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虫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病虫防治
分类号: F326.27.64
页数: 2
页码: 398-399
摘要: 本节郴县病虫防治记述据1981年普查统计,森林病虫害有12目46科142种。主要虫害有松毛虫、松梢螟、蓝翅天牛、杉天牛、金龟子、杉梢螟、白蚁、竹毒娥。主要病害有:杉树炭疽病、黄花病、叶枯病;松树毒枯病、褐斑病;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楠竹丛枝病。病虫害分布呈明显地域性。
关键词: 郴县 林业 病虫防治

内容

县内森林病虫害较多。据1981年普查统计,森林病虫害有12目46科142种。主要虫害有松毛虫、松梢螟、蓝翅天牛、杉天牛、金龟子、杉梢螟、白蚁、竹毒娥。主要病害有:杉树炭疽病、黄花病、叶枯病;松树毒枯病、褐斑病;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楠竹丛枝病。病虫害分布呈明显地域性。杉树叶枯病主要分布于芙蓉、永春、江口、良田、五里牌东边岭;杉树炭疽病主要分布于南溪、保和、华塘;杉树赤枯病主要分布于永春、廖家湾、芙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主要分布于栖凤渡、廖王坪、岗脚、香山坪、塘溪。杉梢螟主要分布于鲁塘、塘溪、五盖山;马尾松松毛虫主要分布于华塘、小溪、坳上、良田、廖家湾、邓家塘、桥口;黄山松铜绿金龟子主要分布于江口、永春、芙蓉、大奎上、五盖山;油茶蓝翅天牛主要分布于香山坪、太平、五里牌、廖王坪、岗脚。
  清末、民国时期,病虫害经常发生,尤以松毛虫、竹蝗危害大。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任病虫害自发自灭。新中国建立后,中共郴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注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958年4月,文昌阁龙头林场和许家洞乡环城等地7000多亩马尾松林受松毛虫危害,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防治森林病虫害指挥部”,发动群众人工捕捉和机械药杀防治。
  1958年松毛虫危害面积达12万余亩,县动员4万多人上山捕捉虫茧,并喷药1.5万公斤。
  1965年,10个公社10多万亩松林遭松毛虫危害,每株松树有虫300多条,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发出“火速开展防治松毛虫的紧急通知”,采用捕捉虫茧和药杀办法防治。1980年,松毛虫危害23260亩,县林业局在安和公社举办“治虫学习班”,并购买农药30吨分发给各公社。在一个月的防治中,捉成虫6496公斤,摘茧4628公斤,有效地压低了虫口密度。1984年,松毛虫危害华塘、保和、安和等3个乡(镇)的松林,严重受害面积达8000多亩,县请省民航局派农用飞机一架喷洒农药速灭杀丁,从3月20日~4月15日飞行22架次39小时,防治面积6.4万亩,有效防治面积3.5万亩,用费3.2万元。1985年,县林业局与良田、邓家塘、廖家湾、华塘、桥口等5个乡(镇)36个村签订防治8.63万亩松林松毛虫合同。他们除适时采用药物防治外,还采用生物防治,放赤眼蜂1100卡,防治3400亩,寄生率58%;放白僵菌7吨,防治1.4万亩,防治率69.7%;并试用毒签防治杨树星天牛,收到良好的效果。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