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等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等学校
分类号: G527.64
页数: 2
页码: 629-630
摘要: 本节郴县中等学校分别介绍了郴县一中、郴县三中、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发展概况。
关键词: 教育 郴县 中等学校

内容

一、郴县一中
  郴县一中,前身系私立适存中学。民国32年(1943)2月,由安善乡(今五里牌乡)洞尾村李达九创办,址在该村李氏宗祠。民国34年元月,郴县沦陷,该校迁至嘉禾县。是年8月郴县光复,该校旋即迁回原址。民国35年2月迁至县城文庙(今郴州地区计量局处),校舍面积13398.65平方米,是年增设高中,定名为湖南私立适存中学。
  1953年10月,该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郴县第四初级中学,1959年划归郴州市,1960年元月迁至苏仙岭下,1962年8月划归郴县,增设高中,更名为郴县第一完全中学,在校学生384人,教职员工42人。1963年撤销高中。1964年复设高中,在校学生512人,教职员工58人,校舍面积2500平方米,教学仪器价值2万余元。“文化大革命”中,校舍和教学设备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10月,该校迁至高山背,1972年复迁苏仙岭下,1975年改为“五七大学”,1977年复改为郴县一中。1978年2月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83年3月,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唐天际为该校题书“团结、俭朴、笃学、求实”的校训。1988年,校园占地面积84.46亩,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礼堂、校办工厂等建筑面积共19376平方米,各种教学仪器、体育运动器材、家电维修器具、英文打字机、电脑、缝纫机等总价值约30万元。设高中班15个,初中班7个,在校学生1223人,教职员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专任教师中,按学历分,有大学本科66人,专科39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有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24人。
  1977~1988年,该校初、高中毕业生考入中专、大学的共1687人。其中考入中专的585人;考入大专的627人;考入本科的475人。师生中获地区级以上奖励的累计340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37人次;获省级奖励的116人次;获地区级奖励的187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招收飞行员先进单位、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省学校“艺术教学”先进单位、省先进基层团委等称号。
  二、郴县三中
  郴县三中,前身系桥口公社完小附设初中班,创办于1958年9月,校址在桥口墟场。
  1960年10月,因资兴县并入郴县,析出初中班,成立郴县第七初级中学。1961年10月,原资兴县域析出,该校改名为郴县第三初级中学。1969年2月,在亚家山牛头岭建成新校舍。该校迁入新址,并停办初中,改办高中,名郴县第三中学。1975年该校下放归桥口公社管理,名郴县桥口中学。1979年收归县办,复名郴县第三中学。1983年停办高中,改办初中。1984年被列为县重点中学,加强建设,至1988年共新建校舍4000多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运动场、植物园等设施,其他用房完备配套,整个校园占地160亩,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图书、仪器、文体器材及其他教学设备齐全,是郴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初级中学。是年在校学生700余名,教职员工近百名,设教学班12个。
  该校创办后,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并举。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学赖宁等活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和郴州地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其经验在全地区推广;开辟勤工俭学基地百余亩,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多次获“郴县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坚持开展教研教改,电化教学成绩显著,其经验在中南六省推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5~1988年,各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统考,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科人平成绩为75.5~85.1分,居全县第一或第二名,其中有些单科成绩蝉联全县第一名。1980~1988年,学校及师生先后获国家、省、地、县级奖分别为25次和60余人次。
  三、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
  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前身系“五七大学”。1975年创办,址在县一中。1977年县一中恢复,该校迁往板桥公社梯子岭。1980年下期,更名为郴县农民专科学校。1982年下期改为郴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学制2年,采用湖南省统一教材,主要招收农民知识青年入学,亦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1984年6月,联合国官员考夫曼女士赴校考察后,该校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人口理论教育定点联系学校。旋即,国家教委、湖南省教育厅将该校定为联合国在湖南省重点扶植的五校之一。6月,更名为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学制3年,全省统一招生,国家承认中专学历,但不包分配。实行“政府统筹,部门主办,教委统管,各方配合”的管理体制,采用多种形式办学。1988年,在校学生605人,教职员工56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大专、本科毕业的21人,占62%。设农学、园艺、水电、选矿、采矿、建筑、家庭综合经营、家用电器维修等11门专业课,有专业教学班17个。校园占地670亩,其中校舍占地50亩,建筑面积9200多平方米。有实验室4个,各种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2.3万余册)总价值22万余元。建有林场、果园、禽畜养殖场、庭院经济试验场、蘑菇场、教学仪器厂、饮料厂等生产实习基地,年产值可达60多万元。是年,在宜章县设立分校。省人民政府授予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为“全省农业战线先进单位”称号。
  1975~1988年,累计毕业6084人。其中1893人成为农村科技示范户或各种专业户,1488人成为乡村基层干部或各种技术骨干。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