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09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
分类号: K296.44
页数: 18
页码: 73-90
摘要: 本章郴县地理建置分为境域、沿革、政区、乡镇。
关键词: 郴县 地理 建置

内容

第一节 境域
  郴县地处湖南省南部、郴州地区中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位于东经112°41′35″~113°16′19″,北纬25°25′28″~26°03′29″。东西跨57.7公里;南北跨74公里。北与永兴县接壤,东与资兴市相连,南与宜章县为界,西与桂阳县相交,西南与临武县为邻,中心环抱郴州市。全县总面积1901.31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9%,占郴州地区总面积的9.8%。县级机关驻郴州市。县城北至长沙322公里,南至广州374公里。
  县境域变动频繁。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县域广阔,包括今宜章县、资兴市、汝城县、桂东县、桂阳县和嘉禾县的一部分。
  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析县境东部(今资兴市、汝城、桂东县地)置汉宁县。西晋建兴三年(315),陶侃分郴县西部置平阳县(今桂阳、嘉禾县地)。
  南北朝,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省便县(今永兴县)入郴县。齐高帝建元二年(480),撤晋宁县(今资兴市)入郴县。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原晋宁县域被析出。陈武帝永定三年(559),析出原便县域,省晋宁县入郴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平阳县、便县入郴县,析原晋宁县域置晋宁县(大业三年改称晋兴县)。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析县境南部置义章县(今宜章县),析县西部复置平阳县。
  唐武德七年(624),废义章县、平阳县入郴县。武德八年,原义章、平阳县域被析出。太宗贞观八年(634),废晋兴县入郴县。高宗咸亨三年(672),析原晋兴县域置资兴县。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析县境北部置安陵县(今永兴县)。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划资兴碑记入郴县。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撤资兴县设资兴寨,隶郴县。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析资兴寨置泰县。
  宋,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废泰县入郴县。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析程水、资兴二乡置资兴县。
  1950年1月,析永康乡归资兴县辖(因故暂未划出)。1952年3月,析碑松、高石2乡(原永康乡)归资兴县辖。
  1953年2月,划桂阳县第五区香草坪乡入郴县。
  1954年5月,析上坪乡归宜章县辖。
  1955年秋,郴县与桂阳县互调部分插花地。11月,划桂阳县城东区芦村乡核桃山村和山口、十寺2村部分自然村入郴县。是月,划宜章县赤石区太平头乡入郴县。
  1956年7月,划永兴县油市乡塘下村87户、307人入郴县。
  1959年3月,撤销资兴县,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郴县。
  1959年11月,划郴县郴州市和郴县市郊、板桥、马头岭3个人民公社建立县级郴州市。
  1960年1月,划坳上公社的唐家湾、走马岭生产大队入郴州市。
  1961年5月,划郴州市的板桥公社(已分为板桥、塘溪、东波、大奎上公社)、马头岭公社(已分为马头岭、和平公社)和槐树下公社(从原市郊公社分设的)唐家湾、走马岭大队回郴县。是年7月,析出原资兴县域,复设资兴县。
  1962年5月,划坳上公社的田家湾生产大队入郴州市。
  1963年4月,划郴州市的市郊公社、许家洞公社(从原市郊公社分设的)的大部分和槐树下公社全部归郴县。是年5月,撤销郴州市,以其区域设立郴县郴州镇,但仍保留市级建制。
  1965年6月,划郴县市郊、许家洞2个公社入郴州镇。
  1977年12月,郴县郴州镇改为郴州市。
  1979年7月,析安和公社塘尾大队归郴州市。
  1984年4月,析安和公社10个大队109个生产队归郴州市。
  1984年12月,析高码乡9个村88个村民小组归资兴市。
  第二节 沿革
  春秋战国时,境地属楚国。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始置郴县,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桂阳郡为南平郡,郴县易名宣凤县。郡治迁南平亭(今耒阳)。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南平郡复名桂阳郡,宣凤县复名郴县,隶荆州桂阳郡。
  郡治还郴县县城。
  三国(220~280),郴县建置同东汉,隶吴国荆州桂阳郡。
  晋(265~420),仍为郴县,隶湘州桂阳郡。
