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搬运装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搬运装卸
分类号: F512.3
页数: 1
页码: 479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清末到1988年搬运装卸人力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搬运装卸 郴县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码头、车站的搬运装卸主要靠人力挑抬。民国22年(1933),郴县保安司令部指使封建把头组织肩运业职业工会,垄断搬运装卸市场,规定未入该会者不能从事搬运装卸业,并对搬运工人在经济上实行两个“二八分成”(工人力资交20%给把头作管理费,再抽20%给保安团购买枪支弹药)。民国25年4~5月,何大炮等带领搬运工人反对两个“二八分成”和板车租金,迫使把头废除板车租金。铁路通车后,火车站装卸作业由铁路搬运工进行。民国27年,县城成立板车职业工会。至民国34年,板车职业工会有会员79人。
  1951年,成立新搬运工会,并建立郴县搬运公司筹备处,有职工380人,板车211部。翌年,又将约20辆个体马车组成马车组。1953年,县搬运公司更名为县搬运站。1955年3月,搬运队伍实行分行作业:由105人、100辆板车组成铁路搬运作业站;35人、7辆板车组成公路搬运作业站;145名工人、112辆板车、21辆马车组成城关镇搬运供应社。12月,公路搬运作业站交汽车站接管(即后来的湘运汽车装卸队)。1956年4月,撤销搬运工会,城关镇搬运供应社改为郴县搬运服务社。铁路作业站的搬运工人转移到各物资单位作固定搬运工。6月,郴县搬运服务社下放给城关镇,1959年移交郴州市。1961年,将全县各火车站装卸队组成运输联社。1962年8月,将华塘、华塘煤矿、华塘马车队、鲤鱼江、街洞、桥口、邓家塘、栖凤渡等8个装卸队和桥口搬运组收归县管,成立县运输联社,但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运输联社共有职工169人,人、畜力车18部,是年装卸货物29.8万吨,协运货物1.44万吨。1963年起,县将一些装卸队下放给公社管理。1965年,县运输联社只剩下桥口、鲤鱼江2个装卸队,有职工55人,板车11部,装卸货物2万吨。之后,各公社装卸队招收农民装卸工,除装卸货物外,还发展打片石、锤石渣等业务。1972年,全县共有12个装卸队(其中亦工亦农的10个)和3个民间运输队(马车队、航运队和民间运输队),从业人员700余人,完成搬运装卸量155万吨。1977年,县运输联社购买1台解放牌汽车,经营运输业务。1979年,县运输联社改名为县运输公司,有职工103人,货车3台,年货运量0.9万吨,货运周转量36万吨公里,装卸货物25万吨。1981年后,各火车站搬运装卸工作多由各车站家属担负,县搬运装卸量减少。1988年,县运输公司有职工46人,搬运装卸货物4.8万吨。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