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5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其他
分类号: TS979
页数: 2
页码: 445-446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其他工业发展情况。包括纸制品、陶瓷、钟表、鞭炮、制伞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其他 商业服务 郴县

内容

一、纸制品
  1978年,县竹木制品厂设纸箱生产车间,购进一套纸箱生产设备,生产包装箱13.4万个,完成产值13.4万元,利润1.5万元,其产品供郴州烟厂使用。1981年,竹木制品厂改为郴州包装箱厂,扩大生产规模,添购一套生产小纸盒(内盒)的设备和印字机,使内外盒生产配套,并购进水泥纸袋缝纫机,生产水泥纸袋,是年完成产值57.8万元,利税4.77万元。1985年,纸盒生产厂家增多,竞争激烈,该厂亏损9万余元。1986年,转向生产复合纸水泥袋。1988年,包装箱厂有工人106人,生产纸盒48.9万平方米,完成产值55万元,亏损13万元。
  二、陶瓷
  东汉,县内已有陶瓷制造业,但产品质地粗糙。宋代,出现规模较大的窑床,所产陶瓷器皿种类繁多。之后,其生产情况无考。新中国建立前夕,县城有一家瓷器作坊,产品系白瓷彩绘瓷器。1954年,县工商联组织人员在高壁石门冲和坳上杉木塘找到瓷泥,送醴陵瓷厂试制成功后,发动工商业者集资0.9万元,从醴陵请来技师,在城关镇北湖桥建私营工力瓷厂,有职工46人,建土龙窑1座,主要生产碗、饭钵、茶壶、痰盂等产品。开工3月余,亏本0.4万元,随即停产。之后,仁康、永太长两家药材批发商投资扩建,1955年11月恢复生产,职工增至72人。1956年元月,对工力瓷厂进行公私合营,并将厂名改为郴县力新瓷厂,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1959年,资兴团结瓷厂并入,规模扩大,但工厂场地不足,便由省工业厅、郴县专员公署和郴县各投资20万元,在下湄桥新建厂房,翌年搬入新厂生产。1964年,将力新瓷厂移交给郴州市。
  三、钟表
  民国14年(1925).广东人余合州、曾少林在县城分别开“悦昌”、“曾庆和”种表修理店。之后,又有江西、衡阳人在县城开“享达利”、“大光明”钟表修理店。1953年再增4店。1955年12月,组建城关镇钟表合作小组,有职工12人,资本400余元,以修理钟表和理发工具为主。1958年,更名为郴州钟表刀刀剪修配合作社,1959年移交给郴州市。1982年以后,农村集镇有个体户修理钟表。
  四、鞭炮
  清末,鞭炮制造业较兴旺。民国时期,鞭炮制造业集中于县城南部。民国20年(1931),共有17家,固定资本1410元,年产45.6万千响。另草田铺有部分农民制造鞭炮。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制造鞭炮的人逐渐减少。至1988年,仅廖王坪、南溪等地农户生产少量鞭炮。
  五、制伞
  清代中叶,郴县有制伞店铺20多家,是全省纸伞主产地之一。之后,制伞者日渐减少,民国38年仅存几家,且时产时停。这几家店铺均在县城东街马头石一带,其中“廖老公泰”店制造的纸伞,经久耐用。1954年,组织个体制伞户建立郴县雨伞社。1959年,将该社移交给郴州市。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