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日用五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5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日用五金
分类号: TS91
页数: 2
页码: 444-445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金制品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五金工业 日用工业 郴县

内容

清末,境内生产五金制品为手工操作,匠人或在城镇设店铺从业,或走乡串户上门加工,生产刀、盆、锁、壶等日用五金制品。民国18年(1929),登记注册的日用五金业厂(场)43家,从业人员70人,资本7901元。
  新中国建立后,铜匠、锡匠减少,生产铁器的匠人增多。1956年组织铁工社7个、铁木社2个、铁木组1个,入社(组)社员293人,生产铁制锄头、搭耙、刀、刮子。翌年,产铁制农具16.7万件。栖凤渡铁木社改制成功的五五型步犁在全县推广,厂长雷动礼于1958年参加国庆观礼团,赴京登天安门城楼观礼。1964年,铁木社(组)按人民公社组成农具厂。1965年,一些农具厂开始购进车床、钻床、刨床、电焊机等设备,进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1970年,增加生产人力打稻机和机械零配件。栖凤渡农具厂年产菜刀、砍刀、尖刀万余把,销往省内外。80年代,分布在各乡的农具厂在激烈的竞争中,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88年,县办铁制品工业企业有16家农具厂(其中正常生产的8家),有职工355人,生产中小型农具7.97万件。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