  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改桂阳郡为郴州(郴州之名始于此)。不久,复称桂阳郡,郴县隶衡州桂阳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桂阳郡为郴州。炀帝大业三年(607),郴州复称桂阳郡。大业十二年(616),桂阳郡又改郴州。大业十三年(617),郴州复称桂阳郡。郴县隶潭州桂阳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桂阳郡改为郴州。武德七年(624),复称桂阳郡。开元二十二年(734),桂阳郡又改郴州。玄宗天宝元年(742),郴州改桂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桂阳郡再改郴州,州治迁往平阳亭。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州治复迁回郴县县城。唐代,郴州、桂阳郡先后隶潭州、江南道、江南西道、潭州。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因避庙讳,郴州易名敦州,郴县改名敦化县。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敦州复为郴州,敦化县复为郴县。郴县隶潭州郴州。
  宋,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郴州改为郴州军,郴县隶荆湖南路郴州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郴州军改为郴州,郴县改名郴阳县。十四年(1277),郴州改为郴州路,郴阳县隶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郴州路改为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郴州府改为郴州直隶州,隶湖广行省;撤销郴阳县,县域入郴州直隶州,为州直辖地。
  清代,郴县建置同明,隶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2年(1913)9月,废郴州直隶州,划州直辖地复置郴县,隶衡永郴桂道,翌年属衡阳道。民国11年,湖南省废道制,郴县直属省。民国26年12月,郴县隶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三行政督察区,郴县隶之。
  1949年10月7日,郴县解放,由衡阳专区代管。是年11月,郴县隶郴县专区。1950年11月,隶郴州专区。1952年11月,隶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隶郴县专区。1960年7月隶郴州专区。1967年3月,隶郴州地区。
  第三节 政区
  明朝前,郴县行政区划无考。明万历四年(1576)前,郴州本州(即今郴县),编为坊厢和6乡38里,明万历四年编为在城里和6乡12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增编5里,共计18里。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编为在城1里、6乡17里和外设2里(见表)。清咸丰二年(1852),乡以下废里设团,设在城和6乡31团。不久,31个团分为49个团。
  民国2年(1913),以乡改区,设11区3特别区51团,在城区分正南、上南、下南、东、西等5隅为5团,西凤乡分为安善、丰乐区,秀才乡分为秀贤、秀良区,永丰乡分为永一、永二区,凤德乡分为凤鸣、凤翙区,永宁乡、吉阳乡分别改为永宁区、吉阳区。原秀才乡的“徵”字团改为瑶林特别区,永丰乡的“数”字团改为永数特别区,永宁乡的安源团改为安源特别区。原来其它团的设置不变。
  民国19年2月,实行区域自治,3个特别区复改为3个团,其他团的设置不变。全县分为5自治区54团,在城区为第一自治区,辖5团;并永一、永二、永数区为第二自治区,区治桥口,辖6团;并秀良、秀贤、瑶林区为第三自治区,区治良田,辖10团;并永宁、凤鸣、凤翙、吉阳、安源区为第四自治区,区治华塘铺,辖21团;并安善、丰乐区为第五自治区,区治栖凤渡,辖12团。
  民国24年2月,省民政厅与省保安司令部联合颁布保甲规程,限令各县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共设5区、49乡5镇、437保、4719甲。区沿旧制,团改为乡,其中县城5团改设为东成、西就、南通、北达、中兴5镇。
  民国27年,废区并乡,全县分为1镇15乡431保4693甲。第一区改为在城镇(民国34年改升平镇),第二区分为永一、永二、永数乡,第三区分为集贤、良佐、良佑、瑶林乡,第四区分为永宁、凤鸣、凤翙、吉阳乡,第五区分为栖凤、五市、恭惠、四明乡。民国28年,并为261保3143甲。民国30年,并为216保2779甲。
  民国36年3月,并乡,设1镇8乡119保1364甲。升平镇,镇治赵公祠,辖12保202甲;并永一、永二乡为永丰乡,乡治桥口,辖16保149甲;并集贤、良佐、良佑乡为贤良乡,乡治良田,辖22保265甲;并凤鸣、凤翙、吉阳乡为吉凤乡,乡治华塘,辖16保199甲;永宁乡,乡治包公祠,辖9保78甲;永数乡改名永康乡,乡治碑记台,辖6保61甲;并栖凤、恭惠乡为丰乐乡,乡治栖凤渡,辖16保182甲;并四明、五市乡为安善乡,乡治五里牌,辖16保169甲;瑶林乡改名光华乡,乡治黄甲山,辖6保59甲。
  1949年10月7日,郴县解放。全县设1镇7乡,将原永康乡并入永丰乡,其他1镇6乡沿旧。是年12月,进行划区建政,全县划成5区22乡113保1364甲。城关区,原升平镇,区治县城,辖12保;贤良区,原贤良乡、光华乡及永宁乡第六保,区治良田,辖5乡23保;安乐区,原安善乡、丰乐乡及吉凤乡第十六保,区治栖凤渡,辖6乡31保;永丰区,原永丰乡及安善乡第十保,区治桥口,辖6乡24保;吉宁区,原永宁乡、吉凤乡,区治华塘,辖5乡23保。
  1950年3月,实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建立村、组。7月,缩小乡级规模,全县设5区57乡479村。
  1952年2月,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小区乡行政区域的规定,全县划为10区87乡1镇。10个区为:城关区、一区(桥口)、二区(雅市)、三区(坳上)、四区(良田)、五区(两湾洞)、六区(鲁塘)、七区(华塘)、八区(马头岭)、九区(栖凤渡),良田设乡级镇。1953年1月,再次缩小乡级规模,全县分成10个区150个乡(其中一个乡级镇)。4月,城关区改城关镇。是年冬,城关镇改为第一区,桥口区改为第十区,其余各区未变。
  1955年5月,区的名称取消数字称呼,一律按地名称呼。
