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3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6
页码: 636-641
摘要: 本章郴县科技成果记述成果概况、成果概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郴县 科技成果

内容

第一节 成果概况
  新中国建立前,县内科技成果无载。1950~1977年间,在良种选育、耕作制度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具研制、采矿选矿技术改造以及其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等方面,陆续取得一些科技成果,但未作鉴定。1978年,县科技成果鉴定开始。至1988年,全县经科技部门鉴定的成果共67项。其中,工业科技成果27项,农业科技成果31项,医药卫生、粮食保管等其他科技成果9项。分别获得国家、省、地、县奖励。
  第二节 成果选介
  一、工业科技成果选介
  CA——MB504型双护罩木工安全平刨装置
  1974年,县建筑公司谢泽润研制成晶体管电子控制双护罩木工安全平刨装置,解决了平刨劳作中经常发生的伤人事故问题,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是年11月,国家建委在洛阳召开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展出这一成果,并将其列为全国施工技术革新25例之一。1975年4月,该成果通过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基本建设局鉴定。6月,国家建委在郴县召开全国推广会,将这项成果命名为“郴建木工平刨床”,定其型号为CA——MB5035型。湖南电视台将会议实况录制成电视新闻片,进行报道。1977年6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该成果摄制成纪录片,进行宣传。因此,全国各地来人或来函索取资料者众,产品被推广到辽宁、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之后,谢又从八个方面制定改进方案,反复试验数千次,历时两年,制成CA——MB504型双护罩木工安全平刨装置。木工平刨机床装上此护罩后,不但工作灵敏准确,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1978年3月,该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0月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
  M型超声波显像仪
  县属郴州超声电子仪器厂(后改名为郴州医用超声仪器厂)陈岩松等人,采用进口原件设计组装的一种医用诊断仪器,1979年试制成功。该机可作超声心电图,检查人体心脏、主动脉、肺动脉等方面的疾病,又可作手动脉切面显像,检查人体胆囊、妊娠等方面的疾病。诊断准确,用途广泛。填补了省内医疗仪器中的一项空白。是年11月通过地级鉴定,并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6NF——9型分离式铁辊碾米机
  1963年,县属郴州碾米机厂袁熙、蔡绍真、邹一鸣合作研制出N400型和N200型碾米机。1978年批量生产,年产3600台。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奖。1982年,邹一鸣、郭德志再度改进设计,制成6NF——9型分离式铁辊碾米机,5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随即批量生产。该机碾米、除尘、粗糠回碾等工序一次完成。单机净重<100公斤,每小时加工稻谷400~500公斤,出米率达67~71%,结构合理,性能优良,1982年11月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在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展出,11月获部优产品证书。1986年起,采用国际标准验收,获得合格证书。1988年通过复评,获部优产品证书。年产万台,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1991年4月,获首届全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双优产品金奖。
  电子程控液压泥模铸锅工艺
  县锅厂张彬、吴明辉等于1979年11月开始设计,1982年研制成功。1983年投产,年产铁锅55万口,产量产值比采用旧工艺提高1倍。产品内质结构紧密,外表光滑,厚薄均匀,美观耐用,其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该工艺由供油系统、电子程序控制器、液压机、泥模四部分组成,操作简单而安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同年获国家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HS——84型锅炉除垢防垢剂
  县属郴州锅炉药剂厂袁伍基与湘南地质队杨兴富、黄碧昌合作研制。1984年试制成功。该药剂具有无毒、无害、无腐蚀和使用简便、节约能源等优点。分A、B两种型号。A型药剂有边生产边防垢除垢的功能。B型药剂用于煮炉除垢,一次煮炉,炉垢基本脱落。1984年9月通过地级技术鉴定,获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并由省经委发给新产品证书。1985年3月获省技术开发奖,6月在全国首届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技术成交优胜奖。载《全国科技成果大全》。
  新型电光源机用焊料
