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业务
分类号: F632.764
页数: 1
页码: 487-529
摘要: 本节郴县邮政业务记述函件、包件、汇兑、储蓄、报刊发行。
关键词: 邮电 邮路 邮政业务

内容

县邮政自开办起,先后经营过专营、兼营、代理等业务70余种。主要专营业务有函件、包件、汇兑、发行、机要通信等,主要兼营业务有代售印花税票、信贷、储蓄、人寿保险、商业汇兑、邮购货物、代发广告等。
  一、函件 包件
  函件包括各类信函、明信片、印刷品、贸易契、盲人读物等,历为邮局专营业务,业务量居邮政业务量之首。包件初为邮政兼营业务,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专营业务。邮局创办初期,函件、包件业务不多。自民国4年(1915)辟圩镇投揽后,业务拓展。民国11年,全县共收寄函件8.4万件。民国14年,收寄包件1500件。民国34年起,函件、包件量下降。民国37年,全县只收寄函件3.36万件。民国38年4月,全县仅收寄包件7件。
  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发展,经济日兴,加上职工主动上门揽收,业务迅速增长。1950年,全县出口函件32.95万件、包件1868件。1955年,出口函件86.58万件、包件1.77万件。1957年7月,增办机要邮件后,函件出口业务增加,1958年,达132.25万件。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后受“文化大革命”干扰,业务增长速度减慢。1978年后,交通与电信通讯发展,函件、包件业务量减少。1988年,全县收寄各类函件90.16万件,包件0.663万件。
  二、汇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郴州邮局开办国内普通汇兑业务,时通用金属货币,调拨汇兑困难,以办理小额汇款为主,每笔汇款限10元(民国时期通汽车、火车后放宽至50元),且汇率高,业务少。民国8年(1919),增办国际汇票、航空汇票,并将小额汇兑业务扩大到代办所,汇兑业务发展,形成与银行竞争之势。因汇兑不平衡和交通时有不便,积存现款无法缴解。民国13年,采取限额或加收补水费等办法予以限制或拒绝。民国21年,开办电报汇兑,郴县邮政局被定为电报汇票发汇局,汇兑业务开始回升。民国32年,增办高额汇票和代收货价汇票等业务,业务量大增。次年,日军进犯湘南,汇兑业务锐减。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局动荡,货币贬值,汇兑业务萧条。民国38年4月,全县只开发汇票531张,兑付397张,汇钞(金元券)150.4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邮政汇兑业务迅速发展。1950年,全县开发汇票2.17万张。1953年起,银行、邮局实行汇兑分工,邮局专办私人汇款,每笔款限300元内,是年开发汇票3.65万张。1954年,改邮汇金库制为向银行立户存取,解决汇兑资金周转困困难。1955年9月,改定额汇票为剪格汇票。1958年1月,又改用二联式复写汇票,汇率为1%。是年,全县共开发汇票6.24万张。1962年,又改用信封式汇票。1979年,京广铁路复线、国道107线改建、郴嘉铁路等工程相继开工,境内工程建设人员猛增,汇款者增加。1980年,开发汇票11.4万张。1986年后,上述建设工程渐次竣工,汇兑业务减少。1988年,全县开发汇票9.76万张,兑付2.91万张,平均每百人汇票30张、兑付8.9张,分别低于全地区59张、31.6张的水平。
  三、储蓄
  民国22年(1933),县邮政局开办储蓄业务。初期,只办活期储金,后陆续增办支票储金、定期储金和划拨储金。民国25年,增办儿童储金和储金礼券,后增办零存整取储金。
  民国29年,国民政府责成邮政局开办储汇业务,县政府命乡镇公所、保甲长组成“劝储队”,逐户劝储,储金业务锐增。民国34年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储蓄减少。民国38年4月,县邮电局仅有定期储户10户,活期储户153户,储金(金元券)余额1.1万元。1951年,郴县邮政局停办储蓄业务。1987年5月,县邮电局恢复储蓄业务,1988年,储户达2.55万户,年末存款余额142.93万元。
  四、报刊发行
  民国初期,报刊发行分别由报社和书店办理,邮局只作印刷品传送,民国18年(1929),县邮局将国民党郴县党部办的《指导周报》100份作新闻纸寄送。民国24年,邮局开办代订刊物业务。
  新中国建立初,邮政局改代订刊物为代销报刊,主要经销《新湖南报》、《民主报》等。
  1950年3月,实行“邮发合一”,始承担报纸发行工作,并代订代销杂志,邮局发行报纸达258种。10月,杂志交邮局发行。1951年,邮局开始重视农村发行工作,提出“把报刊发行到每一个角落”的口号,乡邮员采用代收鸡蛋、大米等多种便民措施订报刊,报刊发行量锐增,1952年,全县共发行报纸期发数2968份,累计60.17万份,发行杂志期发数2680份,累计3.72万份。1956年,报刊大量增加,邮局实行订销、零售同时并举。1958年,报纸期发数增至2.196万份,累计278.8万份;杂志期发数增至1.575万份,累计7.47万份。
  1966年,县邮电局报刊发行业务交地区邮电局。1981年,县邮电局恢复报刊发行业务。
  1986年,报纸期发数达4.34万份,累计589.21万份;杂志期发数3.58万份,累计48.68万份。1987年,《湖南科技报》、《湖南广播电视报》由报社自办发行,报刊因订价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压缩经费开支,发行量下降。1988年,报纸期发数3.98万份,累计数560.45万份,杂志期发数3.01万份,累计数41.86万份。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