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卫生 医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026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篇 卫生 医药
分类号: R199
页数: 22
页码: 472-493
摘要: 本篇嘉禾县卫生医药记述卫生医药管理改革、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保健、临床医疗、医药、卫生管理。
关键词: 卫生 医药 嘉禾县

内容

1989年,全县有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37个、药店8个、村卫生室237个、个体诊所44家;医疗卫生机构用房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病床408张,价值500元以上医疗设备267台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23人(不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
  1991年,全县开始提出创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初步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公共卫生管理、妇女和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疫情报告制度等防疫保健措施切实加强。1995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各级各部门把卫生工作列为重要工作。2000年,嘉禾县城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国家卫生镇”称号。
  至2002年,卫生行政和药政管理部门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医疗、医药市场逐步净化。全县有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38个、药店37个、村卫生室240个、个体诊所72家;医疗卫生机构用房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是1989年的近2倍;病床508张,比1989年增加100张;价值5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696台件,比1989年增加429台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07人(不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比1989年增加184人。由于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医疗设施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业务的提高,一些疾病得到有效防治,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人口死亡率由1989年的6.5‰下降到4.93‰,人均期望寿命由1982年的68.09岁提高到73岁。
  第一章 卫生医药管理改革
  第一节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1989年,根据郴州地区卫生局《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的通知》精神,全县医疗单位实行院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联医计酬,工资奖金全浮动。1993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年中、年末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医疗单位的工作进行综合检查验收,记分评比、奖优罚劣。
  199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编办、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集体所有制乡镇卫生院转为国有单位的实施意见》精神,经县政府批准,城关、钟水、车头、石羔、袁家、泮头、龙潭、肖家、普满、坦坪、田心、莲荷、盘江13所乡镇卫生院改为国有事业单位。2001年8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职工医院的房屋、设备、人员移交嘉禾县管理,实现企业卫生服务社会化。是年,县人民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对落聘的32人,发给生活费,次年再参加竞聘。12月,嘉禾煤矿卫生院竞聘院长和院务会成员,采取自愿竞聘、职工推荐、领导审批,确定竞聘候选人,竞选者经过笔试、竞选演说、职工评论,最后由领导集体讨论,确定院长和院务会成员。
  2002年10月,按照省《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明确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红十字会门诊部、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和预防保健站、学校厂矿医务室、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经县卫生局核准的行政村卫生室238个,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收支节余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嘉华医院等105所个体经营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工商、税务部门对其依法征税。是年,县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县人民医院实行低职高聘,在青年医技人员中,经民主测评、领导审查,选择业务尖子、学科带头人10名。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
  1989年,县卫生局设有药政股,与县药品检验所合署办公,履行药品监督职能。1991年1月,原撤销的医药管理局(1984年撤销)恢复,与县药材公司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医药管理局局长兼任药材公司经理),履行医药管理和药材购销职能。2001年3月,县医药管理局与县药材公司分离,医药管理局局长不再兼任药材公司经理,医药管理和药材购销业务分开。9月26日,郴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嘉禾县分局(简称县药监分局)成立,下设办公室、监督管理股、稽查股。县医药管理局、县药品检验所和卫生局药政股同时撤销。县药监分局履行原卫生局药政股、药品检验所的职能和医药管理局、中药管理站的部分职能;依法对辖区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等方面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2002年9月,县药监分局内设药品检验所。
  第二章 公共卫生
  第一节 环境卫生
  1989年,嘉禾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爱卫办”),履行全县环境卫生管理职能。
  县政府聘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监督员、助理监督员19名,省卫生厅聘任监督员4名。县爱卫办对全县112个(户)服务业场所发放卫生许可证104份,组织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培训146人,占从业人员的96.8%;对其中86户进行卫生监测174项次,合格率89.53%。全县范围内开展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爱国卫生运动,春季灭鼠,投放灭鼠药71公斤、灭鼠64万余只。
  1991年2月,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县城市容管理的通告》。4月,全县4万余人参加搞好公共卫生的活动,出动车辆400余台,清理垃圾淤泥500余吨,城区卫生面貌改观。当年,嘉禾县城被评为郴州地区卫生达标县城。1994年,全县城乡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广发乡白觉村与石桥乡白珠村被列为环境卫生示范村。1996年11月,中共嘉禾县委七届九次全体会议做出《关于创建卫生县城的决议》。当年,县爱卫办组织工商、环保、环卫、卫生、防疫等部门对县城主要街道饮食行业的卫生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对违反《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92家店铺进行处理并限期改正,其中取缔不具备开业条件的饮食店7户,停业整顿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店37户。年底,全县建无害化厕所468间,改畜圈400个,建集中式垃圾池15个。
  郴州全市卫生检查评比时,嘉禾县城在全市各县(市、区)城排名中列第一。
  1997年4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卫生县城的决定》,并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动员大会,县城设7个分会场,1万余人参会。同时,成立“创建卫生县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爱卫办合署办公,负责抓具体工作的实施。5月,县直属单位主要领导60余人到衡阳县学习创建文明卫生县城经验。之后,各单位按照卫生县城的标准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兴建水冲式公厕8座、单位旱厕改水厕108座,兴建垃圾中转站5座,建封闭室垃圾房112个,新安装街道果皮箱180个。8月,成立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印发《嘉禾县人民政府全面整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通告》。同时,郴州市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嘉禾灭鼠工作考核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嘉禾被授予“灭鼠先进县”称号。同时,10月,县组织专项整治队伍,对174个服务业场所进行整治,警告并限期改正70户、罚款21户、发放卫生许可证158份;对254名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查出“五病”人员13人。12月,省爱卫办组织人员到嘉禾检查验收,嘉禾县城被授予“湖南省卫生县城”称号。同时,广发乡白觉村、石桥乡白珠村和周家村、塘村镇塘村,达到卫生村标准。
  1998年3月26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决定》,并召开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卫生村镇动员大会,县、乡镇设24个分会场,10万名群众通过电视收看收听。6—8月,县城开展两次灭蟑活动,投入经费8万元,摘除蟑螂卵荚1万余个,抹平蟑螂孳生缝孔3000余米(处)。7月,经郴州市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考核验收,蟑螂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被市爱卫办授予“无蟑螂先进县”称号。
  1999年6月,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委托,组织人员对嘉禾县创卫生县城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2000年4月3日,全国爱卫会授予嘉禾县城“国家卫生镇”称号。
  2001年5月,县政府成立创建园林式县城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园林式县城动员大会。2002年,全县有注册卫生行政执法证的公共卫生监督员56人;服务业场所209个,发放卫生许可证189个;服务从业人员285人,接受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的252人,占从业人员的88.42%;卫生监测52户,监测304项次,合格率为87.21%;警告并限期改正73户,吊销卫生许可证1户,罚款4户。
  农村改厕1.14万间。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实行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规定,并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该月“卫生日”。届时,县直机关干部、工人、县城居民上街进行卫生大扫除。1989—2002年,全县获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称号的单位27个。
  第二节 饮水卫生 1989年,全县饮用清洁水人数18.61万人,其中集中供水人数1.77万人,手压井供水人数4631人,自流井供水人数16.38万人。水质监测采样247份,合格198份,合格率为80.16%。县城利用珠泉水作水源建设的自来水厂,解决城区16407人的饮用水。农村以大口井供水为主,逐渐推广户建手压泵井。1992年,嘉禾县启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县、乡镇村自来水厂逐渐增多。1995年,县城利用盘江水库作自来水水源,并建过滤消毒设备,自来水厂供水规模达5万人。石羔乡利用青山水库为水源,建自来水厂,刘家、石羔、大坪岭等18个自然村结束饮池塘水的历史。自来水厂定期对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县卫生防疫站进行抽查,保证供水安全卫生。至1997年,世界银行农村供水项目工程结束并验收,全县有乡镇自来水厂8座、村级自来水厂13个,饮用清洁卫生水的30.15万人,水质监测合格率81.34%。2002年,全县饮用清洁卫生水人数30.24万人,其中集中供水人数10.67万人、手压井供水人数1.48万人、自流井供水人数18.09万人。水质监测采样530份,合格413份,合格率77.92%。
  第三节 食品卫生
  1989年,全县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45户,发放经营许可证745份,从业人员1225人,体检培训1155人,体检培训率94.28%。县防疫站对全县198件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合格175件,合格率88.3%。取缔违法经营户2户,处罚62户次,责令销毁不合格食品85公斤。是年起,县防疫站每年4月对冷饮生产经营厂家进行开业前的人员培训和体检,5—10月每月公布其卫生状况。
