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以调动种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各公社、大队、生产队、作业组和全市各机关、厂矿、学校、团体、部队充分利用田边、塘边、圳边、沟边、河边、路边等“八边”空坪隙地大种蔬菜,做到寸土不闲,见缝插针,以确保全市平均每人每天能够吃上1-1.5公斤蔬菜。至8月17日,全市801个食堂,共种各种蔬菜11000亩,平均每人达到2分土以上。有661个食堂养猪4907头,养家禽56285只,养鱼124000尾。
  为了领导人民战胜困难,1960年10月5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压缩城乡消费,全面安排用粮的指示》,宣布了1961年度的用粮安排,提出“党、政、军、民、学都必须暂时过一段苦日子”,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起来“增产节约,战胜灾荒,克服暂时的困难”。
  为了战胜灾荒,1960年12月25日至1961年1月8日,市委召开三级扩干会议,着重对市委进行整风。会议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方法,揭盖子亮底子,畅所欲言,对市委成立一年多来的领导工作进行全面回顾,肯定成绩,指出错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结合农村整风整社运动,对当时全市各项工作,特别是组织农业生产,开展救灾渡荒工作作了全面布置。
  1961年3月2日至3月5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省委1961年1月20日制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十大政策》,召开全市第四次三级扩干会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委贯彻落实省委十大政策的六项政策措施:(一)从1961年起农村公社各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全面推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包产要通过群众自下而上讨论,平衡确定;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有产可超;超产部分70%给生产队,30%上交大队;若减产按减产部分罚30%,但基本口粮仍按大队的指标供应。(二)从1961年起国家对农村公社生产大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制度,鼓励生产大队超产。超产部分购四留六,生产大队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有权自行安排口粮。三定后非灾减产,征购任务不变;因灾减产,适当减购。油料作物一年一定,定到大队,承包到生产队。产油地区留油标准,每人2-3公斤。超产部分购四留六。生猪派购,一年一定;公社、大队养猪,按出栏数,购八留二;食堂养猪不规定派购比例,根据食堂大小,一般只购一、二、三头,多产多吃;允许社员私人养猪,社员私人养猪1961年不派购;向国家卖一头肥猪,按毛重的40%供应油肉;不论公养私养,每交售一头猪,卖给饲料谷25公斤。(三)为把大集体与小自由结合起来,从1961年起推行“基本劳动日、基本口粮、基本家肥”三结合制度。全市基本口粮可按每人每年180公斤留足,其余部分作为超产奖励粮。(四)从1961年起,允许和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农副业生产。全市农村社员按人平5-7厘面积划拨自留地或开荒地,种什么由社员自己决定,谁种谁收。鼓励社员发展家畜家禽,经营屋前屋后零星果木、茶树、棕树、麻蔸、竹林等和利用假日从事小规模家庭副业,其收入归社员个人所有。开放集市贸易,除粮食、棉花、油料等统购物资只能卖给国家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交售任务后,允许上市自由交易。(五)认真执行按劳分配政策,全面推行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六)生产技术措施的试验与推广,要与群众商量,由群众决定,决定权在包产单位,不能搞强迫命令。试验田每个生产队不超过1亩。试验田减了产,哪里搞的由哪里赔。
  会后,全市各社队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劳力,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扩大耕地面积、水稻与旱地杂粮、春收与夏收、秋收作物三个“同时并举”的方法,千方百计增产粮食。
  经过干部群众两年的艰苦奋斗,至1962年底全市农村开始出现转机,粮食总产96.1万公斤(按1961年调整后的市域范围统计数),生猪出栏7286头,分别比上年增长47.8%和12%。轻工业生产状况有所改善。城镇居民每月口粮增加到13.4公斤,农民全年的口粮标准达到227公斤。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人口出生率开始上升,形势开始好转。
  三、大力防治“三病”
  由于连续3年“大跃进”,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加上生活困难,营养不良,致使城乡居民体质下降,疾病高发。1960年底,全市因营养不良而得水肿病、妇科病、小儿疳积病等三病的人数达到14372人,占全市城乡总人口的9.3%,其中水肿病12357人,占三病总人数的85.9%。为此,市委要求各级党委把防治疾病,保护劳动力,保护人民健康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961年2月8日,市委渡荒委员会贯彻落实1961年1月12日省委转发《省委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防治水肿病、妇科病、小儿疳积病工作方案》,发出《关于作好危急病人的抢救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公社、大队疗养院对集中收治的病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分类排队,将危急病人迅速全部集中到公社疗养院治疗;各级疗养院特别是公社疗养院应成立抢救小组,抽调思想好、技术好的医师、护士包干负责,每天病人可安排5餐,并服点葡萄糖、肝补针;要建立护理责任制,对危急病人进行全程护理,尽力减少死亡。3月9日,市委发出《关于抓紧水肿病人治疗的紧急通知》,指出紧张的春耕生产已经开始,而我市尚有数千例水肿病人尚未治好。这些水肿病人中,84%以上是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为尽快把这些水肿病人治疗好,必须采取下列措施:(一)经医生检查,符合重度和中度的水肿病人,一律分别集中到公社和大队疗养院,调配较好的医生和药品进行治疗,并按市委元月28日下拨的各种营养物资标准,按时供应给病人吃。(二)对轻度水肿病人,经医生检查认定,核心小组审批,编成营养席进行治疗。在吃营养餐期间,食堂在蔬菜、食油、肉蛋类等方面应予以照顾,并每人每月补助大米0.125公斤,全市共下拨水肿病补助大米8750公斤。10月14日,市委批转《市委除害灭病办公室关于对市属机关职工患传染性肝炎调查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该《调查报告》指出:共调查16个单位740人,其中患肝炎161人(内一级肝炎117人,二级肝炎43人,三级肝炎1人),占受检人数的21.7%。市委要求,对患二级和三级肝炎病人,由市立医院开设肝炎病室,负责统一收容治疗,对一级肝炎病人,由单位采取休息、营养、治疗三结合原则,实行在职工作门诊治疗,并在工作和生产上给予适当照顾。商业部门除配药的白糖保证供应外,要给予病人豆腐、白糖照顾。
  市委还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关于坚持劳逸结合的紧急通知》,贯彻劳逸结合和“治疗、营养、休息”三结合的原则,让广大群众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人民的健康。规定凡水肿病和严重的妇科病人,在治疗期间一律全休;治愈后的一定时间内,仍继续休息;要求各单位从现有条件出发,尽可能给病人补充适当营养,并由市人委统一增加对病人口粮、食糖、黄豆、食油等物资供应。要求各医院、疗养院在治疗中贯彻中西结合、土洋并举的方针,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使病人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尽快恢复健康。经过全市各级党委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到1961年底,全市水肿病、妇科病、小儿疳积病和肝炎病四种病人数量明显下降。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记述了北湖区(郴县)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按照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真实的原则。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