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步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步道
分类号: F512.3
页数: 2
页码: 467-468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步道发展情况。包括线路、桥梁、路亭。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道路 郴县

内容

一、线路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修筑郴县至广东坪石的“新道”。东汉时,开辟郴县县城至浈阳(今广东英德)500余华里通道和郴县至零陵郡的峤道。后,各朝代相继修路,至清代,县境内形成南来北往、通东达西的大道网。主要大道有:
  郴县至宜章大道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至二十五年(40~49),桂阳郡太守卫飒,组织民众凿山开辟从郴县县城起,经宜章、曲江(今广东韶关)、含洭,至浈阳(今广东英德)500余华里通道,沿途设立亭馆。南宋时(1127~1279)改为块石大道。清嘉庆年间(17961820),扩建成9尺宽块石大道。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开放海禁后,郴宜大道,日行骡马2000多匹,挑夫不下万人。郴县至宜章大道有两条,其一从郴县县城南行经南关上、香花坳、升桥铺、草鞋岭、走马岭、黄泥坳、万岁桥、铺下、良田、青阳坪、两路司、折岭脑,入宜章界牌脚,再经30里到宜章县城。此路为郴宜大道,乡人称为“西大路”。其二从郴县县城南行经化龙桥、东壁岭、王仙桥、大坌头、水竹洞、下湾洞、曲江、新丰、坳上、水龙里、小水桥、麦田、青阳坪,与郴宜大道会合,乡人称为“东大路”。
  郴县至桂阳、临武大道 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大司农郑弘奏开自桂阳郡(今郴州地区)至零陵郡(今零陵地区)的峤道。由郴县县城西行,经骆仙岭、寒溪桥、壕口、长塘铺、昌坪圩、华塘铺、黑山口、招旅,入桂阳县极乐,至桂阳。郴县至临武大道从华塘铺分途南行,经塔水、侍郎桥、黄沙、折铺、正和圩、新地、村头、石陂司、冷水,入上、下鲁塘,再东南行,达临武。
  郴县至长沙大道 从郴县县城北行,经桂门岭、下湄桥、铜坑湖、陷池塘、长马冲、麻田桥、杨柳铺、马头岭、荷叶塘、黑山头、大丘铺、金盆窝、栖凤渡、锁匙桥、草田铺、鲁塘坳,入永兴县金陵,经耒阳过衡阳入长沙。
  郴县至资兴大道 由郴县县城东行,经牙石桥、梯子岭、叉路口、窝泥坪、塘湾、田家桥、雅市坪、秧溪、周家坳、桥口、下渡,入东江,过鱼仙铺达资兴。
  郴县至永兴大道 由郴县县城东行,过苏仙桥、白鹿洞、拨牛坪、磨心桥、株木山、长冲铺、陈家楼、荒冲、大茫铺、牛形坳、中伙铺、张公岭、五里牌、白茫铺、九仙洞、洞子江、老女桥、乌泥铺,至永兴。
  二、桥梁
  境内步道间的桥梁多,有永久性桥梁和临时性竹木桥。史书记载的则为较坚固的石板桥、石墩木面桥、石拱桥等永久性桥梁。明万历四年(1576),有桥21座。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有桥128座。光绪三十三年(1907) ,有桥146座。其时,桥梁多为民间自建,乡村设有桥会、桥田,用于修建民桥,亦有善士倡建募修。
  新中国建立后,县、乡、村都重视民桥建设,拨款、筹资兴建和改建民桥,新建民桥多为石墩石拱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57年,有民桥253座。后,新建桥梁100余座,并有128座民桥被改为公路桥。1988年,有较大型民桥219座。比较著名的桥梁有:
  丰乐桥 清嘉庆十六年(1811),乡民李林、李登遇、杨荣宗、李乐昌等捐款在西河栖凤渡处建石桥,历时一年多建成,共用白银7400余两。桥8墩7孔,石台石拱,桥两侧为青石栏杆,两端各有2个汉白玉石鼓,桥侧置亭。民国17年(1928),修建衡郴公路时,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文星桥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乡民许显高、史嘉禄等捐款在西河招旅渡上建石台石拱桥,历时5月余建成,共用白银4300余两。桥3拱,长50米、宽5.3米、高11.6米。民国26年(1937),修郴桂公路时,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三合桥 位于西河的华塘镇三合村处。清道光五年(1825)开工兴建,道光七年竣工。石拱木面,7墩6拱,全长60米、宽2.55米、高7米。桥上有砖木结构花亭,亭两侧各墙之间倚桥面架有1.3米高的木栏杆,将桥亭连为一体。民国34年(1945),国民党军第三十七军为防御日军西犯,烧毁桥面、桥亭。民国35年,群众集资依原样重建。
  三、路亭
  清代,县内路亭多由好义之士倡仪捐款修建。路亭多建于人行要道的岭顶山坳、桥渡边头或岔路口。主要道路一般每5里左右设一亭,供行人松肩歇脚、乘凉避雨。路亭建筑形式有多角式、房庙式、牌楼式、全敞式,多为砖石、砖木结构,均为瓦顶。亭墙上大都镌有石碑文,刻记建造时间、捐资情况及承建人。有的亭子还置有田产,设专人供应茶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有路亭70个。清末、民国时期,新建路亭不多,只对少数路亭进行维修,有些路亭因年久失修,濒于倒塌。
  新中国建立后,对少数交通要道上的旧亭,进行整修改造,但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路亭被逐渐废弃。1978年后,有少数地方筹款新修和改建路亭。1988年,全县有路亭56个。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