  1990年,县政府印发《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的通知》,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选址、环境卫生、室内卫生、清洁制度和“三防”(防鼠、防蝇、防尘)设施、食具消毒等作出具体要求。1991年,对冷饮食品实行生产一批、检验一批、合格一批、销售一批制度。是年,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6259公斤,罚款8户次,责令停业3户。在“二五”普法中,举办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14期,有795人参加学习食品卫生法规。1992年8月8日,嘉禾煤矿民工食堂用餐人员食用含“有机磷农药”的米饭中毒,发病28人。1995年,县城实行猪牛定点屠宰,严格检疫,克服过去以屠夫自宰自卖分散经营,且时有注水牛肉、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现象。
  1996年5月,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1302人领取培训合格证。是年8月2日,龙潭乡发生食用含有“野八角污染米粉”的油炸糍粑中毒事件,发病14人。1997年,随着创建卫生县城活动的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到环境净化美化、店堂地面墙壁瓷砖化、清洁卫生制度化,“三防”设施完备、食具高温消毒,县城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是年,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881份,从业人员1376人,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96.72%;对632件食品进行监测,合格率90.66%;处罚115户次,责令停止生产经营4户,销毁不合格食品225公斤。1998年,对县城85名肉食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均发放卫生许可证。
  1999年,省爱卫办组织人员对嘉禾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项目指标均符合卫生县城需达到的食品卫生标准。是年6月,田心乡大屋地村发生一起食野蘑菇中毒事件,发病5人、死亡2人。
  2002年,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放许可证949份,1503人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为95.4%;对全县730件食品、餐具卫生进行监测,合格数为658件,合格率为90.13%;处罚167户,责令停止生产经营3家,取缔非法经营户4户,销毁不合格食品135公斤。是年5月,嘉禾三中30名学生因食用含“亚硝酸盐”的米粉中毒。8月,袁家镇袁家村14人食用含“毒鼠强”的食盐米粉中毒。10月,袁家镇麻窝煤矿4名矿工食用含“有机磷农药”的萝卜菜中毒。1989—2002年,县内6起食物中毒事故,其中5起因报告处理及时,未出现中毒死亡。
  第四节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管理由卫生局业务股负责,县卫生防疫站设学校卫生科、有2~3名专业人员,县教育局普教股有学校卫生体育专干1人。县直属中小学设医务室,配有专职医务人员;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及规模较大的完小设保健箱,有兼职保健教师。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每学期8课时,教材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保健教育读本》为主,中小学生人手一册。1989年,全县中小学生4.69万人,实施驱蛔虫人数4.5万人。1992年,对中小学生进行蛔虫监测,感染力由原来的23.7%下降到14.4%。同时,近视治疗人数790人。1993年5月,县卫生局成立学生常见蠕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搞好学生蠕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之后,每年对中小学生蠕虫病进行一次监测和治疗。1994年,县卫生防疫站对1990—1994年县高考体检学生进行分析,视力低下、身高低标是考生专业受限主要原因。是年,近视治疗人数8499人。县卫生防疫站加强近视防治工作,并连续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驱蛔虫治疗。1996年6月,县卫生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对县城6500名中小学进行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95.6%。当年,全县中小学生近视治疗人数1513人。
  1997年,普满中学、同善中学开设“女性卫生保健”、“青春期生理卫生”课。是年5月,全县开展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中小学生6.25万人中,进行健康检查的3.62万人、驱虫6.1万人、近视治疗1186人。1998年10月,全县6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告别香烟”签名活动。2001年10月,县卫生局、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管理的通知》,县卫生防疫站制定《嘉禾县学校卫生工作方案》,学校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是年,珠泉完小和县一中、二中、三中对新生入学进行体格检查,受体检人数3805人,其中视力不正常的898人、占23.6%。2002年11月6日,嘉禾二中举办“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向毒品宣战”演讲比赛,全校师生举行“拒毒”签名。是年,全县中小学生5.93万人,健康体检人数5.93万人,驱虫人数5.8万人,近视治疗人数900人。当年,高考体检总人数733人,身体完全合格的51人、合格率为7%,专业受限的682人、受限率93%。
  第五节 劳动卫生
  1989年,县卫生防疫部门对袁家煤矿、铁炉下煤矿、焦冲元煤矿、罗卜安煤矿、县水泥厂1119名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流行病调查建卡,其中尘肺病48人。9月,嘉禾县被评为参与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先进单位。全年对33个单位的劳动卫生进行监测,接触粉尘人数2353人、监测数55人,接触有毒物人数472人,患职业病48人;对13个单位的放射卫生进行调查,接触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的19人,经体检未发现放射病患者。
  1990年,全县有省级聘任的劳动卫生监督员3名。1991年,对全县职业中毒情况进行调查,检查614名接触汽油的工人,发现四乙基铅吸收的31人;42名铅作业工人体检,发现轻度中毒1人、铅吸收1人;18名电焊工体检,进行锰观察对象1人;35名苯作业(油漆)工人体检,未发现中毒。
  1991—1993年,对新工人就业体检357人,对原职工进行健康检查700人。1994年5月,县卫生局、县经济委员会、县乡镇企业局、县总工会、县劳动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县进行职业病普查、监测、建档的通知》,对全县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建档。1996年,对县属4个煤矿和11个乡镇煤矿进行粉尘浓度监测,从15个监测点采样45份,合格35份,合格率75.5%;噪音监测30个点次,合格10个点次,合格率33.3%。是年,对全县33个单位的劳动卫生进行监测,接触粉尘人数2780人、监测数249人,接触有毒物质人数328人、监测数5人,患职业病人数51人;对16个单位的放射卫生进行监测,接触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30人,体检数4人,未发现放射病患者。1989—1996年,全县无放射病例发生。
  1997年4月,县卫生局、公安局组织人员对县水泥厂、普满水泥厂放射性同位素和各医疗单位的X线机进行检测,后经郴州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检测,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998年6月,县卫生部门建立职业病防治网络,各厂矿企业、医疗单位设一名职业病防治联络员,统一到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进行培训。是年,全县4个县属煤矿、2个水泥厂的防治联络员,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定期向防疫站报告防治情况。2002年3月,举办全县“职业病防治法学习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乡镇分管企业的领导、企业办主任和厂矿负责人共102人。
  第三章 疾病控制
  1989年9月,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卫生厅在嘉禾聘任传染病监督员6名。是年,全县主要传染病报告病例649例,总发病率211.22/10万;病死7例,病死率1.078%。1991年12月6日,县卫生局制定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的具体办法,县内传染病防治走向法制化、正规化。
  1989—2002年,全县参与“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进行改水改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和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1999年,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002年,全县主要传染病报告病例860例,总发病率为251.69/10万;病死5例,病死率由1989年的1.078%下降到0.581%。
  第一节 计划免疫
  1989年,全县继续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经省、地卫生部门考核,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连续4年达到94.79%,提前5年实现以乡为单位、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85%以上的目标。1990年4月,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月活动,县领导和县卫生局局长到县幼儿园为儿童喂服小儿麻痹糖丸。1991年,经省、地卫生部门检查验收,嘉禾县获“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县”称号。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人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全县接种2100人。1993年起,嘉禾县开始实行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1993—1994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应接种疫苗儿童3.66万人,实际接种儿童3.61万人,接种率为98.69%。
  1996年后,部分乡镇防保站解体,农村预防保健经费不足,少数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计划免疫工作,接种率逐年下降。1996年,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降至80.62%,相关传染病有所上升。随后,计划生育、公安、卫生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并对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进行抢种补种,提高人群免疫能力。1999—2001年,全县共强化消灭脊髓灰质炎免疫7次14轮,查漏补种2次,共投疫苗17.85万份。2002年,全县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为82%、乙肝疫苗接种3850人。1989—2002年,全县无小儿麻痹症、白喉病例发生,麻疹、百日咳、破伤风、儿童结核病得到控制。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一、霍乱
  霍乱防治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1989年始,县3个防疫机动队,每年对机动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年更新一次机动包内的物品、药品,以保证随时应付疫情。各医疗单位的肠道门诊,做到逢泻必检。卫生防疫站每年进行防疫检索,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当年,郴州地区卫生局下达疫源检索500份,完成500份。1989—1997年,县内无霍乱病发生。1998年9月,珠泉市场出现一病人严重腹泻,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县霍乱疫情控制指挥部迅速抽派流行病学调查人员80人次赴疫点防治,经疫点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未发现二代病例。9月18日,该病人痊愈出院。1999年7月26日,嘉禾宾馆餐厅部一服务员腹泻,诊断为小川型霍乱,经疫点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未发生二代病例,病人8月2日痊愈出院。2000年4月30日,县城禾仓路裕龙酒家就餐人员中陆续出现腹泻病人,经检查确诊为小川型霍乱。县霍乱控制指挥部立即组织卫生、公安、工商、财政、交通部门协调作战。县财政拨付经费5万元,省、市卫生防疫部门派专家组进行指导。县三个防疫机动队抽调医务人员56人,对盘江乡石马村和城关镇、石羔乡、钟水乡有病人的疫点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5800人;对裕龙酒家288人就餐者逐一进行调查,大便采样435份,检出阳性27份,检出率6.21%。全县共采样2611份,其中外环境712份,检出阳性3份,检出率0.42%;内环境采样1899份,检出阳性27份,检出率1.42%。
