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郴县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15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郴县地方组织
分类号: D235.732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本章中国国民党郴县地方组织记述组织沿革、主要活动。
关键词: 国民党 郴县 地方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沿革
  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会员首章铣等在境内组织党务,成立国民党郴州分部,陈九韶任分部长。民国3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翌年,袁世凯称帝,境内的国民党组织瓦解。民国14年,国共合作,孙开球、何善玉等10多名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郴县特别支部帮助下,成立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直属第三区党部和中国国民党郴县党部筹备处。民国15年,党员发展到1216人。5月17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郴县党部(机关设县城北街崇义堂),下设组织、宣传、农运、工运、妇运等部,选举罗任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孙开球为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民国16年4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罗任、孙开球连任原职,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中有7名委员系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担任。6月,省救党委员会指派李熙等组织郴县国民党救党委员会,代行县党部职权。民国17年10月,省党部派谢杰兴、张勋泽、刘炳煌等5人到郴县清党,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除名,重新登记党员394人。民国18年10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谢杰兴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周圻为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民国19年冬,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杨书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邓杰为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内设组织、宣传两部,下辖4个区党部、17个区分部和2个直属区分部。民国20年,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有国民党员361人,因内部派系争夺,选举无结果,杨书光、邓杰继任原职。民国21年(1932)5月,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范德材、曹潮分别当选为执行、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党员人数减少到288人。民国24年,国民党湖南省执委会以郴县党部“协剿不力”,令执、监委一律停职,另派仇兴等3人前来整理党务。民国26年,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改称指导委员会,李子良任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下设区党部4个、区分部20个,并设《郴县民报》社。民国27年改常务委员制为书记长制,郑绍康任书记长。下辖区分部23个。民国29年唐擎任书记长,欧阳和任总干事。翌年,龙元章接任书记长。民国33年,张焕南继任书记长。民国35年7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何善清为书记长,下辖区党部3个,区分部28个。民国36年11月,成立郴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并。翌年1月,召开党团代表会,产生执行委员9人、监察委员7人,组成国民党郴县党部,以国民党骨干任正职,三青团骨干任副职,选举何善清、周庚星为正、副书记长,欧阳和、李金堂为正、副秘书长;内设组织训练、宣传、总务3科和郴县民报社等机构,共有区党部3个,区分部27个,邮政特别小组1个,国民党员2430人,三青团员5460人;区分部以上骨干345人。1949年10月,郴县解放,国民党郴县各级组织随即瓦解。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民国15年(1926)5月,中国国民党郴县党部发布禁烟、禁赌、禁娼公告,号召全县城乡民众向恶习作斗争。是月,县党部与中共郴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一道动员民众筹集粮、款,成立运输队、担架队、宣传队,支援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顺利过境。8月,开办牖民学校、工农运动讲习所、工农夜校,培训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骨干,组织农、工、妇等群众团体,推动反封建、反军阀的国民革命。
  民国16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郴县国民党右派廖镜庭等20多人,在县城外东沙洲召开“应变会”,成立“郴县清党委员会”,恢复“挨户团”,并派张昱去长沙请省党部派军队来郴。6月,廖镜庭联合驻郴县陆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三营营长陈铁侠,收缴农民自卫队200多枪支,解散工、农武装,捣毁县农会、县总工会,捕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共千余人。各地土豪劣绅卷土重来,组织“控拆团”,进行疯狂反扑报复,将区、乡、村农会干部,分别定为“大暴徒”、“小暴徒”,或者杀尽全家,“斩草除根”:或者抄家烧屋,“扫地出门”;或者罚款赎罪,倾家荡产。中共郴县县委书记凌云、省军事特派员朱瑛、县共青团组织委员廖昭福、县儿童团长王芳和7个区委书记、18个农会委员长均遭杀戮。国民党县党部组织委员、中共党员李固,在县城被杀害后悬首栖凤渡,几天不准收尸。
  永丰区农会委员长曹第煌被捆绑手脚,活活烧死。
  民国17年5月,成立郴县清乡委员会,组织地主武装“挨户团”,提出口号”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人”,加紧“清剿”共产党。7月,县“清乡委员会”指名控告“共党要犯”、“著名共首”胡世俭、李才佳、孙宇宁等,由省“清乡督办署”通令缉捕共产党员37人。10月,县、区“清乡委员会”委员和县党部指导委员会委员共35人,组织“审查共匪名册委员会”,拟订《审查共匪条例细则》,根据土豪劣绅的指控诬告,全县12个区(缺瑶林、安源两特区)被列入“共匪”名册的计1211名,审查后定为“甲等共匪”的754名,乙等156名,丙等89名,丁等136名,待定23名,已杀害未列等53名,后来被捕杀害228名。另将692人登入“另册”,与娼妓、盗匪列在一起,实行联保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民国19年6月,国民党组织湘粤边区9县联防。并调集5个团的兵力“围剿”郴县共产党和游击队。民国24年12月,郴、宜划为特别区,郴县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奉特别区主任欧冠的“三个月内肃清散匪”的命令,在边远山区实行“坚壁清野”。秀贤区东边山南公翁村聚居瑶族,“清剿”部队以此村“通匪”、“窝匪”、“匪穴”为由,将全村老百姓30余人杀害,房屋烧光,村庄变荒野。秀贤区二坝上牛岭山,山深林密,“清剿”部队以密林匿匪为名,放火烧山,将附近老百姓赶走,使此处成为无人区。同时,诱骗共产党员中不坚定分子叛变。
  民国27年3月,中共郴县县委书记张春林与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郑绍康谈判,达成联合抗日协议,迫于共同抗日形势,逐步允许共产党人宣传抗日。但国民党县党部仍坚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翌年6月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活动,捣毁共产党办事机构和进步团体,抓走工作人员。民国33年12月(1945年1月),郴县沦陷,县党部书记长张焕南为主任负责路西行署事务,迫于民众抗日情绪难违,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143人。是年8月,郴县光复后,逮捕处决汉奸张财旺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党部全力“清剿”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游击队。民国35年成立特务组织“党政军团特种汇报室(会)”,各机关团体均设“防奸保卫小组”,区乡设“情报站”,专事搜集中共郴县地区组织情报。民国36年又成立“人民动员剿共委员会”,县城各机关团体学校的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每月在县党部举行一次月会,强化反共意识。同时,强制推行“保甲公约”和“剿匪族规”,实行“五人连坐”和“五户连坐”。是年李达九、武希良、邓武等贿选国民大会代表,设安善、贤良、永丰、永康、吉凤、永宁、丰乐、光华8乡和升平镇9个选区,16个投票点,选民99170人,李达九得票最多,邓武为国民党内部圈定,纷争结果,二人均为代表。是年11月,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合并,进行党、团员总登记。民国37年春,县党部、县政府、县参议会联合成立“郴县戡乱委员会”。
  民国38年初,国民党郴县地方组织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南推进和游击队频繁出击的大势,搜罗武装土匪、恶霸,部署反共武装及潜伏特务,县内特务组织与香港、台湾的特务组织联系并取得活动经费。3月,将县“戡乱委员会”改名为“郴县反共救国委员会”,加紧“围剿”共产党、游击队,镇压工农学生运动。9月,县党部在城镇、农村广泛组织“应变会”,破坏工厂、交通、邮电和粮油仓库等要害部门,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为国民党党政军警宪人员溃败潜逃作准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