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60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12.4
页数: 2
页码: 690-691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县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包括普通学校体育、业余体育学校。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 郴县

内容

第一节 普通学校体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郴州官立高等小学堂开设体操课,教习兵操。
  民国初,增加柔道、哑铃操、踢毽子、跳绳、武术等项目。民国12年(1923),始有田径、球类、游泳等项教学内容,体操课逐渐变成体育课,体育教学初见端倪。民国29年增设童子军体育,教以列队、行军、野营、侦察、救护等项目,体育教学成为国民党进行“党化”教育的工具。至民国37年,全县8所公、私立中学,仅有4名专职体育教师,其中,毕业于体育院校的只有1人。多数小学没有体育教师,少数小学亦只有兼职体育教师,并且设施简陋,器械奇缺,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名不副实。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强调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受到重视。1950年,学校每周设两节体育课,课外辅以广播体操和文娱活动。但教师仍多为兼职,且无统一教材,以致各校施教不一,体育教学还欠正规。1953年,参照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施教,各校教材统一,教学逐渐规范。1955年,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制度”(简称劳卫制),1957年全县有1084名中学生参加“劳卫制”标准锻炼。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有306人、二级91人、少年级151人。1958年,各学校师生卷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劳动取代体育课。1963年国家颁发《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复上正轨。“文化大革命”中,体育课被军事训练活动所代替。1978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公布《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制定出中、小学体育教材。县内各级学校均推行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每天坚持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每周组织开展两次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活跃。是年,全县已有53所中学均配备体育教师,其中,专职23人,专职教师中,毕业于体育院校的有8人。1982年,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并推行第六套广播体操,各学校将“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达标”)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开展“达标”训练。
  1983年,全县中、小学生“达标”人数为2760名。其中,儿童组464人,少年甲组1299人,少年乙组997人。1985年,改革体育教学,采取体质锻炼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试行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加强日常锻炼。1988年,采用循环教学法,将韵律操、舞蹈、游戏、图片讲解等项目列入体育课,利于学生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是年,全县39所中学共有52名体育教师,其中专职34人,内有23人毕业于体育学院,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生“达标”人数为2974名。
  1978~1988年,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2名。1984~1988年,考入体育院校本科4人、专科12人。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郴县业余体校”创办于1972年10月,校址在五里牌公社中学内。设乒乓球班1个,学员28人,年龄9~14岁。校长由五里牌中学校长兼任,兼职教练1人,系该中学体育教师,专职教练1人,系长沙下放知识青年,文化课由该中学教师代教。是年底,学员代表队参加郴州地区乒乓球比赛,获少年女子组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二名。1974年,专职教练回长沙,业余体校停办,学员离校就读普通中小学。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