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2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业区划
分类号: F327.64
页数: 4
页码: 332-335
摘要: 本节郴县农业区划记述将全县分为5个综合农业经济区。分别为东南部山地林粮牧药区、西南部山地林粮牧区、南部和西部丘陵粮林牧烟茶果区、东北部丘岗粮油桔蔗烟鱼林区、西北部丘岗粮油鱼果林区。
关键词: 农业 农业区划 生产条件

内容

1982年4月,县人民政府成立郴县农业区划委员会,从有关部门抽调干部156人,组成19个组,开展全面的农业自然资源调查(①此次调查中所用的农业户数、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数,系用1980年末统计数;耕地面积系按航空照片测绘计算的,与年报统计数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区划。1985年1月,全县农业区划工作完成,经省、地区验收合格。这次区划,将全县分为5个综合农业经济区。
  一、东南部山地林粮牧药区东南部山地林粮牧药区,包括大奎上公社、五盖山林场的全部,及塘溪、桥口、坳上、邓家塘、良田、香山坪等公社的东南山区地段,共20个大队、185个生产队。该区农业户3469户,农业人口17055人,农业劳动力7373个。土地总面积60.53万亩,占全县总数的19.78%;其中耕地3.2万亩,农业人均1.88亩,略高于全县人均值(1.86亩)。区内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57.98万亩,占该区土地面积的95.79%,东部有全县最高山峰狮子口(海拔1913.8米)。耕地大多分布在海拔325~980米之间,其中稻田多分布于山谷地带。
  成土母质中:板页岩占41.1%,砂岩占27.7%,石灰岩占21.7%,花岗岩占6.4%,河流沉积物占2.5%,第四纪红土占0.6%。年平均气温小于17℃,大于等于10℃的积温在4900℃以下,水田种双季稻热量不足。平均降水量1500~1752毫米,为县内多雨区。但因区内石灰岩多,水利骨干工程少,容易受旱。秋季降水多,初秋高温高湿,易流行稻瘟病。
  区内有林地面积28.34万亩,其中用材林25.76万亩,占全县总数的29.61%。矿藏资源丰富,有大量有色金属矿,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即在该区,同时,铁锰矿也较多。草场面积6.76万亩,占全县总数的68%。
  该区农业向以种粮、养猪为主,还有种植烤烟、漂术、厚朴等经济作物的习惯,工副业方面能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和矿藏资源。但粮食单产低,且不稳定。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山地多的条件,大力发展林业,发展以松杉为主的用材林,杂木为主的水源涵养林,果树、厚朴、漆树为主的经济林。改善水利设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积极发展烤烟、生姜、漂术等经济作物。发挥草山多、旱土多的优势,巩固发展畜牧业,特别要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继续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和矿藏资源。
  二、西南部山地林粮牧区
  西南部山地林粮牧区包括永春、芙蓉、南溪、江口、月峰公社的全部及保和、安和、良田、鲁塘、小溪、廖家湾公社的西南山区地段,共63个大队、639个生产队。该区农业户11392户、54977人,劳动力23761个。土地总面积65.24万亩,占全县总数的21.32%。其
  中耕地8.45万亩,农业人均1.54亩。区内山地62.12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95.2%。耕
  地大部分分布在海拔360~1050米之间,其中稻田多分布在山坡。成土母质中:花岗岩占87.4%,砂岩占5.4%,石灰岩占5.4%,河流沉积物占1.4%,第四纪红土占0.4%。年平均气温小于16.5℃,大于等于10℃的积温小于5000℃,水田种双季稻热量欠缺。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基岩裂隙水丰富,冷浸田多。秋季降水多,初秋高温高湿,稻瘟病易流行。
  有林地28.94万亩,其中楠竹6.2万亩,占全县总数的44.6%,矿藏资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锡、钨、钼、铋、铅、锌等。
  该区农民向以种粮、养猪为主,经济作物较少,山地效益不高,人平农业总产值较低。
  有林地虽多,但因采伐过量,活立木蓄积量大幅度下降,加上不适地造林,山脊山顶造杉树,大部分成了“小老头”树,因此成林少,森林覆盖率低。由于降水量大、暴雨多,山坡陡、土壤松,加上乱开挖,水土流失严重。在工副业中,部分地方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较好。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应发挥土地较多、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在管好现有山林的同时,对一、二类荒山造杉林、楠竹,三类荒山飞播黄山松,“四旁”种植雪花皮树、棕榈、油桐、核桃、梨、葡萄等。扩大复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利用花岗岩成土母质适宜栽种魔芋、生姜、党参、淮山、百合的条件,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利用草山多的有利条件,发展牛、羊、免等草食动物。发展造纸,兴办水电站,开采大理石、花岗岩、有色金属矿等矿产。
  三、南部和西部丘陵粮林牧烟茶果区
  南部和西部丘陵粮林牧烟茶果区包括华塘、安和、鲁塘、保和、坳上、小溪、良田、邓家塘、廖家湾等公社和县茶叶场,共70个大队、716个生产队。该区农业户17053户、79564人,劳动力36263个。土地总面积66.49万亩,占全县总数的21.72%;其中耕地14.76万亩,农业人均1.86亩。区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各占总面积的36%、27%。耕地大部分在海拔190~390米之间。成土母质中:石灰岩占35.1%,砂岩占22.0%,河流沉积物占20.9%,第四纪红土占16.6%,花岗岩占5.4%。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6.5℃~17.5℃,大于等于10℃的积温达5000~5200℃,大部分地方适合于种双季稻。
