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迁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1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迁徙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132-133
摘要: 本节记述郴县人口迁出、迁入等情况介绍。
关键词: 人口 变迁 人口变动

内容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始皇徙囚徒数以万计,修筑郴粤驰道。派重兵戍守五岭。之后历代陆续徙居县境者众,其中以明代为最,何、曹、张、高、雷、李、段、许、崔、首、陈、罗、刘、武、王、彭、黄、潘、邓、杨、朱、廖、喻、田、范、贺、余、钟等32个(含同姓不同宗)姓氏族谱记载,明代迁入的有18个,占56%。其余多为宋元时期迁入。由江西徙入者较多,由四川、河北、广东、江浙一带及本省其他县市徙入者次之,多因逃荒避战而至。
  民国30~32年(1941~1943),各年迁入人口分别为2236、2075、2781人。迁出分别为920、784、1466人。3年累计迁入7092人,迁出3170人,迁入比迁出多3922人。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招工招干,军人复员转业,知识青年、干部和居民下放,工农业建设移民等原因,历年迁入迁出人口浮动在两千至万余人之间。1949年底至1988年底,40年累计迁入253694人,迁出246596人。迁入比迁出多7098人。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