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供电
分类号: F407.61
页数: 6
页码: 458-463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县各地方供电发展情况。包括变电设施、调度情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供电 郴县

内容

第一节 输变电设施
  1960年前,县内各地方电厂、电站,均系独立运行,供电方式为直接供配到用户,未能形成网络。
  1960年,开始架设鲤鱼江至桥口的6千伏线路。60年代,国家投资兴建桥口、街洞两个农电网络,郴县建立供电公司,向国家电力网趸售电量供应县内用电。70年代,县内小水电站逐年增加,湘南电力网先后在郴县街洞、良田、鲁塘、华塘、桥口等处兴建变电站,就近联络小水电站,分片供电。到1983年,全县环绕郴州市形成8个县电力网。1983年以后,按照农村电气化规划的要求,积极配套,兴建、调整、改造农村电力网,建成高峰——廖家湾——永春35千伏线路34.2公里,增设廖家湾——良田、雷溪坝——桥口、高峰——坳上3条10千伏线路,并改造原有的农村电力网。1988年,县内形成湘南电力网和县电力网纵横交错的状况。经过县境内的湘南电力网有220千伏主线3条,110千伏主线4条,35千伏输电线路11条,经越县内16个乡镇,总长217.5公里。县电力网有35千伏线路3条、73.53公里,35千伏变电站13座、总容量4.21万千伏安,6~10千伏线路364条、910.25公里,共分9个小电力网供电。已联入小水电站72处、161台、3.06万千瓦,6~10千伏安输配电变压器794台、9.47万千伏安。
  一、湘南电力网
  湘南电力网以郴州市为中心,四方辐射,共有18条线路穿过县境,经越县内16个乡镇,县内总长217.5公里。
  220千伏主线3条:东江电站至城前岭变电站线,1987年10月投入运行,采用LGJQ—400导线,经桥口、白露塘镇,境内长18.5公里。鲤鱼江电厂至城前岭变电站线,1987年10月投入运行,采用LGJQ—400导线,经桥口、白露塘镇,境内长18公里。城前岭变电站至衡阳线,1988年2月投入运行,采用LGJQ—400导线,经荷叶坪、马头岭、岗脚、廖王坪等乡,境内长18公里。
  110千伏主线4条:鲤鱼江电厂至下湄桥线,1960年兴建35千伏线路,1972年升为110千伏线路,采用LGJ—120导线,经桥口、白露塘镇,境内长13.2公里。城前岭变电站至桂阳线,1985年投入运行,采用LGJ—120导线,经华塘镇,境内长12.5公里。城前岭变电站至宜章Ⅰ线,1985年投入运行,采用LGJ—240导线,经小溪、良田、廖家湾等乡镇,境内长18.5公里。城前岭变电站至宜章Ⅱ线,1985年投入运行,采用L GJ—240导线,经小溪、良田、邓家塘、廖家湾等乡镇,境内长18公里。
  35千伏输电线路11条:鲤鱼江电厂至桥口变电站线路,1961年投入运行,采用LGJ—70导线,经桥口镇,境内长6.5公里。鲤鱼江电厂至许家洞Ⅰ线,1965年投入运行,采用LGJ—150导线,经桥口、五里牌等乡镇,境内长10公里。鲤鱼江电厂至许家洞Ⅱ线,1959年投入运行,采用LGJ—120导线,经桥口、五里牌等乡镇,境内长10.4公里。秀水至柿竹园线,采用LGJ—120导线,经桥口、塘溪、白露塘等乡镇,境内长13公里。许家洞至栖凤渡线,1960年投入运行,采用LGJ—95导线,经栖凤渡镇,境内长10.5公里。街洞支线,从街洞变电站至枫树下,1964年投入运行,采用LGJ—70导线,全长0.6公里。栖凤渡至永兴县油市线,采用LGJ—50导线,经栖凤渡、廖家坪等乡镇,境内长5公里。下湄桥变电站至良田桥头变电站线,采用LGJ—50导线,经坳上、良田等乡镇,境内长12公里。柿竹园至玛瑙山线,采用LGJ—50导线,长10.6公里。桂阳至华塘线,采用LGJ—50导线,境内长1.7公里。桂阳至鲁塘线,采用L GJ—50导线,1973年投入运行,境内长2公里。
