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1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分布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3
页码: 135-137
摘要: 本章郴县人口分布记述地域分布、城乡分布、人口密度。
关键词: 人口分布 郴县 人口变动

内容

第一节 地域分布
  境内人口20%左右分布在山区,80%左右分布在河谷小平原及丘陵区。1988年,全县总人口为325591人,大奎上、江口、廖家湾、永春、芙蓉、南溪、月峰、大塘等8个山区乡共有61962人,占总人口19%,其余18个平原、丘陵区乡镇共有263629人,占总人口81%。
  第二节 城乡分布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总人口为261556人,居住在城区的有17092人,占总人口6.5%,余居农村;光绪三十三年(1907),总人口为274141人,城区有28705人,占10.5%。
  民国21年(1932),总人口为350024人,城区有26276人,占7.5%;民国36年(1947),总人口为172103人,城区有15156人,占8.8%。
  1949~1977年,城关镇人口一般占全县总人口25%左右;1978~1982年无建制城镇。
  1983年,设桥口、白露塘、良田、华塘、栖凤渡等5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共计18880人,占总人口5.8%;1986年和1988年,镇区人口为11095人和12654人,各占是年总人口的3.5%和3.9%。
  第三节 人口密度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境内总人口274141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约90人/平方公里;民国30年(1941),总人口213844人,总面积2080.5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03人/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十三位。
  新中国建立后,全县平均人口密度逐年加大。1950~1983年,县境总面积为2040平方公里,总人口则由164188人增至326594人,平均密度由80人/平方公里增至160人/平方公里,增加1倍。1988年,因政区变化,县境总面积减至1901.31平方公里,总人口则达到325591人,平均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是年,全县26个乡镇,其中大奎上、江口、廖家湾、永春、芙蓉、南溪、月峰、大塘等8个山区乡,共有土地面积479.32平方公里,人口61218人,密度为128人/平方公里。其余18个平原、丘陵区乡镇共有土地面积1421.99平方公里,人口264373人,密度为186人/平方公里。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