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楼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楼阁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1
页码: 670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城内有来鹤楼、迎薰楼、爽极楼、北楼、奎星阁等古楼阁多座,均久废。良田镇老街(即古郴宜大道良田圩段)有水星楼、德福楼、南海楼。由北至南,依次排列,等距相对。均建于清康熙初年。
关键词: 楼阁 名胜古迹 郴县

内容

原县城内有来鹤楼、迎薰楼、爽极楼、北楼、奎星阁等古楼阁多座,均久废。良田镇老街(即古郴宜大道良田圩段)有水星楼、德福楼、南海楼。由北至南,依次排列,等距相对。均建于清康熙初年。
  水星楼,横跨老街北端。砖石木结构,小青瓦盖顶。楼长10米,宽4米,高8米。下层,青石拱门南北对开,东西墙上嵌碑数块,墙下置石凳,供行人歇息,上层为阁,花格门窗,顶为四角飞檐。阁中供奉水星玄武,以镇火灾。民国13年(1924)重修,有碑记其事。今,楼阁已成居民住宅。
  德福楼,横跨老街中段。其结构、式样、规制与水星楼同,唯南北长仅2米。上层阁中供奉财神,以祈市场兴旺,万民得福,故称“财神阁”,阁顶飞檐分别塑龙、狮像。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今为民居。
  南海楼,横跨老街南端。其结构、式样、规制与水星楼同。上层阁中供奉观音,以求保一方平安,故称“观音阁”。民国13年(1924),与水星楼一同维修,立《捐修观音阁水星楼序》碑记其事。圮毁时间不详。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