  二、县电力网
  1960年架设鲤鱼江至桥口的6千伏线路,至1988年,建成9个小电力网。
  (一)街洞电力网
  1965年兴建街洞变电站,后街洞电力网建设逐年完善。该网由街洞变电站2台总容量3500千伏安的主变和7条10千伏主线构成,网络分布廖王坪、荷叶坪、岗脚、太平、马头岭、五里牌、栖凤渡7个乡镇和桥口镇的2个村。网内有10千伏线路148条,总长217.19公里,并入小水电站8处、27台、3150千瓦,升压变13台、47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222台、15185千伏安。由郴县供电公司调度管理。
  街洞变电站 位于街洞煤矿矿区内,与煤矿变电站毗邻。1965年5月投产主变1台、1000千伏安,35千伏侧安装油开关1台。“T”接于湘南电力网许家洞 ——栖凤渡线街洞支线的煤矿变电站前侧。1976年增加主变1台、2500千伏安。10千伏侧进入配电间,安装进线屏2块、出线屏7块。1988年,销售电量1143万千瓦小时,其中农村供电量472万千瓦小时。
  (二)桥口电力网
  1964年,郴县供电公司接管桥日、高码乡等供电业务,1965年接管鲤鱼江火电厂至桥口的6千伏直配线路后正式建立桥口电力网。由桥口变电站总容量3800千伏安的2台主变和5条10千伏主线组成。网络分布于桥口、白露塘、塘溪3个乡镇。10千伏线路共60条,长132.25公里,联网水电站6个,装机13台、3025千瓦,升压变6台、35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15台、10690千伏安,由郴县供电公司调度管理。
  桥口变电站 从郴州地区氮肥厂直配变35千伏侧连接,1974年开工,1975年5月投入运行,主变1800千伏安、560千伏安各1台,6千伏送电到各用电区。1980年,56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1台1000千伏安,改电压10千伏运行。1987年,又用1台2000千伏安节能变压器取代1000千伏安变压器,总容量达3800千伏安。变电站35千伏侧安装D W 油开关1台,10千伏侧进入配电间,装进线屏2块,出线屏3块,1975年、1983年各增出线屏1块。1988年,销售电量1642万千瓦小时,其中农村325万千瓦小时。
  (三)华塘电力网
  华塘电力网由华塘变电站总容量3800千伏安的3台主变和3条主线组成。网络分布于同和、保和、月峰、华塘4个乡镇。10千伏线路共40条,长134.3公里,联网水电站6个,装机14台、1768千瓦,升压变6台、2270千伏安,配电变86台、5390千伏安。
  华塘变电站 1972年,郴县氮肥厂从桂阳县宝山变电站35千伏侧架35千伏线18.7公里进厂,直配供电。1973年10月,县在县氮肥厂内兴建变电站,主变3台、3360千伏安。其中厂用直配变2台,容量分别为1800千伏安、1000千伏安,并联运行;一台降压为0.4千伏,供厂内生产生活用电,另一台为560千伏安,降压为6千伏,供小水电联网运行,在35千伏侧共用1台油开关。供电业务由郴州电业局管理。1986年8月,联网变560千伏安变压器因超负荷烧毁,郴州电业局将配电变联网部分交郴县供电公司,当年将560千伏安变压器换为1000千伏安变压器,改压10千伏运行。直配部分仍由郴州电业局管理。
  (四)高峰电力网
