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65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方言
分类号: H178
页数: 14
页码: 738-751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县话属西南官话。其声母韵母多数与普通话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四类,调值趋向于中、低音,升降幅度不大,然而平仄分明。县内无土语,各地能相互通话。但语音有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少数声母及韵母读音分混不一,故境内东、西、南、北语言各具一方特色。
关键词: 方言 研究 郴县

内容

郴县话属西南官话。其声母韵母多数与普通话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四类,调值趋向于中、低音,升降幅度不大,然而平仄分明。县内无土语,各地能相互通话。但语音有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少数声母及韵母读音分混不一,故境内东、西、南、北语言各具一方特色。
  第一节 语音
  一、声母
  郴县话有19个声母,其中无卷舌音[ts]、[t‘]、[z],而有舌面鼻音[]和舌根鼻音]、[[]。古浊音和塞擦音声母清化,并且基本情况是平声送气,如:皮[p‘i]、头[t‘ou]、葵[k‘uei]、茶[ts‘A]、晴[t‘in]等;仄声不送气,如:败[pai ]、跪[kuei]、近[tin ]、坐[tso]、住[tsu]等。古 “见”母、“匣”母开口二等字多读成一等字,如:读“跤[tiαu ]”为“高[kαu]”“江[tαn]”为“缸[kan]”、“街[t1ε]”为“该[kai ]”、“械[iε]”为“盖[kai ]”、“懈[iε]”为“害[xai]”、“咸[ian]”为“寒[xan]”等等。没有尖团音之分,如“精、青、星”不读成[tsi]、[ts‘i]、[si]。而和“京、轻、兴”一样,读成[tin]、[t‘in]、[in]。各声母的发音情况如总表。
  二、韵母
  郴县话有33个韵母,其中单韵母7个、复韵母15个、鼻韵母11个,鼻韵母中轻鼻音多,重鼻音少。普通话中的重鼻音韵母[a ] 、[ia ] 、[ua ] 和[ ] 、[i ] 、[u ] 在郴县话里分别由轻鼻音韵母[n]、[iεn]、[u n]和[en]、[in]、[uen]所取代。全部韵母由[a]、[A]、[a]、[o] 、[e]、[ε]、[] 、[i]、[u]、[y]等10个元音和1个辅音[] 组成,其结构情况如总表: [u ] 和[yo ]系按古今音韵系统排列。
  三、声调
  郴县话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类。以通常采用的汉语声调“五度标记法”为准,郴县话4类声调的调值情况如下:
  第一声阴平调,声音中而平,即由3度到3度(简化为33),系中平调。
  第二声阳平调,声音由次低降到低,即由2度降到1度(简化为21),系低降调。
  第三声上声调,声音由高降到中。即由5度降到3度(简化为53),系高降调。
  第四声去声调,声音由低升到中,即由1度升到3度(简化为13),系低升调。
  古入声归入阳平。如“哭、桌、出、瞎、白、敌、学、直”等字,在今郴县话中均读第二声。同调音节连读一般不改变调值。
  四、音节拼合
