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塔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塔坊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671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清代,城关有东南二塔,永宁乡同祥圩(今属鲁塘乡)有文峰塔。牌坊37座,其中科第寿考坊15座,多在城关,节孝坊22座,多在乡间。今存三塔一坊。
关键词: 古塔 名胜古迹 郴县

内容

清代,城关有东南二塔,永宁乡同祥圩(今属鲁塘乡)有文峰塔。牌坊37座,其中科第寿考坊15座,多在城关,节孝坊22座,多在乡间。今存三塔一坊。
  东塔,在原县城东山之巅。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砖石结构,七级八方,攒尖顶。毁于1970年。1985年12月,于东塔旧址修建湘南起义纪念塔。
  南塔,在原县城南塔岭(旧称文明山)之巅。清乾隆八年(1743),依旧文明塔址重建。青石塔基,青砖塔身,攒尖石顶,七级八方,高24.8米,底径8.99米。上面3层,各层饰卷门形图案,四角悬挂铁钟。风吹钟鸣,声韵悠扬,谓之“南塔钟声”,为古郴州八景之一。下面4层,内空夹墙,螺旋石阶沿墙而砌,各层开设卷门,供游人登塔观景。今塔身倾斜,悬钟剥落。
  文峰塔,在下鲁塘村对面山顶。建于清代,具体年月无考。砖石结构,七级八方,攒尖顶。塔身可倒映入村前大水塘中,如巨笔搁在墨池上,成一奇景。旧时村民视为“文墨风水”,兆示文人辈出。塔于“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毁。
  牌坊绝大多数废于民国时期。今残存廖家湾村节孝坊一座,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青石结构,四柱三门三层,高宽各5米,南北座向。顶层坊额上正中处,置石雕葫芦,两面分别竖镌“圣旨”、“荣恩”。中层两面正中,分另横镌“节孝坊”、“姑媳双孝”。下层两面,分别竖镌孝姑、孝媳姓氏和其丈夫姓名。凡书,均为楷书阴刻。三层坊额两端均为鳌鱼飞檐,两面饰以龙凤、花卉、双狮戏球等图案,均为浮雕。各层之间,嵌镂空花格石窗。雕刻,浮镂并用,技艺精湛。坊之西门已被拆毁。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