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00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技管理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3
页码: 442-444
摘要: 本章嘉禾县科技管理记述科技机构、科技队伍、科技市场、科技经费。
关键词: 嘉禾县 科技研究 科技管理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89年,县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二级机构科技情报站。塘村、龙潭、袁家、肖家四乡镇选聘科技副乡镇长。1993年,全县17个乡镇成立乡镇科委,配有17名科技副乡镇长、17名科技专干,科技副乡镇长或党委一名副书记兼任乡镇科委主任。各村委会配科技副主任和科技管理员。1995年,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嘉禾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改名为嘉禾县科学技术局。
  1988—2002年,根据郴州地(市)委统一安排,县人民政府先后从资兴矿务局、市科委、市计委等单位聘任丁时贤、黄耀、丁群策、吴建辉4名科技副县长。
  二、科研机构
  嘉禾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
  1989年,全所共有干部职工88人。农科所以水稻杂交制种、烤烟生产及制种的科研为主。1989—1992年,农科所连续四年获省烟草公司烤烟育种繁育一等奖。1993年,该所“烤烟地老虎预测预报及防治”科研项目获省烟草科技三等奖。1998年,省烟草局缩小制种规模,集中由烟草系统统一制种供种,农科所停止烤烟育种。当年,建30个大棚进行烤烟工厂化育苗及漂浮式无土育苗。2001年,该所从浙江引进技术,建立0.68公顷草莓生产基地,次年,建立0.68公顷种桑养蚕基地,并与县科技局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年,全所职工32人。
  县竺麻科学研究所
  1989年,苎麻滞销,竺麻科学研究所转为以养鸡、种植柑橘为主,果园承包到户。当年,全所有干部职工24人。1999年,鸡场、果园停办,大部分职工外出务工。2002年,全所职工21人。县政协经济促进会租赁该所13.34公顷地及设施,建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从事林、草、牧、沼气立体开发。
  三、学术团体
  1989年,县内设嘉禾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县科协)。县科协所属学会、协会有:数理化生学会、农业气象学会、水利电力学会、林业学会、煤炭学会、医药卫生学会、财会学会、卫生经济医院管理学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珠算协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南省嘉禾县分会。1990年1月,成立畜牧水产学会。
  1995年全县机构改革,县科协挂靠县科技局,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由挂靠单位安排人员负责科学技术协会工作。
  2002年12月25日,成立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该会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旨在团结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挥其专长。
  第二节 科技队伍
  1989年,全县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81人(含工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66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被评聘为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分别为45人、495人、1163人。全县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数2100人。1990年9月27日,县委、县政府颁发《关于对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是年,通过对全县科技人员进行考察,选拔雷仲仙等11人为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罗信生为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1年,对全县4096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分别为62人、737人、2246人)的任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指标清理、职改复查、岗位设置、归档建档工作。
  1992年,全部职称档案材料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移交县人事局管理。1996年,成立嘉禾县人才交流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各乡镇通过农科教中心,发挥农技站、林业站、水管站、畜牧站、农机站、经管站、乡镇农校科技人员的科技示范推广作用。同年,选拔曾祥昌等11名为第二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县委颁发《关于印发嘉禾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1年,选拔出邓伍春等7人为第三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时,从3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聘中级以上科技人员42人。
  2002年,全县评定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分别为124人、1364人、2283人。引进各类科技人才55人。全县从事科技工作的有3530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61人。
  附:历届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名录
  1990年第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雷仲仙(嘉禾一中)、欧阳秋莲(珠泉完小)、周水旺(县体委)、李知成(县农业局)、罗信生(县水电设备厂)、曾祥昌(县文化局)、傅允福(县农业局)、罗世成(县人民医院)、张日忠(嘉禾二中)、陈翰卿(县商业局)、黄大勇(县水电设备厂)。
  1996年第二批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曾祥昌(县文化局)、周水旺(县体委)、张日宗(嘉禾一中)、罗世成(县人民医院)、欧阳秋莲(珠泉完小)、彭立平(县水电局)、刘王青(县农业局)、李良忠(县农业局)、李水珍(县种子公司)、李琪(县农机局)、郑云发(县卫生局)。
  2001年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邓伍春(珠泉完小)、李刚文(县卫生防疫站)、何佑作(县委党校)、彭立平(县水利局)、胡永平(县人民医院)、侯松(县水利局)、肖成知(县畜牧水产局)。
  第三节 科技市场
  “八五”(1991—1995年)计划期间,全县建立技术贸易、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中介机构23个,从业人员100余人,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县设置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形成技术市场管理监督体系。同时,以《技术合同法》为核心,形成技术市场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累计签订并认定技术合同79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29万元。2002年,全县有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个,从事技术贸易人员46人。签订技术合同9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89万元。1989—2002年,累计签订并认定技术合同128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058亿元。
  第四节 科技经费
  1989年,县财政安排县科委科技事业费3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学研究补助费)1.5万元,合计4.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07%。1997年,县财政安排科技局科技事业费7.7万元,科技三项经费14.5万元,科普经费1.65万元,科技进步奖1.2万元,合计25.0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85%。2000年,广辟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县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农户自筹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贷款投入为保障,以社会筹资为辅助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全县科技投入经费125万元,建立高新技术引导资金35万元。2002年,县财政安排科技局科技事业费19万元,科技三项经费21.4万元,科普经费1.65万元,合计42.0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24%,县财政安排给科技局的科技经费总计比1989年增加37.55万元、增长8.3倍。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融资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增加银行贷款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当年,全县共投入到科技产业和项目的资金达1.86亿元,其中银信部门贷款2800多万元、招商引资2557万元、民间融资45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