  在郴县话语音系统中,音节拼合有一定规范。双唇音声母[P] 、[P‘] 、[m]只能与开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韵母中的[u]、[o 〓]相拼,余不能拼;唇齿音声母[f]只能与开口呼以及合口呼韵母[u]、[o〓]相拼,余不能拼;舌尖中音声母[t]、[t‘]、[n]、[l],其中[t]、[t‘]可与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3类韵母相拼,[l]除能与这3类韵母相拼外,还可与撮口呼韵母中的[y]相拼,而[n]则只能与开口呼及合口呼两类韵母相拼,余不能拼;舌面音声母[t〓]、[t〓‘]、[]、[]4个都只能与齐齿呼和撮口呼两类韵母相拼;舌根音声母[k]、[k‘]、[x]、[],其中前3个均可与开口呼、合口呼两类韵母相拼,而[〓]则只能与开口呼韵母相拼,余不能拼;舌尖前音声母[t s]、[t s‘]、[s]都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两类韵母相拼。33个韵母中能自成音节的有31个,仅[]、[a n]不能自成音节,只能作韵母。
  五、县境内语音差异
  境内东、西、南、北语言中,有少数声母韵母读音分混不一,形成郴县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其大致情况如下:
  东部地区的桥口、白露塘、塘溪一带,声母[x]与[f]以及[n]与[l]不分,形成有关音节的 [=此处为插图=] 东南部的坳上和北部的栖凤渡、五里牌一带亦是声母[x]与[f]以及[n]与[l]不分,有关这类音节的混读情况与东部地区同。坳上除上述声母不分外,撮口韵与齐齿韵分混大致与东部地区同。
  西部地区的鲁塘、芙蓉一带,声母[t ]、[t ‘]、[] 与[ts]、[ts‘]、[s]相混淆,形成与之有关音节的混读。如:
  第二节 词汇
  一、词汇特点
  郴县方言词汇多数词与普通话所使用的词相同,少数词在形式结构和词义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情况大致如下:
  (一)郴县话的某些单音词是普通话的双音词。如:米(大米)、麻(芝麻)、草(稻草)、灰(灰尘)、淤(肥料)、地(坟墓)、墟(集市)、郎(女婿)、搞(玩耍)、崽(儿子)、女(女儿或闺女)等等。
  (二)郴县话的某些双音词是普通话的单音词。如:虾公(虾)、蚌壳(蚌)、豺狗(狼)、鸭鹰(鹰)、天鹅(雁)、脑壳(头)、背甲(背)、芒心(心)、肝花(肝)等等。
  (三)郴县话有些不带词尾“子”的词,普通话则带“子”或带儿化词。如:鞋、梳、凳、桶、刀、锯、凿、索、崽等等。
  (四)郴县话无儿化词,普通话有大量的儿化词,其中部分儿化词郴县话以“子”作词尾。如:枣子(枣儿)、铃子(铃儿)、样子(样儿)、影子(影儿)、方子(药方儿)、花裙子(花裙儿)等等。
  (五)郴县话有很多词用“古”、“老”、“拐”、“得”作词尾,普通话不用。如:石脑古(石头)、锤脑古(拳头)、膝脑古(膝盖)、哑卵古(野蛮人)、墩脑古(木礅儿)。对本省的外县人,习惯于在其县名后加“古”而称,如:衡阳古(衡阳人)、耒子古(耒阳人)、安仁古(安仁人)、嘉禾古(嘉禾人)等;对外省人则习惯于在其省名后加“佬”而称,如:山东佬(山东人)、河南佬(河南人)、湖北佬(湖北人)、广东佬(广东人)等。用“拐”作词尾的词也很多,如:麻拐(泥蛙)、青鸡畔拐(青蛙)、蛇拐(蛇))、兔拐(兔)、泡水拐(蝌蚪)、哑拐(哑巴、痴呆人)、矮子拐(矮个儿)等。带 “得”尾的词如:姑得、嫂得、姨得、舅得、姐得、妹得、几斤得、二两得、两个得、一下得、一会得、下下得、会会得等等。
  (六)普通话里有些词,在郴县话里其词义或被扩大,或被缩小,或被转移。如:“茶”扩大为“中药”,例:抓茶(买中药)、吃茶(服中药)。“抵”扩大为“值”,例:抵钱(值钱)、不抵钱(不值钱)、抵得(值得)、不抵(不值得)。“斗”扩大为“凑”、“开玩笑”、“为难”、“对接”等义,例:斗份子(凑股)、斗个把(开个玩笑)、故意斗贩子(故意为难)、斗拢(对合)、斗把(在用器上装柄)。