  1956年5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小乡并大乡,撤销区的组织,加强乡级组织领导”的指示精神,进行撤区并乡,良田镇改良田乡,全县设1镇26乡:城关镇和环城、许家洞、桥口、文昌阁、板桥、长冲、坳上、走马岭、良田、黄茅、江口、两湾洞、大奎上、廖家湾、鲁塘、芙蓉洞、南溪、华塘、保和、安和、小溪、马头岭、和平、岗脚、栖凤渡、五里牌乡。1957年2月,设3个办事处和6个基点乡:桥口、鲁塘、良田办事处,管辖13个乡;板桥、走马岭、华塘、栖凤渡、马头岭、城关镇6个基点乡,管辖13乡1镇。
  1958年6月,撤销环城乡,该乡所属17个农业社除蕉冲社划入许家洞乡外,其余16个社均划入城关镇。8月29日,划城关镇、许家洞乡等地成立郴县郴州市。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全县设8个人民公社68个大队340个生产队。红旗人民公社,由坳上、走马岭、小溪等乡并成,社治(公社机关驻地,下同)坳上,辖8个大队40个生产队;市郊人民公社,,由原环城乡和许家洞乡并成,辖7个大队35个生产队;钢铁人民公社,由板桥、长冲、大奎上等乡并成,社治板桥,辖8个大队40个生产队;五星人民公社,由桥口、文昌阁等乡并成,社治桥口,辖6个大队30个生产队;邓家塘人民公社,由良田、两湾洞、廖家湾、江口、黄茅等乡并成,社治良田,辖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上游人民公社,由鲁塘、南溪、芙蓉洞等乡并成,社治鲁塘,辖7个大队35个生产队;东风人民公社,由华塘、保和、安和等乡并成,社治华塘,辖9个大队45个生产队;先锋人民公社,由栖凤渡、岗脚、五里牌、马头岭、和平等乡并成,社治栖凤渡,辖12个大队60个生产队。
  1959年2月,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关于人民公社应以地名命名的指示精神,将红旗、钢铁、五星、上游、东风、先锋、邓家塘人民公社分别改名为坳上、板桥、桥口、鲁塘、华塘、栖凤渡、良田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资兴县,划所辖彭市、兰市、青市、浓溪、东坪、黄草、渡头、滁口、城厢、蓼市、木根桥等11个公社96个大队596个生产队归郴县辖。是年5月,栖凤渡公社分成栖凤渡、五里牌、马头岭公社。
  1959年11月,坳上公社并入良田公社,郴县郴州市升为县级郴州市。同时,成立郴县东江市,区域包括原资兴县木根桥、蓼市公社和郴县桥口公社的江背、桥口、文昌阁、鲤鱼江大队。1960年1月,划板桥公社、马头岭公社和坳上公社的唐家湾、走马岭大队归郴州市。
  1960年6月,郴州市将板桥公社分为板桥公社和东波城市公社。1961年2月,郴州市将板桥公社分为板桥、塘溪、大奎上公社;将马头岭公社分为马头岭、和平公社。是年4月,缩小人民公社规模,华塘公社分为华塘、保和、同和、月峰、安和公社;鲁塘公社分为鲁塘、南溪、芙蓉公社;良田公社分为良田、坳上、小溪、江口、两湾洞、廖家湾、黄茅公社。5月,划郴州市的板桥、大奎上、塘溪、马头岭、和平、东波公社和槐树下公社的走马岭、唐家湾大队归郴县辖。7月,析出原资兴县所属公社,恢复资兴县建制。同时,东江市升为县级市,设鲤鱼江、三都、东江、高码4个公社。8月,县下设区,实行区管社,全县设鲁塘、华塘、栖凤渡、良田、板桥5个区。是月,分栖凤渡公社为栖凤渡、岗脚、草田铺公社;分五里牌公社为五里牌、太平、街洞公社。是年底,全县设5个区、28个人民公社、262个生产大队。
  1962年5月,撤销5个区,将东波公社并入板桥公社;析坳上公社田家湾大队归郴州市市郊公社辖。11月,撤销东江市,划高码公社归郴县辖。
  1963年5月,撤销郴州市,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郴县郴州镇(1977年12月恢复郴州市),但仍保留市级建置。
  1965年7月,将草田铺、岗脚公社并入栖凤渡公社,将和平公社并入马头岭公社,将街洞、太平公社并入五里牌公社,将同和公社并入华塘公社,将小溪公社并入坳上公社,将塘溪公社并入板桥公社,将高码公社并入桥口公社,保和、月峰公社并为宝峰公社,两湾洞、廖家湾公社并为新市公社,黄茅公社改名为永春公社。时,全县设17个人民公社、206个大队、1906个生产队。
  1978年9月,将华塘公社分为华塘、同和公社,10月,将桥口公社分为桥口、高码公社,11月,将板桥公社分为板桥、塘溪公社。1980年12月,撤销宝峰公社,恢复保和、月峰公社,将新市公社分为新市、廖家湾公社,将五里牌公社分为五里牌、太平公社,将马头岭公社分为马头岭、和平公社,将栖凤渡公社分为栖凤渡、岗脚、廖王坪(原草田铺)公社,将坳上公社分为坳上、小溪公社。年底,全县设27个公社、269个大队、2709个生产队。
  1981年8月,板桥、新市、和平公社分别改名为香山坪、邓家塘、荷叶坪公社。9月,划糖厂与桥口公社的龙湾、高家塘大队和香山坪公社的秧溪、雅市、金田大队设糖厂公社(1983年8月改为雅市坪公社)。
  1982年12月,建立华塘镇、栖凤渡镇、桥口镇,恢复良田镇。良田镇设良田居民委员会,6个居民小组,划良田公社良田大队归良田镇辖。华塘镇,设华塘、招旅2个居民委员会,5个居民小组,划华塘公社华塘大队归华塘镇辖。栖凤渡镇,设火车站、栖凤渡、街洞煤矿3个居民委员会、9个居民小组,将栖凤渡大队划归栖凤渡镇辖。桥口镇,设桥口、农科所、铅锌矿3个居民委员会,12个居民小组,划桥口公社桥口大队归桥口镇辖。
  1983年2月,中共郴县县委在香山坪公社进行政社分开试点工作,6月,香山坪公社率先改为香山坪乡。是年7月,建立白露塘镇。白露塘镇设柿竹园、东波、野鸡尾3个居民委员会、17个居民小组,划香山坪公社的白露塘、东波、柿竹园3个大队归白露塘镇辖。
  1984年3月,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公社建乡、以大队建村、以生产队建村民小组,撤销良田、华塘、栖凤渡、桥口4个乡,其行政区域分别归良田、华塘、栖凤渡、桥口4个镇辖。4月,全县共有24个乡、5个镇,267个村、12个居民委员会,2819个村民小组。
  1984年10月,月峰乡改建为月峰瑶族乡。1986年12月,撤销雅市坪乡,将金田村、雅市村、秧溪村划归香山坪乡,将高家塘村、龙湾村划归桥口镇。1987年1月,划芙蓉乡的大塘、宽洞、渣梨洞、西江4个村42个村民小组建立大塘瑶族乡。撤销香山坪乡,其行政区域归白露塘镇辖。
