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2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分类号: F326.27.64
页数: 4
页码: 388-391
摘要: 本节记述清末到1988年郴县植树造林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植树造林 林业 营林

内容

清末,县民主要采用育苗或间苗移栽、直播、插条、引鞭、萌芽更新等方法营造林木。
  风景山、水源山多植造杉、松、竹林。丘陵多直播油茶、油桐。民国时,山区的贫苦农民,租借富户的山地,种3年作物后,造好杉木幼林再归还富户。民国11年(1922),县人周庆链集资自办林务所,筹划造林。民国18年,县政府成立植桐委员会,推动植桐工作。民国23年,成立县林务专员办事处。翌年,县政府颁布“实行开垦荒山,以期救济贫民”的训令,造林有所发展。《湖南林业》民国26年第一期载:“郴县有林场6处,面积248亩”。据湖南农改所统计,郴县民国29年共计育苗造林4480亩,其中植桐3390亩。民国30年,吉阳乡石山头村民邱岑租用荒山200余亩,育果树苗4亩,栽种水蜜桃、梨子、板栗、柿子等果树1000多株。
  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群众,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每年开展植树造林。初为各农户植造,整地造林,实行林木和粮油作物间作。1950年,造林200亩。1952年12月,郴县第五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号召全县掀起植树高潮。1953年,造林达2400亩。1954年,农村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人民政府号召开展互助合作造林运动。各农业合作社自选地点,自育树苗造林。鲁塘乡碧潭初级农业社率先成立林业组,造林20亩。年底统计,全县共造林3500亩。是年起,县人民政府每年春季组织县城干部、职工、居民、学生植树绿化环城山丘。1956年,各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相继建立,造林形成高潮,是年共造林3.44万亩。1957年春,鲁塘乡碧潭初级农业社林业队用实生苗造林50亩、成活率达90%的植树造林经验在郴州地区推广。1950~1957年共造林5.96万亩,年均7450亩。经验收,保存面积实为8570亩,保存率14.35%。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开办公社林场。是年冬,鲁塘公社调集3000个劳力,奋战10天,全垦整地造林3000亩,办起金林山林场,为全县第一个社办林场。接着栖凤渡、坳上等人民公社相继办起集体林场,大力开展人工造林。1962年,集体林场劳力回队,林场无人管理,幼林毁坏严重。1958~1962年,在“放卫星”口号下,统计上报造林面积39.64方亩,县林业局1963年3月抽样调查统计,此5年造林的保存面积仅2.48万亩,占上报造林面积的6.6%。
  1963年,县恢复国营五盖山林场,专业营造用材林。1964年,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提出的“不唱天不唱地,专唱杉木这台戏”的要求,开展大办杉木林基地。是年冬,华塘公社三合、坳上公社罗家冲、鲁塘公社金林山等地共试办杉木林基地975亩,国家每亩投资7元。基地造林,实行大兵团全垦整地,专业队高标准营造,集体经营,专人管理,树木存活率高,生长良好,为造林的一种好形式。1965年春,在华塘公社驻点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中共湖南省委常务书记王延春,带头植树,发动干部群众,在郴州至华塘、华塘至保和的公路两旁栽上榆树、千年桐,在四清水库渠道边上栽上油桐,并将茅坪生产队枫树坂整成梯土栽种蜜桔和棕榈,给全县树立榜样。是时,桥口、板桥、大奎上、良田、江口、芙蓉、南溪、安和、宝峰、五里牌等10个公社相继建立杉木林基地,加上华塘、坳上、鲁塘等3个杉木林基地,全县共有杉木林基地13个。1966年4月,中共郴县县委书记马静波带领农林水技术干部5人,步行调查华塘、鲁塘、南溪、宝峰、永春、新市、良田等7个公社的水灾、旱灾、荒山情况,制定绿化荒山计划。是年,全县造林1.6万亩,其中基地造林0.98万亩。1968年、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造林出现低潮。1970年7月,县革命委员会在板桥公社塘溪大队召开林业工作会,号召全县人民“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绿化郴县”。1971年,全县造林3.2万亩,其中基地造林1.4万亩。1972年12月,采用“打大穴、栽大苗”的办法,投资3万元购买樟树苗在京广公路郴县段两旁植造,由于栽不适时,栽后持续干旱,所栽樟树全部旱死。1973年2~5月,投资30万元,租省民航局飞机2架,在狮子口地区(大奎上、香山坪、塘溪公社和五盖山林场等地)直播马尾松种子,飞行45架次,完成播种面积29.53万亩,有效面积21.36万亩。1974年7月,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全县各社、队林场场长、杉木林基地干部、林业干部共205人赴株洲县朱亭和衡东县参观学习办杉木林用材林基地、连片造林的经验。各公社杉木林基地建设加快。1975年,杉木林基地造林达1.81万亩。1976~1978年,为发展木本油料,先后三次从沅江、安江等县调进乌桕种子和树苗,造林3000亩。1977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组织部分公社干部、杉木林基地干部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赴桃源县学习造林治山的经验,加快了县杉木林基地建设,1978年基地造林2.25万亩。1978年县林业局对杉木林基地造林进行普查统计,1965~1978年杉木林基地共造林14.96万亩,保存面积14.58万亩,保存率97.6%。
  到1980年,全县有14个公社办起杉木林基地。全县1963~1980年,共造林63.08万亩,其中基地造林18.33万亩,占26.17%。
  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在自留山、责任山上造林成为农村造林的主要形式,并出现造林专业户。鲁塘乡碧潭村村民何名强于1984年承包本组荒山209亩,3年造上杉、阔混交林。1988年,全县造林专业户发展到193户,造林2.03万亩。
  1982年,省政府筹建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基地,国家每亩投资30元,分配郴县任务2945亩。县安排板桥、华塘、江口、塘溪等4个公社以专业户、重点户为主营造,如数、如质完成造林任务。经林业部门检查,各户所造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营造质量好,专人管理,成活率高,生长茂盛。1983年、1984年共营造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12375亩。1984年冬,省林业厅在郴县召开全省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基地规划会,确定郴县为省投资建设的,32个重点县之一。采用国家投资,农户营造,树木成材后用木材偿还投资的办法营造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并规定丰产林的标准:实行全垦整地,大穴植树,3年验收,杉树平均高2米以上,成活率达95%,每年每亩林木生长蓄积量0.7立方米,20年成材,每亩产木材15立方米。经勘察设计,县政府确定荷叶坪、马头岭、华塘、同和、月峰、保和、南溪、鲁塘、桥口、雅市、塘溪、香山坪、白露塘、坳上、良田、小溪等16个乡镇的158个村和五盖山林场为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基地。计划新造速生丰产林11.11万亩,幼林培育2.46万亩。1987年,县政府成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速生丰产林基地工程建设步伐加快。1988年9月,县组织各乡(镇)长、林管站长等52人,赴广东省曲江、始兴、南雄等县学习林业开发工作经验。12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开发山区发展林业的六条决定”,提出“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郴县、八年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1981~1988年,全县共造林29.69万亩,其中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基地造林6.34万亩。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