  “吃”扩大为“喝”、“饮”、“吸”、“啃”等义,例:吃水(喝水)、吃酒(饮酒)、吃烟(吸烟)、吃骨头(啃骨头)。“丐”,普通话泛指粉末,郴县话缩小专指丐条。“打”、“扯”、“称”、“砍”等词转移为“购买”例:打油(买酒)、扯布(买布)、称盐(买盐)、砍肉(买肉)。
  (七)郴县方言中还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楚语词和其他古方言词。如:猋[piau ]33。《楚辞·云中君》;“猋远岸兮云中。”王逸注。”云疾貌。”今郴县话中有“一猋就走了”、“鱼从手上猋走了”、“猋然闪间[kan]地走了。”等言词。
  揔[Xu ]33。《方言》:“南楚凡相推搏曰揔”今郴县话作“打”,口语中常有“揔两棍”(打两棍)、“揔两拐耳”(打两个耳光)等言词。
  姦[kan]33。《说文》:“私也。”《楚辞·招魂》:“多贼姦兮。”今郴县话有“爱躲姦”、“不躲姦”等言词。
  〓[εi]21。《说文》:“〓·饭窒也。”《楚辞·九思》:“仰长叹兮气〓结。”今郴县话有“〓倒了”、“冒〓倒”、“吃饭防〓,走路防跌”等言词。
  篓[lo u]5。3《方言》:“〓之小者,南楚谓之篓。”郴县话有“盐篓子”、“油篓子”、“走篓子”(干挑运活儿)等言词。
  沤[ou]13。《说文》:“久渍。》”考工记注》:“楚人曰沤。”郴县话有“沤淤”、“沤脚”(将脚用保暖物包住,使其发热)、“沤被窝”(将热物体用被子盖住,使其发热)、“沤气”等言词。
  杇[u]21。《说文》:“所以涂也。秦谓之杇。”郴县话有“杇壁头”、“杇坼缝”等言词。
  搲[y A]33。《集韵》:“吴俗谓手爬物。”郴县话有“搲花生”、“搲米”、“搲一搲”(作量词读上声)等言词。
  圳[t yn]13。《觚賸》:“粤人以通水之道为圳。”郴县话称渠道亦为圳。至今还在口语中使用的古方言词很多,不尽枚举。
  二、常用词语选录
  第三节 语法
  语法上,郴县话主要是词法有些差异,句法结构随之产生相应变化,形成郴县方言某些语法特征。
  一、动词类
  “要”重叠以及“下”[x A]、“会”重叠加词尾“得”,成为表时间或表频率的副词。如:“他要要来”(他经常来)、“他下下得想走”他时时想走)、“毛毛会会得哭”(毛毛时时哭)。
  “下”、“会”加词尾“得”后,成为表时间短暂的动量词。如“走下得(走会儿)、“看会得”(看会儿)。
  “叫”、“顶”与象声词“呱呱”组合后,成为形容性词组,相当于“很好”,在句子中作谓语或定语。如:“这种钢笔呱呱叫”、“这种布料顶呱呱”、“叫呱呱的苹果”、“顶呱呱的牛”。
  西部口语中,“等”、“散”均可作“给”使用。如:“拿本书等我”(拿本书给我)、“倒杯茶散我”(倒杯茶给我)。“等”、“散”还可作介词“被”使用。如:“米等鸡吃了”(米被鸡吃了)、“鱼散猫吃了”(鱼被猫吃了)。
  二、形容词类
  “崽得”既是词尾,又相当于形容词“小”,在名词后起修饰作用,如:“猪崽得”(小猪),“凳崽得”(小凳子),“猴子崽得”(小猴),凡小物体均如此而称。表示动物性别的形容词也是在名词后起修饰作用,如:“鸡公”、“鸡婆”、“鸭公”、“鸭婆”、“猪牯”、“猪婆”、“牛牯”、“牛婆”等等。这类词在句子中形成定语与主语或宾语相互倒置的格局。
  形容词“蛮”,口语中常作程度副词“很”使用。如:“蛮好”(很好)、“蛮坏”(很坏)、“蛮冷”(很冷)、“蛮热”(很热)等等。
  三、量词类
  表示个体单位的物量词“个”,北部口语读“扎”,西部口语读“赏”或“啦得”,东南各地对数量词中的“个”仍读“个”,对指示代词中的“个”则读“哒”。“个”的运用范围较广,除作普通话的量词“个”使用外(如:一个人 ,一个杯子,一个冬瓜等),还作“头、匹、只、尾、块、台”等量词使用如:一个(头)猪、一扎(匹)马、一赏(尾)鱼、一个(块)手表、一个(只)鸡、一个(座)钟、一个(台)收音机等等“啦得”与数词组合成数量词时,格式不变。如:一啦得(一个),两啦得(两个),当它与名词组合成偏正词组时,“啦得”被撤开使用,“啦”成了量词“个”,“得”成了词尾。如:一啦猪得(一头猪),两啦人得(两个人),百把啦鸭得(百把只鸭)等等。指示代词中的“个”可泛指一切物体。如:咯哒路不好走(这条路不好走),那扎汽车坏了(那辆汽车坏了),咯赏火车好长(这列火车很长),咯赏屋好太(这栋房子很大),咯哒飞机飞得好高(这架飞机飞得很高),等等。