  县属郴州电光源焊料厂袁靖中、李中中等人研制,1984年试制成功。该产品熔点低、强度大、润湿性强、导电性能好,含锡量比普通焊料低40%。生产每吨焊料可节约锡120公斤。使用该产品生产灯泡,每吨可降低生产成本3000元,还可减少工序,降低劳动强度。1984年12月,该项目通过地级技术鉴定,并获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年,廖人淮与上述人员进一步改进,质量更加提高,1986年2月经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优秀产品一等奖,1987年获省优秀产品特等奖及新技术开发一等奖。
  甜菊酱油
  县食品饮料厂罗三元、倪怀秀等人研制,1983年10月试制成功。该产品味美醇香,色泽光亮,抗腐性强,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酱油高。有降血糖、血压和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胃酸过多等作用。1985年5月被地区商业局和地区食品评选委员会评定为优秀新产品,并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茶素洗发精
  县属郴州轻化工厂于1984年试制成功,1985年12月通过省科委技术鉴定,定名为美丝牌茶素洗发精。该产品用茶枯和10多种防治皮肤病的中草药提炼精制而成,颜色棕黄透明,气味芬芳。温度在40C时,发泡量达150%以上,总固体含量在18%以上,PH值为6~8。温度在20C时,粘度达650厘泊。经广州市工业产品检验所检验,各项化学指标均超过粤Q/Q167——85标准。该产品去污力强,无副作用,使用后头皮温暖,头发柔软,光亮油润,并具有灭菌、止痒、去头屑、防头癣和脂溢性头皮炎等作用,并有护发、生发之功能。1986年被省经委评为优秀新产品,并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和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批量生产,年产量达46.8吨。该产品被中国男子排球队选为对外馈赠的礼品之一。
  二、农业科技成果选介
  乌石江渡槽
  位于高峰水库总干渠首段。槽横乌石江上,净跨长度110米,高108米,矢、高之比1∶8,宽、跨之比126.27。预制箱形拱肋,系钢筋混凝土结构,3条并列,每∶条宽1.4米、厚1.3米,由5段连成,每段重达28吨,无支架缆索吊装。该项目由县水电局邓维琪、何锡湖与地区水电局高镜波等人设计,地区水利工程队杨国宾、黎善良主持该队和郴县水电局施工。1975年冬动工,1976年冬完工。1978年3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0月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年,该项目的技术资料被浙江省水电科研所编入《输入灌溉设计图集》。1988年,被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编入《中文资料目录》。
  豆稻连作及其推广
  1972年,板桥公社农科站饶启明等人试行豆稻连作,改造低产田。1978年完成栽培实验。冷浸田、矿毒田原亩产稻谷一般为275公斤,采用豆稻连作后,大豆平均亩产可达75公斤,晚稻平均亩产可达350公斤,并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还能调节劳力,确保季节。1979年,该项目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1980年,县委、县科委、县农业局推广豆稻连作技术,面积达1.5万亩,获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年推广到县内23个公社。
  鲁保一号试制及应用
  1979年7月,从山东引进生物农药鲁保一号,防治大豆菟丝子。县科委、农科所、农业局等单位组成协作小组,改进其防治技术。1980年初试,1981年小试成功。1992年完成鲁鲁保一号土法生产工艺和大田施用技术研究,并对1900多亩大豆苗作防治示范,有效率达90%以上,与对照区相比,每亩增产大豆38.5~83公斤。是年该项目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蕨状满江红浮萍有性繁殖
  县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于1980年完成实验,1981年推广应用,亩产红萍可达2000多公斤。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低容量喷雾技术
  县植保站于1981年推广东方红——18型喷雾器低容量喷雾技术,能提高杀虫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
  细绿萍养殖利用技术进步及推广
  县科学技术协会缪启聪、县农业局何红军等人,于1982年从江西大余县引进细绿萍养殖技术,加以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大田萍体安全越夏技术问题,摸索出比较完整的高产技术措施。全县每年放养3000余亩,亩产细绿萍可达3000公斤。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碧云茶制作 县农业局、五盖山茶叶场与良田镇向阳村的老茶农,于1980年开始合作研究,1982年试制成功,随即投产。产品原料为五盖山碧云峰的茶叶,经制作后,茶叶芽头紧细,叶片碧绿,白毫显露,色泽光亮,耐冲泡,香味持久,含氨基酸5.27%、茶多酸26.6%、叶绿素1.11mg/g,定名为“郴州碧云茶”。是年获“湖南优质名茶”第一名。1985年获省茶叶学会优胜奖。
  花生——稻耕作制度研究
  廖家湾乡农科站李志福和地区农业局周观祥等人,于1982年进行花生——稻耕作制度研究,1984年完成栽培实验。亩产花生193.4公斤、晚稻450公斤,比采用旧耕作制度每亩可增加产值160.7元。获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推广种植面积4300亩。该农科站参加省“花生——稻耕作制度”研究,198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