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农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2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工农武装
分类号: E287.64
页数: 5
页码: 276-280
摘要: 本节郴县工农武装分别介绍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队(军)、郴县赤色游击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瑶族游击队、湘南游击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所属郴县游击队。
关键词: 军事 地方武装 工农武装

内容

一、工人纠察队
  1926年11月,县总工会成立后,组织工人纠察队,队长梁少榜,队员50余人,枪20余枝。翌年5月“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高潮,工人纠察队被迫解散。
  二、农民自卫队(军)
  1926年,县内农民运动高涨,12月22日,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农民协会,并组建农民自卫队,队长李才佳,队员2万余人,枪370余枝,梭镖16780把。翌年3月,在农民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农民自卫军常备队,曾子彬任队长,520人枪。5月底,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高潮,自卫军队伍被迫解散。
  三、郴县赤色游击队
  1927年10月,中共郴县县委决定举行年关暴动,组织六个暴动队。12月18日,暴动队骨干集中,组成郴县赤色游击队,队长陈鹏,党代表萧光月,全队120余人枪。1928年1月,中共郴县县委按照朱德、陈毅的意见,将赤色游击队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独立连。
  四、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
  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占领郴县,设指挥部于县城,领导湘南起义。7日,中共郴县县委、郴县苏维埃政府在朱德、陈毅的帮助下,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独立连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师长邓允庭,党代表夏明震(县委书记,在“白带子反水事件”中牺牲,蔡协民继任),参谋长刘之至,下辖5个团。师部设县城赵公祠(今郴州市兴隆街),全师共有官兵6300余人,步枪1700余枝,大刀2000多把,梭镖4900余杆。4月初,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郴州,第七师随朱德向井冈山转移。中旬,与毛泽东部会合,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邓允庭(十一师副师长兼),党代表邝朱权。5月中旬,三十三团由王继武任团长,李用之任党代表,奉命返回郴县活动。三十三团返郴后,行动意见不一,未建立根据地,除陈鹏、黄庭芳率一个营至骑田岭活动外,其他营于永兴县油榨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击溃,王继武后被捕遇害。9月中旬,陈鹏率部于大奎上乡来洋洞与国民党第十六军一部交战,激战终日,弹尽粮绝,陈鹏等牺牲,队伍溃散。
  五、瑶族游击队
  (一)子坪赤色游击队
  1928年2月,湘南起义高潮中,聚在月峰子坪的瑶族人民起来参加武装斗争,在成立乡苏维埃政府的同时,组建子坪赤色游击队,队员17人,队长邓富云。游击队杀掉横行霸道的岭主赵见合,宣布取消赵家岭主对瑶胞私定的3条“法规”,把竹山、杉山分给贫苦大众。该队后编入郴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一团三营二连,参加攻打桂阳和平息县城“白带子反水事件”的战斗。在资兴对敌作战时,瑶族战士2人牺牲,5人随部上井冈山。
  (二)棉花垄赤色游击队