  5月5日霍乱流行终止。此次霍乱流行共发生病人13例,健康带菌者16例,是一起中等强度的食源性霍乱暴发流行。2001—2002年,疫源检索1020份,无阳性,全县无霍乱病发生。
  二、伤寒副伤寒
  1989年,全县接种伤寒疫苗3500人份,报告病例15例,发病率4.9/10万。1995年1月21日至2月21日,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伤寒暴发,流行一个月,发病359例,全矿区总人口2718人、发病率为13.2%。经地县卫生防疫站联合调查,伤寒流行的直接原因:一是该区生活用水取水点是矿区生活污水排放口,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经化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数分别超国家标准的30倍和793倍;二是自来水厂消毒设施于1994年11月30日损坏,未及时收复;三是嘉禾煤矿医院未及时向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而影响疫点处理。疫情经地、县卫生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后得以控制。1996年,嘉禾煤矿吸取教训,加强防治,未出现伤寒病例。2000年,县卫生防疫站采用高效伤寒Ⅵ菌苗在疫点周围人群中推广使用,接种伤寒疫苗8350人份,报告发病24例、发病率为7.1/10万。2002年,接种伤寒疫苗8200人份,报告发病47例、发病率为13.8/10万。1989—2002年,伤寒病报告病例无病死数。
  三、细菌性痢疾
  该病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逐渐改善,发病率逐年下降。1989年,全县报告病例397例,发病率129.92/10万。2002年,全县报告病例295例,发病率为86.34/10万。1989—2002年,全县未出现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没有死亡病例。
  四、病毒性肝炎
  嘉禾县诊断报告的病毒性肝炎为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全县使用乙肝疫苗1430人份,报告发病205例,全县发病率为66.72/10万。县卫生防疫站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2.8%。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县使用乙肝疫苗2100人份,报告发病160例,全县发病率为50.37/10万。1996年,使用乙肝疫苗2800人份,使用甲肝疫苗700人份,报告病例138例,全县发病率42.09/10万。2002年,使用乙肝疫苗3850人份,使用甲肝疫苗1800人份,报告发病219例,全县发病率为64.09/10万。
  1989—2002年,报告病例中无死亡病例。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20世纪80年代以前,流脑是县内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988年以后广泛使用流脑多糖体菌苗,发病率明显下降。1989年,注射流脑菌苗3.5万人份,病死6例。1993年,注射流脑菌苗4.15万份,病死1例。2002年,注射流脑菌苗4.2万份。1994—2002年,仅1997年发生1例流脑,期间无病死发生。
  六、麻疹
  1989—1993年,嘉禾县预防保健网络健全,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工作扎实、细致,全程免疫符合率在98%以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10万以内,受到国家卫生部和省、地卫生部门表彰。1994年以后,农村麻苗接种工作有所放松。1995年,麻苗接种率下降到84.54%。1996年麻苗接种率68.45%,全县报告发病66例,发病率为20.34/10万。经分析研究,发现麻疹疫苗使用前,3~5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之后,县卫生局组织防疫技术人员进行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全县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提高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控制麻疹流行。1999年麻苗接种率89.88%。2001年麻苗接种率96.32%,报告发病33例,全县发病率为9.74%/10万。2002年,麻苗接种率为85.5%,报告发病12例,全县发病率为3.51/10万。
  七、结核病
  1993年5月,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嘉禾正式启动。经调查,全县约有结核病人1000例,且每年都有新发病例。结核病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年,成立“嘉禾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嘉禾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规划》。全县确定防疫人员338人(县防疫站结核科5人、乡镇防保站17人、乡村医生249人、个体医生63人、其他单位4人)为防治结核病专业人员。全年就诊983人,督导450人,免费治疗120人,其中治愈116人、病情好转4人。1993—1999年,全县投入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32.76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6.3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6.38万元。项目资金60%用于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检查、管理,40%用于健康教育培训、设备采购和业务活动。每年3月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县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上街宣传咨询。7年间共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召开宣传会议7次,县领导电视讲话2次,县政府发布结核病免费治疗通告3次。1998年,全县就诊573人,督导503人,免费治疗168人,其中治愈160人、病情好转8人。是年,嘉禾县被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1月,嘉禾县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新项目正式启动。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嘉禾县2002—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当年结核病就诊481人,督导567人,免费治疗138人,其中治愈129人、病情好转9人。
  1993—2002年,县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科共就诊4716人次,发现结核病2585人次,检出阳性1072人次;免费治疗1122人,其中治愈1001人、病情好转121人。2002—2010年,嘉禾县将接受中央资助16.57万元、贷款23.16万元、地方配套30.32万元,合计70.05万元,用于1288例免费治疗病人。
  八、皮肤病性病
  (一)麻风病
  1989年,县卫生防疫站进行全县性麻风病线索和重点人群体格检查,查实有麻风病人6例,移往麻风病院进行治疗。1992年6—7月,县卫生局组织防疫医生7人,经省、地培训后,带领县乡镇防疫人员73人、乡村医生306人,对全县17个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共26.14万人进行线索调查,查出可疑线索24例;对历年曾有麻风病患者的18个村的病人家属185人、邻居亲朋672人、周围人群686人,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可疑线索15人。同时,经省、地皮肤病专家复查12例原治愈的麻风病人,发现2例复发;对可疑线索39例,筛选诊断确诊1例;另有可疑线索2例,需继续观察,并确定专人对病人进行正规督导治疗。1999年6月,县卫生局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县验收。当年,经检查验收,嘉禾县麻风病的发病率为0.0038/10万,患病率为0.0013/10万,均低于国家颁发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发病率小于0.5/10万,患病率小于0.01/10万)。2002年,现症病人4例,0—15岁儿童发病率为零,仍保持基本消灭麻风病县标准。
  (二)性病
  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科设性病防治专干,经国家、省、市技术培训,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医院对出生新生儿实行硝酸银滴眼预防淋病性眼炎,并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1990年,县内报告淋病病例4例。1992年10月,县卫生局、公安局制定性病防治工作实施细则。1993年5月,开展性病防治工作,对吸毒贩毒人员、驾驶员、采购供销人员和长期从事经商、贩运以及宾馆、旅社、饭店、发廊等从业人员1383人(其中女6人)进行检查,查出淋病108例,占检查人数的7.81%;尖锐湿疣2例,占检查人数的0.14%;生殖器疱疹1例,占检查人数的0.07%;梅毒血清抗体阳性2例,占检查人数的0.14%。1997年,对高危人群性病监测2156人,发现淋病31人、尖锐湿疣1人。1998年,县政府调整控制艾滋病、性病委员会成员,召开防治工作协调会。县卫生防疫站成立性病防治专科门诊,对高危人群750人进行监测,淋病报告病例14例,梅毒2例。2001年,对全县性病治疗机构进行整顿,个体诊所以及未经市卫生局验收批准的性病治疗室一律取缔。嘉禾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经市卫生局审定为性病医疗机构。是年,报告淋病病例33例。2002年,报告淋病病例13例,梅毒1例。1989—2002年,嘉禾县无艾滋病病例。
  第三节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
  一、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嘉禾县是钩端螺旋体病的老疫区。1989年,全县接种钩体菌苗10.12万份,报告病例3例,死亡1例。1990年接种钩体菌苗10.15万人份,报告病例4例,死亡3例。经监测,县钩端螺旋体的病原以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为主,终宿主为猪、狗、鼠,病源经粪污染水侵入人的皮肤而引起发病。1991—1994年,大面积使用钩体菌苗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先后共接种钩体菌苗65.55万人份,全县无钩体病例发生。1995年至1997年,钩体菌苗注射有所放松,全县接种钩体菌苗人数下降。
  1997年接种钩体菌苗降到9300人份,钩体病发病29例,死亡4例。1998年,实行大面积菌苗注射。
  至2002年,全县接种钩体菌苗12.3万人份,报告病例4例,基本控制疫情。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的终宿主以猪为主,蚊虫叮咬猪以后,再叮咬人,将病毒带人人体而得病。1989年,对10岁以下儿童实施接种乙脑疫苗3.6万人份,报告病例6例。1990年接种疫苗3900人份,报告病例45例,死亡5例。1993—1994年接种乙脑疫苗7.9万人份,均无病例发生。之后,乙脑发病基本得到控制。2002年,接种乙脑疫苗人份4.1万人份,报告病例7例。
  三、狂犬病
  狂犬病毒存在于犬、猫、鼠内,人被咬伤,病毒侵人人体皮肤,由神经末梢上升到中枢神经(大脑)引起发病。潜伏期短的7~10天,长的可达几十年,发病后100%死亡。嘉禾人养狗,喜吃狗肉,县域是狂犬病高发地区。1989年,全县接种狂犬疫苗1380人份,报告病例5例,死亡5例。
  1991—1996年,除1991年患病1例,死亡一例外,均无报告病例发生。1997年以后,村(居)民养狗增多,狂犬病发病上升。1998年接种狂犬疫苗3850人份,报告病例7例,死亡7例。1999年,接种狂犬疫苗4100人份,报告病例18例,死亡18例。针对这一现状,县政府发布关于城区严禁养犬、加强农村家犬免疫和捕杀野犬的布告。县卫生防疫站保证狂犬疫苗、狂犬血清药品供应,对被犬咬伤的人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进行血清学检查,没有达到免疫水平的加强免疫,狂犬病发病率有所下降。2002年,接种狂犬疫苗4380人份,报告病例5例,死亡5例。
  第四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一、地方病
  (一)碘缺乏病
  1989—1994年,嘉禾不同程度存在碘缺乏病。1995年5月,嘉禾县正式启动《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项目,并成立县防治碘缺乏病领导小组。郴州市科委、盐业、卫生、教育、妇联、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组织宣传队来嘉禾开展《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宣传活动,分别在城关、塘村、石桥三个乡镇举办图片展览、咨询。6月,县政府印发《嘉禾县2000年消除碘缺乏实施方案》。县卫生防疫站设立地病科,确定专人开展碘盐监测、碘缺乏病疫情监测、宣传培训等工作。县盐业公司贯彻执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严格遵守碘盐加工、进销、运输、贮藏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从1995年起,全县范围内销售加碘精制食盐每年1900吨。1999年11月,经郴州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小组进行全面调查,嘉禾县防治碘缺乏病的“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综合指标评分为87分,碘盐合格率98.5%,学龄儿童尿碘中位素400ug/L、尿碘均大于50ug/L,抽查2004人儿童甲状腺肿大为0。评估小组认为嘉禾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二)地方性氟中毒
  该病是由于长期使用高氟水和高氟食物产生的一种慢性地方病,因燃烧煤炭污染食物引起。主要危害人的牙齿和骨骼,发生氟斑牙和氟骨症。1983年,进行全县性流行病学调查,泮头乡、袁家镇为病区。1989年6月,县卫生防疫站组织各乡镇预防保健站站长、防疫专干一行17人,到宜章县参观学习改灶排烟降氟技术。随后,全县推广无烟灶。2001年,中小学生体检监测3805人,患氟斑牙病3人,患病率为0.79/千。
