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铅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铅锌
分类号: TF8
页数: 3
页码: 424-426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铅锌矿发展情况。
关键词: 铅锌 有色金属工业 郴县

内容

县内铅锌矿床、矿点主要分布于白露塘、塘溪、大奎上、桥口、坳上等乡镇。开采较早,明嘉靖年间(1522~1566)时有碑志记载,早在百年之前就有人在金船塘矿(今属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地)采铅锌,炼铅。之后,朝廷多次封禁矿山。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取消禁矿令,民众在东坑湖、金船塘、白沙垅、杉树坑、石仙岭等地采铅锌。乾隆八年(1743),桃花垅、〓下垅、铜坑冲等地获准开采。是年,共采黑铅矿石4.6万担,炼黑铅30.7万斤。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禁。乾隆三十一年(1766)撤销禁令,再次开采。后因地表富矿枯竭,深层采矿受技术、设施限制,获利减少,石仙岭、白沙垅两矿于乾隆六十年(1795)封禁。东坑湖、金船塘、杉树坑等矿于嘉庆九年(1804)封禁。光绪年间,再次取消禁令。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德国礼和洋行在东波一带采矿。光绪三十三年(1907),人民经过斗争,收回外商在郴县的采矿权。光绪三十四年(1908),保湘公司在金船塘开采铅锌、磺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铅锌需量上升,采矿公司增加。民国6年(1917),保湘公司与德国多福洋行签订为期15年的合同,多福洋行为保湘公司提供机器和技师,保湘公司向多福洋行提供矿产品。民国19年,保湘公司有啮岩机1台,工人240余名,月产一等铅砂25吨、二等铅砂100吨,锌砂50吨。民国23年,叶竞秋、曹楚才等集资30股,资金3万元(银元),建立协康铅磺矿股份有限公司,在永丰乡波江、东波一带开办铅锌、磺矿,仅数月,即采铅砂20余吨,磺砂100余吨。民国27年,县内注册开采铅锌的公司有13家。民国33年,日军侵占衡阳,矿石外销受阻,采矿公司减少。民国37年,仅剩金船塘的桢记公司(原保湘公司),柴山的积荣、阜康公司及白露塘矿场。
  1950年,湖南省工业厅小矿管理处接管白露塘矿场和柴山的积荣、阜康公司,建立郴县磺矿工程处,隶属于湖南省工业厅,主采黄铁矿,兼采铅锌。翌年2月,改为郴县磺矿。1952年1月,郴县磺矿接收金船塘桢记公司。1953年,中南钨矿局安源保管处民窿组在老窿内采铅锌矿石,销往水口山。是时,县内铅锌矿的开采均为手工操作,用钢钎手锤打眼,黑色火药爆破,油灯照明,砂箩扁担运矿。1955年,郴县接管安源民窿组,建立安源铅锌矿。是年8月,为使铅锌原矿增值,郴县磺矿金船塘工区建成日处理量500吨的铅锌重力选厂。1956年元月,安源铅锌矿派楚朴诚等4人至桥口乡山河村上铁屎垅、长垅一带,沿老窿口找矿,在上铁屎垅找到新的铅锌矿源。是年,35千伏的高压电线架进郴县磺矿,磺矿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地面、井下均采用索道、矿车运输,逐步使用气腿风钻,改干式凿岩为湿式凿岩。1957年,安源铅锌矿抽调大山口工区楚秉利等10多人前往上铁屎垅开辟桥口工区。是年,安源铅锌矿生产铅金属量169吨、锌金属量208吨,其中桥口工区产铅金属量81吨,锌金属量40吨。1958年4月,县在小溪开办小溪铅锌矿,在桥口山河开办长垅铅锌矿。8月,安源铅锌矿桥口工区扩建为桥口铅锌矿。小溪铅锌矿未采到铅锌矿石,只采到含钨1~2%的钨矿石300余吨,亏损4000余元,于是年9月停办。长垅铅锌矿老窿开采,因矿源不丰,排水困难,仅采到品位18~20%的铅锌矿石30余吨,亏损6000余元,也于12月停办。是年,各矿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郴县磺矿尹竹生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动凿岩机,1959年9月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5月,安源铅锌矿因老窿低于河床,发生穿水,无法开采而关闭,其人员、设备全部并入桥口铅锌矿。郴县磺矿由生产黄铁矿为主逐步改为以生产铅锌为主,是年7月,郴县磺矿改名为东波有色金属矿。从1960年开始,东波有色金属矿采用平窿开拓、平窿与盲斜井、平窿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法。1968年桥口铅锌矿井下掘进、采矿、运输大量采用动力机械作业。1970年,县接管安和公社铋钼矿,建立秀凤有色矿,沿一个老窿洞开采铅锌矿石。1970年起,县内大办“五小”工业,坳上、板桥、良田、塘溪、小溪等公社先后办起铅锌矿,其中以1972年建成投产的坳上公社天字号铅锌矿效益最好,1975年该矿产铅锌金属量685吨,完成产值64万元,实现利润31万元。1986年,县天字号锰矿兼采铅锌矿石,并建成日处理矿石50吨的铅、锌、锡、硫综合选厂。1986年7月,柿竹园多金属矿和东波有色金属矿合并成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开采铅锌等矿。
  1988年,境内共有铅锌矿35个(其中国家部属1个,县直属2个,乡镇企业32个),生产铅精矿金属量8869吨,锌精矿金属量5454吨,铅锌金属量1567吨。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