  动量词一下”,既可作表示范围的副词使用,如:一下来嘀(全部来了),一下吃光嘀(都吃光了);又可作表时间的副词使用,如:一下想看电视,一下想看电影(一会儿想看电视,一会儿又想看电影)。一下哭,一下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下站倒一下坐倒(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等等。
  四、副词类
  “捞共”,既可作表范围的副词使用,如:捞共五十个人(总共五十个人),又可以作表时间、频率的副词使用,如:捞共得病(经常生病),捞共想吃好的(时时想吃好东西)。
  借用某些形象性词语,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程度,相当于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作用,形成状语倒置或一些特殊补语。如:白青嘀(很白),红绯嘀(很红),辣唏嘀(很辣),香喷[p‘o ]33嘀(很香),臭纷嘀(很臭),热不过(很热),冷不过(很冷),酸不过(很酸),咸不过(很咸),笑死人(笑得很厉害),走死人(很难走),气死人(气得很厉害),吵死人(很吵闹)等等。
  五、代词类
  人称代词表示复数时不用“们”而用“家”[k A]21。如:他家都来嘀(他们都来了),你家湾里(你们村里),我家屋里(我们家里)。
  西部地区,第一人称代词“我”读“俺”[en]33。表复数时加“娘”,如:俺娘一下去[k‘]13(我们一齐去)。第二人称代词“你”读“妞”[iou]33,“妞”和第三人称代词“他”表复数时都加“屋”,如:妞屋来不来(你们来不来),他屋下来哩(他们都来了)等等。
  六、介词类
  介词“把”常作动词“拿”、“给”使用。如:把本书把我(拿本书给我),把件衣服把我(拿件衣服给我)。“把”还可以作介词“被”使用,如:草把牛吃了(草被牛吃了),鱼把猫吃了(鱼被猫吃了)等等。
  表方向的介词“到”常作表处所的介词“在”使用。如:坐到屋里(坐在屋里),放到桌上(放在桌上),记到心里(记在心里),睡到床上(睡在床上)等等。
  口语中多用“和”、“跟”作介词“给”使用。如:我和他买了一件衣(我给他买了一件衣),他跟我做了一天事(他给我做了一天事)等等。
  七、助词类
  北部地区,结构助词“得”作动词“给”、“拿”使用。如:得书得我(给书给我)、得纸来(拿纸来)、得笔来(拿笔来)。“得”还作介词“被”使用。如:米得鸡吃了(米被鸡吃了)、肉得狗吃了(肉被狗吃了)等等。
  各地口语中,“得”还作形容词,在动词后起修饰作用。如:这戏看得(这戏好看)、这菜吃得(这菜好吃)、他既讲得又写得(他既很会讲话又很会写文章)等等。
  表示动作持续的动态助词“着”,口语中常用动词“倒”、“起”、“顿”代替。如:站倒(站着)、坐倒(坐着)、眯倒眼睛(闭着眼睛)、板起脸(板着脸),门是关起的(门是关着的)、窗户是开起的(窗户是开着的)、哇顿哇顿不哇了(说着说着不说了)、走顿走顿不走了(走着走着不走了)、看顿看顿不看了(看着看着不看了)等等。
  表示动作结束的动态助词“了”,西部读“哩”,其余各地读“嘀”。“嘀”或“哩”多与“呱”(完)、“了”组合成词,表示动作结束。如:吃呱哩(吃完了)、吃呱嘀了(吃完了)。表示趋向动作完成时,“呱嘀了”被拆开使用。如:进呱去[k‘]13嘀了(进去了)、出呱来嘀了(出来了),东西把强盗偷呱去嘀了(东西被强盗偷去了)等等。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