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2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团
分类号: E289.64
页数: 2
页码: 274-275
摘要: 本节郴县民团记述“挨户团”、“铲共义勇队”、保安大队、自卫总队。
关键词: 军事 地方武装 民团

内容

一、“挨户团”
  民国3年(1914),成立土著小队。民国4年11月,土著小队改为郴县警备队。民国16年冬,警备队改编为“挨户团”,县长谢屏藩兼主任,廖镜廷为副主任。因枪支甚少,实力极微。翌年1月,湘南起义爆发,“挨户团”溃散。7月,县重设“挨户团”总局,辖常备队1个,官兵50余人;各区组设“挨户团”分局,各自购枪建区常备队。民国18年4月,廖镜廷调集各区常备队共678人于县城,编成10个常备队,嗣因经费支绌,缩编为5个队,每队官兵109人。总局设主任、副主任、副官、文牍等职,县长罗植乾兼主任,廖镜廷任副主任,各区分局设主任,由区长兼主任。同时,将无枪之民用“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之法,组织“挨户团守望队”。民国19年5月,改称“县挨户团局”。
  二、“铲共义勇队”
  民国19年(1930)9月,“挨户团守望队”改为“铲共义勇队”,“围剿”共产党人。县设“铲共义勇总队部”,各区组编支(分)队部。总队部设总队长、副总队长,由县长兼任总队长。“义勇队”分常驻和普通二类,县府规定:“常驻义勇队”大区40人,中区30人,小区20人,全县共150余人;“普通义勇队”全县计5万余人。民国20年4月,将区支(分)队部裁撤,每区留侦缉兵6人,设助理员1人。民国23年“铲共义勇队”分常备队和临时搜剿队二类,常备队分布5区,其兵100余人,临时搜剿队90人。
  三、保安大队
  民国20年(1931)6月,县“挨户团常备队”改为甲种保安大队,廖镜廷任大队长。保安大队辖5个分队,有官兵559人。民国22年1月,廖锦成任大队长。是年7月,县保安大队编为湖南保安第五区第五团,团长李世英。此后,保安团归郴州保安司令部辖。
  四、抗日自卫团
  民国27年(1938)10月,县成立抗日自卫团,设团长、副团长。团部设县城北街崇义堂。自卫团辖常备自卫大队1个,自卫中队4个,乡(镇)自卫队12个,保队部300余个。
  此外,尚有青年战时服务队10多人。民国28年4月,自卫队并入组训科,不设机关,仅存名义,所辖自卫队武装归组训科辖。民国29年2月,全国实行国民兵役制,组训科撤消,改名县国民兵团,县长兼任团长,原组训科所辖武装编成2个常备队,每队90人枪,各乡镇设自卫大队。
  五、自卫总队
  民国36年(1947)11月,县政府罗织失业军官、在乡军人等组成自卫总队,县长田俊杰兼总队长。总队部设参谋、督训、副官、军需、书记五室,辖常备自卫中队2个,约100人枪。自卫总队的饷械等由县政府饷饷械筹监委员会筹措。民国38年,县长周庚星兼任总队长。2~7月,县内8乡1镇先后成立普通自卫队,近300人枪。9月,永宁乡(今鲁塘乡)、光华乡(今大奎上乡)自卫队各60人被人民解放军瓦解。10月初,自卫总队部及常备中队随周庚星逃至华塘塘昌,后向县人民办事处缴械投诚。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