  1928年2月初,朱德、陈毅在宜章发动湘南起义后,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向郴州进军。部队进入良田时,棉花垄的瑶头盘岭固逃往宜章莽山。寨上瑶族人民在成立乡苏维埃政府的同时,组建棉花垄赤色游击队,队员24人,队长盘金山。盘岭固的枪兵12人中有7人向游击队投诚。该队后编入郴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二团二营三连二排,盘金山任排长,参加过折岭的战斗。原决定队伍随朱德上井冈山,途经酃县水口整编时,奉命返回原地坚持斗争,其中5名战士牺牲。
  六、湘南游击队
  1928年4月,郴县党政军随朱德、陈毅向井冈山转移后,11月,中共郴县县委将留下的人员及返郴的三十三团失散人员组成湘南游击队,队长黄福岗。翌年5月,国民党驻军和“县挨户团”“围剿”共产党和游击队,中共郴县县委遂决定暂停游击暴动,除留部分人员就地隐蔽外,大部分向粤北山区转移,保存力量。1930年5月,李鄂奉中共湘南特委指示,以湘南游击队为基础组成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李鄂,政委陈韬,全队近600人。6月,被国民党郴州保安司令部组织9县联防,集5个保安团“围剿”,游击大队损失严重,后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931年春,再次组织湘南游击大队。8月,改为湘南赤色游击队,队长李鄂,政委陈韬(陈任县委书记后,蒋月任政委)。1932年,游击队三次攻打大奎上,李鄂在战斗中牺牲,谢汉接任队长。6月下旬,湘南特委命李林接替谢汉职务,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湘南游击队,队长李林、政委蒋月。1934年4月,江西苏区派李宗保率红四团700人枪至郴县与李林部合编为湘南游击师,李林部为第一支队,李宗保部为第二、第三支队,活动于江口龙广洞苏区。5月,郴州保安司令欧冠调集6个县的保安团围攻龙广洞苏区,游击队因腹背受敌,不宜强守,李宗保部退往广东,李林部退至赣南。6月,李林率队重返郴县活动。1935年初,李林等收集队伍,成立湘南红军独立大队。1938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李林率湘南红军独立大队120人与耒阳刘厚总游击队汇合,开赴安徽新四军驻地,编为新四军特务营,李林任副营长。
  七、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所属郴县游击队
  (一)南区指挥所
  1949年6月,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在郴县建立南区指挥所,萧昶任指挥员,李楚、黄俊如任政委,50余人,负责指挥所属一、三、五大队的军事行动。是年12月,部队集中整编,指挥所部分人员被编入四野所属部队,部分人员被安排到地方工作。
  (二)第一大队
  1949年6月,经谷子元同意,萧昶率王云、朱建民、王德林等人,收编桂东方捷三的队伍,旋发动群众参军,组成第一大队,大队长方捷三,副大队长萧一平、郭名香,政委王云。辖3个中队,125人枪。活动于县内塘溪、五盖山等地。是年12月,该大队整编为郴县县大队。
  (三)第五大队
  1948年10月,段韬奉中共湘南工委指示,以小溪“锄头会”为基础,组成骑田岭武工队。1949年6月,骑田岭武工队与栖凤渡杨国雄武工队会合组成湘南游击司令部第五大队,大队长段韬,政委李达海。是月,五大队进军黄茅(今永春),收编黄翠芳自卫队35人枪,组成第二中队。7月上旬,策动安善乡自卫队73人投诚,编为第三中队。全大队近200人,168枝枪。主要活动于良田、坳上、永春、栖凤渡一带。是年12月,该大队参加整编,部分人员送教导队学习和转地方工作,部分人员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五团。
  (四)直属三中队
  1949年6月,中共栖凤渡区委书记李达海等策动栖凤渡乡公所乡长段阳春率自卫队投诚。7月13日,被编为湘南游击司令部直属三中队,中队长曹崇礼,指导员谷安周,第二任指导员曹修竹。队伍发展到120余人,80余枝枪。主要活动于栖凤渡、马头岭一带。是年12月,部队整编时,该大队受编于郴县县大队和直属安乐区中队,少数人转地方工作。
  (五)南区指挥所直属中队
  1949年5月下旬,曹廉、李昌奎等收缴民间及地主枪支30余枝,组成游击队。6月5日,在贤良乡柳下李家正式成立,命名为郴县武工队,队长唐廉,指导员李昌奎。7月,李楚、黄俊如将其改编为南区指挥所直属中队,任命唐廉为中队长,邓名佐为指导员,李昌奎为联络员。全队50余人枪。是年12月,该队人员分别编入独立七团新六连和四野四九六团。
