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疾病控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0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疾病控制
分类号: R51
页数: 6
页码: 476-481
摘要: 本章嘉禾县疾病控制记述1989—2002年,全县参与“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进行改水改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和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
关键词: 嘉禾县 疾病控制 传染病

内容

1989年9月,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卫生厅在嘉禾聘任传染病监督员6名。是年,全县主要传染病报告病例649例,总发病率211.22/10万;病死7例,病死率1.078%。1991年12月6日,县卫生局制定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的具体办法,县内传染病防治走向法制化、正规化。
  1989—2002年,全县参与“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进行改水改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和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1999年,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002年,全县主要传染病报告病例860例,总发病率为251.69/10万;病死5例,病死率由1989年的1.078%下降到0.581%。
  第一节 计划免疫
  1989年,全县继续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经省、地卫生部门考核,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连续4年达到94.79%,提前5年实现以乡为单位、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85%以上的目标。1990年4月,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月活动,县领导和县卫生局局长到县幼儿园为儿童喂服小儿麻痹糖丸。1991年,经省、地卫生部门检查验收,嘉禾县获“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县”称号。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人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全县接种2100人。1993年起,嘉禾县开始实行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1993—1994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应接种疫苗儿童3.66万人,实际接种儿童3.61万人,接种率为98.69%。
  1996年后,部分乡镇防保站解体,农村预防保健经费不足,少数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计划免疫工作,接种率逐年下降。1996年,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降至80.62%,相关传染病有所上升。随后,计划生育、公安、卫生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并对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进行抢种补种,提高人群免疫能力。1999—2001年,全县共强化消灭脊髓灰质炎免疫7次14轮,查漏补种2次,共投疫苗17.85万份。2002年,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为82%、乙肝疫苗接种3850人。1989—2002年,全县无小儿麻痹症、白喉病例发生,麻疹、百日咳、破伤风、儿童结核病得到控制。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一、霍乱
  霍乱防治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1989年始,县3个防疫机动队,每年对机动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年更新一次机动包内的物品、药品,以保证随时应付疫情。各医疗单位的肠道门诊,做到逢泻必检。卫生防疫站每年进行防疫检索,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当年,郴州地区卫生局下达疫源检索500份,完成500份。1989—1997年,县内无霍乱病发生。1998年9月,珠泉市场出现一病人严重腹泻,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县霍乱疫情控制指挥部迅速抽派流行病学调查人员80人次赴疫点防治,经疫点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未发现二代病例。9月18日,该病人痊愈出院。1999年7月26日,嘉禾宾馆餐厅部一服务员腹泻,诊断为小川型霍乱,经疫点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未发生二代病例,病人8月2日痊愈出院。2000年4月30日,县城禾仓路裕龙酒家就餐人员中陆续出现腹泻病人,经检查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县霍乱控制指挥部立即组织卫生、公安、工商、财政、交通部门协调作战。县财政拨付经费5万元,省、市卫生防疫部门派专家组进行指导。县三个防疫机动队抽调医务人员56人,对盘江乡石马村和城关镇、石羔乡、钟水乡有病人的疫点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5800人;对裕龙酒家288人就餐者逐一进行调查,大便采样435份,检出阳性27份,检出率6.21%。全县共采样2611份,其中外环境712份,检出阳性3份,检出率0.42%;内环境采样1899份,检出阳性27份,检出率1.42%。