  高峰电力网是郴县自发自供的小水电力网,由35千伏变电站8处,主变11台、26250千伏安,35千伏线路5条、73.18公里,10千伏线路9条、73.3公里,6千伏线路16条、50.85公里,及联络输电、配电变压器122台、27910千伏安和并网水电站10个、26台、13700千瓦,厂矿自备小火电4处、12台、4644千瓦组成,发、供、用、管自成体系,由高峰电站调度管理。
  高峰变电站 位于高峰一级电站厂房左侧100米,1980年投产。是高峰一、二级电站共用的升压变电站,安装35千伏主变2台,容量分别为4000千伏安和3150千伏安。35千伏侧外桥结方式进入两座铁塔输电,铁塔高18米,由3台油开关控制运行。
  东波降压变电站 东波矿建,1956年9月动工,翌年4月投产,35千伏侧“T”接于鲤鱼江至瑶岗仙线,主变1台、1000千伏安。1966年,增加主变1台、1000千伏安。后经几次更换,两台主变容量增至6400千伏安。1980年两台主变6400千伏安,联入高峰电网运行,站内由2台油开关控制运行,配电间装高压开关柜7台,6千伏出线6回,由高峰电站调度,东波矿自管运行。
  东波升压变电站 1979年在东波水电站安装1台升压变、3150千伏安,用油开关1台控制运行,由东波矿自管运行。
  大壁口变电站 直配升压变电站,位于大壁口电站。1981年建成,主变1台、1000千伏安,低压侧由发电配电屏0.4千伏进线,35千伏侧“T”接在高雷线上联网,安装隔离开关1组控制运行。由高峰电站调度,白露塘镇管理。
  雷溪坝变电站 位于桥口镇白溪村,主变1台,2500千伏安,35千伏侧接于高雷线末端,装隔离开关1组、油开关1台。配电间10千伏出线,高压开关柜3台。1982年投产,由高峰电站直接管理,专为桥口铅锌矿等地送电。
  塘溪变电站 位于塘溪乡和平村谷家,35千伏侧“T”接高雷线,装35千伏油开关1台,主变1台、750千伏安。1985年9月投产,直接受高峰电站调度。
  廖家湾变电站 位于廖家湾乡人形电站,1986年投产。主变1台、2500千伏安,是一座升压变电站。户外装有35千伏隔离开关一组,油开关一台;配电间装高压开关柜6台,10千伏出线。值班室有直流系统一套,35千伏载波通讯与高峰电站直联,由高峰电站直接调度。
  玛瑙山变电站 位于玛瑙山锰矿区内,1971年11月投产。此变电站原“T”接于鲤鱼江至瑶岗仙线上。1979年12月,改由高峰电站直配6千伏供电,变电站停用。1986年9月,变电站35千伏侧连入高峰电力网,装主变2台、2800千伏安,仍由高峰电站6千伏供电。
  35千伏主线 高峰电力网有35千伏主线5条、长73.18公里,所用电杆均为水泥电杆。第一条由高峰变电站至东波降压站,长6.5公里,L GJ—70导线,1981年3月投产。第二条由高峰变电站至大壁口,长5公里,L GJ—95导线,1981年10月建成。1982年11月,接大壁口经观山洞、塘溪至雷溪坝变电站线,长19公里,L GJ—70导线。1985年4月,“T”接L GJ—70导线,长2.18公里到塘溪变电站。第三条从高峰变电站经坳上、良田到廖家湾人形电站,联接廖家湾35千伏变电站,L GJ—95导线。再延伸6.2公里(L GJ—70导线)到永春,联接三江口电站。1986年12月全线投产。1988年,廖家湾至永春段暂以10千伏联网进行。第四条从高峰变电站至玛瑙山锰矿变电站,长2公里,L GJ—70导线,1986年11月建成,1988年底尚未运行。第五条从东波降压站到东波水电站,长4.3公里,L GJ—70导线,为东波水电站与高峰电力网并网的联络线。
  (五)良田电力网
  良田电力网由桥头变电站2台主变、2800千伏安,主线7条,联络水电站20个、装机40台、4537千瓦,升压变21台、6440千伏安,农用配电变93台、6975千伏安,以及良田镇内铁路等用电变组成。网络分布于江口、良田、邓家塘、廖家湾等4乡镇和小溪乡2个村。10千伏线路共53条、168.36公里(不含铁路线路),由郴州电业局统一调度。