  1988年底,全县共设5镇21乡,254个村、14个居民委员会,2716个村民小组。
  第四节 乡镇
  一、桥口镇
  桥口镇位于县东北部。东部和北部界资兴市鲤鱼江镇、木根桥乡、高码乡,南连白露塘镇、塘溪乡,西北部与五里牌乡隔河相望,西南与郴州市许家洞镇相交。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资(资兴)许(许家洞)铁路、郴资公路横越镇东西。东江从镇中流过,东江流域的瓦窑坪至黄泥滩河段,两岸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优美,人称“小桂林”。矿藏资源主要有铅、锌、褐铁、赤铁、锰。河沙丰富,储量达1亿多立方米。农业基础较好,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1978年建成的雷溪坝电站,装机1500千瓦,年发电量在750万千瓦小时以上。1988年,全镇面积(包括境内的中央、省、地、县属企事业单位,下同)126.77平方公里。辖桥口、黄泥滩、瓦窑坪、清江、鸦江、高椅岭、石河、排塘、宝安岭、白溪、下渡、幸福、高家塘、龙湾、小禾塘等15个村和桥口、铅锌矿、农科所等3个居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小组。共4137户、17858人,其中农业人口3373户、14949人。耕地面积20524亩,其中水田17478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40亩,总产量8306吨。
  工农业总产值72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66万元。境内驻有郴州地区农科所、地区农校、地区水科所、地区氮肥厂,县三中、县桥口铅锌矿、县糖厂、县鱼苗鱼种场、县园艺场。镇政府驻桥口圩,南距县城27公里(公路里程,下同)。
  二、白露塘镇
  白露塘镇位于县东部。东邻塘溪乡,南接大奎上、坳上乡、五盖山林场,西界郴州市市郊乡、许家洞镇,北连桥口镇。大浪江(又称东河)、秧溪水(俗称西河)纵贯全镇,上白水村的“相山瀑布”,甚为壮观,古为郴州八景之一。郴资、香(香山坪)三(三口洞)、白(白露塘)塘(塘溪)公路沟通全镇,资许铁路横越镇北端。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矿107种,总储量达800万余吨,是县有色金属矿藏主产地,主要矿种有铅、锌、铁、锰、钨、铋钼等,其中柿竹园特大型多金属矿藏闻名于全世界。镇内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0.78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5个,总装机1670千瓦,年发电量960万千瓦小时。1988年,全镇面积142.81平方公里。辖香山坪、塘湾、腊树下、仙溪冲、坪田、板桥、朱江桥、秧溪、上白水、下白水、观山洞、柿竹园、东波、金田、雅市、白露塘等16个村和白露塘、柿竹园、东波、野鸡尾4个居民委员会,160个村民小组,共6052户、24030人,其中农业人口3738户、17158人;耕地24935亩,其中水田2339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79亩,总产9933吨,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工农业总产值118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45万元。境内驻有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地区红旗造纸厂,板桥大米厂,板桥饲料厂,县苗圃、县农垦场,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镇政府驻香山坪刘家,西距县城11公里。
  三、塘溪乡
  塘溪乡位于县东部。东界资兴市清江乡,南靠大奎上乡和宜章县长策乡,西连白露塘镇和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北接桥口镇。西、北部以丘陵、岗地为主,东、南部为低山、中山。
  有林地117529亩,为县重点林区,亦多雨区,年降水量约1700~1900毫米,水能资源充足。矿藏主要有铅、锌、钨、锡、铜、铁,其中铅、锌含量丰富,品位高。1988年,全乡面积153.53平方公里,辖珠堆、麻田、石虎铺、长冲、高坪、塘溪、和平、山河、横垅、小溪、五马垅11个村,99个村民小组;共2027户、9136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户、8980人;耕地16975亩,其中水田16578亩,人平水田1.846亩,为全县之首,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所产稻米,质量较优。198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67亩,总产6840吨;工农业总产值58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23万元。乡政府驻和平村龙塘,西距县城27公里。
  四、大奎上乡
  大奎上乡位于县东南部。东部和南部与宜章县长策乡、平和乡交界,西连坳上乡、五盖山林场,北邻白露塘镇、塘溪乡和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西南交邓家塘乡。地貌以中山、低山为主,山体高峻雄伟,平均海拔高达800米,其中狮子口海拔1913.8米,为全县最高峰,是大浪江、秧溪水和田头水的发源地。境内有铅、锌、锑、钨、锡、铋、硫铁、花岗岩、大理石等矿藏,盛产马铃薯、药材。乡南部栗木水、小坌、三口洞、上埂、铁甲坪等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乡北部的凉伞坪、大奎上、太平头等村气候较寒冷,少雨。1988年,全乡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8个村87个村民小组;共2012户、8392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户、8110人;耕地10199亩,其中水田700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998亩,总产3817吨;工农业总产值7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3万元。境内筑有高峰水库。乡政府驻大奎上,西北距县城35公里。