  二、寄生虫病
  (一)疟疾
  1989年,全县发热病人血检数3245人,报告疟疾发病12例,发病率为3.9/10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的消灭疟疾病标准。以后,随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外地输入型疟疾逐年上升。1991年,发热病人血检数3641人,输入型疟疾发病36例,发病率为11.4/10万。是年5月,嘉禾县列为全国疟疾监测试点县之一。县防疫站组织人员对石羔乡陈家湾村、城关镇荞麦塘村,开展中华按蚊叮率和密度监测,连续4年写出监测报告。嘉禾县疟疾监测项目获国家卫生部医学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加强疟疾疫情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高发热病血检疟原虫质量。是年,发热病人血检数2953人,报告发病46例,发病率为14.29/10万。
  1996年,报告发病14例,发病率为4.26/10万。
  1999年报告发病3例,发病率为0.89/10万。
  2000—2002年,3年发热病人血检数分别为903人、1052人、367人,期间,县内无疟疾病例发生。
  (二)丝虫病
  嘉禾县曾是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989年,县内基本消灭丝虫病。1991年,按高、中、低感染区,抽取过去重度流行区的普满乡茶坞村、肖家镇桥田村、行廊镇行廊村、龙潭乡廊里村、袁家镇张家村、石桥乡周家村、田心乡山田村、石羔乡大坪岭村开展横向调查,共血检8577人,占应检人数的93.57%,均为阴性。对茶坞、桥田、行廊、张家4村的血清学调查,采血531人,实测361人,阳性90人、阳性率24.9%。对茶坞、曾家、桥田、乐塘等村和袁家煤矿的5771人进行晚期病人调查,查出体征患者9人、患病率0.16%,其中乳糜尿7例(象皮肿、鞘膜积液各1例)。在石羔乡大坪岭村和城关镇含田村开展蚊媒监测,共解剖蚊媒1013只,未发现微丝蚴感染性蚊。1996年开展丝虫病监测,选取广发乡大塘村、坦坪乡石富冲村进行病原、蚊媒及晚期体征调查,共血检3015人,受检率91.98%,血检结果均阴性。蚊媒监测解剖致乏库蚊2106只,未发现微丝蚴感染性蚊。开展丝虫病晚期体征调查2456人,查出体征患者1人(乳糜尿),患病率为0.04%。是年11月,湖南省卫生厅消灭丝虫病评审组一行7人,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办法》,对嘉禾丝虫病防治及监测点采取1032人份血样进行现场检测,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评审组认定,嘉禾县自1985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至1997年12年内的丝虫病原学监测、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及本次审评病原学监测结果,证实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消灭丝虫病标准。之后,省人民政府授予嘉禾县“消灭丝虫病县”称号。1997年,县卫生防疫站获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与控制”科技成果一等奖。1997—2002年,县内维持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三)肠道寄生虫病
  嘉禾县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病、钩虫病为主,其次为蛲虫、鞭虫,蛔虫病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1989年驱虫治疗4.5万人。1996年,驱虫治疗5.8万人。1998年10月,县卫生防疫站在袁家镇张家村进行肠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粪检515人,总感染率48.93%。其中蛔虫感染190人、感染率36.89%,钩虫感染108人、感染率20.97%,鞭虫感染15人、感染率2.91%,蛲虫感染1人。在县幼儿园粪检107人,蛲虫感染30人、感染率28.04%。根据调查结果,防治任务艰巨。卫生防疫部门和学校采取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加大驱虫力度等防疫措施。1999年,中小学生驱虫治疗6.1万人。2002年,中小学生驱虫治疗5.8万人。
  第四章 保健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
  1989年7月,嘉禾县列入湖南省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1990年6月,县政府制定《嘉禾县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提出全县初级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将石桥、行廊、袁家3个乡镇列为初级卫生保健规划重点乡镇。是年,成立“嘉禾县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嘉禾县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1991年7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决定》。1992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纳入全县社会发展规划。
  1993年,加强巩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建设,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实现无危房和“三管三有”(管医疗、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管预防保健,有配套医疗设备、有合格卫生技术人员、有医疗场地)卫生院建设标准;242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其中145个村卫生室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农村健康教育三级(县、乡镇、村)网络健全,卫生防病知识得到普及。饮用清洁水人口达29.5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08%。旧厕所改造成卫生厕所6.97万间。儿童系统管理按照3∶2∶1(一岁以内儿童每年健康体检3次,2岁儿童每年2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1次)工程管理要求,达到86.11%。新法接生率98.87%,孕妇系统管理率94.8%,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计划免疫实现两个85%的目标(1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以乡镇和村为单位计,合格率均达到85%),经省卫生厅验收,嘉禾县为合格单位。食品卫生单位发证率100%,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98.8%,食品卫生合格率为95.26%,传染病总发病率156.89/10万。是年10月,经省卫生厅初级卫生保健评审组评估,嘉禾县达到省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要求指标,被认定为“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
  1996年10月,按照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对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三年一复审的要求,经省评审组复审,嘉禾被认定为“复审合格县”。1997年11月,龙潭乡防保站妇幼专干曹丽莉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6月,嘉禾县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世界银行第九个卫生发展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县”,世界银行向嘉禾提供20万美元无息贷款。当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嘉禾县“爱婴县”称号。是年底止,全县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5所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02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34.1/10万,婴儿死亡率21.8‰,较实施项目前分别下降78%、45%,达到妇幼卫生项目中期目标。
  第二节 妇女保健
  一、孕妇系统管理
  孕产妇系统管理,由县妇幼保健所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县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由县妇幼保健所实施,乡镇、村由乡镇妇幼专干、村妇幼保健人员实施。主要以孕妇建卡、早孕检查、高危孕妇筛选及其管理、新法接生、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等为主要服务内容。1989年3月,县成立高危孕妇抢救技术小组。是年,孕产妇5627人,建卡4460人、系统管理3734人、住院分娩数886人、高危筛查326人、高危管理326人;孕产妇死亡3例,死亡率为53.31/10万。1992年11月,在县妇幼保健所举办“五个救命知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小儿腹泻、计划生育手术)培训班,培训乡镇防保站站长、妇幼专干。1994年9月,举办农村围产保健措施和ARI危率期保健培训班。1997年8月,制定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预防孕产妇死亡措施,至此,妇女保健工作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年,全县孕产妇2758人,建卡2757人、系统管理2673人、住院分娩914人、高危筛查225人、高危管理225人;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为36.25/10万。至2002年,全县孕产妇2935人,建卡2908人、系统管理2675人、住院分娩1738人、高危筛查269人、高危管理269人;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为34.1/10万。
  二、新法接生
  1989—1997年,县城机关新法接生由县城医疗机构实施,农村新法接生主要由农村接生员担任。
  县妇幼保健所每年对乡镇防保站妇幼专干进行新法接生业务技术培训,再由乡镇防保站组织农村接生员进行新法接生业务技术培训,县妇幼保健所派人员下乡授课。1989年,全县出生5577人,新法接生5541人,新法接生率99.3%;婴儿死亡82人,新生儿死亡72人。1995年12月,国家卫生部给嘉禾县装备接生用高压锅154个,分发到村接生员。
  1996年,对286名考试合格的接生员颁发“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是年,嘉禾县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强化新法接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1万美元、地方财政配套1万元,作为新法接生的专项资金。县成立“强化新法接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制定该项目实施方案,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并举办乡镇防保站长、妇幼专干学习班6期,158人次参加。乡镇举办村医生、接生员学习班34期,培训乡村医生261人、接生员285人。
  当年,全县出生2849人,新法接生2820人,新法接生率为98.9%;婴儿死亡61人,新生儿死亡42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温特博士到嘉禾县检查时,对实施项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2年,加强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建设,逐步取消家庭接生,实行住院分娩。将全县原接生员进行调整和工作转轨,确定253名村妇幼保健员,其职责重点转移到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死亡和新生儿窒息死亡。是年,全县出生2939人,新法接生2933人,新法接生率为99.8%;婴儿死亡64人,新生儿死亡40人。1989—2002年,全县每年新法接生率都在98%以上。
  三、妇科病查治
  1989年始,每年由县卫生局、县总工会组织,县妇幼保健所对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普查对象以已婚女职工为主(含退休女职工),普查内容主要是询问病史、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阴道细胞涂片防癌检查、乳房防癌检查。当年,加上农村,全县共普查13.1万人,患病4797人。1995年始,增加盆腔B超检查。乡镇农村妇女的查治工作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共同负责。2002年,全县妇科病普查人数10718人、患病1767人,其中县妇幼保健所普查863人、患病357人,乡镇卫生院普查9855人、患病1410人。
  四、婚姻保健
  婚姻保健含婚前卫生咨询、卫生指导、医学检查。1989—1993年,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青年男女,根据农村预防保健的要求,先到乡镇防保站进行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医学检查,出具婚前检查证明,再到乡镇政府登记。1989年,婚检人数1896人。1990年,对全县42名婚姻保健医生进行培训。
  1994年,经省卫生厅、民政厅批示,县妇幼保健所为婚前健康检查指定单位,负责全县婚前检查,并于1995年1月正式实施,乡镇防保站不再承担婚检工作。是年,县妇幼保健所派出8名婚检医生参加省、地婚姻保健培训。全县婚检人数1840人。
  1996年后,全县婚前检查因有关部门工作不协调,加上部分青年外出打工,在外地结婚较多,婚检工作滑坡。1997年,婚检人数242人。2000年,婚检人数为0。2001年,县政府行文规范婚前健康检查,婚检工作出现好转。2002年,全县婚检人数838人,婚检率21%。
  第三节 儿童保健
  一、儿童系统管理