  5月5日霍乱流行终止。此次霍乱流行共发生病人13例,健康带菌者16例,是一起中等强度的食源性霍乱暴发流行。2001—2002年,疫源检索1020份,无阳性,全县无霍乱病发生。
  二、伤寒副伤寒
  1989年,全县接种伤寒疫苗3500人份,报告病例15例,发病率4.9/10万。1995年1月21日至2月21日,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伤寒暴发,流行一个月,发病359例,全矿区总人口2718人、发病率为13.2%。经地县卫生防疫站联合调查,伤寒流行的直接原因:一是该区生活用水取水点是矿区生活污水排放口,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经化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数分别超国家标准的30倍和793倍;二是自来水厂消毒设施于1994年11月30日损坏,未及时收复;三是嘉禾煤矿医院未及时向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而影响疫点处理。疫情经地、县卫生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后得以控制。1996年,嘉禾煤矿吸取教训,加强防治,未出现伤寒病例。2000年,县卫生防疫站采用高效伤寒Ⅵ菌苗在疫点周围人群中推广使用,接种伤寒疫苗8350人份,报告发病24例、发病率为7.1/10万。2002年,接种伤寒疫苗8200人份,报告发病47例、发病率为13.8/10万。1989—2002年,伤寒病报告病例无病死数。
  三、细菌性痢疾
  该病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逐渐改善,发病率逐年下降。1989年,全县报告病例397例,发病率129.92/10万。2002年,全县报告病例295例,发病率为86.34/10万。1989—2002年,全县未出现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没有死亡病例。
  四、病毒性肝炎
  嘉禾县诊断报告的病毒性肝炎为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全县使用乙肝疫苗1430人份,报告发病205例,全县发病率为66.72/10万。县卫生防疫站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2.8%。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县使用乙肝疫苗2100人份,报告发病160例,全县发病率为50.37/10万。1996年,使用乙肝疫苗2800人份,使用甲肝疫苗700人份,报告病例138例,全县发病率42.09/10万。2002年,使用乙肝疫苗3850人份,使用甲肝疫苗1800人份,报告发病219例,全县发病率为64.09/10万。
  1989—2002年,报告病例中无死亡病例。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20世纪80年代以前,流脑是县内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988年以后广泛使用流脑多糖体菌苗,发病率明显下降。1989年,注射流脑菌苗3.5万人份,病死6例。1993年,注射流脑菌苗4.15万份,病死1例。2002年,注射流脑菌苗4.2万份。1994—2002年,仅1997年发生1例流脑,期间无病死发生。
  六、麻疹
  1989—1993年,嘉禾县预防保健网络健全,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工作扎实、细致,全程免疫符合率在98%以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10万以内,受到国家卫生部和省、地卫生部门表彰。1994年以后,农村麻苗接种工作有所放松。1995年,麻苗接种率下降到84.54%。1996年麻苗接种率68.45%,全县报告发病66例,发病率为20.34/10万。经分析研究,发现麻疹疫苗使用前,3~5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之后,县卫生局组织防疫技术人员进行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全县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提高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控制麻疹流行。1999年麻苗接种率89.88%。2001年麻苗接种率96.32%,报告发病33例,全县发病率为9.74%/10万。2002年,麻苗接种率为85.5%,报告发病12例,全县发病率为3.51/10万。
  七、结核病
  1993年5月,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嘉禾正式启动。经调查,全县约有结核病人1000例,且每年都有新发病例。结核病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年,成立“嘉禾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嘉禾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规划》。全县确定防疫人员338人(县防疫站结核科5人、乡镇防保站17人、乡村医生249人、个体医生63人、其他单位4人)为防治结核病专业人员。全年就诊983人,督导450人,免费治疗120人,其中治愈116人、病情好转4人。1993—1999年,全县投入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32.76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6.3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6.38万元。项目资金60%用于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检查、管理,40%用于健康教育培训、设备采购和业务活动。每年3月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县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上街宣传咨询。7年间共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召开宣传会议7次,县领导电视讲话2次,县政府发布结核病免费治疗通告3次。1998年,全县就诊573人,督导503人,免费治疗168人,其中治愈160人、病情好转8人。是年,嘉禾县被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1月,嘉禾县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新项目正式启动。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嘉禾县2002—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当年结核病就诊481人,督导567人,免费治疗138人,其中治愈129人、病情好转9人。