  五、良田镇
  良田镇位于县南部。东界五盖山林场,南连邓家塘、廖家湾乡,西靠江口乡,北邻坳上、小溪乡,西南交永春乡。中部以丘陵为主,东部和西南部为中山。矿藏资源主要有铅、锌、钛铁砂、褐铁、铜、钨、银、镉、石灰石、花岗岩,尤以钛铁砂矿储量丰富。良田为湘粤通道,京广铁路、国道107公路纵贯镇南北。是全县商品粮基地、杉木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主要物产有稻谷、烤烟、茶叶、水泥。其中镇水泥厂生产的岭东牌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部优产品。对水能资源利用较好,已建成九级梯形小水电站10个,装机容量1633千瓦,年发电量650万千瓦小时。良田是革命老区,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良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先后有290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良田村建郴县革命烈士祠,1977年建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1988年全镇面积80.33平方公里,辖向阳、百丈、桥头、麦田、视石塘、良田、铺下、堆上、陈家湾、塘了坪、高雅岭、井冲、鲁塘岭、二渡水、大虾尾15个村和街上、麦田2个居民委员会,180个村民小组;共4719户、20835人,其中农业人口4367户、17894人;耕地20256亩,其中水田17055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25亩,总产7807吨;工农业总产值6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70万元。境内驻有县水泥厂、县二中。镇政府驻良田圩,北距县城21公里。
  六、坳上乡
  坳上乡位于县南部。北交白露塘镇和郴州市市郊乡,东靠五盖山林场,南连良田镇,西交小溪乡,东北接大奎上乡。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矿藏主要有锰、铁、铅、锌、锡、钨、铜,尤以锰矿资源丰富。五盖山云雾茶在省内享有盛名。郴江横越乡南北。田家湾村曾家浪会胜寺侧的圆泉,享有“天下第十八泉”的美誉,古为郴州八景之一。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农民踊跃参加革命,其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260余人。坳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横贯南北,国道107公路经过乡西。该乡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建起8个电站,总装机容量1769千瓦,年发电量355万千瓦小时。1988年全乡面积172.26平方公里,辖苏木头、大开湾、东市、水头、水塘、新丰、坳上、沙江、水龙、万岁桥、走马岭、黄泥坳、田家湾、青龙首、牛坪15个村,187个村民小组;共4736户、19450人,其中农业人口4469户、18282人;耕地24260亩,其中水田2153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59亩,总产量11241吨;工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0万元。境内驻有地区玛瑙山锰矿,县五盖山林场、天字号锰矿。乡政府驻坳上圩,北距县城20公里。
  七、小溪乡
  小溪乡位于县南部。东邻坳上乡,南连良田镇,西南靠江口乡,西北接郴州市安和乡,北界郴州市城前岭开发区。全乡以丘陵、低山为主。主要物产有稻谷、烤烟、畜禽、木材等。石盖塘的烟叶,清代被列为贡品,久负盛名。矿藏主要有白钨、铅、锌、银、铜、褐铁、锰、钼、白云石等,新田岭蕴藏特大型白钨矿床。国道107公路经过乡东部。1988年,全乡面积46.53平方公里,辖白石岭、小溪、光明、、大溪、板田脚、五星、石盖塘7个村68个村民小组;共1684户、7240人,其中农业人口1680户、7144人;耕地9641亩,其中水田811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75亩,总产2756吨;工农业总产值25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6万元。乡政府驻小溪,东北距县城17公里。1993年,乡政府迁至石盖塘,北至县城12公里。
  八、邓家塘乡
  邓家塘乡位于县南部。南部和东部界宜章县沙坪乡、平和乡,西连廖家湾乡,北交良田镇、五盖山林场,东北靠大奎上乡。境内丘陵、低山、中山兼备。矿藏主要有褐铁、石灰石、花岗石、水晶石,尤以石灰石储量丰富富,造成溶洞多,水资源较缺。国道107公路经过乡西。1988年,全乡面积55.94平方公里,辖萧家山、太平头、南水界、江南村、两湾洞、邓家塘6个村68个村民小组;共1748户、76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29户、7096人;耕地10230亩,其中旱土4410亩,人平旱土0.62亩,为全县之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068亩,总产2110吨;工农业总产值28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2万元。乡政府驻邓家塘圩,北距县城26公里。
  九、廖家湾乡