  儿童系统管理由县妇幼保健所负责业务技术指导,乡镇由防保站具体实施。3岁以下儿童每年按3∶2∶1工程进行系统管理(健康体检1岁以内儿童每年3次,2岁儿童每年2次,3—7岁儿童每年一次);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营养评价;对筛查出来的体弱儿童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对7岁以下儿童的眼、口腔、听力保健。1989年6月,在城关镇开展0—7岁儿童询偻病调查,检查686人,发现患询偻病儿童156例,患病率22.74%。同时,对201名0—7岁儿童进行营养性贫血调查,发现营养性贫血儿童68例,患病率33.83%。对查出的患儿均给予相应治疗。是年,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嘉禾县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要求,对0—7岁儿童3∶2∶1工程实施系统管理,体检人数1.28万人;12月龄儿童5647人,建卡5487人,建卡率为97.16%。
  1991年全县0—7岁儿童4.24万人,3∶2∶1工程体检1.18万人;系统管理2.196万人,系统管理率为51.79%。1993年6月,县政府印发《嘉禾县〈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儿童保健工作目标。1995年,全县(0—7岁儿童2.92万人,3∶2∶1工程体检7059人;系统管理2.71万人,系统管理率上升到92.8%;12月龄儿童3533人,建卡3517人,建卡率为99.55%。1997年4—6月,对全县2—6岁儿童夜盲症流行病调查,共查1.6万人,患夜盲症21例,患病率为0.0013%。是年8月,县卫生局成立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制订死亡评审制度和预防围产儿死亡措施。2002年,0—7岁儿童3∶2∶1工程体检8146人;12月龄儿童3525人,建卡1087人,建卡率为31%。
  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嘉禾是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区。1990年11月,县妇幼保健所组织各乡镇防保站人员对全县农村1989年出生的婴儿开展新生儿破伤风回顾性调查,共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病32例,患病率为4.5‰;死亡2例,死亡率6.25%。1992年,县政府成立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领导小组。县卫生局制订《嘉禾县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行动方案》。卫生防疫部门对全县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注射。是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3例。1995年10—11月,进行两轮突出接种,第一轮应接种3.24万人,实种3万人,接种率为92.4%;第二轮应接种3.33万人,实种2.95万人,接种率为88.58%。是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例。1997年9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李秋茹教授来嘉禾检查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育苗接种工作,对嘉禾接种工作给予肯定。1997—2002年,全县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
  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
  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儿童健康检查及卫生保健指导,具体由县妇幼保健所负责实施。此项工作嘉禾开展较晚。2001年5月,县卫生局、县教育局联合转发《湖南省实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细则》,并制订《嘉禾县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考核细则》。
  同时,举办首期《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培训班,逐步规范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2002年5月,县妇幼保健所对县城幼儿园和学前班3—6岁的1423名儿童,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结果:身高在平均值以上的1266人,占体检人数的88.97%;体重在平均值以上的1213人,占85.24%;患轻中度贫血的213人,占14.97%;龋齿病患儿127人,占8.93%;其他疾病患儿131例,占9.21%。未发现明显智力低下儿童。
  第四节 老年人保健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县委、县政府对老年人保健十分关心。1984年始,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开设14张老干部病床,方便老干部治病。
  1988年始,开办县老年人大学,把老年人保健列人重要课程。老年人大学向老年人发放保健知识读本(至2002年发放1600余册),并聘请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局的医生专家授课,一年2~3次,每次两个小时,每次听课80余人。授课的主要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中风、高血压、风湿等病症)和饮食卫生知识。1989年,县财政拨款20万元,建一栋三层楼97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供老干部健身、娱乐、学习之用。1991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获全省“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奖牌。
  1994年,县财政先后投人120万元,在建设路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原老干部活动中心转让给县烟草局)。活动中心占地0.67公顷,其中一栋三层1500平方米的楼房,用于老干部开展文体活动的房屋12间、面积500平方米,共配备2万多元的健身器材,活动中心还有门球场等设施。县老干局、老龄委、老年人体协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有保健操、太极拳、打腰鼓、门球、台球、乒乓球、棋类、牌类、书画、音乐、舞蹈等内容。1995年以来,在县老干局大楼门墙开辟健康教育专栏,每月一期。塘村镇、坦坪乡和车头镇荫溪村组建农民门球队、开辟门球场,让老年农民经常开展门球健身活动。
  1999年,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取缔“法轮功”的精神,在全县老年人中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有益心身健康的文体活动,帮助离退休老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做到有病早医、无病早防。2001年始,县老龄委为2100多名老年人办理“优待证”,使他们享受政府规定的就医、行车等生活待遇。通过老年保健活动的开展,老年人身心健康得到改善。老红军朱有平自1963年离休后注意保健,经常参加跑步、登山、打拳练剑、种花养草等活动,直到2002年4月去世,享年99岁,是全县老年人运动健身的榜样。
  第五章 临床医疗
  第一节 中医
  一、机构 队伍
  1989年,全县有中医医疗机构21个,除县中医院外,县人民医院及塘村、石桥、行廊、广发4个中心卫生院和9个乡镇卫生院都设有中医科,还有6个中医诊所。全县有专业中医人员78人。
  1989——1990年,县卫生局医政股内设中医专干。
  1990年始,中医事业经费实行单列,县中医院升为正科级卫生事业单位。1991年3月,成立嘉禾县中医工作管理站,负责中医药管理。1995年,县政府制订《嘉禾县中医工作“九五”计划及至2010年发展规划》。是年12月,县中医院经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996年,县政府成立“嘉禾县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努力工作,嘉禾县获“湖南省中医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10月,县卫生局召开全县中医药人员代表大会,选举中医学理事会,共有会员158人。至2002年,全县有“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医院中医科5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9个,中医诊所9家,草医诊所18家,中药店32家;有中医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7人、中级职称医务人员41人、医士级医务人员29人;有183名乡村医生会用中草药处方治病。
  1989—2002年,全县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共撰写中医学术论文105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发表46篇,学术交流9篇;省级刊物发表20篇,学术交流7篇。
  二、医疗创新
  1989年,县中医院继承发扬针灸、拔火罐等传统医疗项目,开展眼科针拔白内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面部神经瘫痪,用梅花针加拔火罐治疗感冒、腰痛,采用指穴法治疗落枕、头晕、呃逆,用挂线法治疗肛瘘,都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全县中医部门注意引进和开展新的医疗技术项目。
  1995年始,县中医院采用“溶栓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止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作用。1995年,县人民医院中医师李气石自拟前列室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有独到之处。石桥医院退休老中医李凌霄运用泾补脾肾、养阴潜阳、补气治血、祛瘀四法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好。县中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曾运雄根据“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合五脏”之原理,采用大黄治疗中脏腑(中风)病人,获得满意效果;用鱼腥草等药配方,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顽固性咳嗽,总有效率达95.7%。县中医院针灸科医师罗琳,采用絮刺火罐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面瘫、腹外侧神经炎,均获得成功。石桥医院中医主治医师罗真先用“三金八正散”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实效。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自拟“活血败毒散+COAP方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收效显著。
  三、草医草药
  县内草药医生广布城乡,多数亦农亦医,除少数在县城设有草医诊所外,大多数于圩期在圩场摆摊设点或走村串户看病、卖药。1989年,全县有注册草药医生16人,一般以几副草药或以膏、丹、丸、散治疗小伤小病,也有一些知名草医。草医何栋福继承发扬祖业,在县城开办诊所,治疗跌打损伤,名扬坦坪、石桥、田心一带乡里,邻县新田、桂阳等地患者也慕名而来。草医李气雄在县城南门口开设诊所,以治疗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擅长,求医者不少。2002年,全县有注册草药医生19人。
  也有一些无真才实学、打着祖传秘方旗号,以“包治百病、专治癌症”的游医,到处张贴广告,骗取民财。
  县内中草药蕴藏量丰富。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各地采集的中草药有异。盘江、南岭山一带,以藤类、林木及耐寒耐温药材为主,有大蓟、鱼腥草、矮地茶、桔梗、金钱吊百米、蒲公英、王不留行、大伸筋、灵仙等;龙潭、普满、广发、莲荷、城关、坦坪等乡镇以草本药为主,有香附、半夏、夏枯草、何首乌、半枝莲、毛茛、鹅不食草、天冬、马齿蔸、金樱子、马蔸铃、车前草等;袁家、泮头、石桥、肖家、田心等乡镇以藤木及附生植物为主,有仙茅、乌药、栀子、金银花、吊马墩、山苍子、覆盆子等。此外,还有些动物药,如穿山甲(甲片)、鸡内金、蜈蚣、蜜蜂、蝙蝠等。矿物药有方解石(寒水石)等。
  附:嘉禾县中医院简介
  嘉禾县中医院始建于1964年2月,前身为中医联合医院。1970年3月,县中医院撤销,并入珠泉公社卫生院。1977年2月,恢复县中医院,为集体所有制单位,有职工19人。医院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开设病床30张。医院未分科,门诊仅有一间诊断室,医疗器械只有一台30MAX光机和一台旧显微镜。医生诊断基本上靠“一个枕头,三个指头”。年业务收入5万余元。1978年3月,经郴州行署批准,医院改为全民所有制单位。1989年设儿科、骨伤科,编制床位60张。医院建筑面积2884平方米。全院职工66人,其中卫技人员61人。年业务收入78.5万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医院建设迅速发展。
  1990年2月,医院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1992年,投资75万元,兴建门诊楼一栋,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1993年,投资30万元,征地7045平方米。同时,县城修好通往医院的禾仓路。1995年,投资200万元,兴建住院大楼一栋,建筑面积2762平方米;投资25万元,兴建食堂、澡堂。当年12月,通过省级评审,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并被评为省、市、县文明卫生单位。1997年9月,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4月,被郴州市卫生局评为市卫生系统“四满意”竞赛活动优胜单位。9月,县中医院药房获省中医管理局授予的“放心药房”称号。至2000年,医院先后投资280万元兴建职工宿舍4栋,共计54套,解决职工住房困难。
