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65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语法
分类号: H146
页数: 3
页码: 749-750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方言在语法上,主要是词法有些差异,句法结构随之产生相应变化,形成郴县方言某些语法特征。
关键词: 汉语 语法 郴县

内容

语法上,郴县话主要是词法有些差异,句法结构随之产生相应变化,形成郴县方言某些语法特征。
  一、动词类
  “要”重叠以及“下”[x A]、“会”重叠加词尾“得”,成为表时间或表频率的副词。如:“他要要来”(他经常来)、“他下下得想走”他时时想走)、“毛毛会会得哭”(毛毛时时哭)。
  “下”、“会”加词尾“得”后,成为表时间短暂的动量词。如“走下得(走会儿)、“看会得”(看会儿)。
  “叫”、“顶”与象声词“呱呱”组合后,成为形容性词组,相当于“很好”,在句子中作谓语或定语。如:“这种钢笔呱呱叫”、“这种布料顶呱呱”、“叫呱呱的苹果”、“顶呱呱的牛”。
  西部口语中,“等”、“散”均可作“给”使用。如:“拿本书等我”(拿本书给我)、“倒杯茶散我”(倒杯茶给我)。“等”、“散”还可作介词“被”使用。如:“米等鸡吃了”(米被鸡吃了)、“鱼散猫吃了”(鱼被猫吃了)。
  二、形容词类
  “崽得”既是词尾,又相当于形容词“小”,在名词后起修饰作用,如:“猪崽得”(小猪),“凳崽得”(小凳子),“猴子崽得”(小猴),凡小物体均如此而称。表示动物性别的形容词也是在名词后起修饰作用,如:“鸡公”、“鸡婆”、“鸭公”、“鸭婆”、“猪牯”、“猪婆”、“牛牯”、“牛婆”等等。这类词在句子中形成定语与主语或宾语相互倒置的格局。
  形容词“蛮”,口语中常作程度副词“很”使用。如:“蛮好”(很好)、“蛮坏”(很坏)、“蛮冷”(很冷)、“蛮热”(很热)等等。
  三、量词类
  表示个体单位的物量词“个”,北部口语读“扎”,西部口语读“赏”或“啦得”,东南各地对数量词中的“个”仍读“个”,对指示代词中的“个”则读“哒”。“个”的运用范围较广,除作普通话的量词“个”使用外(如:一个人 ,一个杯子,一个冬瓜等),还作“头、匹、只、尾、块、台”等量词使用如:一个(头)猪、一扎(匹)马、一赏(尾)鱼、一个(块)手表、一个(只)鸡、一个(座)钟、一个(台)收音机等等“啦得”与数词组合成数量词时,格式不变。如:一啦得(一个),两啦得(两个),当它与名词组合成偏正词组时,“啦得”被撤开使用,“啦”成了量词“个”,“得”成了词尾。如:一啦猪得(一头猪),两啦人得(两个人),百把啦鸭得(百把只鸭)等等。指示代词中的“个”可泛指一切物体。如:咯哒路不好走(这条路不好走),那扎汽车坏了(那辆汽车坏了),咯赏火车好长(这列火车很长),咯赏屋好太(这栋房子很大),咯哒飞机飞得好高(这架飞机飞得很高),等等。
  动量词一下”,既可作表示范围的副词使用,如:一下来嘀(全部来了),一下吃光嘀(都吃光了);又可作表时间的副词使用,如:一下想看电视,一下想看电影(一会儿想看电视,一会儿又想看电影)。一下哭,一下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下站倒一下坐倒(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等等。
  四、副词类
  “捞共”,既可作表范围的副词使用,如:捞共五十个人(总共五十个人),又可以作表时间、频率的副词使用,如:捞共得病(经常生病),捞共想吃好的(时时想吃好东西)。
  借用某些形象性词语,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程度,相当于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作用,形成状语倒置或一些特殊补语。如:白青嘀(很白),红绯嘀(很红),辣唏嘀(很辣),香喷[p‘o ]33嘀(很香),臭纷嘀(很臭),热不过(很热),冷不过(很冷),酸不过(很酸),咸不过(很咸),笑死人(笑得很厉害),走死人(很难走),气死人(气得很厉害),吵死人(很吵闹)等等。
  五、代词类
  人称代词表示复数时不用“们”而用“家”[k A]21。如:他家都来嘀(他们都来了),你家湾里(你们村里),我家屋里(我们家里)。
  西部地区,第一人称代词“我”读“俺”[en]33。表复数时加“娘”,如:俺娘一下去[k‘]13(我们一齐去)。第二人称代词“你”读“妞”[iou]33,“妞”和第三人称代词“他”表复数时都加“屋”,如:妞屋来不来(你们来不来),他屋下来哩(他们都来了)等等。
  六、介词类
  介词“把”常作动词“拿”、“给”使用。如:把本书把我(拿本书给我),把件衣服把我(拿件衣服给我)。“把”还可以作介词“被”使用,如:草把牛吃了(草被牛吃了),鱼把猫吃了(鱼被猫吃了)等等。
  表方向的介词“到”常作表处所的介词“在”使用。如:坐到屋里(坐在屋里),放到桌上(放在桌上),记到心里(记在心里),睡到床上(睡在床上)等等。
  口语中多用“和”、“跟”作介词“给”使用。如:我和他买了一件衣(我给他买了一件衣),他跟我做了一天事(他给我做了一天事)等等。
  七、助词类
  北部地区,结构助词“得”作动词“给”、“拿”使用。如:得书得我(给书给我)、得纸来(拿纸来)、得笔来(拿笔来)。“得”还作介词“被”使用。如:米得鸡吃了(米被鸡吃了)、肉得狗吃了(肉被狗吃了)等等。
  各地口语中,“得”还作形容词,在动词后起修饰作用。如:这戏看得(这戏好看)、这菜吃得(这菜好吃)、他既讲得又写得(他既很会讲话又很会写文章)等等。
  表示动作持续的动态助词“着”,口语中常用动词“倒”、“起”、“顿”代替。如:站倒(站着)、坐倒(坐着)、眯倒眼睛(闭着眼睛)、板起脸(板着脸),门是关起的(门是关着的)、窗户是开起的(窗户是开着的)、哇顿哇顿不哇了(说着说着不说了)、走顿走顿不走了(走着走着不走了)、看顿看顿不看了(看着看着不看了)等等。
  表示动作结束的动态助词“了”,西部读“哩”,其余各地读“嘀”。“嘀”或“哩”多与“呱”(完)、“了”组合成词,表示动作结束。如:吃呱哩(吃完了)、吃呱嘀了(吃完了)。表示趋向动作完成时,“呱嘀了”被拆开使用。如:进呱去[k‘]13嘀了(进去了)、出呱来嘀了(出来了),东西把强盗偷呱去嘀了(东西被强盗偷去了)等等。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