  廖家湾乡位于县南部。东连邓家塘乡,南界宜章县沙坪乡,西靠永春乡,北交良田镇。
  东部以丘陵、低山为主,西部为骑田岭山脉,河流有荒塘水、黄家水,落差大,水能蕴藏量达5000千瓦,已建有3级电站,装机容量3670千瓦,年发电量1700万千瓦小时。矿藏有金银、石灰石、铅、锌、花岗岩、粘土等。有雪梨、禾花鱼等优质农产品。京广铁路、国道107公路横贯乡南北。1988年,全乡面积55.33平方公里,辖廖家湾、黄家湾、扶塘、下洞、菜岭、新村、上洞、东边岭、吴溪、大竹山10个村126个村民小组;共2881户、12125人,其中农业人口2842户、11920人;耕地12348亩,其中水田1055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10亩,总产5641吨;工农业总产值47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86万元。乡政府驻廖家湾,北距县城28公里。
  十、永春乡
  永春乡位于县西南部。东交廖家湾乡,南界宜章县城南乡,西靠芙蓉乡、南溪乡,北交江口乡、良田镇。全乡以中山、中低山为主,一般海拔700米以上。山上多产楠竹,为县楠竹基地乡之一。草山面积宽阔,适宜发展畜牧业。矿产资源主要有钾长石、铁、锡、铅、锌、硅石。农产品以禾花鱼、辣椒、楠竹、魔芋、生姜著名。河流有黄茅水、田池洞水,落差大。
  1988年,全乡面积77.99平方公里,辖红花、瑞金、瑞丰、永春、才口水、田池洞、新竹山、打鸟坳、青山 9个村105个村民小组;共2367户、9959人,其中农业人口2342户、9752人;耕地7980亩,其中水田7095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07亩,总产3347吨;工农业总产值3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8万元。乡政府驻永春圩,东北距县城51公里。
  十一、芙蓉乡
  芙蓉乡位于县西南部。东接永春乡,南界宜章县麻田乡、骑田岭林场,西与临武县接龙乡接壤,北靠大塘乡。地形以中山、中低山为主,最高处二尖峰海拔1654米。全乡春季阴雨连绵,夏秋凉爽,冬季雾露笼罩。矿藏资源主要有锡、大理石、铅、锌、砷、钨、铜、石墨,尤以锡、大理石蕴藏量大。农副产品主要有冬笋、玉兰片、禾花鱼、魔芋。1988年,全乡面积71.35平方公里,、辖芙蓉、长源、廖家洞、桃源、安源、梨树下6个村53个村民小组;共1656户、7313人,其中农业人口1506户、6750人;耕地5072亩,其中水田447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97亩,总产2135吨;工农业总产值31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3万元。乡政府驻芙蓉,北距县城71公里。
  十二、大塘瑶族乡
  大塘瑶族乡位于县西南部。东邻永春乡,东南连芙蓉乡,南界临武县金江镇,西交鲁塘乡,北靠南溪乡。地形以中山、中低山为主,海拔800~1200米。年平均气温14℃,为全县气温最低乡之一。春季阴雨连绵,夏秋凉爽,冬季雾露笼罩。境内大理石资源丰富,楠竹、生姜、干笋出名。1988年,全乡面积28.6平方公里,辖渣梨洞、西江、大塘、宽洞4个村40个村民小织;共915户、4128人,其中农业人口906户、4072人;总人口中瑶族786人;耕地2631亩,其中水田2064亩,人平水田0.51亩,为全县人平水田最少的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87亩,总产1160吨;工农业总产值84万元,均系农业产值,人平203.5元,为全县人平工农业产值最低的乡。乡政府驻大塘,东北距县城74公里。
  十三、江口乡
  江口乡位于县西南部。东临良田镇,南靠永春乡,西交南溪、月峰乡,北界保和乡和郴州市安和乡,东北连小溪乡。地形以中低山为主,西部、南部为中山,山体高大雄伟,狗肚山是郴江的发源地。龙广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后被定为革命纪念地。矿藏资源有稀土、花岗石、萤石、钾长石、铅、锌、钛、硅等。1988年全乡面积40.14平方公里,辖江口、枫木岭、龙广洞、新屋、竹视水、上垅、下垅、高塘、白菊塘、功德岭10个村85个村民小组;共1936户、8165人,其中农业人口1925户、7926人;耕地7143亩,其中水田6319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64亩,总产3165吨;工农业总产值35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万元,乡政府驻江口村,东北距县城33公里。
  十四、南溪乡
  南溪乡位于县西南部。东邻江口、永春乡,南靠大塘乡,西北界桂阳县清和乡,西南连鲁塘乡,北交月峰乡。地形以中低山、中山为主,海拔800~1000米。山上多楠竹。境内有古迹。东溪村的芙蓉寨,有清末将领魏明信筑的石城墙遗址。明万历年间(1573~1620),有僧人在长塘村莲蓬岭建莲蓬庵,此庵为郴县、桂阳、宜章3县48庵的祖庵。境内花岗岩资源丰富。1988年全乡面积41.06平方公里,辖东溪、南溪、红星、前途、粗石园、长塘、自愿、蒋家洞8个村56个村民小组;共1191户、4764人,其中农业人口1169户、4664人;耕地3861亩,其中水田335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64亩、总产1703吨;工农业总产值1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2万元;乡政府驻下东溪,东北距县城70公里。
  十五、鲁塘乡
