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3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3
页码: 634-636
摘要: 本节郴县科技活动记述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交流、咨询服务。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郴县 科技活动

内容

第一节 科普宣传
  新中国建立后,重视开展普及科学技术的宣传活动。50年代起,用黑板报、墙报、广播、幻灯、电影等形式宣传科技知识。1976年,县科技办公室不定期编印《郴县科技》。
  1982~1984年,县科委、科协编印《科技小报》29期,每期铅印1万份,发到各生产队和各厂矿企业。此外有关部门还编印《苗情简报》、《病虫情报》、《郴县农技》等多种科普资料,向群众介绍各种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报道科技动态。1986年1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全县农村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决定》和《关于农村科技大普及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1987年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年。1988年,全县有16个乡镇、103个行政村设科普宣传窗;县科委及有关部门印发各种科技资料13万多份;发行《湖南科技报》、《富民周报》、《科技信息报》、《郴州科技报》等报刊4200份;放映各种科教电影万余场。科学技术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第二节 科技培训
  民国时期,政府举办过几次新法接生、种痘技术培训班,每次培训10~20人。其它技术培训活动无载。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科技培训活动不断增加。50~70年代,农业和卫生行业的技术培训活动较多。80年代,科学技术被列为第一生产力,受到高度重视,各行各业都开展不定期的技术培训。1983年,全县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74期,共培训8700多人次。1988年,共办班214期,其中专业性培训8130人次,普及性培训万余人次。
  第三节 科技示范
  新中国建立后,经常开展科技示范活动,以点带面,普及、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时期,各社、队有水稻样板示范片、高产示范丘。80年代,县科技部门按乡(镇)、村、户建立示范网点。示范技术种类有细绿萍繁殖、杂交稻种植、测土配方施肥、耕作制度改革以及各种养殖技术等。1988年,全县有技术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26个,示范户801户,示范企业28个。
  第四节 科技交流
  1978年,设县科技服务站,配员2名,搜集、整理、编印科技信息资料,开展科技交流活动。
  80年代,加强科技横向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频繁。1980年起,县内科技信息主要通过创办《郴县科技》、《科技资料》、《科技信息报》等报刊向外地发布,年发信息百余条,与全国百余个单位开展交流。在信息交流过程中,1982年从江西大余县引进细绿萍优良品种和养殖技术,推广万余亩,每亩产萍3000公斤左右,增加了优质绿肥和生猪饲料。1984年,乡镇企业系统建立情报网,配情报信息员31名。1985年,华塘镇和鲁塘乡分别成立民办科技信息公司。1986年,通过科技交流,从江苏省太康县引进吊丝窑烧砖技术,在廖王坪乡推广,每窑每年实现产值4万元、利润万元左右。1988年,全县有信息员59人。县科技情报站与外地42个县市的有关单位建立常年交流关系。是年交换科技资料85种。
  第五节 咨询服务
  50年代起,在开展科普宣传同时,利用墙报、黑报板为群众解答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1978年,县科技服务站设科技阅览室,为科技人员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1984年,全县设基层科技咨询点38个,接待咨询者1600多人次。1988年,县科技情报阅览室有各种科技杂志420种,学报15种,信息报65种,资料书3000余册,接待咨询者千余人次。乡镇和行政村的科技宣传窗,亦经常解答一些技术难题。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