  桥头变电站 位于良田镇桥头村西侧,于1970年9月建成,主变1台、1000千伏安。1979年,壕口电站和江口电站合资在该站增建主变1台、1800千伏安,两台主变并列运行。户外装置有隔离开关1组、油开关1台。变电间装10千伏高压开关柜9台,7回出线输电。35千伏线路从郴州市下湄桥中心变35千伏侧出线,经坳上到良田镇桥头村,长24.1公里。
  (六)坳上电力网
  坳上电力网由罗家坝开关站联络的3条主线和配电变压器43台、2160千伏安,水电站10个、17台、1636千瓦,升压变10台、3220千伏安组成。网络分布于坳上乡、五盖山林场和小溪乡的5个村。10千伏线路共17条,53.3公里,由坳上乡电管站管理。
  罗家坝开关站 位于坳上乡水头村,在罗家坝电站第一号主变(560千伏安)高压侧安装油开关1台,出线1回,在第二号主变(560千伏安)安装高压熔断器1组,柱上油开关1台,出线二回。1975年投产。
  (七)鲁塘电力网 鲁塘电力网由鲁塘变电站主变2台、2000千伏安和主线4条,配电变22台、1140千伏安,联络水电站6个、12台、1245千瓦,升压变6台、1200千伏安组成,网络分布鲁塘乡。
  鲁塘变电站 鲁塘石墨矿自备变电站,1973年建,电源35千伏,“T”接于国家电力网桂阳至鲁塘线上,主变2台、2000千伏安,配电间10千伏侧装4块高压开关柜出线。鲁塘乡水电站与该站并网运行。
  (八)芙蓉电力网 芙蓉电力网由羊头岭开关站控制10千伏主线3条,联络输配电变压器25台、3490千伏安,联网水电站5个、10台、1350千瓦组成,网络分布芙蓉乡。
  羊头岭开关站 位于芙蓉乡安源村,1984年10月投产。站内装10千伏高压开关柜2块,高压计量箱3个,配电变压器1台、30千伏安、低压配电屏1块。由芙蓉乡电管站管理。
  (九)南溪电力网
  南溪电力网是南溪乡陈尾坝电站自发自供电力网。10千伏主线1条、3公里,升压变1台、200千伏安,配电变3台、130千伏安,供南溪乡用电。
  第二节 调度
  1960年前,县内的小火电厂和小水电站自发电自用电或就近供电,由电厂或电站自己调度。1960年,鲤鱼江电厂供应到桥口的电,由鲤鱼江电厂调度。1964年县供电公司建立,并先后建立桥口、街洞两个电力网,供电公司向湘南电力网趸售电量供应县内,由县供电公司调度。1966年后,县内小水电站逐年增加,先后在良田、华塘、鲁塘、坳上、高峰、芙蓉、南溪等地兴建变电站,就近联络小水电站,形成电力网,分片供电。其中良田电力网,华塘电力网属郴州电业局调度;高峰电力网由高峰电站独立调度;坳上、芙蓉电力网分别由各乡水电管理站调度,并受湘南电力网总调度。因小水电站丰水期发电量多,枯水期发电量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逐年增加,电量供需矛盾突出。各电力调度单位实行三电(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在落实用电申请的基础上按计划分配用电量,实行“四同”(用电计划和生产指标一同下达、一同调度、一同考核、一同总结)和“五有”(用电有计划、消耗有定额、考核有指标、节电有措施、管理有制度)。1979年,进行“一查四定”)查用电设备,定用电单耗、用电负荷、用电时间、用电量)。1980年实行电票制,按电票多少供应电量。在用电指标不足时,采取死指标、活调度,避“双峰”的办法。农村抗旱、“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大忙时,电力优先保证农村抗旱、“双抢”需要;农闲时,电力优先供应工业生产。
  县供电公司调度电量,1965年为17.6万千瓦小时,1980年达1385万千瓦小时,1988年增至3011万千瓦小时。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