  鲁塘乡位于县西南部,境域分成两块。东与南溪乡、月峰乡为邻,东南界大塘瑶族乡和桂阳县荷叶乡,西邻桂阳县太和乡,北靠桂阳县正和乡,中间夹着桂阳县清和乡。地形东部以中山、低山为主,群山连绵;西部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地势低平开阔。矿藏种类多,主要有石墨、煤、锰、钨、钼、钛铁砂、锡、铅、锌、银、石灰石,其中石墨矿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乡石墨制粉厂生产的各型号无定型石墨粉质地优良,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日本、美国、德国等国。1988年,全乡面积70.52平方公里,辖太山里、太洞、水车洞、上鲁塘、下鲁塘、碧潭、冷水、天堂、前进、焦塘、村头、仁和、鲤鱼湾、陂附、同祥、双元16个村150个村民小组;共5126户、21859人,其中农业人口4575户、19672人;耕地18157亩,其中水田1510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176亩,总产6907吨,工农业总产值133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52万元。境内驻有鲁塘石墨矿,县华塘煤矿黄沙岭工区。乡政府驻同祥圩,东北距县城58公里。
  十六、月峰瑶族乡
  月峰瑶族乡位于县西南部。东邻江口乡,南靠南溪乡,西连鲁塘乡,北交保和乡,西南和西北界桂阳县。地形以中低山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上多楠竹。矿藏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大理石、煤、石墨。著名土特产有干笋、石蛙、竹编织品。1988年,全乡面积45.35平方公里。辖月峰、十寺、盖木山、正冲、茶园、太阳、桃仁、黄花岭8个村92个村民小组;共1419户、6372人,其中农业人口1404户、6270人,总人口中瑶族1522人。耕地5844亩,其中水田518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3亩,总产2664吨;工农业总产值18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5万元。乡政府驻月峰圩,东北距县城34公里。
  十七、保和乡
  保和乡位于县西部。东界郴州市安和乡,南靠月峰乡,西界桂阳县正和乡,北连华塘镇,东南交江口乡。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山、丘陵。矿藏有锡、大理石、钼、稀土、铜、铁、锰、铅、锌、石灰石。农产品生姜、辣椒、魔芋著名于县。1988年,全乡面积57.66平方公里。辖保和、新华、小埠、花园、顶上、大律、宋家洞、太白洞、长坪、乘马坪10个村95个村民小组;共2168户、9252人,其中农业人口2131户、9046人;耕地11758亩,其中水田921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891亩,总产4553吨;工农业总产值39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37万元。境内筑有四清水库。乡政府驻保和圩,东距县城28公里。
  十八、华塘镇
  华塘镇位于县西部。东界郴州市市郊乡,南连保和乡,西接桂阳县城郊,北交同和乡、荷叶坪乡。地形以丘陵为主,西河两岸分布着溪谷平原,是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林地100018亩,是县重点林区之一。矿藏主要有煤、铁、锰等,郴嘉(禾)铁路、郴桂(阳)公路横贯镇东西,各村都有公路相连,交通方便。农产品烤烟闻名全县。华塘镇对教育十分重视,并以农、科、教三位一体模式发展教育。1988年,全镇面积120.59平方公里,辖华塘、吴山、招旅、三合、石山头、太排冲、腊下、塔水、油山、土坑下、南岸、塘昌、大泉头、毫里14个村和华塘、招旅2个居民委员会,146个村民小组;共5318户、22028人,其中农业人口4820户、20233人;耕地25156亩,其中水田20332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504亩,总产11301吨;工农业总产值93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17万元。境内驻有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08地质勘探队、县华塘煤矿、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县职业中专、县卫校。镇政府驻华塘圩,东距县城16公里。
  十九、同和乡
  同和乡位于县西部。东邻荷叶坪乡,南连华塘镇,西部和北部界桂阳县团结圩乡。境内地形,丘陵、岗地、平原兼有。西河贯通乡境南北,两岸为溪谷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主要物产有稻谷、烤烟、木材、茶油、花生、芦笋。矿藏主要有锰、硅石、铀、煤、金。
  烤烟质优,为县烟叶出口基地乡之一。1988年,全乡面积50.11平方公里。辖潮田、茅坪、同和、梨园、长廊、曹家田、年西冲7个村58个村民小组;共1667户、7359人,其中农业人口1638户、7230人;耕地9164亩,其中水田7439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467亩,总产3879吨;工农业总产值22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万元。乡政府驻同和圩,东距县城28公里。
  二十、荷叶坪乡
  荷叶坪乡位于县西部。东接马头岭乡,东南界郴州市市郊乡,南连华塘镇,西邻同和乡、桂阳县东城乡,北交岗脚乡、马头岭乡。境内森林繁茂,覆盖率达60%,是全县油茶林、楠竹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有油茶林47451亩,是县内茶油主产区之一。西河流贯西东,境内筑有长青水库。矿藏主要有煤、锰等。1988年,全乡面积80.74平方公里,辖洪棠、董家、海棠、板屋、长青、大禾、和平、高冲、兰王庙9个村94个村民小组;共2314户、9638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户、9449人;耕地10803亩,其中水田933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79亩,总产5212吨;工农业总产值50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1万元。乡政府驻荷叶坪,东距县城18公里。
