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路
分类号: F632.764
页数: 2
页码: 486-487
摘要: 本节郴县邮路记述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设的驿站,1958年成立的邮电局,1988年的邮运路线。
关键词: 邮电 邮路 邮政

内容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6),县城设驿站1处,专为朝廷传递公文和军报。唐代,境内设州驿和栖凤驿。明、清时期,县城北接永兴,南至宜章的大道成为驿路干线。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县城设总邮铺,县内有邮铺18个,主邮路4条,长105公里。东经石泉铺、菱角铺、石虎铺、鸦溪铺达兴宁(今资兴市);南经升桥铺、长山铺、良田铺、两路铺到宜章;西经骆仙铺、塘昌铺、华塘铺、招旅铺通桂阳州(今桂阳县);北经下湄铺、长冲铺、大茫铺、真陂铺、白茫铺至永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郴州邮政支局以驿铺路线建立邮差路线(又名邮差干路),时有郴州至衡州(今衡阳)逐1昼夜快班邮路1条,为全省7大干线之一,邮差定挑30余公斤,昼夜兼程,掌灯疾走。光绪三十一年(1905),增辟县城至桂阳州、资兴、桂东、汝城等步班邮路。民国14年(1925),县内步班邮路次第开辟,并增辟县城至永兴不定期水上邮路。民国17年后,郴县次第通行汽车、火车,邮件由委办汽车和火车运载,相关干线步班邮路撤销。日军侵郴后,公路、铁路多被毁坏,车辆停开,又恢复一些干线步班邮路,郴县至桂阳用板车运送邮件。民国38年县内仅有干线邮路70公里。
  新中国建立后,县城至各地的干线步班邮路逐年增加,后随交通条件的好转,干线步班邮路逐步由火车和委办汽车邮路所取代。至1958年,全县有干线邮路1578公里,比1949年增加20.1倍,成为郴州地区邮件运转中心。1958~1960年,辟县城至鲤鱼江“火箭”邮路,连夜用自行车将报纸从县城运往鲤鱼江,使鲤鱼江、资兴等地能看到当天的《郴州日报》。1958年10月,郴州地区邮电局成立,县内各支局、所邮件均由地区局转运,至今未变。1988年,全县仅有邮运路线93公里。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