  年均降水量1400~1500毫米,但因石灰岩多,地下溶洞多,水利骨干工程尚未全部配套,部分地方干旱较严重。以用材林、经济林(主要为油茶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较快,森林覆盖率48.96%。但不平衡,板页岩地区林木生长好,石灰岩地区林木生长欠佳。煤炭、石墨资源丰富。
  该区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以烤烟、柑桔、梨为主的经济作物发展快,烤烟面积、柑桔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83%、45%。部分地方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矿产资源较好。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继续搞好水利建设,扩大复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发展松、杉为主的用材林和油茶、油桐为主的经济林,管好现有山林,因地制宜植树,消灭荒山。继续发展以烤烟、柑桔、梨为主的经济作物,扩种其他经济作物。建设好以县茶叶场为中心的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充分利用煤炭、石墨、石灰石等矿藏资源,大力开办小煤窑,发展水泥、石灰、石灰乳、片石、碎石等建筑材料工业。
  四、东北部丘岗粮油桔蔗烟鱼林区
  东北部丘岗粮油桔蔗烟鱼林区包括香山坪、桥口、塘溪、高码、糖厂公社和县农垦场、园艺场、农科所,共45个大队、385个生产队。农业户8775户、41405人,劳动力19744个。土地总面积52.7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7.23%,其中耕地10.85万亩,农业人均2.62亩,居全县5个区之首。区内以丘陵、岗地为主,丘陵、岗地面积各占总面积的35%、18%。耕地大多数在海拔115~210米之间,稻田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成土母质中:河流沉积物占32.2%,红岩占25.7%,砂岩占19.6%,第四纪红土占10.8%,板页岩占7.2%,花岗岩占3.2%,石灰岩占1.3%。年平均气温17.5~18℃,大于等于10℃的积温达5200~5400℃,适宜于种双季稻。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加上水利条件较好,一般干旱不严重。但大浪江、雷溪河、东江、西河上游多暴雨,沿河两岸易发生洪涝。稻田多,但低产田也多,特别是受上游有色金属矿废渣、废水的影响,稻田受矿毒危害较重。以经济林、用材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较好,森林覆盖率45.43%。
  该区主产粮食,粮食总产占全县的22%,但经济作物(除甘蔗外)种植少。近几年林木被过量采伐,油茶出现荒芜。社队工副业发展不平衡,香山坪公社社队企业收入高,其他几个公社收入欠佳。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在粮食生产上,实行集约经营,改粗放耕作为精细耕作,下功夫改造低产田,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抓紧油茶林、楠竹林的培育,发展以松杉为主的、多种杂木混交的用材林。发展以甘蔗、柑桔、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并可将10~15%的低产水田改成鱼塘鱼池,发展养鱼。香山坪等地的矿藏资源多,应大力开采;东江、秧溪水、大浪江等河流沿岸河沙多,可开办河沙场。同时,开展小流域治理,综合发展,搞好水土保持。
  五、西北部丘岗粮油鱼果林区
  西北部丘岗粮油鱼果林区包括栖凤渡、岗脚、廖王坪、马头岭、荷叶坪、五里牌、太平、同和等公社,共69个大队、831个生产队。农业户10234户、88329人,劳动力41613个。土地总面积61.03万亩,占全县总数的19.95%,其中耕地14.35万亩,农业人均1.62亩。区内以丘陵、岗地为主,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8.5%、17.1%。耕地大多数在海拔110~220米之间。成土母质中:砂岩占32.1%,红岩占23.4%,河流沉积物占22.1%,第四纪红土占20.9%,石灰岩占1.5%。年平均气温17.5~18℃,大于等于10℃的积温5200~5400℃,有利双季稻的生长。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属县内少雨区。油茶林面积占全县的50%。水利工程较多,水利建设较好,减少了雨水少带来的危害。同和、荷叶坪、马头岭、街洞、廖王坪一带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西河沿岸多河沙、卵石。
  该区在县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区内除一部分少水田、山冲田外,已基本实现双季稻化,农民种田水平较高,亩产居全县最高水平。山塘、水库、稻田中养鱼都多,且养鱼水平高,亩产居全县最高水平。以油茶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较快。因大部分公社缺少矿产资源,因此工副业发展欠佳。
  农业发展方向: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努力实现双季稻化,并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扩大冬种绿肥、蚕雪豆、大麦播种面积。经营好油茶林,发展杉松用材林,搞好四旁绿化。
  继续抓好渔业为主的养殖业,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养鱼水平。提倡种植柑桔、桃、李、批杷、板栗等经济作物。发展小煤窑,发展建筑材料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业。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