  2002年,医院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3879平方米,辅助用房2307平方米,生活用房6937平方米。设病床100张。有干部职工191人,其中卫技人员170人。医疗专业设备总值达414万元,其中一万元以上设备有36台(件)。主要大型设备有彩色B超、彩色电子胃镜、500MA带遥控电视X光机、多普勒B超、全身CT机、血液分析仪、自动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测仪、高压氧舱、牙科综合治疗机等。医院设临床科室11个: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肝肠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急诊科;职能后勤科室9个:办公室、人保科、医务科、质控科、护理科、设备科、医保科、财务科、总务科;还设有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内窥镜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病案统计室、急救中心等。医院固定资产总值1226万元,年业务收入674万元。
  医院坚持中医办院方针,在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医疗技术,注重专科专病的发展建设。医院的内科、骨伤科、外科、妇产科、康复科、肛肠科、皮肤科具有专科特长。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手术有股骨头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手术、椎管减速压形成术、骨折融合术、脊索瘤摘除术等。1995—2002年,先后有小针刀疗法、肌皮植术等5个项目获县科技进步奖。
  第二节 西医
  一、机构 队伍
  1989年,县西医医疗机构有县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所,塘村、行廊、石桥、广发4所中心卫生院和13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237个,西医诊所38个。全县有西医卫技人员545人。
  1996年,县人民医院升格为“二级甲等医院”;塘村、石桥、广发中心卫生院和坦坪乡卫生院升格为“一级甲等医院”。1997年,塘村中心卫生院改称县第二人民医院,并投资113.4万元,新建1959平方米的综合楼,科室增至15个。2002年,县西医医疗机构有县属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所、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13所、村卫生室240个、西医诊所56个。全县有西医卫技人员682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8名、中级职称医务人员117名。
  二、医疗技术
  (一)内科
  1989年,县人民医院应用微循环学说和免疫学术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开展普通B超、胃镜、心电图检查。1996年,采用安缩松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总有效率达93.7%。1997年,对脑溢血患者施行脑室穿刺引流术获得成功。2002年,脑穴内出血行侧脑穴穿刺,加腰穿行血肿清除术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脊液置换预防脑血管痉挛,提高脑溢血患者抢救成功率。心电图监护、彩色B超、电子胃镜、高压氧舱、自动呼吸机应用,填补医院空白。
  (二)外科
  20世纪90年代初,县人民医院外科能开展上腹部手术、大面积烧伤抢救治疗、断肢再植、前列腺摘除及肾皮质切开取石等手术。1993年,县人民医院首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获得成功。1996年,采用超声技术介入碎石法治疗肾脏大结石、采用股骨外展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好的效果。1997年,开展肝肿瘤切除术获得成功。
  1999年,对出生20天的Ⅲ度营养不良婴儿肠嵌顿坏死手术切除60厘米回肠救治成功,并采用结肠灌洗治疗左半结肠并肠梗阻。还先后开展肺叶切除术、肺动脉主干壁部分切除成形术、全髂关节置换术。进入21世纪,县人民医院外科能开展胸壁大块切除自体肋骨再植胸壁成形术、RF(脊柱内固定系统,常用于滑脱)内固定术、AF(脊柱内固定系统,常用于骨折)内固定术、高血压脑内血肿清除术、全结肠切除术、自体脾组织移植术、蛛网膜囊肿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盆式引流术等。
  2001年,为一例多脏器破裂、缺损(脾破裂、左肝破裂、膈肌破裂、心破裂、肺裂伤、胸壁缺损)重度综合创伤患者抢救成功。
  (三)儿科
  20世纪80年代末,县西医在抢救、治疗“三衰,(呼吸、心力、肾功能衰竭)、小儿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凝血等新生儿疾病方面取得进展。
  1993年,县人民医院采用姜罂散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腹泻,总有效率达92.8%。1994年,该院采用酚妥拉明、阿拉明或海俄辛佐治疗小儿肺炎并心衰,应用酸妥拉明、新拉的明治疗小儿肠胀气,效果均显著。1997年,县人民医院应用中西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取得进展;应用甲氰咪呱后再用654—2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总有效率达95.4%。
  1999年,该院自拟活血败毒饮加COAP方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取得经验。2000年,该院用苯巴比妥纳等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进展。
  (四)妇科
  20世纪80年代末,县人民医院已开展卵巢囊肿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摘除术。1994年,收治一例腹膜后巨型畸胎瘤患者,行腹膜后巨型胎瘤切除术成功。是年,对一子宫外翻大流血患者进行复位救治术,获得成功。1997年,采用脉冲磁感应催乳法得到满意效果。
  (五)检验科
  20世纪80年代末,县级医院开始使用欧渡同显微镜、分光光度计、血气分析仪、电泳光密度扫描仪等检测设备检验。检验技术全面提高,能开展各种免疫试验、染色体培养、微量元素测定、内分泌检查、血液酸碱测定、血液气体分析、酶联免疫检测等。至20世纪90年代,县人民医院能开展甲肝、乙肝检测,鼻咽癌病毒检测,麸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氢酶、酶法检测血清、尿淀粉酶测定、酶法检测甲胎球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等病理检查。1995年,开展血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微生物检验骨髓培养、外裴氏反应、快速测定仪早期快速诊断钩体病、骨髓查伤寒细胞等技术。至2000年,该院对血清镁测定、衣原体抗原测定、解脲支原体检查、支原体药敏试验及鉴定、解脲支原体培养血气分析、早期妊娠检测都有新进展。此外,功能科开展纤维结肠镜、电子胃镜、脑电地形图检查、电视下不加压作肾盂排泄造影、骼总动脉栓塞作动脉插管造影、支气管碘酒造影、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假性胰囊肿、超声引导下注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囊肿,均取得满意效果。五官科开展喉切除术、鼻侧切除术、聘裂修补术、白内障现代化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框骨骨癌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下颌骨肿瘤切除术、舌癌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均有明显进展。
  附:嘉禾县人民医院简介
  嘉禾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医院。1989年,内设职能科室5个、临床科室11个,全院有职工1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年收入215.3万元。
  1991年,征地2.6公顷,投资750万元兴建新医院,有住院部、门诊楼、医技楼,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之后,医院先后投资1090万元,购置CT、彩超机、彩色胃镜、钴60、碎石机等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1996年,被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医院”。院内环境优美,被评为省、市“文明卫生单位”、省“园林式单位”。1997年,被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9年1月,在院内成立法医鉴定中心。至2002年底,医院有科室机构43个,其中职能后勤科室13个(办公室、政工科、医务科、质监科、护理部、医监科和总务、财务、审计、信息、人事、防保、后勤服务科室);临床科室31个(普外科、骨伤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内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皮肤性病科、牙科、康复科、传染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功能科、手术科、急诊部等)。医院设有病床250张;有各种医疗设备134台件,其中有螺旋CT、彩超、呼吸机、麻醉机、血液透析机、血稀机、电视X光机、经颅多普勒、电子胃肠镜和膀胱镜、多功能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设备80台(套);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有CMP标准医院制剂室;还安装有150台冷暖空调。全院实行电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医院在编职工360人,其中医、护、药、技等人员290人。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中级职称医务人员105人。能进行胸、腹、颅脑、五官、骨、关节等高难手术。120急救中心与“122”交通事故报警系统建立联动关系,配备急救人员9人和高性能急救车2台。全年收治住院病人7230人,门诊9.59万人,业务收入2205.76万元。
  第三节 护理 1989年,全县医疗部门护理技术主要局限在注射、滴注、穿刺、输氧及其他常规护理。是年,共有护理人员123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16人。护理人员人均护理病床3.44张。1990年,县中医院设立护理部。当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推广使用一次性输液管,输液反应发生率下降。
  同时,护理人员逐步掌握烧伤、农药中毒、截瘫、骨外科护理。
  20世纪90年代初,各医院创等级医院,护理人员参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活动。县人民医院设立“三基”训练教室,每月进行一次“三基”护理考核,县中医院护理部每年举办一期护理知识培训班。1991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立总护士长、护士长两级护理管理。此后,家人陪护现象明显下降。1995年,县人民医院率先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制,护理体系由功能护理到责任制护理,进而发展到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对护理书写病例和文件建立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监督网络,两院护理文件合格率达到98%。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开展辨证施护,将针刺、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保留灌汤、中药超声雾化、艾条灸6种医护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是年,内科护理人员掌握JM—H型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使用技术。欧湘芝、李春春、封立建、李赦蓉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护士。1996年,妇产科护理人员运用胎儿监护仪进行胎心监护。
  1998年起,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掌握护理的一般技能,还对自己所管病人的病情、治疗、饮食、护理要点、个性特点全面掌握,并按照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进行全面护理。1999年,全县评出“十佳护士”和“十优护士”。2000年,护理人员不断探索静脉穿刺法,将股静脉斜刺法“静脉留置套管针”运用于临床,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县人民医院护理部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和微量泵抢救危重病人;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等新技术;对气管切开病人行气道灌洗、预防肺部感染,效果显著。
  至2002年底,全县有专职护理人员325人,其中注册护士309人,主管护士21人。护理人员人均护理病床1.74张。
  第六章 医药
  第一节 药品生产
  一、药材培育收购
  嘉禾县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计有141科、620个品种。县产药材以林木药材以及山药、泽泻为重点。1989年,县药材公司有药材培植员3人。全县有普满乡、田心乡白鹿洞村、行廊镇定里村、广发乡白觉村和乐仁坊村五个药材培植基地。药材公司下设的城关药材收购门市和各乡镇供销社代购代收地产药材,全年收购药材33.1吨,价值7.18万元。1991年,加大药材培植力度,为发动药农种植药材,药材公司与药农签订种植合同,做到种子、化肥、资金、技术传授四到户。同时,印发桔梗、泽泻等药材种植技术资料450份,下拨化肥12吨,发放扶植垦覆费2000元。每逢圩日为药材公司接待药农日。当年,全县种植药材8个品种、28.5公顷,其中杜仲4公顷、黄柏1.3公顷、旱半夏0.07公顷、桔梗0.33公顷、山药20公顷、泽泻2.7公顷、栀子0.07公顷。是年,由于乡镇供销社体制改革,放弃收购药材,县药材公司在乡镇设立11个代收点,并与药农签订收购合同。
