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1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
页数: 1
页码: 115
摘要: 本节郴县地下水记述郴县属地下水丰富区域,地下水受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所控制。 地下水的补给以降水为主,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丰富,旱季贫乏。
关键词: 水文 地下水 地理

内容

郴县属地下水丰富区域,地下水受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所控制。
  地下水的补给以降水为主,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丰富,旱季贫乏。岩石的裂缝及岩溶的发育强度决定岩组富水性,碎屑岩中裂隙发育的比不发育的富水性强,碳酸盐中溶洞发育的比不发育的富水性强。全县枯水期地下水径流量13595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渗入补给量48305万立方米。按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特征,县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风化构造裂隙水3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桥口镇、白露塘镇一带,面积33.21平方公里,枯水期地下水径流量110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量258万立方米。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范围广,除五里牌、栖凤渡一带外,其它各地都有,面积646.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98%,水量丰富,枯水期地下水径流量8902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渗入补给量36959万立方米。基岩风化构造裂隙水,按岩性可分为红色碎屑岩裂隙水、砂质岩裂隙水、浅变质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4个亚类,分布在全县各地,、面积1222.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27%,但富水性较差,枯水期地下水径流量4583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渗入补给量11088万立方米。
  1982年,调查境内382处泉水,总流量1407.86升/秒,其中上升泉仅38处。泉水点的分布,最低标高为110米,最高标高为1650米,分布在海拔110~300米的209处,300~1650米的173处。泉水出露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的有4处,总流量0.85升/秒;出露于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有210处,总流量为215.31升/秒;出露于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区的168处,总流量1191.70升/秒。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