  (六)第六大队第三中队
  1949年7月,在鲁塘成立郴县起义队,何善腾任队长,何楚雄、何昌才任副队长。8月,收编为湘游六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何昌才,指导员何纯熙。全队66人枪,主要活动于鲁塘、桂阳一带。是年冬,该队被编入桂阳县县大队。
  (七)郴桂边中队
  1949年6月,中共郴县华塘支部组织群众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和征夫的斗争,建立郴桂边中队,直属南区指挥所领导,中队长谢万福,党代表谢邦材,全队30余人枪。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湘粤赣边纵队湘南支队
  (以下简称湘南支队)所属郴县游击队
  (一)第一大队郴县独立中队
  1949年农历五月,王永槐于良田铺下村组建游击队,旋策划王槐仙自卫队起义。湘南支队参谋长耿俊猛将其命名为湘南游击支队第一大队郴县独立中队,中队长王永槐,副中队长王槐仙,指导员胡渊,66人枪。主要活动于良田、坳上、江口一带。是年冬,分队长以上干部受编于郴州军分区,其余回原籍。
  (二)第一大队第四中队
  1949年5月中旬,陈虎等在良田向阳村下垄江组建游击队,6月受编为杨乡部郴宜武工队四分队。7月中旬,收编为湘南支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中队长陈虎,代理指导员廖星华,全队26人。是年冬,该队5人被编入汝城县县大队,大部分回原籍。
  (三)郴县独立大队
  1949年4月,李明成、段信位等在坳上牛坪村组建游击队,湘南支队司令员刘亚球、副司令员李林授其番号,称湘南支队郴县独立大队,大队长李明成(后为段信位),副大队长李世庸,全队35人。活动于坳上、走马岭、水龙一带。是年冬,被编入郴县永丰区中队。
  (四)郴县游击队
  1949年5月,湘南支队副司令员李林率部围攻光华乡(今大奎上)公所,迫使乡长朱福国投诚,在湘南支队参谋长耿俊猛帮助下组建游击队,命名为光华乡武工队。7月,湘南支队派宋有才率队至光华乡,将武工队改编为湘南支队郴县游击队,队长朱福国,指导员宋有才,全队共102人,70余枝枪。主要活动于大奎上、坳上、板桥一带。是年冬,该队部分被编入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五团,部分人员被动员回原籍生产。
  (五)直属武工队
  1949年7月,廖周、陈正于邓家塘南水界组建贤良武工队。中旬,湘南支队司令员刘亚球、副司令员李林将其编为湘南支队司令部直属武工队,队长廖周,指导员陈正,全队20人。主要活动于邓家塘、南水界、廖家湾一带。是年冬,该队被编入郴县县大队。
  (六)郴、桂、资、宜武工队
  1949年2月,李明才、廖自力、黄泽书等于廖家湾扶塘组建郴县游击队,6月,李林将其收编为湘南支队所属一个排。7月,李林复命其为郴、桂、资、宜武工队,队长李运山,全队39人枪。是年冬接受整编,大部分编入汝城县县大队,少部分回原籍。
  (七)独立大队第二中队
  1949年7月,何仰之串联鲁塘自卫队副队长何善腾及何良佑、何楚雄等起义,广东连江支队副司令员马林将其改编,命名为郴县起义队。马林返广东后,交湘南支队领导,改编为湘南支队独立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何善腾,副中队长何震之,全队66人,50余枝枪。主要活动于郴县鲁塘、临武、桂阳等地。是年冬,该队被编入临武县县大队。
  九、县大队
  1949年7月,谷子元、何大群、谭祉繁等在郴县组织30余人的农民武装,8月扩大到90余人,组成警卫大队。10月25日,警卫大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郴县大队,大队长谭祉繁,副大队长萧一平,全队130余人。11月,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五团进入县境,为加强地方武装力量,将该团部分人员调入郴县大队,与原来之33个中队合编为2个连。
  1950年2月,县大队增加人员,设立永丰、贤良、吉宁、安乐4个区中队。1951年1~4月,郴县军分区整编部队,县大队人员有所变动。10月,郴县军分区第二次整编部队,县大队只辖2个直属排和4个区中队共179人。1952年1月,县大队和区中队被裁撤。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