  全年全县共收购地产药材126.7吨,价值28.19万元。1993年,由于中药材需求变化大,信息难以掌握,价格回落不定,挫伤药农的积极性,药材基地生产受影响,加上公司对中药材生产收购有所放松,药材收购减少。全年收购药材72吨,价值19.24万元。此后,药材基地受价格影响,未得到巩固和发展,药材收购以家种药材为主。1998年,收购数量大幅下降,收购药材21吨,价值7.92万元。2002年,收购药材7.2吨,为1989年的22%。
  二、药品加工
  1989年,县药材公司饮片加工厂年加工200个品种、11.7吨,产值22.19万元。生产检测设备有筛药机、压片器、蒸馏机、高压消毒机、粉碎机、发电机、电动机、酸度仪、紫外分析仪、全自动剂崩解仪、控湿水分测定仪、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体视显微镜等。公司质检股有专职质检员3人,饮片厂、各药店、医药仓库配有兼职质检员11人,负责对药品进行检查、验收。当时生产设备简陋,主要靠手工操作,但饮片加工质量在全地区各县市名列前茅。县医疗单位有县中医院中药加工厂,加工膏、丹、丸、散等10多个品种;县人民医院制剂室,生产院内使用的大输液,年产值25万元。两个县医院都配有质检员和药检仪器,负责生产药品的质量检查。
  1991年,县药材公司兴建1100平方米的饮片加工厂房,添置切药机、炒药机等设备。公司采取机切加工与人工切制相结合,加工385个品种、20.4吨,产值24.11万元。1995年8月,县中医院制剂室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米扩大到252平方米。
  设提取室、粉碎室、丸散室、无菌制剂室、分装室、包装室、清洗室等生产加工场所,有仪器室、化学室、菌检室等检验用房,还配有临床药学研究及剂改实验室。添置制丸机、颗粒机、混合机、包衣机、粉碎机、封口机、蒸馏水器等生产设备和分析天平、快速分水测定仪、光电比色计、离心机、糖量机、比重秤、崩解仪、恒温水箱、水锅、净化工作台、杂菌培养箱、电烤箱、干燥箱以及一定数量的制剂检验设备,价值10余万元。加工厂配药剂师2人、药剂士2人。是年10月,经省卫生厅验收合格,颁发《制剂许可证》。1996年,县中医院饮片加工厂与医院内科合作,研制“中风速康丸”;与妇产科合作,研发“外用冲洗液”,为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和妇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1997年,县人民医院投资117万元,兴建1400平方米的五层楼制剂室。成立以业务院长和药剂科、制剂室、检验科负责人组成的“医院制剂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剂分一般工作区、生产控制区、洁净区。引进多效蒸馏水器、密封式配料桶、第四代洗灌封生产联动线、双痱灭菌箱等生产设备;配置自动放光仪、PHS—3F酸度计、754紫外分光光度计、TY—111智能集菌仪、无菌操作间等检验设备设施。
  1998年,中药销售不景气,影响饮片加工。
  县药材公司饮片加工厂生产164个品种,2.95吨,产值4.84万元。2001年,县人民医院制剂室经省卫生厅验收,取得“GNP”资格认证,县中医院中药制剂室经省药品监督局审核合格。2002年,县人民医院制剂室有药剂专业人员7人,依法取得生产的品种10个,生产灭菌、普通制剂200批次,产值98万元。县中医院饮片加工厂生产糖浆剂、袋泡剂、胶囊剂、蜜丸剂、散剂、酒剂、冲剂等8种剂型,60个品种;医院中药饮片75%来自加工厂,年产值50万元。县药材公司饮片加工厂由原来的10人减至3人,加工52个品种、7.18吨,产值8.17万元,分别比1989年减少168个品种、4.52吨、14.02万元。
  第二节 药品购销
  县药材公司药品购进主渠道为市(地)医药公司、市(地)药材公司,少量紧缺品种从区外商业或直接向药厂购进。药品销售以本县为主,主要市场为全县医疗单位。1989年,县药材公司下设零售网点8个。全年公司购进药品305.34万元,销售药品419.58万元(其中保健药品28.3万元)。1991年,中成药和西药一些品种交叉经营,库存增加。
  公司划定经营范围,调整库存结构,改变多头采购现象。同时实行经营承包,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全年,购进药品329.41万元,销售471.58万元,利润16.74万元。1992年,公司改进采购工作,以销定购,努力增加从药厂购进比例,采购渠道多元化。年初与石桥、普满、行廊等乡镇医院签订购销合同。并增设4个零售网点,投资10万元,装修改造两个门市。公司制定服务质量、安全卫生等19项制度。全年购进药品348.79万元,销售药品508.95万元(其中保健药品34.25万元),利润率22.4%、比上年上升5.41%。1993年,县内医院在药材公司进货药品大幅下降。公司根据县内乡镇医院和村医务室分布面广、点多、外购困难的特点,抓住这条渠道,加强营销服务,送货上门。这年乡镇医院和村医务室、个体诊所从公司购药182.6万元,比1992年增加90.4万元,增长98%。同时,往周边县拓宽市场,向外县医疗单位销售76.59万元,占年销售额的13.98%。全年全县销售药品545.6万元,比上年增加36.65万元,增长6%,是销售最好的一年。1996年,公司召开3次产品推销会,会上带动其他药品销售10万元。
  1997年,医药公司与县卫生局达成《关于加强药品进货渠道管理的协议》。乡镇医院、村医务室进货渠道一体化,与公司签订376万元的购货合同。
  由于周边的蓝山等县未来公司进货,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是年始,公司接连出现亏损,当年亏损27.07万元。1996—1997年,部分品种购销脱节,购大于销,造成药品积压,待处理商品40万元。
  1998年,药品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直接从市医药集团公司或药厂购进,规范采购人员采购行为。1999年销售跌入低谷,年销售265.45万元,亏损6.85万元。是年,全市医药系统开展“十佳药店”、“十佳营业员”竞赛活动,公司下设的塘村药店营业员唐宝珠被评为市“十佳营业员”;城关中西成药门市部获市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十佳药店”称号。2000年,医药品销售开始回升,年销售467.79万元,亏损13.42万元。2001年,县公司8家药店参加全市开展的“百家药店无假药承诺活动”,发现假药,按销售额10倍罚款。同时,每个药店增设保健药品专柜,并召开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系列产品促销会,会上销售产品12万元。这年,扭转销售滑坡局面,销售药品467.79万元,亏损12.02万元。
  2002年,全县有药店37家,其中私营零售药店26家。县药材公司打破区域界限,以销定购,勤进快销,设立零售总店,负责网点管理。同时,药品实行内部调拨,药店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公司加大促销力度,上门销售产品,与县人民医院签订订购货合同。当年,公司购进药品375.3万元,比1989年增加69.96万元;销售药品464.98万元,比1989年增加45.4万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药品销售逐年上升,全年销售保健药品64种、44.03万元,比1989年增加15.73万元。全县零售药店购进104.53万元,比1989年增加98.3万元;销售药品122.98万元,比1989年增加69.81万元。是年,公司实现利润1.45万元,扭转自1997年后连续5年亏损的局面,郴州市医药有限公司授予县药材公司“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称号。市消费者协会授予县药材公司“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第三节 药政管理
  县药政管理机构对药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药事法规培训和健康检查。县药品检验所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测,市药品检验所对县级医疗机构和经营企业进行计划监测。1989年,对全县药品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共抽检6.65万种次,合格率为96%。县卫生局首次对一户无《药品经营许可证》销售药品的医药机构进行查处,罚款1000元。
  1990年,县药品检验所查出质量不合格西药78种次、中药61种次、成药38种次,价值4000余元。对不合格药品予以没收销毁。针对医药市场出现无证卖药、抢购倒卖紧缺药材、制售贩卖伪劣药品和采取高额“回扣”让利等不正当手段销售药品的混乱局面,成立县整顿医药市场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整顿医药流通秩序的公告》。同时,县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整治活动,取缔非法从事药品经营户8户,没收药品105种,价值4.56万元,罚款8762元;查处假药15种、劣药30种,收缴不合格小秤5把。医药管理局对15户国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第二次检查验收,合格后发给《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院《制剂许可证》。1994年,对医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第三次换证验收,新增10户验收合格企业,发放有关从业证明。验收中,抽检药品7.44万种次,合格率99%。1995年,成立嘉禾县医药监督执法小组,加强药品监督执法。县医药管理局查出假药5种、劣药7种,价值9495元。1997年,县药品监督员统一着装执法。1998年,全县药品抽检10.85万种次,合格率为97.8%。2001年3月,在塘村镇英花村一农户家查获冒充广西柳州花红片制药厂生产的假花红片一批,价值8万元;假药依法没收交市药监局处理,案件嫌疑人交塘村派出所查处。5月,通过评审,县内11户合格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允许销售一类医疗器械和部分二类医疗器械。7月,药品零售企业第四次换证,通过验收新增零售合格企业6户,不合格的2户。是年,全县药品抽检22.03万种次,合格率为95.5%。销毁一批价值4万元的假劣药品。
  2002年,针对无证经营药店和药摊泛滥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药店、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从无证经营药店和药贩手中购进药品的现象,县药监分局加强监督执法,对无证经营药店进行全面规范化整治。1月对田心乡卫生院从无证经营的药贩手中购入价值6034.8元药品进行查处,没收违法购进药品,罚款1.2万元;对一起价值2.87万元的私设药品仓库及非法进行药品批发活动人员,给予行政处罚。2月,对全县15个无证经营药店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同时,组织无证药店负责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4月1日,查处县人民医院制剂室“未经批准生产、使用制剂一案”,罚款2万元;查处城关镇一居民私设药品仓库,没收违法药品货值3万余元。5月,对无证经营药店下达“行政处罚通知书”,对江西汇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批准在城关镇租房设立药品仓库予以处罚。7月,对无证经营的龙潭利康药店进行查封。8月,查获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农民王刚锋私自配制复方风湿宁胶囊和复方川羚咳喘康胶囊在嘉禾进行销售活动,没收其药品362瓶,罚款1.24万元。全年对全县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方位监督执法检查,共检查监督相关单位447个,进行监督执法活动730余次,纠正违法违规行为420余次;查处生产、销售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等案件426起,没收销毁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标值8.2万元;取缔无证药店、药摊40家。是年,县内持有医药、医疗药械经营许可证的37户。
  1989—2002年,市(地)药品监督部门每年对县内特殊药品进行一次年检年审。县级药品监督部门,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对医疗单位和医药购销企业严格管理,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县医疗机构、县药材公司对剧毒贵重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剧毒药品要有明显标志;医疗机构依据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发药;药材公司药品进、销经二人复核,日清月结,账物相符,做到特殊药品管理规范。至2002年底,全县取得《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医疗机构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二医院(塘村)和石桥中心卫生院。
  全县未发现特殊药品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境内未发现罂粟种植。
  第七章 卫生管理
  第一节 经费设施管理
  一、卫生经费
  1989年,全县卫生事业决算经费103.3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6%。县属医疗机构事业经费由县财政直接拨给。乡镇卫生院事业经费由县财政拨到乡镇,再由乡镇财政所拨给卫生院和防保站。乡镇卫生院和防保站事业费实行定额补助,坚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的管理原则,在基本保证离退休人员工资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工资定额补助到单位。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由本单位业务收入解决。是年,全县医疗系统业务收入588.94万元。1990年始,根据《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有关精神,中医经费实行单列,由县财政下拨到中医院。县卫生事业经费拨款和业务收入逐年增加。1996年,全县卫生事业决算经费167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9%。全县医疗系统业务收入2361.59万元。2002年,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乡镇卫生院事业经费恢复由县卫生局直接下拨。是年,全县卫生事业决算经费234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33%),是1989年的2.27倍。全县医疗系统业务收入3713.3万元,是1989年的6.3倍。
  二、设施设备
  (一)房屋设施