  二十一、马头岭乡
  马头岭乡位于县北部。东邻五里牌乡,南界郴州市许家洞镇和市郊乡,西连荷叶坪乡,北交岗脚乡和栖凤渡镇。东部以丘陵、岗地为主,西部多溪谷平原和岗地。西河流贯南北。
  有油茶林51200亩,为县内茶油主产区之一。矿藏主要有锰、铜、煤、铁、石灰石。国道107公路横贯乡南北。1988年,全乡面积55.17平方公里,辖荷叶塘、马头岭、板子楼、七洲、株梓塘、钟家、太和7个村68个村民小组;共2460户、9787人,其中农业人口2317户、9469人;耕地10105亩,其中水田859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33亩,总产5177吨;工农业总产值39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6万元。乡政府驻马头岭,南距县城15公里。
  二十二、栖凤渡镇
  栖凤渡镇位于县北部。东邻五里牌乡、太平乡,南接马头岭乡,西连岗脚乡,北界永兴县,西北交廖王坪乡。全镇以岗地和溪谷平原为主,平原20228亩,占总面积33.98%,是县内平原面积最大的乡镇。主产稻谷、鱼类,是县内商品粮基地之一。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矿、钛铁砂矿。西河、京广铁路、国道107公路贯通镇南北,交通方便。1988年,全镇面积39.68平方公里,辖枫塘、南香、瓦灶、太阳坌、新庄、畔冲、大丘铺、枫树下、庄门、栖凤渡10个村和栖凤渡、火车站、街洞3个居民委员会,146个村民小组;共6309户、25527人,其中农业人口3785户、15813人。每平方公里643人,为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耕地14512亩,其中水田13013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682亩,总产8620吨;工农业总产值72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83万元。境内驻有白沙矿务局街洞煤矿、地区栖凤渡煤矿、地区煤机厂、县六中、县第二医院、县农药化工厂。镇政府驻栖凤渡圩,南距县城25公里。
  二十三、岗脚乡
  岗脚乡位于县西北部。东邻栖凤渡镇,南接马头岭乡、荷叶坪乡,西界桂阳县东城乡和永兴县洋塘乡、油市乡,北靠廖王坪乡。地形岗地、丘陵、平原兼有。西河流贯乡南北。
  有油茶林36493亩,为县内茶油主产区之一。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锰、赤铁、石灰石。年降雨量约1300毫米,为县内少雨区之一。1988年,全乡面积37.39平方公里,辖岗脚、河头、湾塘、云凤、南楼、樊家、香草坪7个村65个村民小组;共2344户、9147人,其中农业人口2315户、9041人;耕地7601亩,其中水田659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32亩,总产4160吨;工农业总产值36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0万元。乡政府驻大栗洞,南距县城32公里。
  二十四、廖王坪乡
  廖王坪乡位于县西北部。东邻栖凤渡镇,南连岗脚乡,西部、北部界永兴县。地形为岗地、丘陵、平原,无山地。年降水量约1300毫米,为县少雨区之一。境内筑有柳泉水库。矿藏主要有煤、铁、锰。主要物产有稻谷、茶油、铁锅、鞭炮和鞭炮引线,其中铁锅、鞭炮引线为著名的传统产品。京广铁路、国道107公路纵贯乡南北,交通方便。1988年,全乡面积27.39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小的乡。全乡辖廖王坪、草田铺、三塘下、思田、朱家湾、余家、正源、凉源8个村97个村民小组;共2921户、11767人,其中农业人口2884户、11612人。耕地9082亩,其中水田8051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907亩,总产5118吨;工农业总产值39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4万元。乡政府驻诸葛冲,东南距县城33公里。
  二十五、五里牌乡
  五里牌乡位于县北部。东与桥口镇隔江相望,南界郴州市许家洞镇,西交马头岭乡、栖凤渡镇,北靠太平乡,东北接资兴市高码乡。平原、岗地、丘陵兼有。矿藏主要有煤矿。
  东江横贯乡南北,在鳌头岭村石面坦建有石面坦水轮泵水电站。全乡有山塘500多口,农民向有养鱼习惯,为鲜鱼主产区之一。1988年,全乡面积70.93平方公里,辖红五星、张家冲、鳌头岭、秧塘、洞尾、罗家、街洞、舒源、柘源、牛形坳、湾门前、老铺上12个村160个村民小组;共5005户、20227人,其中农业人口4458户、18827人;耕地23490亩,其中水田2054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845亩,总产12188吨;工农业总产值58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75万元。乡政府驻五里牌圩,南距县城27公里。
  二十六、太平乡
  太平乡位于县北部。东界资兴市高码乡,南连五里牌乡,西接栖凤渡镇和永兴县湘阴渡镇,北接永兴县碧塘乡。西部以平原、岗地为主,东部多丘陵。东江流经乡东南。西河出口处联星村洗金滩,海拔104米,是全县最低处。矿藏资源主要有铜,农产品鲜鱼、家禽较多。1988年,全乡面积33.64平方公里,辖新塘、洞庭湖、界牌、太平、碧冲、联星6个村98个村民小组;共2768户、11616人,其中农业人口2762户、11478人;耕地12370亩,其中水田10806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696亩,总产7050吨;工农业总产值45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82万元。境内筑有大头垅水库。乡政府驻太平,南距县城38公里。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