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8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路运输
分类号: F552.3
页数: 2
页码: 481-482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清代到1988年水路运输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水路运输 郴县

内容

清代,境内通往衡阳、长沙等地客、货运输以水运为主,用竹筏、小船载客、货,沿东江、郴江、西河往返。清光绪十九年(1893),有小木船11艘、30吨位,小客船2艘、18座位,年货运量约6.7万吨,客运约1600人次。民国初期,战火不断,运输物资增加军火。民国15年(1926),小木船增至142艘,其中货船131艘、342吨位,客船11艘。年货运量142万吨,客运1.4万余人次。民国18年,始用木帆船运输。衡郴公路、粤汉铁路通车后,水运逐渐减少。民国28年,有船194艘 ,其中小木船90艘、270吨位,木帆船80艘、420吨位,客船24艘,年货运量2.13万吨,客运1100余人次。
  新中国建立初,水运量增加,1951年,货运量达5万吨。后因公路、铁路运输迅速发展,水运量逐渐减少。1962年,有船150艘,其中小木船130艘、450吨位,木帆船18艘、348吨位,小客船2艘,年货运量1万吨。70年代,开始使用机动帆船、机动轮船运输。1975年,有机动船3艘、45吨位。1988年,有机动船15艘,其中货船10艘、客船2艘、打渔船3艘。主要航行在资兴市鲤鱼江——桥口——瓦窑坪——石面坦——永兴县城关,年货运量约0.4万吨。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