  1991年统计,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有房屋设施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9396平方米,都是20世纪60年代兴建的土木结构房。1991年,县人民医院新建住院部、门诊医技楼。1992年3月,县卫生局成立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领导小组。1993年,县政府3次召开专门会议,两次召开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危房改造工程。县领导带领100多位有关人员赴桂阳参观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现场。县财政投入30万元用于医院危房改造。至1996年,先后有4个中心卫生院、8个乡镇卫生院、4个乡镇防保站新建或改造房屋,共投入资金416.8万元,其中自筹373万元,省、市(地)、县投入43.8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危房面积9306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至2002年底止,先后新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门诊住院楼、县防疫站综合楼、县妇幼保健所门诊楼、县卫校教学楼。全县卫生系统房屋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077.41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967.61万元、县财政拨款45.5万元、省市(地)拨款64.3万元;房屋设施总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06万平方米、生活用房3.13万平方米、其他用房81平方米。
  (二)医疗设备
  1989年前,县内多数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靠“老三件”(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开展诊疗活动。1989年统计,全县有病床408张;医疗设备322台(件),价值892.74万元,其中500元以上的设备267台(件)。到20世纪90年代初,“新三件”(心电图机、B超、脑电图)进入乡镇卫生院,县属医疗单位则使用高科技医疗设备开展诊疗活动。1992年始,县人民医院陆续添置超万元以上高科技医疗设备215台件,价值1090.77万元,其中有CT机、彩超机、碎石机、钴60放疗机等高新诊疗设备。2001年,县人民医院率先开展电脑网络化管理。2002年,全县共有病床508张,医疗设备1173台件,其中价值500元以上的设备696台件。
  第二节 医政管理
  一、医疗队伍管理
  1989年,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62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64人。县卫生局重视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举办各种业务技术培训班,鼓励职工进修、自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当年,参加大专以上函授学习12人,参加省、地、县培训23人。1994年,全县医疗单位开展廉政、廉医活动。县人民医院、塘村中心卫生院为窗口示范单位。县卫生局制订不准接受红包礼金等20条规定,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拒收红包礼金52人次、3.1万元。是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通过学习培训考试,改过去按护理员、护士、护师技术职称管理,实行护士资格证注册制度,发放《护士资格证书》174人。1997年,卫生系统进一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严格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各医院成立医风医德领导小组,对医德医风进行考核检查。同时,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执行办事公开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文明用语,定期邀请社会人士参加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县人民医院树良好医德医风成效显著,受到省市县表彰。是年,县卫生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卫技人员业务培训的通知》。规定凡参加脱产进修提高班的学员必须与选派单位签订合同,学习期满应回选送单位工作,5年内不能调离。乡镇卫生院选派人员基本工资照发,培训经费由单位和个人各负担50%;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选派人员,培训经费由单位负担80%、个人承担20%。1996—1998年,连续3年举办医疗、护理培训班,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人均参加学习3次以上。1999年,先后举办医疗机构负责人、妇幼专干、防疫专干、药剂、会计培训班,参学人数956人。200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将过去医务人员按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技术职称5个档次管理,改为按四大类(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依法管理。2002年,卫生系统参加本、专科电大学习的分别为6人、13人;参加本、专科函授学习的分别为34人、33人;参加省、市、县业务进修的分别为57人、12人、15人;参加省、市、县短期培训的分别为25人、48人、1135人。通过进修、培训教育,医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全县医疗单位医生执业注册493人,未注册者不得从事医疗业务工作。是年,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807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90人。
  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1989年,县卫生局成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年,发生医疗事故4起(其中一级责任事故3起、一级技术事故1起)、医疗意外事故1起、医疗纠纷4起,按照国家《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处理9起。1994年10月,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学习班,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护理人员375人参加培训。1998年,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县无医疗责任事故;发生医疗纠纷7起,处理7起。1999年2月,嘉禾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领导小组成立。11月,组织全县医疗单位领导、医务人员892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职业注册办法》。是年,全县发生医疗事故3起(其中一级医疗责任事故1起、三级医疗责任事故1起、一级技术事故1起)、医疗纠纷6起,处理9起。2001年5月,县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严格的院长、科室负责人两级负责制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工作质量,防范医疗缺陷、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年,发生一级医疗责任事故1起、医疗纠纷4起,处理5起。2002年2月,全县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标管理。县属医疗单位成立质控科,各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一名质控员。在全年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实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县、乡镇各医疗单位向县卫生局交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证金。同时,举办医疗事故处理培训班两期,125人参加学习。10月,组织全县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技术人员、个体医生、乡村医生学习新颁发的《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年底,有注册医疗机构监督员22人,母婴保健员17人。是年,发生医疗纠纷1起,处理1起,全县无医疗事故。
  三、医疗市场管理
  1989—1994年,县内逐渐放开医疗市场,部分社会散闲医疗人员、医疗卫生单位退休人员、少数在职医疗人员以盈利为目的,不经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先后开办个人诊所45家。多数诊所选址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从业人员不具备个体行医资格,诊所房屋、设备简陋,消毒措施不严。1994年9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颁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次年3月,组织全县医疗机构负责人(含个体诊所)130人学习《条例》。要求严格遵守《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不得开展医疗活动”。1996年,取缔非法诊所12家。1997年,实行《行政执法证制度》,经过培训考核,全县卫生部门有44人取得《行政执法证》。1998年,县卫生局组建执法大队,取缔非法诊所6家,罚款9095元。1999年,治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疗违法活动,取缔非法诊所8家。2002年,取缔非法诊所96家,没收药品金额6.3万元,罚款8.5万元。1996—2002年,全县先后共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51家(次),没收金额16.1万元,罚款9.41万元。对45家个体诊所进行检查,发出限期改正通知41份,验收合格后发放执业许可证33家。通过治理整顿,全县个体诊所为72家,其中西医内科诊所42家、中医诊所9家、牙科诊所5家、草医诊所18家,均发给营业许可证。
  四、无偿献血
  1989—1999年,由各医院组织有偿献血。经县卫生防疫站体检合格的献血员最多年份达50人,献血人员由珠水村村民组成。200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县政府成立无偿献血领导小组。3月、6月,分别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首先开展以医务人员为主的无偿献血活动,参加无偿献血的干部群众156人,献血4万余毫升。9月在县武装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计63人无偿献血。
  2002年4月,县城146人无偿献血;10月,乡镇162人无偿献血,其中塘村镇64人、石桥镇45人、行廊镇53人。全年共500人无偿献血,每人400毫升,计20万毫升。至2002年,县中医院职工李泽兰连续3次无偿献血、共1200毫升,县人民银行职工陈干平连续5次无偿献血、共2000毫升。
  五、健康教育
  1991年,成立嘉禾县健康教育所。县、乡镇分别采取措施,动员全县农民参加全国统一开展的“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992年,县卫生局、防疫站突出抓健康教育,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机构网络联动,层层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开设卫生课,进行健康常识教育;并通过制作摄影、绘画卫生知识展板在各乡镇逢圩日巡回展出,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当年,嘉禾县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省卫生厅表彰。1996年,县改水项目办制订《农村饮用水管理制度》、《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三格无害化厕所管理制度》、《农民家庭卫生制度》,各印2万份,分发给村民。
  1997年,省爱卫办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到嘉禾检查验收,抽查100名小学生卫生知识考试、50名家庭主妇“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和良好卫生行为养成率,均达到标准。1993年至1997年,全县举办各类健康教育学习班185期,参加学习的县、乡镇机关干部159人次、社区领导395人次、中小学教师2650人次、县乡医疗卫生人员1023人次、乡村医生1208人次,覆盖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发放《农民健康教育读本》6万册、《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培训教材》3.8万册、中小学卫生图片1万份,受教育村民29.16万人次、中小学生1.98万人。1998年,县电视转播台在创建文明县城活动中增设《健康教育》专栏,每周播放2次。
  附:红十字会
  嘉禾县红十字会是地方性社团组织。其职能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1989年1月30日,嘉禾县红十字会成立,有会员596人。办公地点设县卫生局,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会长,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教委、县民政局1名负责人担任副会长,县卫生局一名副局长兼任秘书长,成员由煤炭局等31个科局负责人组成。是年2月,全县17个乡镇红十字会先后成立。至1999年末,县红十字会共接收转发救灾大米241吨、棉被1035张、毛毯114床、饼干150件、罐头100件、棉衣若干件等物资,价值77.25万元。县红十字会还组织开办机动车驾驶员救护知识培训班,培训1389人;组织开展无偿献血9次964人,共献血38.56万毫升。2002年,全县红十字会组织72个,会员5227人,其中成人会员2246人、青少年会员2981人。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