  1993—2002年,县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科共就诊4716人次,发现结核病2585人次,检出阳性1072人次;免费治疗1122人,其中治愈1001人、病情好转121人。2002—2010年,嘉禾县将接受中央资助16.57万元、贷款23.16万元、地方配套30.32万元,合计70.05万元,用于1288例免费治疗病人。
  八、皮肤病性病
  (一)麻风病
  1989年,县卫生防疫站进行全县性麻风病线索和重点人群体格检查,查实有麻风病人6例,移往麻风病院进行治疗。1992年6—7月,县卫生局组织防疫医生7人,经省、地培训后,带领县乡镇防疫人员73人、乡村医生306人,对全县17个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共26.14万人进行线索调查,查出可疑线索24例;对历年曾有麻风病患者的18个村的病人家属185人、邻居亲朋672人、周围人群686人,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可疑线索15人。同时,经省、地皮肤病专家复查12例原治愈的麻风病人,发现2例复发;对可疑线索39例,筛选诊断确诊1例;另有可疑线索2例,需继续观察,并确定专人对病人进行正规督导治疗。1999年6月,县卫生局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县验收。当年,经检查验收,嘉禾县麻风病的发病率为0.0038/10万,患病率为0.0013/10万,均低于国家颁发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发病率小于0.5/10万,患病率小于0.01/10万)。2002年,现症病人4例,0—15岁儿童发病率为零,仍保持基本消灭麻风病县标准。
  (二)性病
  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科设性病防治专干,经国家、省、市技术培训,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医院对出生新生儿实行硝酸银滴眼预防淋病性眼炎,并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1990年,县内报告淋病病例4例。1992年10月,县卫生局、公安局制定性病防治工作实施细则。1993年5月,开展性病防治工作,对吸毒贩毒人员、驾驶员、采购供销人员和长期从事经商、贩运以及宾馆、旅社、饭店、发廊等从业人员1383人(其中女6人)进行检查,查出淋病108例,占检查人数的7.81%;尖锐湿疣2例,占检查人数的0.14%;生殖器疱疹1例,占检查人数的0.07%;梅毒血清抗体阳性2例,占检查人数的0.14%。1997年,对高危人群性病监测2156人,发现淋病31人、尖锐湿疣1人。1998年,县政府调整控制艾滋病、性病委员会成员,召开防治工作协调会。县卫生防疫站成立性病防治专科门诊,对高危人群750人进行监测,淋病报告病例14例,梅毒2例。2001年,对全县性病治疗机构进行整顿,个体诊所以及未经市卫生局验收批准的性病治疗室一律取缔。嘉禾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经市卫生局审定为性病医疗机构。是年,报告淋病病例33例。2002年,报告淋病病例13例,梅毒1例。1989—2002年,嘉禾县无艾滋病病例。
  第三节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
  一、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嘉禾县是钩端螺旋体病的老疫区。1989年,全县接种钩体菌苗10.12万份,报告病例3例,死亡1例。1990年接种钩体菌苗10.15万人份,报告病例4例,死亡3例。经监测,县钩端螺旋体的病原以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为主,终宿主为猪、狗、鼠,病源经粪污染水侵入人的皮肤而引起发病。1991—1994年,大面积使用钩体菌苗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先后共接种钩体菌苗65.55万人份,全县无钩体病例发生。1995年至1997年,钩体菌苗注射有所放松,全县接种钩体菌苗人数下降。
  1997年接种钩体菌苗降到9300人份,钩体病发病29例,死亡4例。1998年,实行大面积菌苗注射。
  至2002年,全县接种钩体菌苗12.3万人份,报告病例4例,基本控制疫情。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的终宿主以猪为主,蚊虫叮咬猪以后,再叮咬人,将病毒带人人体而得病。1989年,对10岁以下儿童实施接种乙脑疫苗3.6万人份,报告病例6例。1990年接种疫苗3900人份,报告病例45例,死亡5例。1993—1994年接种乙脑疫苗7.9万人份,均无病例发生。之后,乙脑发病基本得到控制。2002年,接种乙脑疫苗人份4.1万人份,报告病例7例。
  三、狂犬病
  狂犬病毒存在于犬、猫、鼠内,人被咬伤,病毒侵人人体皮肤,由神经末梢上升到中枢神经(大脑)引起发病。潜伏期短的7~10天,长的可达几十年,发病后100%死亡。嘉禾人养狗,喜吃狗肉,县域是狂犬病高发地区。1989年,全县接种狂犬疫苗1380人份,报告病例5例,死亡5例。
  1991—1996年,除1991年患病1例,死亡一例外,均无报告病例发生。1997年以后,村(居)民养狗增多,狂犬病发病上升。1998年接种狂犬疫苗3850人份,报告病例7例,死亡7例。1999年,接种狂犬疫苗4100人份,报告病例18例,死亡18例。针对这一现状,县政府发布关于城区严禁养犬、加强农村家犬免疫和捕杀野犬的布告。县卫生防疫站保证狂犬疫苗、狂犬血清药品供应,对被犬咬伤的人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进行血清学检查,没有达到免疫水平的加强免疫,狂犬病发病率有所下降。2002年,接种狂犬疫苗4380人份,报告病例5例,死亡5例。
  第四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一、地方病
  (一)碘缺乏病
  1989—1994年,嘉禾不同程度存在碘缺乏病。1995年5月,嘉禾县正式启动《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项目,并成立县防治碘缺乏病领导小组。郴州市科委、盐业、卫生、教育、妇联、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组织宣传队来嘉禾开展《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宣传活动,分别在城关、塘村、石桥三个乡镇举办图片展览、咨询。6月,县政府印发《嘉禾县2000年消除碘缺乏实施方案》。县卫生防疫站设立地病科,确定专人开展碘盐监测、碘缺乏病疫情监测、宣传培训等工作。县盐业公司贯彻执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严格遵守碘盐加工、进销、运输、贮藏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从1995年起,全县范围内销售加碘精制食盐每年1900吨。1999年11月,经郴州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小组进行全面调查,嘉禾县防治碘缺乏病的“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综合指标评分为87分,碘盐合格率98.5%,学龄儿童尿碘中位素400ug/L、尿碘均大于50ug/L,抽查2004人儿童甲状腺肿大为0。评估小组认为嘉禾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二)地方性氟中毒
  该病是由于长期使用高氟水和高氟食物产生的一种慢性地方病,因燃烧煤炭污染食物引起。主要危害人的牙齿和骨骼,发生氟斑牙和氟骨症。1983年,进行全县性流行病学调查,泮头乡、袁家镇为病区。1989年6月,县卫生防疫站组织各乡镇预防保健站站长、防疫专干一行17人,到宜章县参观学习改灶排烟降氟技术。随后,全县推广无烟灶。2001年,中小学生体检监测3805人,患氟斑牙病3人,患病率为0.79/千。
  二、寄生虫病
  (一)疟疾
  1989年,全县发热病人血检数3245人,报告疟疾发病12例,发病率为3.9/10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的消灭疟疾病标准。以后,随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外地输入型疟疾逐年上升。1991年,发热病人血检数3641人,输入型疟疾发病36例,发病率为11.4/10万。是年5月,嘉禾县列为全国疟疾监测试点县之一。县防疫站组织人员对石羔乡陈家湾村、城关镇荞麦塘村,开展中华按蚊叮率和密度监测,连续4年写出监测报告。嘉禾县疟疾监测项目获国家卫生部医学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加强疟疾疫情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高发热病血检疟原虫质量。是年,发热病人血检数2953人,报告发病46例,发病率为14.29/10万。
  1996年,报告发病14例,发病率为4.26/10万。
  1999年报告发病3例,发病率为0.89/10万。
  2000—2002年,3年发热病人血检数分别为903人、1052人、367人,期间,县内无疟疾病例发生。
  (二)丝虫病
  嘉禾县曾是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989年,县内基本消灭丝虫病。1991年,按高、中、低感染区,抽取过去重度流行区的普满乡茶坞村、肖家镇桥田村、行廊镇行廊村、龙潭乡廊里村、袁家镇张家村、石桥乡周家村、田心乡山田村、石羔乡大坪岭村开展横向调查,共血检8577人,占应检人数的93.57%,均为阴性。对茶坞、桥田、行廊、张家4村的血清学调查,采血531人,实测361人,阳性90人、阳性率24.9%。对茶坞、曾家、桥田、乐塘等村和袁家煤矿的5771人进行晚期病人调查,查出体征患者9人、患病率0.16%,其中乳糜尿7例(象皮肿、鞘膜积液各1例)。在石羔乡大坪岭村和城关镇含田村开展蚊媒监测,共解剖蚊媒1013只,未发现微丝蚴感染性蚊。1996年开展丝虫病监测,选取广发乡大塘村、坦坪乡石富冲村进行病原、蚊媒及晚期体征调查,共血检3015人,受检率91.98%,血检结果均阴性。蚊媒监测解剖致乏库蚊2106只,未发现微丝蚴感染性蚊。开展丝虫病晚期体征调查2456人,查出体征患者1人(乳糜尿),患病率为0.04%。是年11月,湖南省卫生厅消灭丝虫病评审组一行7人,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办法》,对嘉禾丝虫病防治及监测点采取1032人份血样进行现场检测,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评审组认定,嘉禾县自1985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至1997年12年内的丝虫病原学监测、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及本次审评病原学监测结果,证实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消灭丝虫病标准。之后,省人民政府授予嘉禾县“消灭丝虫病县”称号。1997年,县卫生防疫站获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与控制”科技成果一等奖。1997—2002年,县内维持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三)肠道寄生虫病
  嘉禾县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病、钩虫病为主,其次为蛲虫、鞭虫,蛔虫病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1989年驱虫治疗4.5万人。1996年,驱虫治疗5.8万人。1998年10月,县卫生防疫站在袁家镇张家村进行肠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粪检515人,总感染率48.93%。其中蛔虫感染190人、感染率36.89%,钩虫感染108人、感染率20.97%,鞭虫感染15人、感染率2.91%,蛲虫感染1人。在县幼儿园粪检107人,蛲虫感染30人、感染率28.04%。根据调查结果,防治任务艰巨。卫生防疫部门和学校采取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加大驱虫力度等防疫措施。1999年,中小学生驱虫治疗6.1万人。2002年,中小学生驱虫治疗5.8万人。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